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如何调动工作极性

吴 玉 文

(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小学  734100)

内容摘要: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管理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领导绩效,实现学校管理系统目标的有力保证。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从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精神和信息动力,以及影响教师积极性提高的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尊重、理解教师,其次要实现民主治校,关心服务于教师; (2)要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3)创造健康、向上活跃的校园文化。这为管理者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办学,根本上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从理论上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以人为本  积极性  需要  推动力  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这里首先是如何看待人、使用人的问题。做好教师的工作,正确地认识教师、对待教师、调动教师、约束教师、组织教师和使用教师,使全体教师明确学校的整体目标,自身的职责,工作的意义,相互的关系,积极地、主动地、认真地、创造性地工作,是提高领导绩效,实现学校管理系统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保证。中小学学校管理必须服从于教育教学这个中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

    一、树立以人为本,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主要是管理好人、财、物,其核心就是“人”[2]。可见,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的学校其结果都是不堪设想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依靠教师办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首先,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更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我校女教师居多,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在教学工作中都能勇挑重担。马芸芳老师工作细心、认真,尤其擅长班主任工作。她关心、热爱学生,受到社会的好评,有些家长还向学校写信,要求奖励她。在一次学校开展的教师意见征询活动中,她曾委婉地向学校领导提出意见,希望各个年级分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结合学校举办的专题研讨课、对比课、课改实验课等教学活动,与各教研组教师共同讨论、互相磋商,指导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希望领导能够搜集各种教学信息和资料提供给教师们。为此学校领导班子专门开会讨论了她的意见,一致认为她的意见是中肯的、客观的,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学校领导的官僚作风,增进教师和管理者的凝聚力。她的意见被学校采纳,她本人也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受到了表扬。

其次,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体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好教职工尤其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倡群策群力,鼓励教师献计献策。譬如,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中要求每学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课题研讨会、骨干教师座谈会等,其间教师们畅谈教学改革、教材教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了他们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我校每年召开两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使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如99年教代会认真审议通过了学校四年总体规划。校长为制定学校四年总体规划,先后一共开了九次座谈会,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还与教职工一起制定了《教职工岗位职责》、<<班务工作量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岗位津贴》和《学生常规教育十条要求》等,使学校管理民主化、计划化、序列化和科学化。又如去年,组织教职工学习、回顾这几年到底取得哪些成绩,原因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怎样?教职工当家做主,个个总结,人人献计,呈交10份提案,总结出36条成绩,合理化建议69条。从而使教职工看到成绩,珍惜经验,明确努力方向,上下一心,努力拼搏,深化改革,更上一层楼。同时,学校领导还经常性地“沉” 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对来自“民间”的声音,不只是让教师雾里看花,一定要有下文,如何解决,是否采纳,一定要有答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伤心失望。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第三,要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实际困难。因此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师,谈工作,谈生活,拉家常,议时事;逢年过节或教师家有病灾,婚娶大事时,要亲自登门探望,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在深入群众时,通过群众的反映掌握个别教师的实际困难等等。同时管理者要减轻教师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辛苦的。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学校里是各项工作的骨干,“挑大梁”的;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沉重的家庭生活的担子,许多人过着“战斗的早晨、紧张的中午,忙碌的夜晚”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的身体健康和业务进修提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这便成为学校领导者关心教师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校长要正确认识教师工作的特点,体谅教师的苦衷,相信教师们是愿意努力搞好工作的。另一方面,要尽量解除教师的课外负担,不要超负荷要求,不要把本应校长做的事情转嫁到教师身上。上级要统计资料,由校长、教导主任来办,不必麻烦教师;不让教师开多余的会,不搞突击劳动,不让教师开夜车去改大堆的练习本;这样既能使他们知道管理者没有忘记他们,管理者本身的威信也在不言中树立起来了,其积极性也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二、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办学积极性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按先后次序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关系表现为: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3]。需要是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当需要一旦出现并驱使人去行动时,就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成为一种支配行为以求得自身满足的力量;当个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促使人去从事某种满足需要的行为活动,从而产生相应的动机。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来激发。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4]。”对教师的物质需要包括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尽力去创造条件,保障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解决教师住房困难、子女安置、家庭的后顾之忧等现实问题。对此,我校也建立了一套教师工作考核机制。如班务量化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化管理办法等,分别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考勤、教案、作业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然后根据考核成绩予以相应的物质奖励。奖金的分配力求使大多数教师感到公平,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老师,他们所教科目未能参加统考,无法计算成绩,所以量化考核分数较低,但他们所教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经常获得名次,学校把这些成绩列为单项奖励。在一年一度的全县元旦环城赛比赛前夕,王玉荣老师总是冒着严寒训练学生,连续几年都为学校夺冠。学校奖给他单项奖200元,对学校的奖励,教师们也感到公平。

    第二、精神推动力。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呢?

    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的同时,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选先进、表彰、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我们主张:在褒贬时以褒为主,在奖罚时以奖为主,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又要创建一个谦逊、互尊、坦诚的民主、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例如:对参加县统考科目的老师,该班学生及格率、优秀率,按县教育体育局所下指标,学校在制订这“两率”时,又提高了标准。以五年级语文,数学科目为例:县教育体育局规定该年级的及格率为98%,我们定为100%,以80分作为“优秀率”达到65%,我校要求达标率为70%,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制订不同的目标,提倡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发表论文,学校也明文规定,按刊物级别给予重奖,优质课评比得奖,参加自考,函授取得文凭,学校还要单独进行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特殊津贴或奖励,设立“师德师能名星”、 “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奖项,并在每学年的开学典礼上进行表彰奖励,勉励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其次,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在实施教师聘任时,既要重视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岗位资格证书等硬件,又要注重对教师爱教爱生、乐于奉献精神的考查,逐步形成一个竞争上岗的局面,并使在岗教师乐育乐教勤奋工作,落聘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提高,不断得到完善。为此,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任务目标激励。学校在制定中长远目标时,要把这些宏观目标具体化为一个个指标,并分解到每个学科的教师头上去,这种形式上的任务目标到人,对教师易产生责任感,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个人前途等方面着想,他们头脑里更容易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并通过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向目标奋进,从而获得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或者成就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了学生身上,于是,便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这对教师来讲就是最大的满足[5]。我校教导处和值周组负责各班的班务量化考核,每天考核各班的纪律、清洁并当日张榜公布,一周评选一次,一学期结束后按年级评出名次,与学期质量奖挂钩。班主任老师及学生每天都要到张榜处了解本班当天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例如,某教师发现他班上的流动红旗被取消了,他马上到班上去了解情况,学生告诉他因为窗台有字纸,值周教师检查不合格。该老师把这些纸检来,逐一分析,发现这些纸是楼上一个班扔下来的,就向值周老师和学校领导反映。通过调查落实,确实不属该班的责任,按规定作了处理。党支部领导下的少先队是学校重要的德育阵地,大队部对各中队进行的逐日德育量化考核,对各中队参加的各种活动,如给《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好人好事情况,班级的学习园地、图书角、课外活动情况进行考核,根据不同的情况赋予不同的分值,张榜公布,逐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该中队辅导员质量奖的依据。班务量化考核和中队德育量化考核还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就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强化全校教师的工作动机,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委以“重”任。教师劳动的个体化决定了教师工作差异性。为此,我校在对教师分配工作时善于避虚就实,用人所长。根据教师各自的工作能力、工作心理,委以不同的任务,给教师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自觉性。例如:我校二年级教师张爱琴在班级管理中很有办法,班务量化考核的成绩名列低年级第一名,但在期末考试时,她所教的语文优秀率未完成学校规定的标准,她回到家后痛哭一场。校长并没有指责她,而是帮助她从失败中取得成功。她哭着说,对不起学校领导,对不起班上的学生。我们学校并没有只看分数,而是根据她平时工作的业绩和班务管理的成绩,一致同意评她为“学校优秀教师”。她本人也被学校领导对她的信任而感动,因而工作起来更加勤勉。

    第三、信息推动力。在当今社会中,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也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教师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人类文化的一切基本信息进行接收、归纳、整理、过滤、加工、传递、传播和再生产[3]。因此,学校要向教师有计划地提供进修学习、校际交流、考察学习、人际交往、参观旅游等接收信息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需要。例如:我校领导经过各种渠道,多种途径去联系,派部分教师于今年4月到全市教改先进学校张掖市西街小学和青东小学观摩、学习,听老师讲课,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差距,纠正方向,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回来后,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研究,比较,号召全校教师要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综上所述,满足教师的任何一种需要,都是由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某个系统或某个单位的学校,“满足”都是相对的。在此前提下,管理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创造条件,尽量竭力满足教师正当的、合理的、可行的需求。    三、创造健康、向上、活跃的校园文化,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外因

    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而且也是向新生一代播种文明健康思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园地。从最早起源于中国、巴比伦和印度等国的古代朴素的管理思想,到以泰勒为首的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经历了大约四个基本阶段,“企业文化”的出现被称为一种最新型的管理理论[3]。在此,也让我们模仿式地倡导一种“校园文化”吧。这种校园文化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努力培育一种独特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管理中,要在总结成功之道和失败教训基础上,善于挖掘学校自身的优势,并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教学特点,通过发展学校的个性特色,进而在兄弟学校中独树一帜。

    (二)培养团队精神,发挥依靠教师办学的群体效应。我校在倡导尊重教师,理解、关心教师,发挥教师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注重培养教师合作、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群体意识,使每位教师都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一位教师都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产生一种内在合力,充分发挥管理的整体效应和功能。

    (三)建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容校貌、师生的衣着穿戴、校园文明用语,教职员工的工作规范,优良的设施配备,甚至包括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学生作业本的整齐划一,垃圾箱的位置等等,一草一木,都是构成校园文化的外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身临其境,无不受到熏陶和感染。为此,我校一方面专门聘请有关人员对学校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集思广义,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通过校委会进行广泛论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创造和谐、平等、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优雅的教学环境,对鼓舞士气,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了无声的教育和推动作用。

总之,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问题,事关管理者的有效性,事关组织的有效性,更事关今天的教育工作领域中个人和社会的有效性。在新的世纪里,对学校管理中的大量非逻辑性和非理性问题,以往的管理方式显现出了局限性,领导者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掌握一定的行为科学理论,充分发挥教师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旷等主编.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6873

2. 贺乐凡主编. 教育管理原理.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3-240

3. 刘熙瑞等主编. 现代管理学. 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8-57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94年,146

5. 杨文士 李晓光主编. 管理学原理.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24725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管理中的“法”、“理”、“情”
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人本 人情 人心
学校管理重在以人为本
“方”与“圆”的管理艺术
【专题讲座】学校管理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