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亦有“真”和“假”
  大凡做学问,总是要有个高低之分。有的人学识很高,偏偏又少有建树,查查历史看,好象记载的历史名人录中鲜有状元之流,倒是在戏曲野史中常见有才子佳人的佳话。也有的人没上过几年学,或是没认真读过书,长大成人后,却做出了一番丰功伟绩,这类人物名垂青史的倒是大有人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做学问有错了吗?非也,是知识有真假之分。人只有求得了真知,对人生才会有所裨益!学问高而鲜有建树,就是因为所得的书本知识都是僵化的“假知”,它与生产实践相脱节,没法指导工作,所以才没有些许政绩可载;而那些个学问低劣者之流,因为啃的书本少,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的多,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实践中又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所以,才铸就了成功。
  所以说,知识有真假之分。这话也不是我说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就说过:“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也这么说,他说:“书本上的文字不是知识,只是记录知识的符号,文字后面所表达的那个意思才是真正的知识。”
  怎样才能得到真知呢?有句古语说得恰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纸上”和“躬行”双管齐下才能得到真知。所以说,书还是要读的。不过还要把书本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通过检验,你就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这是因为书本是间接知识,与实践脱节了便产生了疑问。检验的过程是知识重新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结合疑问便没有了,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问题解决了,事情也就办成了,真知也就被掌握了。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是人学到真知的最高境界,那感觉尤如神灵附体,愉悦而轻松。因此说学习是快乐的事,不是刻苦的事。但凡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真知的。这种方法好比强奸犯,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虽得到了身,终得不到心。可以这么说,学和用的有机结合是获得真知的唯一有效的、正确的途径。
  人生慢慢,求索不断。求知的过程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到的新知还要存储,要把它去粗存精,与原有的认知融为一体,成为人的思想素质中的一部分,这才算得上真正地掌握了真知。这如嫁接,接穗好比新知,接木好比原识,二者相接后活了,开了花,结了果,你就也分不清这果是“穗”结的还是“木”结的了,若再想从果中分割出穗和木的成份来,那确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总之,真知是自然界客观存在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规律法则,它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东西,它存在却无体,他鲜活却无生命,摸不着、看不到,只能体会得到。如此一来,怎样判断是否学到了真知,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很简单,看表现,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比如猜迷,你示人一个灯迷,如果他不会,就会冥思苦想,面露难色,如果他会,就会两眼发亮,一脸轻松。所以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学到真知了,就看表现:
  1、看他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如果他说得有条有理、有板有眼,就说明他心领神会了;
  2、看他能否运用新知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做作业,做游戏,甚至实习一点小事情;
  3、看他能否会写。写是一种再现,是总结,写是梳理,是系统化知识,写是升华,是创新。
  求知是一个过程,对新知理解了,就能运用,能运用,就能创新。“理解—运用—创新”这三个阶段反映了知识掌握程度是有阶段之分的。若能逐步达到这三者,就证明真的学会了,学到真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诗蕴哲理,恒久育真知
菌业眼见为实和实践出真知的谬误(下)
把直接实践与间接实践有机结合
贵在实践上的真知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认识,实践,再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