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悬》阳明病——阳实伤阴证
userphoto

2022.09.10 四川

关注

阳明三十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一升,腹中转失气,更服一升,若不转失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脉滑而疾者,血热而阳旺也。脉反微涩者,血寒而阳虚也。
1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此是阳明腑实也。脉滑而疾者,是血热而阳旺也。阳盛于阳明,阳病病阳实,亢热伤营阴也。脉滑而疾者,滑为阳气之盛极,疾者,一息七八至,或十至以上,此是数脉之极也,动数失度,则见疾数之脉。阳明腑实,则用大承气汤,阳亢伤阴,阴阳俱伤,中气伤败,不敢用大承气,故用小承汤。因与小承汤一升,腹中转失气者,再服一升,若不转失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此为血伤阳亢之热,而瘀结亡阴也。阴伤热瘀,阳也离决,故脉反微涩也。阳亢而阴伤,孤阴独阳,俱为死阴死阳,故阴阳两伤,而为血寒而阳虚也,故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若腹中转失气者,再服一升,或有生机。阳回之后,用抵当汤,下其营伤之瘀血。
阳明病,不大便,脉当实大滑数也。而反微涩者,阴伤而阳离也。故为里虚,阴阳俱伤,血寒而阳虚也。
2 阳明之阳实,血热而阳旺也。阳亢伤阴,则变为血寒而阳虚也。阳明之阳实,变为阳明之阳亡。对比初头硬而后溏下早,阳明病阳热,因于湿旺下早,变为阳明之阳虚,胀满不食,饮水则吐。
重点就是脉滑而疾,病机不同,阳热盛极,必伤营阴。阴竭阳亡,则成生死之分途。阴阳两伤,微存之中气,若用大承气,泻其实而败其中,互为犄解,故用小承气,也只能一升,投石入水,以探其中气。
3 本案阳亢伤阴,用小承气汤,也是投石问路。阳亢伤阴,阴伤则阳孤,孤阴独阳,俱是死阴死阳。阴阳之要,阴平阳秘也。阴伤成瘀而亡败,则阳气失藏而离决,阴阳分崩,阴阳离析也。
论:阳亢伤阴,不敢用大承气了。阳亢伤阴,而成阴阳两仪之两极也。或阴伤太极,阳也成极,阴阳两极之太极。
太极者,从厥阴,阴极而阳生也。从阳明,阳亢而伤阴,阴伤成极,则阴阳两仪,两极而离决。

阳明三十一: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耳,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烦躁之极,则循衣摸床。木燥风生,则惕而不安。气阻肺热,则微喘。血枯系结,则直视。弦则木气犹存,故生。涩则营血已槁,故死。
1 本条提纲结构,就是讲阳明腑病实而失下,上至十余日,阳热伤阴也,剧者死,微者生。 
阳盛于阳明,阳明病实,则阳热伤血,血伤热瘀,血枯木燥,则成生死局,弦则木气犹存,生气未败;涩为营瘀血枯,亡阴之象。阳盛伤阴,阴败则阳也亡,孤阴独阳,俱是死阴死阳。脉弦者,还有的救,还是九死一生,脉涩者,血伤热瘀,气血相抟而亡败也。
若微者,但发热谵语耳,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不可多服,多服败中。

2 本条提纲,阳明腑热,阳热伤阴,涩则为死,弦者为生,而生者也有瘀血,也就是阳明瘀血证,阳明抵当汤证。同样,发热谵语者,一服利,则止后服,此是泄热和胃,已是阴阳俱伤,而成阳明瘀血证。之后即是泻阳明之瘀血,以和阴阳。(抵当汤)
阳明四十七: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必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碍,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3 本条提纲的结构很简单,居然给搞错了,发现错误之后,就又找胡希恕与郝万山的注解看了一下,胡老的注解结构对了。郝万山老师的就只有提纲,没有注解。我之前的注解,结构是错的,但瘀血的细理对了。就是后面的“微”,理解成了脉微。
4 本条提纲的结构,可以这么理解。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脉弦者生,脉涩者死。若微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若微者但发热谵语耳,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最早注解错了,把“微”者,理解成脉微了。前面若“剧”者,对应后面的“微”者。)
阳明三十二: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热在里,则脉沉。胃气壅遏,则肺阻而为喘,气滞而为满。误汗亡津,表阳虚而里热实,久则神气烦乱,而为谵语。
1 沉为在里,发汗出则表阳虚,津液亡则腑内实,久则神气烦乱,而为谵语。沉为在里,阳明之大,故热在里。表中之里,即阳明也。
论;
1 沉为在里,当是阳明脉大之义,沉缓有力之义。浮而喘满,则是发汗,沉而喘满,此热在里。胃腑壅满而不降,则肺阻而喘满。沉为在里,误以为此喘满为表闭,而反发其汗,攻表以治喘满,津液越出而内竭,胃中干燥,大便为难,表阳虚而胃燥实,久则腑热谵语。
2 有喘满之表证而无表浮之脉,误辩喘满,而失脉沉,沉为在里,而反攻表。此不是太阳坏病,是阳明坏病。此同阳明二十五六两条亡津便硬,本条又误汗亡津。
论;脉法三十二,脉沉阴也。沉为在里,湿寒之盛,水寒无阳,里虚之义,此脉禁汗;阴证若是发汗,当见亡阳,反成亡津,故知沉为大义。师言脉沉为热在里者,即是脉大。实缓有力,此必沉取,若不沉取脉大有力,则无以辩别《金匮》虚劳之脉大,大而浮芤也,又无以辩别厥阴(二十一)之脉大,大而无根也,还有结胸脉大,绝无沉意。故大为沉之变文也。
3 本条沉而喘满,怎么治,是小承气汤证?余也没看懂。本条提纲,就是说明汗出亡津?

阳明三十三: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汗多耗其胃津,糟粕失润,结为燥屎,阻塞胃气,胃热不泄,消耗心液,故作谵语,此为木燥而风生也。胃热宜下,俟六日之外,已过经期,而后下之。下之若早,里热未实,语言必乱,而为郑声。以其汗多津亡,表虚里实,经中清气不敌腑中邪火之旺,原有谵语之根,里实未至,而遽下之,故实家之谵语,变为虚家之郑声也。
1 汗出谵语者,此是阳明腑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此为风者,是太阳中风,营卫不和,自汗多而亡津胃燥也。燥屎者,当须下之,复过其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阳虚而胃燥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 燥屎在胃,当须下之,此为定理,复过其经,则阳明当令,下之乃受,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而里实故也。表虚者,汗多而经阳虚也,里实者,汗多而亡津有燥屎也。此病下后,仍要治风。风不醒则汗不止,仍耗胃津。
3 太阳八: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于其时发汗则愈,桂枝汤主之。师解;阳明腑病,汗愈出而胃愈燥,故发热汗出而病不愈。病人(脏)腑气和平,无他胃热之证,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得“风”,郁勃不和也。当先于其时以桂枝发汗则愈,迟恐变生他病也。与本条提纲互文。
本案汗多,即是营卫不和。汗多亡津,变生里实。所以本案,此为“风”也,表虚者,营卫不和,卫阳得风而自汗也,里实者,汗出亡津,有燥屎在胃中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六书》 >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谵语(郑声附)
伤寒论 第284条诸家解说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
【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281-286
阳明病症治
赵永山伤寒讲义·三阳合病与二阳合病的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