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悬解》卷十四——可汗,可吐,可下
userphoto

2024.02.02 四川

关注

可汗一章

可汗一: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浮为在表,故宜汗不宜下。

1 浮为在表,故宜汗解。脉浮大者,医反下之,此为大逆。太阳传阳明,二阳合病,表解则二阳俱解。

可吐三章

可吐一: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手足厥冷,脉乍结代,此以下焦浊气,客居胸中,心下胀满而烦生。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阻碍气道故也。此当吐之。

1 胸有痰浊,气道壅塞,阳不四达,故手足厥冷,而脉乍结。心下烦满,饥不能食,食则入口即吐也。病在胸中,当吐之。

可吐二: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涩,此可吐之,吐之利即止。

胸上诸实者,内有败浊之物,非无形之空气也。败浊阻碍,肺气壅塞,故胸中郁郁而痛,不能下食,浊气冲突,欲使人按之。按之壅遏肺气,津液上涌,故反有涎唾。浊阴上逆,则清阳下陷,故下利日十余行。阴盛于下,故脉反迟。浊物填塞,清气阻滞,故脉涩见于寸口。此可吐之,吐之则败浊去而清阳升,利即止也。

1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胸实壅塞,隧路不通,所以胸痛。

胸实者,阳气上厥不降,则阴厥不升,风木疏泄,下利日十余行。阳厥上盛,应当脉数,其脉反迟,此是阴盛下寒也。痰实则脉滑,气阻则脉涩。寸口脉微涩者,此是气阻之脉,此当吐之。吐去上实,则厥阳下降,厥阴上升,阴阳交济,则利即止。

2   本案病理,同泽泻牡蛎汤,上实而下水。本案是上实而阳厥,下厥阴也盛。

3   吐法治利,此理新鲜,也很高级。上实而下利,吐去上实,下利即止。

可吐三:宿食在上脘,当吐之。

食消在下脘,不能吐也,未消而在上脘,法当吐之。

1  在下则利之,在上则吐之。各随其位而治之。

可下九章

可下一: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寸大于关,关大于尺,人之常也,是以三部脉不平。三部皆平,是乙木郁于尺中,不能上达,故尺与关平,甲木郁于关上,不能下达,故关与寸平。乙木陷则少腹胀满,甲木逆则心下痞硬,关尺弦浮,肝胆俱病。若按之少腹满者,是乙木之陷,土湿木郁,不可下也,若按之心下硬者,是甲木之逆,土燥火炎,当急下之。盖脾经壅迫,胃腑郁遏,水谷莫容,故见下利。宜大承气汤,泻其腑中之郁遏也。

1 本条是胃腑宿食,内停成实也,内停郁阻,则下利不止,上而坚痞,故宜急下之。胃腑壅满停实,实则宜下,以解土急,甲乙二木,不能升降,合而贼土,上痞下利,土木俱急,故必急下,大承气汤。

2 三部脉平者,关与寸平,尺与关平之义。关当在中,甲木刑胃,胃气不降,则关与寸平,尺当见沉,乙木不升,陷于寒水,则见尺浮,则尺与关平。

可下二: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心下硬者,虽关与寸平,上章。然胆木不降,必见弦象。脉双弦而迟者,是胆经郁塞,降令不遂,必心下痞硬,若脉大而紧者,是阳明胃中有未消之谷,外为胆经郁遏,里不能容而表不能达,故浮大而紧涩也。此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泻其宿食也。

1   脉双弦而迟者,双弦为甲木不降也,所以必心下硬。也是宿食之脉,要急下之。

    若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阳为阳明之大,阳中之阴,为胃腑停宿之阴紧也。

    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可下三:问曰:人病有宿食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在胃,阻格表阳,故寸口浮大,阻碍里气,故按之梗涩。尺中亦微而涩者,尺中主里也,涩即紧之文。此申明上章之义。

1 胃气不降,则脉浮大,宿物阻格,非滑即涩。宿物当下,大承气汤。

涩者,紧之变文,上章脉大而紧之义。大为胃气之逆,紧为腑中阴滞,涩为经气梗涩。宿食停胃而胃气不降,则生邪热。大承气汤,热与宿食俱泻也。

可下四: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论宿食之脉,此论宿食之证,宜合观之。

1 宿物阻格,上气不降,下气不升,则利不欲食。

可下五: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内有宿物,沉取而脉反涩,必浮取而脉反滑。缘宿物郁碍,阳气外浮,不交于阴,而无阴气之翕聚,故令脉滑。滑即上章浮大之义。

1 宿食在中,郁格阳气,不得内济,无复阴气之翕聚,是以脉滑。滑即上章浮大。

  下利之脉,当沉紧弦迟,而反滑者,知宿物阻格,当有所去,下之乃愈,下宿物则利止。

论;本条同《金匮》下利二十二

  脉正浮动,忽然见沉,其名曰滑。尺本沉紧,不专于沉,忽兼有浮升之状,此为滑象。滑者,紧之浮名,(此两条观脉法三十八九)。伤饮之滑,如循贯珠,累累联属,流利不停,也为滑象。滑有不同,当注意,有阳郁浮滑,阳升之沉滑等。其余的细观“脉法”与《四圣》脉法则知。宿食阻格之滑者,脉浮而大,按之反涩。

可下六: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迟即涩之变文,宿食不能阻其表气,而郁其里气,故外滑而内迟。里气郁阻,肝脾不升,故利未欲止。

1 此迟者,不是阴盛脏寒,宿食阻格,经气梗涩之变文。

  胃为阳腑,而忌盛满,亢满为害,壅满成实,脾陷不升,肝气下贼而败中,故当下急下。

可下七: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

脉沉沉者,少阳之经郁逼阳胆之腑也,故宜大柴胡汤,外散甲木之邪,内泄戊土之郁。表里双解,故曰下解。缘少阳经气不舒,逼侵胃腑,胃热而郁不得外达,故脉气沉沉而郁荡也。

1 脉沉沉者,是阳明脉大,因少阳之弦,故不言阳明之大,不言少阳之弦,就是沉缓之变文。胆胃互贼,阳明不败,故脉见阳明之沉沉。内实者,阳明之实也,从少阳之经而来。大柴胡汤,外解胆经之表,内泄阳明之实,经腑双解。

可下八:病人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腑邪壅遏,不得下泄,故腹中满痛。

1 胃腑壅满,是为亢实,实则宜泻,大承气汤。

2 549页《金匮》腹满九,腹中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实满已至壅塞阻滞而疼痛,是可下也。

按;此还有十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还要注意区别太阴九,桂枝加大黄汤,此无表证也。

可下九: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在阳明二十一。

下利愈后,至其从前病起之期而又发,以病根不尽故也。当下之,以绝其根。

论;本条同《金匮》下利二十三。本条余也不知,为何病根不尽。实虚之证用大承气汤,仍是下阳明之满,以和阴阳之意。是不是又停食成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清黄元御著卷十四·汗下宜忌 五十一章(转载)
食积消化不良,因势利导才能事半功倍
《伤寒悬解》 > 卷十四·汗下宜忌 五十一章
[卷一百二十六 伤寒门]平脉法第二
(1)收集主病主脉条文<2012
药王孙真人寸关尺三部脉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