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风筝:放的是风筝,写的是命运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历来为许多人所喜爱。喜好红学的人津津乐道其中凄美浪漫的文学意象,叹美人如花,惜粉黛易逝。

意象作为借物抒情的手段,即以某样事物的特性来暗示某个人物的命运,感慨某件事的结果,常在《红楼梦》中出现。而风筝,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意象,在《红楼梦》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风筝在这部巨作中所包含的意义。

风筝不止出现在《红楼梦》中

一、最早的风筝和凄美搭不到一点边

风筝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韩非子》中曾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这里的木鸢就是我们如今的风筝。很多人以为,风筝就是作为玩乐的工具出现,实则不然,最早的风筝,是作为军事工具出现的,古人用来通讯侦探。

风筝是到了唐代,才逐渐成为百姓们娱乐的道具,因其引线乘风,发声如筝鸣,故得“风筝”一名。可以看出这里的风筝是没有任何能作为文学意象的特点的,然而事物总在发展。

二、风筝被赋予祈福的特殊使命,明清渐生新寓意

明清时,风筝随着当时绘画技艺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多样图案,这些图案更是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蝙蝠求子,松柏贺寿,双喜吉祥。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会知道,明清发展的可不只是绘画,风筝作为特殊的象征,更是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意思,成为作者抒发情感的工具。

如《风筝误》中,风筝是贯穿戏剧首尾的中心意象,男女主人公韩琦仲和詹淑娟的相遇相知都以风筝为媒介,戏剧高潮的冲突也因风筝而起,风筝的每一次起落都代表着主人公命运的转折。

风筝看似自由飞舞于高处,实则受人牵制,起起落落,漂浮不定,风筝的这几种特性,导致它的出现着实不是一个好兆头。

红楼中出现的风筝

风筝衍生出了新的含义,曹公开始让它担负更重要的任务。风筝在《红楼梦》中频繁出现,我们细数发现在曹雪芹所写的前八十回中,风筝一共出现了十七回,其中第五回一次,第二十二回两次,第七十回十四次。

曹雪芹很会描写风筝的模样:大蝴蝶、软翅大凤凰、大鱼、大红蝙蝠、七个大雁、美人风筝等等,这些装饰图案,寄托了主人公们的美好愿望。

与别人不同,黛玉的风筝并没有精细地描写,她是一个丧父丧母的孤女,命运悲惨,寄居在外祖母家中,初入贾府的黛玉便谨慎地告诫自己要处处小心,不能做错事让人取笑。黛玉看见柳絮飘忽不定,便联想到了自己,那无依无靠的风筝不也是黛玉吗?美人薄命的结局早已有暗示。

风筝的结局与其对应人物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宝钗的风筝“一脸七个大雁”,暗示她婚后的不幸;探春的凤凰风筝和另一个喜字风筝绞在一起,这是预示她将远嫁不归;晴雯的风筝最早放,她也是第一个离开宝玉的人;

宝琴放了预示幸福的大红蝙蝠风筝,那蝙蝠带的福气被放得一干二净,暗示了她最后的悲惨结局,更不用说后来的探春了。

一、《红楼梦》中的风筝,是从“放晦气”开始的,故事永远起于美好

在风筝集中出现的七十回中,黛玉舍不得的风筝让紫鹃把线剪了,想讨个“连病根一并带去了”的彩头。放晦气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民俗,《东周岁时记》记载,孩子们在岁初,将家中有厄运的人的名字写在风筝上,然后把它放了,任凭其飞起,灾难即可消除。

可见此时的放风筝取的是“放”,文中放了黛玉的风筝,就是渴望将她的病气去除,看似是积极美好的意象,可我们联想到黛玉最后的悲惨命运。

第七十回的描写:“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间只剩下了一点黑星,再展眼就不见了”就令人唏嘘了,飞走的风筝没带走黛玉的病,却让她如风筝般脆弱的生命逝去。

二、好看的风筝同样脆弱,宝钗的大雁注定形单影只

比起黛玉,宝钗的风筝描写细致,一连七个大雁,雁行的规整有序,象征了这个封建社会的完美少女。大雁是鸟类中的佼佼者,自古便是禽中之冠,和宝钗抽中的“牡丹”花签刚好呼应。

而宝钗端庄矜持,寡言少语,装愚守拙,“拿定了主意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与规整的言行不谋而合。而大雁本身又有更深的含义,古代婚姻有“雁媒”的习俗,大雁是对混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可令人艳羡的人儿都是成双成对的,宝钗的七只大雁,终究是落了单。

孤雁象征了宝钗最后即使和宝玉成了礼,也是孤单一人,“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三、不顶用的“美人”惹出少年痴情,宝黛借风筝传情

宝玉的风筝,是美人风筝,文中写到他的美人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宝玉怒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曹雪芹安排了一个飞不起、放不出的风筝给宝玉,放不了的风筝就像是开不动的车,没有任何价值,宝玉却因它是个“美人”怜惜它,正点到宝玉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和追求。

后来宝玉得了第二个风筝,担心黛玉舍不得放的风筝孤单,赶紧放了自己的风筝去与黛玉的作伴。小小细节,足以看出宝玉对黛玉的细腻心思和真挚情感。

四、风筝缠绵,美人远去,风筝作为探春最重要的意象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

第七十回中,着墨最多的,是探春的风筝,而探春最主要的意象也正是风筝。探春正要剪了自己的软翅大凤凰,不料又遇见一只凤凰风筝直逼而来,两方同时收线,又一个带着响鞭的大喜字风筝来掺和,三只风筝绞到一起,飘飘摇摇地去了。

探春的软翅大凤凰风筝也暗示了她将得贵婿的命运。自古凤凰就是象征帝王家的尊贵图腾,不止这个风筝,纵观全文,探春成为王妃的命运前文早有暗示,第五回中:“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船中哭泣的女子就是探春,那风筝正是探春凄惨远嫁,一去不归的景象。“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治理家事的才能比起王熙凤也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可人的能力怎么抵抗得过时代的洪流,探春生于末世,纵然有补天之才,也逃不掉薄命的结局。

第二十二回中,探春的谜语也与风筝有扯不开的缘分。“阶下儿童仰面是,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正是探春悲剧风筝的自画像,风筝飞向天空,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探春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要借助别人的力量,风筝被一根细线牵引,暗示探春的命运只能任人摆布。

有人或许要说,探春已得贤婿,甚至能做王妃,怎能算得命运悲惨。确实,探春能做王妃,但她的结局只能和元春一样,好景不长,大环境让她只能成为薄命的一员。

曹雪芹自幼便对风筝的情有独钟,风筝成为落魄少爷的心灵寄托

风筝在《红楼梦》中承担了抒情载体的作用,寄托了曹雪芹独特的思想情怀。曹雪芹尤其喜爱风筝的原因是他早年便对风筝产生了特殊喜爱。年少的时候,曹雪芹曾跟着一位佣人学习制作风筝。后来曹家被抄,家道中落的曹雪芹生活陷入困境,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风筝的喜爱,他仍以制作风筝为乐。

大家都只知道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却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的另一部作品《废艺斋集稿》,其中就有一册详尽记载了风筝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读过它的人就知道,曹雪芹深谙风筝的实用价值和民俗内涵,并且对风筝有着特殊情怀。他无忧无虑放风筝、扎风筝的日子正是他怀念的过去荣华的日子,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红楼梦》中频繁出现风筝这一意象。

总结

风筝意象在《红楼梦》中不仅是对各美人悲剧命运的预示,也是对整个大观园悲剧的概括,风筝和其他的意象一起,组成了大观园儿女的生命历程。众多意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叙事有条不紊,不显突兀,只留感叹。

《红楼梦》将传统诗体文学中的意象艺术融合到小说平白的叙事艺术中,创造了大量的小说意象,把死物变成牵引人物命运的活物,借着这些凄美灿烂的事物,传递了整本书凄美哀怮的基调,给读书的人至高的美的感受。直教人感叹《红楼梦》不愧为《红楼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的风筝意象 一、风筝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广泛性
红楼梦:姑娘们大观园中放风筝,她们手中的风筝暗示着各自的命运
风筝:《红楼梦》的“物谶”,暗示着众人的命运
红楼梦:一只风筝背后的深意,让曹雪芹这个风筝高手来告诉你
《红楼梦》:宝钗填完柳絮词后,放“七只大雁”的风筝有何寓意?
《红楼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