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冠心病预防与治疗2

二、治疗误区:

误区10:冠心病诊断不会错误。

据了解,在许多地方医院,似是而非的症状,但凡年轻人便诊断为心肌炎,年老者就是冠心病。其实,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患的只是心脏神经官能症。造成这一情况,有医生的原因,也有患者自身的原因。

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办法首先是仔细问诊;对于无法确诊或有怀疑的病人,可先行运动试验,若运动试验为阳性,应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造)。“由于冠造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可以直观心脏血管狭窄的情况,所以可说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严晓伟副主任这样介绍。据悉,国家二级医院一般都可以进行这项检查,但一些卫生站、卫生所可能就不具备这种条件了。

一个人总以为自己有某种大病,这种主观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那么,当你在了解了上述情况后,也许你该赶紧去条件好的大医院好好检查一次,没准儿你的“冠心病’;就是一例“冤假错案”呢!

误区11:胸痛就是心绞痛

胸痛,未必就是心绞痛。

容易被误诊为心绞痛的疾病有:

(1)心脏神经官能症该病尤以女性多见,特别是更年期妇女。

表现为胸闷或胸痛,发作与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劳累过度有关。

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冠心病的区别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表现是心血管系统结构正常而功能失调的功能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时轻时重。

心惊、心中悸动不安、心慌或心前区不适,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

胸痛 心前区痛,部位常不固定,疼痛多呈一点、一条线、一小片或前胸后背对称性疼痛;疼痛性质大多为一过性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或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隐痛,一般体力活动中并无胸痛发作,但在活动后或精神疲劳后,甚至休息时出现。

胸闷气短 患者感到呼吸不畅,浅短不规则,憋闷、气短,平时常有叹息样呼吸,但呼吸频率不增加;有时发生在夜间,发作时喜坐起或起床开窗深吸气。

此外,病人还常常伴有头晕,寐差多梦,烦躁易激动,疲乏无力,睡醒后不感到清醒和精力充沛,反而更觉倦怠无力。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或需要10分钟以上才可缓解。

检查:包括化验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发现,所以一定要和冠心病进行鉴别。

该病临床症状虽多,但一般无器质性病变。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焦虑、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强列的精神刺激或进行紧张的胸力劳动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而冠心病则属于器质性病变,即冠状动脉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异,出现粥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2)食管裂孔疝该病疼痛位于胸骨后,于饱餐后坐位或卧位时易发作,疼痛酷似心绞痛,但少餐或餐后立位或行走半小时可免除发作。纤维内窥镜或食道钡餐检查可帮助确诊。

(3)胃肠疾病如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疼痛位于胸骨后,可向下颚、肩部反射,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常伴有烧心、反酸,纤维内窥镜、食道pH值测定、食管腔及胃腔内测压可帮助确诊。用制酸剂、H2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动力药有效。此外,食管痉挛、胆囊炎、胆石症、贲门痉挛、消化性溃疡等也需要鉴别。

(4)颈椎或胸椎骨质增生、肋软骨骨膜炎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病人可出现心悸、胸闷、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心律不齐,合并头晕。患者常先到心内科就诊,且常被误诊为心绞痛。其鉴别要点为:

①颈椎病引起的发作性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持续1~2小时。

②抗心绞痛药物无明显效果。

③人为地压迫颈椎旁压痛区可诱发心绞痛样发作。这种心前区疼痛往往先从肩部、肩胛间再转至心前区,颈臂活动、咳嗽时疼痛加重,患者同时可伴有颈椎病的其他症状,如颈部酸痛、肢体发麻等。

④按颈椎病治疗能减少心前区疼痛发作。

(5)非缺血性心脏病如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等也可引起胸痛。

T波改变:要仔细分析

目前以心电图T波低平、浅倒置作为诊断心肌缺血依据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病人和家属,一听说心电图检查发现T波改变就感到紧张。事实上心电图T波改变受很多因素影响,仅以它来诊断冠心病,往往造成误诊。如用12导联做的心电图,T波普遍低平或浅倒置,导致这种原发性T波普遍改变的原因是女性雌激素、孕激素降低,也可能与一些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因此遇到心电图上T波普遍低平或浅倒置,尤其是无症状女性患者,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要特别慎重。

巨大T波倒置的患者可能伴有不典型发作性胸痛或无任何症状。这种患者常常被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给予很多不必要的治疗和种种活动限制。其实,这是很典型的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只要做一次超声心动图就可以明确诊断,且预后较好。

另一种巨大T波倒置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应注意鉴别。

有些人心电图有孤立性T波倒置,一般认为这种T波倒置系正常变异。因此,无症状性孤立性T波倒置不要轻易诊断为冠心病。其实,还有很多情况,心电图看似不正常,但都不属于病理改变,当然这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帮助鉴别。

(6)还有一些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仅因心电图有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房颤、房扑、束支/分支传导阻滞就被不加分析地诊断为冠心病,这样的诊断多系医生臆测性的,并不可靠。因为事实上90%~100%的健康老年人有房早,80%~100%的健康老人有室早。这究竟是一种老年人的生理情况还是病理情况,还不完全清楚,所以不能以此来诊断冠心病。

心绞痛:六大特征须牢记

什么样的症状是心绞痛?心绞痛的特点是:

①心绞痛部位广而多变,可在心前区或胸骨后,有时可放射到牙齿、左肩、左臂、咽喉部或上腹部。

②疼痛范围模糊,由于心脏没有感觉神经,因此,心绞痛的疼痛范围多很模糊,患者常以手掌来表示疼痛范围。

③疼痛性质多变,心绞痛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有些患者仅有胸闷。心绞痛发作时常迫使患者停止活动,并有一种恐惧感或濒死感。真正的绞痛是很少见的。遇到严重心绞痛,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时,应考虑心肌梗死。

④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分计,一般持续5~10分钟,很少超过20分钟,超过20分钟仍不缓解要考虑心肌梗死。

⑤含服硝酸甘油可完全缓解。心绞痛时含服硝酸甘油多在5分钟内缓解。

⑥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心绞痛通常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一定要注意在快步行走、上楼、爬坡、紧张、寒冷时或餐后有无疼痛出现,是否需要停止活动。很多患者把上楼或爬坡时因体力不支而出现的心慌、气短、胸闷混为心绞痛,两者必须区分开。如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患者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几分钟可缓解,可以初步考虑为心绞痛。如果休息时出现心绞痛,多为多支冠脉病变,病情较重,这种情况属劳力性心绞痛,或是由劳力性心绞痛发展而来。

 

误区12:冠心病就要静脉点滴降血黏

冠心病的治疗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主要表现在:滥用静脉点滴药物现在许多医生一旦考虑患者为冠心病或确诊为冠心病,不管病情是否需要,都先静滴复方中药注射液,谓之降低血液黏稠度。这样做既达不到治疗目的,又给患者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

抗心绞痛药物应用不规范一种是口服药物应用不规范,给患者复方中药片剂,而不给硝酸酯类药物(如消心痛)。另一种是静滴硝酸甘油10微克/分,不根据病情递增药量,或递增药量不够,导致疗效不满意。规范的抗心绞痛治疗应该给予单硝基、二硝基类药物(如消心痛、鲁南欣康)口服,必要时加用钙拮抗剂(如合心爽)或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抗血小板类药(如阿司匹林)。同时治疗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患者应降脂治疗,高血压患者应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减轻体重等等。

 

误区13:冠心病病人觉得介入手术有风险

相当一部分病人对冠心病的治疗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吃吃药挺一挺就好了;有的患者经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认为没有必要再做心脏介入手术;还有一部分冠心病病人对心脏介入知识了解太少,觉得介入手术有风险,而不愿意接受介入手术,致使心脏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反复发生心绞痛,生活质量低下,且危及生命安全。

其实,心脏介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已十分普遍,技术也比较成熟,它是在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透视引导下,经大腿内侧股动脉或手部桡动脉穿刺,通过特殊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采用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将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打通,使心脏供血恢复正常。尤其是急诊心脏介入手术的成功开展,已使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以内。最新型药物释放支架开始在国内投入临床使用,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临床应用可使心脏血管再狭窄率由原来的30%多下降至2%左右,使冠心病患者心脏血管畅通率更加久远。

临床实践表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管狭窄达75%以上的冠心病人,都应该及早接受心脏介入治疗。

 

误区14:介入技术:不该盲目应用

盲目推荐或应用介入技术,是当前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不管病情是否需要,有些医生动不动就介绍或推荐患者做冠脉造影,有的病人或家属也主动要求做介入检查或治疗。实际上,有的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可明确根本不是冠心病。如果考虑是冠心病,也应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的检查原则。目前,介入诊断技术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对于广大基层医院来说,这项检查仍难望项背。即使在大医院,由于冠脉造影是有创性检查,也必须先经过初诊,明确诊断,正规用药,药物难以控制者或临床确实难以明确诊断者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误区15:加支架就能一劳永逸

加支架不等于一劳永逸,饮食清淡、禁烟限酒、平衡情绪是对抗冠心病最重要的原则

目前,对冠心病的治疗有了很多新的方法,除了长期用药物控制和采取心脏搭桥手术外,在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中给阻塞血管放入支架的微创介入手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以前有25%到30%患者在加入支架后血管仍然会出现再狭窄、再阻塞,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些含有抗再狭窄药物的支架,可以把再狭窄率降低到不超过5%。

但是,高教授强调,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加入多么好的支架,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最重要的,这对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都是一样。

饮食清淡、禁烟限酒、平衡情绪是对抗冠心病最重要的原则。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该摄入300毫克以下。降低胆固醇更多是靠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有鳞的深海鱼,因为其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光贪图味道好就管不住嘴巴,像白鳝这样的无鳞鱼胆固醇含量非常高,还有100克鹌鹑蛋的胆固醇含量有1000毫克,几乎是所有食物里最高的,健康人也不要吃多,动物内脏除了肚之外胆固醇含量也都很高。一个一斤称七八个的鸡蛋的蛋黄含胆固醇达到300毫克,所以对于冠心病病人和接受支架手术的患者,一定要少吃鸡蛋,一周不能超过4个鸡蛋黄。二两瘦猪肉的胆固醇含量是100毫克,同样重量的牛肉胆固醇含量更低,病人都可以选用。

病人可以试着喝少量红葡萄酒,有研究显示每天喝1到4小杯红葡萄酒,死于冠心病的要少一半,但喝多了反而会起反效果。

散步对于患者来说是最好的运动,最好能坚持一周散5次步,每次大约30分钟,折合成路程大约3公里远,可以强身健体。

冠心病症状》

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分类

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态、敏感程度、病情进展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差异,使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多种多样。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冠心病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

 

一、隐匿性冠心病.

隐性冠心病是不易被人察觉的“杀手”患者平时无症状,自己也不知道已患病。但当跑步、饮酒、过劳、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突遭雨淋、长途旅行或性生活至心脏停搏,或者在此基础上引起冠状动脉栓塞,造成大片心肌坏死,这种病症常能引起猝死。

本病也称无症状型冠心病,病人得病后,并不知道有病。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据国外报道,近年来隐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美国约有450万人患有冠心病。有学者调查了挪威3041名40-50岁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现隐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为4%。中国华北地区在3473名中年人中,查出冠心病患者233例,其患病率为6·17%,其中平时无症状者达79.4%。这些人在安静时做心电图检查,有异常的现象不到1/3。所以,在安静时心电图正常者并不一定没有冠心病,必要时应做诱发试验。正因为冠心病一般无症状,故多数人均未采取防范措施,甚至照样去干那些超出自己体力和精力的事情,这样就很容易出问题。

怎样发现“无症状”冠心病的症状呢?专家提出以下应视为冠心病的奇怪的症状。

与一般胃病不同的是,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是一种憋闷、胀满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灼热及恶心呕吐感,打嗝在大便后有所缓解,但多不会完全消失。

这是冠心病症状的重要表现形式,因似与心脏无关常被忽视。疼痛可出现在腹背部、颈部、左前臂、腕部、手指、牙床、咽喉,甚至下肢。乍看与心脏毫不相干,实则可能是冠心病相关症状。这类疼痛虽部位各异,但诱因多是劳累、激动等,且呈阵发性,服用硝酸甘油能缓解。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疲乏是心肌缺血的又一表现形式。患者多表现为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在活动后甚至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不够。

突发冠心病的幸存者都曾感觉到,在心脏病发作前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内,身体就出现异样的感觉。

有些心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病人,除出现常见症状外,还会无原由的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拉长或喘不过气来。在静坐几分钟后,呼吸好似又恢复正常,但当患者哪怕是站起来慢走几步,喘息又立刻出现。这际上这是动脉血流受阻后缺氧的症状。

大家应警惕这些症状的出现,一旦发生,就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以防治更加严重病情的发生。

 

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由于心肌暂时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的胸骨后或胸骨略偏左处,或在剑突下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和不适感。并可放射至左肩或左上臂内侧,可达无名指和小指,疼痛可持续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根据发作的不同条件,心绞痛可分为:

(1)劳累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相当程度的固定狭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的脑力劳动等情况下,使得心肌氧需量增高,而出现心绞痛。

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

①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

②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病情稳定1个月以上;

③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指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增加。

它有如下特点:

①部位:

a胸痛部位多发生在胸骨下端、胸骨后或心前区(心窝部),而不是在左乳头下方;向左侧肩背部,左上肢放射,直达小指与无名指,少见的部位有上腹部。

b牙齿、颌下、咽部、左上肢等。胸痛的范围约手掌大小。

②性质:胸痛往往为一种压迫感,紧缩感、闷胀、憋气、堵塞感,而针刺、麻木或刀割样剧痛的绞痛少见。;

③放射:指除上述性质胸痛发生时,部分病人左臂内侧或左肩,下颌亦有疼痛或不适,而其他原因的胸痛往往无放射痛;

④持续时间:一般1-15分钟,而不是几秒钟或持续几个小时,过长、过短都不是典型心绞痛;

⑤诱发因素:在劳力(走路、跑步、爬坡等)或情绪激动(如发怒、焦急、过度兴奋等) 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大便用力、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发生在劳累的当时,而不在一天或一阵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

⑥缓解方式:停止活动疼痛可很快消失,而不是需长时间休息才能缓解。其次,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疼痛可在l-5分钟内消失。老年人由于反应较迟钝,感觉比较不敏感,不典型的表现也比较多。

⑦其他症状:发作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冷汗等。

(2)变异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使相应区域的氧供暂时明显减少,仅在休息状态出现心绞痛,而劳力不引起发作。

变异型心绞痛是指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常常发生于安静平卧状态,如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发作,被迫坐起以取得缓解,也可发生于午休或白天平卧时,此即卧位型心绞痛,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无酶学改变,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预示患者有严重多支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易发生心肌梗塞。

(3)混合型心绞痛:劳力和休息时都有发作,冠状动脉即有一定程度的器质性狭窄,又可伴发由劳力诱发的痉挛,这类心绞痛大多数属不稳定心绞痛,常在休息时心绞痛发作,可有越来越轻的劳力即引起较重的心绞痛发作。

三、心肌梗塞型冠心病

在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因血栓形成等原因使冠状动脉完全堵塞,致使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典型表现:

1、除了与心绞痛一样的诱因外,心肌梗死有不少一部分发生于睡眠或休息状态下。

2、部位与心绞痛大致相同。

3、症状:

①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燥不安、出冷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有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额、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②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③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肠、胀气,重者可发生呃逆。

④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后遗留的瘢痕组织,特别是在累及起搏传导系统时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尤其可见,多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

⑤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及紫绀、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每小时<2Oml),有烦燥不安或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此外,还可并发心脏破裂,常为致命的并发症,可以看作为一种严重泵衰竭,大多数发生于心肌梗死的头3天,主要有心室游离壁破裂,心室间隔穿孔以及乳头肌断裂。

 

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1)心律失常有些人的心律失常可以是冠心病的唯一症状,75%~95%的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常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严重的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症。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主要为左心功能衰竭,多因左心受到损害,负荷过度,阻力增加。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烦燥等症状,只能端正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喘、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随后可发生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可一开始就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右心衰竭是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左心衰竭时所发生的肺阻性充血和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胀、食欲不振、肝脾肿大、肝颈回流阳性,右心衰竭较少单独出现。

 

五、猝死型冠心病

猝死是指突然和出乎意外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发病后6h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为1h,但也有人将发病后24h内死亡者也列为猝死。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猝死最常见,急性心肌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突然停搏而引起猝死。心脏停搏的直接原因大多数为心室颤动,这类患者如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急救,有相当一部分可得以幸存。

从上面所说的五种类型中,可知冠心病的表现范围很广,但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和心肌梗塞型。

 

老年人冠心病的几种类型

(1)无症状型

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经客观检查才发现冠心病,如心电图有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还有部分人即使做运动负荷试验也不能诱发出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因为冠状动脉主支虽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但有侧支循环形成,造成临床诊断上的困难。为了及早发现这些患者,在西方一些国家,对有危险因素(如有冠心病家族史,又有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者)而无临床表现的可疑患者,则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诊。在国内对这类患者应该密切随访,定期检查也能提高早期诊断率,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故对无明显临床表现的可疑患者,应该全面分析,有肯定危险因素者,应列为定期观察对象。

(2)心绞痛型

它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的心绞痛往往不如青、壮年患者剧烈,不是绞窄或压榨样疼痛,常常仅感胸闷或压迫感;钝痛或灼痛。同时缺乏急性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休息时心电图有1/2-1/3可以正常。因此,老年人的心绞痛误诊与漏诊并非少见。我所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病例,在初发阶段被误诊为牙病、胃痉挛、肠梗阻及胆囊炎等疾病者皆有。

(3)心律失常型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特别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部分病人可无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变而以心律失常为初发症状,如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等。上述心律失常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时尤应注意。特别是在活动或劳累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增加者,应该考虑到冠心病的可能,应该做超声心动图及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如排除了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就应考虑为冠心病。不可轻易做出功能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4)心肌梗塞型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坏死所形成的一组症侯群。其初发症状可表现为①严重而持久的心绞痛;②无痛型;③休克型;④心力衰竭型;⑤心律失常型。除以上类型外还可以牙痛、肩痛、上腹痛等不典型表现常导致误诊。

慢性肺部疾患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合并冠心病时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因为慢性肺疾病患者常有肺气肿或肺心病,肺疾患的症状遮盖了心肌缺血的表现,从而忽视了冠心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的冠心病诊断,必须随时提高警惕,即使是以消化、呼吸系统甚至牙病症状就诊,也应考虑到冠心病的可能,及时作各项有关的检查,必要时作动态观察,以避免或减少其误、漏诊率。

 

女性警惕心脏病发病五大症状

专家发现,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据统计,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乳癌还高了8倍。

心血管疾病专家临床发现,

女性心脏病发病的症状可能不像男性那么典型,甚至有时隐晦不明或疑似其它的毛病。主要有五大症状如:

胸部中央的沉重感、压迫感、闷胀感、扭紧感等;

胸痛可能延伸到颈部、背部、手臂、上腹部等;

胸痛时常伴随自汗、恶心、呕吐等;

胸痛时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有喘气、头晕、晕厥等;

其它较隐晦的症状,像不明原因的倦怠,无缘由的紧张,腹部胀气感,背部肩胛间的疼痛。

据分析,女性心血管疾病逐年高发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从今年的全球统计数字来看,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有1700万人,相当于全球死亡人数的1/3,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中国这一数字也在呈上升趋势。目前全球吸烟者有12亿,超重或肥胖者有10亿,不运动的静态生活方式者则以亿万计。

专家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女性远离心血管疾病。首先是不要抽烟,并帮助亲友戒烟,进而建立一个禁烟的生活环境。因为抽烟会使心脏病的发生率升高2倍,即使是二手烟也一样。其次,让适当的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研究发现每天30分钟的快走,会降低一半的心脏病的风险。其实,运动会增加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各部分的生理机能都有帮助,且运动也是最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对心理卫生也有助益。再有就是维持理想的体重。因为肥胖会使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生概率提高2至6倍,而这些都是引起心脏病的高危险因子。另外是摄取健康均衡的饮食。以粗粮为主食,像全麦、糙米;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选择低脂食物,并少吃动物性脂肪;少吃肥肉,以鱼类、豆类来取代;避免喝太多酒,要降低盐的摄取。最后是维持规律的生活并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作息不规律、熬夜、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对心脏、对免疫力、对生理机能都有不良影响。

《冠心病诊断》

“假冠心病”有泛滥之势

现在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奉行“宁可错判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当看到心电图有T波低平或倒置,或者ST段轻度下移,均诊断为“心肌缺血”,戴上冠心病的帽子。也有人将大年龄者出现的室早、房早等心律失常,诊断为冠心病,年轻者诊断为心肌炎;还有人不详细询问病史及鉴别症状,只要有胸闷、胸痛就扣上“冠心病”的帽子。因此,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被误诊为“冠心病”!然而另一方面,有些表现不典型的冠心病又往往被漏诊。

冠心病的规范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建议诊断中注意以下几点:

1.缺血性胸痛,胸骨后,手掌大小,阵发性(1~15分钟/次),钝闷痛,劳动可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有时伴随咽喉、牙及头痛,或左上肢麻木及疼痛。

2.心电图动态改变,尤其心绞痛发作时ST段水平或下斜型降低≥0.1mV,但阳性率不高,大约只有30%~40%在心绞痛发作时才有心电图相应的缺血性改变。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可以恢复正常。有时也可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改变。所以,这一主观症状与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并非总是同时出现。对于那些长期心电图无动态改变的ST-T改变,大多数不是由冠脉血管性缺血引起,而是可能由于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肌细胞肥厚的细胞性缺血所致。

3.若静息心电图无缺血证据,可动态监测(12导联Holter)无痛性或有痛性缺血,也可用激发试验诱发,包括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多巴酚丁胺或潘生丁激发试验,核素心肌扫描等等。这些运动试验的诊断准确性约80%左右,存在10%~20%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但切记不稳定心绞痛不宜做运动试验,此时冠造更安全些。

4.最直观的诊断属冠脉造影,约99%的准确性,可使≥200μm直径的冠脉显影。但对于痉挛性或微血管性缺血(X综合征)不能获取直接证据。

5.在形态与功能上综合判定冠脉狭窄情况的检查,近年来冠脉内超声的应用渐多,可以准确判定不规则狭窄或功能性狭窄情况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危险性,也可有助于PCI治疗选择及其疗效监测。

诊断冠心病和破案一样,具有典型的缺血性症状或上述客观检查证据,确诊不难。然而,对于某些不典型或证据不足者,宁可“诊断从宽,治疗从严”,暂不要戴上冠心病的帽子,先按冠心病治疗,同时进一步设法寻找冠心病证据,指导选择规范的治疗方案。

测测你心脏是否健康

以下两法可测得你的心脏健康状况:

1.身体前屈自测法

请你在1分30秒内完成体前曲20次。前倾时呼气,直立时吸气。做动作前测一次脉搏(π1),做动作后立刻测一次脉搏(π2),过1分钟后再测第3次脉搏(π3)。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π1+π2+π3-200)/10=X分

例如:动前测得π1为80次,动作后测得π2为100次;1分钟后测得π3为85次。

总分为:(80+100+85-200)/10=6.5分

结果评价:

0~3分,心脏极好;3~6分,心脏很好;6~9分,心脏一般;9~12分,心脏不太好;超过12分,请立即去医院检查。

2.身体状况自测法

请你根据最近的身体状况,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项后面划个“三角”。

(1)上坡或上台阶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

(2)脉搏过快或过慢。

(3)脉搏中断或无规律。

(4)上楼或工作中劳累时胸闷或隐痛。

(5)血压升高或脉压差小。

(6)脚腿常在下午浮肿或感觉鞋紧。

(7)口唇、指甲呈青紫色。

(8)颈部青筋跳动。

在上述8项中,即使一项划了“三角”,也要作一次心电图检查;如果两项划“三角”或更多项划“三角”者,应请医生进行全面检查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如果您的家人及周围朋友出现以下情况,请您提高警惕:

1.突然出现胸骨或左胸部疼痛;

2.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

3.饱餐、寒冷感到心悸或胸痛;

4.容易出现疲劳并且有胸闷;

5.晚上睡觉时易惊醒并感到心悸;

6反复发作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冠心病的诊断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

2.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或运动试验阳性;

3. 40岁以的病人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伴休息时心电图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

4. 40岁以上的病人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3种冠心病易发因素的其中2项者。

当您因心前区疼痛去医院看病时,医生总是要给您做心电图检查,那么怎样知道心电图已提示您有冠心病呢?您可以人以下3方面看出来:

一是ST段改变,主要表现在ST段压低、提高或呈单向曲线;

二是T波改变,主要是T波低平或倒置;

三是其他改变,主要包括休息或运动后T波倒置,左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房室传导阻滞及异位心律。如果您的心前区经常闷痛但心电图没有以上改变时,您也千万别掉以轻心,因为一份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的病变,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自测

首先,可以进行一下自测。一般人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症状,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时,可以先用两个简单的方法做一个自测。

方法一是,如果休息时出现胸闷症状,可进行散步、洗衣等增加耗氧量的活动,然后观察一下,看症状是减轻还是加重。如活动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多考虑为精神因素引起。

方法二,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如症状在3-5分钟内没有缓解,表明胸闷症状与冠心病的关系不大。

不过,由于冠心病分有典型症状和无典型症状两大类,没有典型症状的病人,有的偶有胸闷心慌症状,有的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即使发生急性心肌硬死,也只是感到"胃部"不适、恶心、或者牙痛、颈椎痛等,极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所以,当您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时,一事实上要到医院做必要的检查。

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则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日臻完善。最早人们主要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心肌学检查和心电图特征来诊断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近年来,发展了许多新的检查方法和技术,如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血池显像等运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1)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心电图负荷试验: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透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4)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

(5)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6)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7)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8)心肌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9)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冠心病禁忌》

饮食篇

A饮

(一)、忌饮用软水

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美国科学家曾对16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有人对6个硬水地区和6个软水地区的居民进行配对研究,发现后者较前者血胆固醇含量、心率和血压均显著增加。这种现象不仅见于美国和英国,而且也见于瑞典、加拿大和荷兰。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水都是软水,而这个国家脑血管意外是死亡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出血。这被认为与软水的酸性较高有关,因它可腐蚀水管,从而释放出有毒元素镉。

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与在不同水质中,有益元素镁、钙、铬、锰和钼的含量不同有关。硬水地区人们摄入大量的这类元素,而软水地区则显著减少。

不管怎么说,硬水,尤其是含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的发生是有好处的。

 

(二)、忌脱水。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没有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等到渴了想喝水时,已造成程度不同的“脱水”了。人的血液70%左右是水,脱了水,血液怎么流动呢?由于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都有所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故老年人平时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开水。

 

(三).忌多量饮水。

一次喝多量的开水。茶、汤、粥、汽水等饮料,会迅速增加肠容量,使胃肠胀满,隔肌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影响心脏跳动。

 

(四).忌酗酒

因为大量饮酒可以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大量酒精能直接损害心肌,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过量的酒精亦可抑制脂蛋白脂肪酶,促使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血中β脂蛋白(主要含胆固醇)消失减慢,甘油三酯上升,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既发冠心病。

但持续少量地饮酒则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提高,并有降血脂的作用,从而可保护心血管系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因此,冠心病患者每天可适量饮低度酒,喝酒量以l天不超过50克为宜,但烈性酒应绝对禁饮。

 

(五)忌多饮可乐型饮料

因为可乐型饮料是可乐果配制成的,如果一次饮用得过多,则可因咖啡因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恶心、呕吐及眩晕、心悸。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肌及心脏兴奋传导组织的异常受损,常易发生心电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大量咖啡因可引起血管痉挛,使冠心病病人本来因发生异样硬化而狭窄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心肌的供血不足而诱发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 

 

(六)、忌喝咖啡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它可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倦,提高脑的活动能力,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等。但若饮用不当,也会影响人的健康。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就不宜喝咖啡。

常喝咖啡的人,其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心肌梗塞患者中,不喝咖啡者占10%,每天喝5-6杯咖啡者占48%。说明喝咖啡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日本研究人员也证明,喝咖啡的人,饭后2小时其血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加,同时血糖、乳酸、丙酮酸都升高,这是由于咖啡因有升高血脂的作用。

 

(七)、饮茶五忌

饮茶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患者无疑是有益的。因为,茶不仅能止渴提神,消食利尿,而且能减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调整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增强毛细血管壁的弹性,并具有抗凝血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但饮茶也有一定的学问,并不是说饮得愈多愈浓愈好,心血管病患者饮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茶忌浓酽,宜清淡。这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茶能加强心室的收缩,加快心率,过酽的茶会使这些作用加剧,使病人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异常现象,严重者甚至造成危险后果。

(2)忌睡前饮茶。茶中的咖啡因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为保证休息,心血管病患者睡前不宜饮茶。

(3)忌饭后即饮茶。因为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易与茶中的酸碱成分起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盐类。而且茶叶中所含的另一种成分鞣酸,可使蛋白质凝固成颗粒,胃肠难以消化吸收。如病人伴有便秘,更不宜饮茶,因为茶中的鞣酸有收敛作用,可使便秘加重。

(4)忌饮隔夜茶。此种茶虽不会使人致癌,但因茶泡的时间长,维生素C等营养素会因氧化而大量损失;茶水中的营养成分也会因细菌、霉菌的繁殖而变质。

(5)忌服药时饮茶。因茶中的鞣酸、咖啡碱等成分会与药物发生化学作用而影响药效,还会使所服的药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相信饮茶时注意以上几点,芬芳的茶叶一定能为你的健康长寿发挥有益的作用。

 

B食

(八)、忌饱食。

临床资料表明,冠心病人进餐不易吃得过饱,尤其是那些饭后容易发生心绞痛的人,更应引起警惕。

人体胃肠道的血管极其丰富,进食后由于消化和吸收的需要,心血输出量增加,腹腔内的脏器处于充血状态。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饱餐后,可因心血输出量过多而加重心脏负担。膨胀的胃将横膈向上推移,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进食过饱,迷走神经便高度兴奋,会导致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和收缩,很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专家们建议冠心病人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可以吃4-5餐,每餐以八分饱为宜。这样既容易消化,不影响睡眠,又可预防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性发作。另外,平时少吃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肝、肾、脑等。多吃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吃清淡饮食,不要吃得太咸,每日食盐摄入量以5克左右为宜。

 

(九)、忌美食

心血管病流行是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得到的一种惩罚。如被西方国家视为垃圾的西式快餐,富含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现在却在我国广泛流行,博得了不少孩子的青睐,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健康。我们应该更多地效仿祖先多食素,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性食物(鱼类除外),尤其要少吃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远离麦当劳、肯德基类“不健康”食品。

 

(十)、忌多吃蛋黄

患有心血管病者,不宜多食蛋黄,这是因为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人体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是造成心血管病的病因之一,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过多地食用含胆因醇高的动物性蛋白和脂肪,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高,从而导致动脉硬化症。

鸡蛋的蛋黄含胆固醇很高,每100克蛋黄内含胆固醇高爱1163毫克,是动物性食品中含胆固醇较市制食品。所以,心血管病人不宜多吃,每天不应超过1个蛋黄,最好隔天吃一次或每周吃两次为宜,可多吃豆腐及其它豆制品。

 

(十一)、忌吃螃蟹

螃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心血管病患者吃螃蟹是不适宜的。

因为螃蟹含胆固醇甚多(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患有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会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

 

(十二)、忌食菜籽油

国内外许多专家,对心脏病患者进行的调查表明,因食用菜籽油而造成的心肌脂肪沉积现象,占心脏病患者调查总数的5‰。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心脏病病人如过多食用菜籽油,对保护心脏是不利的。有关医学专家对菜籽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菜籽油中含有40%的芥酸,它是一种长链脂肪酸,其碳链要比普通脂肪酸多4个碳原子,而这些较多的碳原子易给心脏病患者带来隐患。所以,建议各类心脏病患者,应慎食或不食菜籽油。

 

(十三)、忌吃油炸食物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在油炸的食物中有一种比“普通胆固醇”更凶恶的“氧化胆固醇”。它能够在心脏血管中加速脂肪斑块形成,并很快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粘附不动,愈积愈厚,造成动脉硬化,血流不畅,甚至阻塞血管,使动脉失去弹性,丧失功能。于是便产生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等致命性心脏病发作。

这一研究成果告诉人们,心脏病的发生与否,不完全在于吃了多少含胆固醇的食物,而在于怎么吃法,即使少吃也可能致病。

动物脂肪中的胆固醇在被加热、油炸、煎炒、烘干、烘烤过程中,胆固醇的分子随着温度升高,会被氧化成为“氧化胆固醇”。而这种制食模式在中国家庭中几乎天天有,每人都会吃进或多或少的氧化胆固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中氧化胆固醇含量愈来愈高,危害越来越明显。这就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此专家们提醒人们:

一、中老年疾病要在青少年时期积极预防。特别对独生子女的饮食要特别关注。动物脂肪、肉类需要吃,但不宜过量。特别不要多吃油炸、油煎、烘烤的食物。

二、改变不科学的烹调方法,提倡吃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肉类加工提倡清炖、清蒸或先煮,弃油水,再制作。现在一般大小宾馆酒家饭店的厨师炒菜,大都将菜肴过油,这种烹调方法炒的肉类尽管味道好,但所含的“氧化胆固醇”,无疑比清炒、清炖的要多得多。

三、人类要保护自己的心脏,首先嘴巴要约法“三章”。要科学地吃,多吃瓜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食物。此类食物含有大量纤维质和果酸,它们在肠道中能阻止吸附脂肪、胆固醇的吸收,从而达到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等高血压的发生。

(十四)、忌拒绝脂肪。

伦敦大学营养学家桑德斯的研究表明,如果心脏病人每周食用两次鱼肉脂肪,其死亡率比限制全部脂肪、只食纤维素较高食物的病人还低30%。故心脏病人在一日三餐中适当安排鱼、禽食品,有助于心脏康复。

 

(十五)、忌多吃糖

我国的饮食结构是以米、面为主食,其中含有大量糖类。正常人的饮食中,已可获得足够的糖,甚或超过人体需要量。这时如再在食物中加入食糖,或正餐之外过多地吃甜食、糖果、巧克力等,就会使摄入的糖量大大超过人体需要。过多的糖不能及时消耗掉,便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堆积。久之,则使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加重心肺负担。不仅如此,吃糖过多还可使血中甘油三酯急剧上升,造成高脂血症,进而影响凝血机制和血小板功能。早期瑞士专家们研究了1900~1968年间食糖消耗量与心脏病的关系,发现冠心病的死亡率与食糖的消耗量成正比例。日本的调查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因此,冠心病病人不宜多吃糖。

 

(十六)、忌嗜食辛辣。

辣椒、胡椒、生姜、大蒜、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均能兴奋神经,促使心跳加快而诱发心脏病复发。

 

(十七)、 忌菜肴过咸。

食盐过多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血容量多了,心脏负担必然加重。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资料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有促进冠心病发展的作用。因此,控制高血压并设法降低血压水平,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血流供应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目前普遍认为,钠摄入量在促进高血压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盐每日摄入高达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0%,明显高于食盐每日摄入约5克的北美爱斯基摩人的发病率。研究还证明:平均每天少摄入5克食盐,平均舒张压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因此,对已患有高血压的病人,限制食盐可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那么,冠心病病人应限制多少食盐为宜呢, 这要根据病人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病情来决定。有人提出较为严格的限盐量,规定每日不超过5克。有的人较难做到并坚持。笔者认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限制食盐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渐渐习惯于低盐膳食。具体做法是:烹调时在菜肴出锅前将盐撒在食物上,盐味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还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味道,以减少食盐用量。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低钠盐,也是限盐(限钠)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我国居民膳食中的钠盐来源有:

(1)烹调用盐。

(2)调料:如酱油、黄酱、咸酱。

(3)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咸鸭蛋、腊肉等。

(4)苏打粉、饮料、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

 

(十八)忌忘补钾

钾盐是可以保护心肌细胞的。促进钠排泄的降压药,常常增加钾排泄,造成体内缺钾。因此,膳食中于限盐(限钠)的同时,应多吃含钾的食物,例如五谷杂粮、豆类、肉类、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钾。动物性食品虽大多含钾比蔬菜、水果高,但钠含量、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钠极少,所以,应多吃水果、蔬菜来补钾。含钾高的食物有菠菜、萝卜、卷心菜、芹菜茎、南瓜、鲜豌豆、柠檬等,均可选食。

 

(十九)、忌摄入铁过多

铁是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若体内铁缺少,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人若对铁摄取和储备过多,则会损害心血管功能,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

美国生物化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铁贮存过多,会促使不稳定的自由基损害心脏。因为过多的铁可促成疗养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对动脉内壁和心肌造成超氧化损害,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内多余的铁贮存在蛋白质中,结合成铁蛋白,这种贮存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但是,血液中铁铁蛋白与胆固醇相互作用,能促使心脏病不断恶化。研究资料表明,高铁蛋白要比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对心脏的危害更大。

为了防病保健,对于并非铁不足的健康者来说,不宜多服用富含铁元素的补药、补品,尤其是体内血清铁水平较高者,应节制食用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肾、血和海藻类食物及添加铁质的强化食品,谨防摄入铁过多而罹患心脏病。

 

(二十)、忌补钙过量

许多临床医生都倡导心血管病患者宜高钙饮食,以降血压,维持心脏功能。然而,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过量,可因钙沉积而引起猝死。

美国学者克卢教授指出,美国每年有20万例致命性心脏病发作,主要是由于心脏缺血,二氧化碳浓度突然升高,造成钙离子大量涌入心肌细胞内,发生钙沉积而猝死。研究者认为,就心血管系统而言,钙代谢失调主要表现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钙含量增高,使血管张力增加而引起痉挛,血流减慢甚至停止。

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宜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剂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不应盲目补钙。

 

锻炼篇

(二十一)、忌晨跑。

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二十二)、忌超负荷运动。

冠心病患者既要坚持锻炼,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又要严格掌握一个“度”字,使供血量和需血量相平衡。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肌每分钟需要300毫升左右的血液供应;大的体力活动,心肌每分钟需要的最大血量达2000毫升左右。可见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参加适宜运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 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二十三)、心脏病忌局部锻炼

研究表明,一些心脏病人在做全身性活动时心脏病不易发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动时,尽管没有全身性活动量大,反而容易诱发心脏病,这是由于肌体供血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血压变化导致的。在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本来就弱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肌严重缺血,诱发心脏病。

美国生理学家阿斯特朗建议,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宜进行一些轻松愉快又不至于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性活动,如跳交谊舞、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这样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不会增加心脏负担。

 

(二十四)、忌玩惊险游艺器械

大型游艺器械速度快,起伏大,会使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痉挛,使自主神经控制和心脏传导系统失调,心肌缺血而发生猝死;还可使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发生脑血管破裂;即使不发生上述情形,也可能加重病人头痛、失眠、心律失常。因此,一些高血压、心脏病病人不要玩惊险游艺器械。

 

心态篇

(二十五)、忌生气、发怒。

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特别是大喜大悲时,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二十六)、忌大笑?

笑是非常有益的活动,“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按照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精神病专家威廉。弗赖伊博士的说法,没有笑,人们就容易患病,并且容易患重病。因为一次普通的笑能使人体的胸、腹、心肺乃至肝脏得到有益的锻炼。笑可以引起身体内部的活动、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有益于减轻疾病,笑能解除烦恼和抑郁因此笑的好处确不少。

但大笑、狂笑则不利于健康,尤其对有冠心病的病人。因为大笑可加速血液循环,使脉搏加快,呼吸次数增加,血压增高,心脏耗氧量增加,使冠心病病人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可出现心肌梗死。对某些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可突出发生脑栓塞,脑出血,甚至出现“猝死”。在现代各种激烈比赛运动场上,或在激动人心的电视屏幕前,由于过度兴奋大笑不止而致命的屡有所闻。因此笑要笑到适度,尤其对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主张常笑但不可大笑。

睡眠篇

(二十七)、忌睡眠时间太长

成年人,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是正常的,心脏病病人如果睡眠超过正常要求,比如每天睡10小时以上,心脏发病致死的比每天睡眠7小时的高出一倍,因中风而丧命的高三倍半。因为睡眠时,血液循环变得缓慢,会增加心脏或脑内血液凝块的危险,因此睡眠太久会造成心脏病突然发作或中风。这说明,对心脏病人来说,并非睡眠越多越好。

忌贪睡懒觉。据有关报道,每晚睡眠十小时的人比仅睡七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则高出三倍,睡眠时间太长会造成心脏病突然发作,脑出血的原因可能是睡眠时血液循环缓慢,造成心脏和脑内血凝结。

 

(二十八)、忌在晚间调理不当

临床统计资料告诉人们,在安静的夜晚,心血管病有比白天更易发生意外,为此,心血管病人更应注意晚间的保健,以防夜间发生意外。

(1)心血管病病人的晚餐应当适度,不可吃得过饱,也不宜吃得太好,特别是不要吃高脂肪食物,不要饮烈酒。饱食和高脂肪食物均会增加胃肠负担,对心脏不利,可诱发心肌梗塞和猝死。饮用烈性酒,尤其是过量饮酒,常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人发生中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同时,心血管病病人的晚饭应比平常人早一些时间吃,以求在睡前有一段消化时间,切忌饱食后就躺下睡觉,多吃些清淡饮食更好。

(2)晚饭后不要马上坐下来看电视或看书写字,应到户外散步半小时左右,或在室内踱步。

(3)饭后不要吸烟,更不可喝浓茶。大量茶水进入胃内不仅增加腹压,使心脏的负担过重,还会因夜间多尿影响睡眠,或者夜间起床不方便。睡眠不佳或夜间突起均对心血管病人十分有害。

(4)为了睡得快,睡得好,睡前也不要与别人谈话过多,更不能与他人争论或发脾气,情绪要保持平静。也不要看书看报。

(5)患者应养成在上床睡觉前用温水洗脸、洗脚的习惯,有条件的最好洗一次温水澡。室温低的应在被窝里放置热水袋或用电褥子,避免一下子钻入冷被窝,使身体不适。更应注意,要把保健盒放在床头,以防夜间出现情况措手不及。

(6)另外,这类病人在晚间睡觉时不宜穿紧身的内衣。内衣过紧有可能压迫胸部,导致循环呼吸受阻,因而要尽量减少心脏不必要的受压。并且不宜夜间独睡一室,以备病人出现异常现象,如鼾声异常、大口喘息、尖叫或自述不适、呻吟不止时,赶快用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脂等急救药,并立即求救。

(7)心血管病人夜间最好睡斜床,以防止由平卧时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量因站立或坐位时增加而使心脏负担加重。如能给经常在夜间频繁发作心绞痛的患者睡上半身高、下半身低的倾斜床,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心绞痛的发作,而且还不会造成因服药而带来的头痛、头昏等副作用。

 

不良生活习惯篇

(二十九)、忌急剧减肥。

德国医生警告说:闪电式的饥饿减肥法,会使体重过快下降,致使大量蛋白质消耗与肌肉组织减少,造成心肌组织的衰退,诱发心力衰退。

 

 

(三十)、忌烟。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成人中约有一半以上的男人和四分之一的女人吸烟,而且呈有增无减之势,这不能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医学家认为,吸烟对冠心病患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并劝告患者一定要戒烟。为什么呢?

香烟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随烟雾吸进肺里,可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中,进而作用到心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很容易引起血液凝固与血管的异常变化,国外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冠心病的死亡率与吸烟呈显著正相关,成年以前开始吸烟的危害程度更高。我国的资料表明:大量吸烟比不吸烟的冠心病发病率高2.6倍以上,心绞痛发生率高3.6倍以上。

由此可见,吸烟对冠心病病人危害甚深,应坚决戒掉。冠心病吸烟者应深刻认识到:①治病不如防病,吃药不如戒烟;②戒烟年龄越早,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越好

 

(三十一)、忌过寒过热。

严寒季节,冠心病患者不要忽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此外,寒冷还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所以,冠心病患者冬季外出活动时,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早上刷牙、洗脸宜用温水;洗衣、洗菜时,不要将手长时间泡在凉水里。在炎热的夏季。人体血液循环量大幅度增多,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额外负担。

严冬之下不宜用太热的水洗澡,因会令血管扩张及脉搏加速,加重心脏的负担,故洗澡的水温要温和适中。冷水浴对冠心病病人不适宜。因冷水刺激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在严冬或炎热的天气。应该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

冬季保暖尤为重要,建议冠心病人在寒流突降,大风聚起时,要做好预防,以免病情恶化。具体措施是:1、注意保暖,出门时最好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刺激:2、避免迎风疾走;3、避免疲劳、紧张、激动;4、避免引起冠心病发作的其他诱因,如吸烟、饱餐等;5、坚持预防用药。能顺利安全地度过寒冬。

 

(三十二)、忌口腔不卫生。

如果口腔不卫生或患有牙周炎等牙病,口腔中的革兰阳性杆菌及链球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使小动脉发生痉挛或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应该保持口腔清洁,防治牙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
冠心病基本知识
营养食疗与保健养生(老年大学讲义第28讲:冠心病的预防和食疗)
体检常见病之冠心病
年前体检,身体没啥大毛病,现在突发心梗猝死,到底是什么原因?
老年冠心病的症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