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昭君出塞,指的是哪个要塞?

中国古代的“塞”,大多处在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的分界线上。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中,凶猛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谈之色变的心腹大患。战国时期出了一位后来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的君王,他就是赵国的赵武灵王。天资聪慧的武灵王历经近二十年的摸索,才终于找到克敌良方,那就是被后人称作胡服骑射的改革。这一利器也使得武灵王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完胜北方游牧政权的绝世英主。在强悍的匈奴人不情愿地退到大青山之北后,深谋远虑的武灵王又开创性地在大青山及阴山沿线修筑起长城,想以此永绝后患,让游牧人再难踏进中原半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原王朝梦想着化身为铜墙铁壁的万里长城,有时在轻装上阵游牧人的铁骑下只不过是一堆粗重的摆设,他们挥舞着马刀肆意驰聘在广阔且富庶的中原大地上,很多时候数百年积累的文明成果毁于一旦、消失怠尽,与北方游牧人的拉据过招也成为华夏军团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其来则凶猛去则无迹的中国最早游击战术的灵活实践更成为中原人数千年的噩梦。这当然是后话,不是我们此处讨论的重点'。


自战国的赵国开始,经秦汉一直到大明,数十个王朝数千年乐此不疲地加入到修筑长城的浩繁世纪工程中。在修长城的同时,历朝历代也随山势地形在险要处修建了各式各样的关口。这些关隘及长城,也往往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的界线。其北侧,就是人们所说的塞外。当然,长城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是不断更迭的,塞外的具体指代也随之变化。更多时候,塞外的“塞”只是一个泛称,不好说具体指哪。比如,今天的呼和浩特又叫塞北青城,你能说清楚这个塞具体是哪里吗?


王昭君之所以饮恨千里远走塞外,与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和亲文化有关,'和亲”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国首位贫民皇帝刘帮。公元前201年冬,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上出征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气候十分寒冷,汉军虽然“卒之坠指者十二三”,但见匈奴只有老弱残兵,更是获胜心切,便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宜将余勇追穷寇”,直追到平城白登山(今大同东5公里处),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四十万匈奴铁骑将汉军围困七天七夜。多亏谋士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给冒顿单于之妻阏氏送了大量黄金、珠宝,才侥幸脱险躲过一劫,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恐怖的印象。


“白登之围”后的很长时期,汉朝一直对匈奴采取守势。面对匈奴的数次入侵,汉朝的军队均无法在第一时间予以有效的应对,而当大军合集,要对匈奴军队实施打击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带着掳掠的人畜财产打道回府了。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军大举入侵,其侯骑甚至一度逼近西汉王朝的国都长安,整个国家惶恐不安,而最后的结果是“单于留塞内月余,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在吕后掌握朝政大权时,冒顿单于甚至公然致书吕后,以极其侮谩的言词提出“愿游中国,娶吕后为妻”,想到中原来当皇帝。甚至到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仍“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众,云中、辽东最甚”(《汉书·匈奴列传》)。

此时的中国,上演了让人瞠目结舌却也无奈的一幕,以后的历史也无数次地重演着这一幕。那就是先进且富裕的中原王朝为了安抚北方草原上落后的游牧民族,不得不将一个个公主远嫁大漠,每年还要送给他们大量的絮、酒、米、食物。直到某日,这边关大漠缓缓地走来了一位后来名垂青史、且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说起王昭君,传说她进汉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汉元帝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极其悲怨,就主动请缨。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 ·南匈奴传》)。为了摆平这男人世界里的战火、硝烟、掳掠、杀戮、流血……这位有着“落雁”之貌的女子,身负家国命运远走戈壁大漠,以柔弱的双肩担负起金戈铁马的战乱争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匈汉边境相安60余年,堪称古今奇女子!王昭君也因回娘家出入鸡鹿塞而使其成为古代名塞。王昭君寿终正寝后归宿于何地,《汉书》和《后汉书》均只字未提。700年后,却为大诗人情有独钟。诗仙李白曰:“死留青冢使人嗟。”诗圣杜甫曰:“独留青冢向黄昏。”世人在李杜的诗中得知,青冢中安息的是王昭君。据考证,位于呼和浩特南部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墓即青冢。在其墓碑上刻有一首诗: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与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是对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最公允的论断。


关于昭君出塞的具体行走线路,因史书没有记载,更因年代久远(公元前33年),目前尚难有定论。史学家们力求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烟雾,钩沉发微,还原那一段尘封土积的历史事实。现在对昭君出塞的路线图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西走玉门关说”。其来历大概源于李白的诗“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这一说法,清代学者顾炎武就予以否定:“按《史记》、《旧汉书》,乃知汉与匈奴往来之大道,大抵从云中、五原、朔方。明妃之行,亦必出此”(《日知录集释》卷21,李太白诗误条);其二是“向北直道说”。这也是最被认可的说法。经此道,从长安北行直抵匈奴之地路途最短,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多次前往长安便是行走此道。据有的学者考证,其具体路线是,从汉都长安出发,先过左冯翊(在长安东北),然后经北地(今甘肃庆阳县)、上郡(今陕西榆林县)、西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朔方(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而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而后向西行进,至朔方郡临河县(今内蒙临河市东北),渡北河(今乌加河),向西北方向出高阙(今石兰计山口),越过长城,离开汉地,进入匈奴草原,直至今天蒙古国境内。其三是“长安——太原——雁门关——平城(大同),西行和林、托克托(云中郡治所驻地)”。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汉高祖刘邦自平城白登山之役后,宫廷之内多主张和亲政策,因为汉统治者知道靠武力根本征服不了匈奴,用仁义道德的理论也说服不了匈奴,惟有和亲政策是改善民族关系、缓和矛盾的最好良药。在当时没有宣传媒体的年代,为了使更多深受战争其害的百姓安于生产耕种,实行休生养息,汉统治者肯定会大肆张扬,从而绕道太原一线。

但不管哪种说法,昭君出塞的塞都应当理解为塞外,因史书并无记载,不好定性为哪个具体哪个关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昭君出塞嫁给两代匈奴单于,何以没有诟病还赢得世人爱戴?
阴山故事(八):匈奴分裂、昭君出塞以及阴山历史的终结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王昭君:一生命运坎坷,却一路从容,笑对生活
昭君出塞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