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惨烈中条山之战:旅长盛装上阵只为殉国省装殓
惨烈的中条山之战已经过去六十多年,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最近一期的节目,就聚焦那场苦战,带人重回硝烟弥漫的战场。

  以下是该期节目文字内容。

  核心提示:日军飞机的轰鸣打破了中条山持续上千年的宁静。国民党将军卫立煌和八路军统帅朱德默契合作,在东乌岭将300辆日军汽车化为灰烬。卫立煌将军在西阳河谷布下了口袋阵,只等日军钻入。一位中国旅长穿着崭新的军装走上战场,他知道自己有可能再也回不来。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会为您讲述抗战的时候,发生在山西中条山的一场大会战,史称“中条山会战”。


  2008年中国一家网站上,曾经出现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一位在抗战当中失踪的中国军人,启事上这样写着,刘海量,河南汝阳县人,其于1935年前后离家入伍,时逢国家内忧外患,据后来可靠消息,有乡人亲眼看到其入伍之后参加了“中条山战役”,此为家人最后知其踪迹。

  这则启事当中提到的“中条山战役”是抗战的时候,中日两军一场激烈的较量,距今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多年,六十年后家人仍在寻找当年失踪的亲人,也可见这场战役当时何等惨烈。蒋介石曾经把这场战役,称为是“抗战当中最大的耻辱”,而且毛泽东也说此次中条山的损失为“上海战役”以来最大的损失。而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为何国共两党的领袖都对这场战役如此地痛心疾首呢?

  解说: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因居太行和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这里南邻黄河,西接潼关,自古为战略要地。相传曾是尧舜禹的故乡,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曾建都于此。至今,中条山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山西运城关公故里的解州关帝庙,大禹都城夏县的文庙大殿,舜帝都城蒲州城,钟楼上舜帝的诗句“迎薰解瘟”以及唐代文人柳宗元曾居住过的柳氏民居,都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杨圣清是中央党校的退休教授,他自幼生长在位于中条山区的山西夏县祁家河乡七泉村。年幼时,他曾亲睹了“中条山会战”,后来他又常回到老家,对中条山抗战的历史多次实地考察。在杨圣清的记忆中,当年的中条山还是一块与外界隔绝,封闭了几千年的贫瘠山区,老百姓在山里过着自己的日子,从来没想到战争会打破他们持续了几千年的平静生活。

  杨圣清(抗战史专家):当时的很闭塞,老百姓,生活嘛也比较贫苦,妇女当时穿的这个衣服还是宽袖子,像清朝那个宽袖子,腿上还绑那个是吧,小脚,差不多妇女都是小脚。

  解说:杨圣清记得,1938年初中条山的老百姓第一次看到大批中国军队开进山里。

  杨圣清: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军队,还是看着就是很整齐的,骑的马,有白马,有黄马,穿的衣服灰色的,扛的枪,步枪,背上背一个大砍刀,看着还是很雄壮的。

  解说:接着,日本的飞机也开始光临,老百姓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

  杨圣清: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早晨,我爷爷他们起的早,早晨起来,就看到飞机在我们村里边的空中盘旋。当时他很着急,认为飞机可能要赶快丢炸弹了,赶快把我从被窝里边拉出来,夹在他的腋下,就把我带到这个野地里去了,我们趴在那看见日本的飞机。

  解说:天上是日本飞机,地上是中国军人,杨圣清和中条山的老百姓预感到将要发生大事。原来,抗战爆发以来,黄河以北国土相继沦陷,晋南中条山区成了黄河以北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唯一据点。日军如果拿下中条山,黄河北岸便无险可守,日军西渡可威胁西安,南渡可进逼洛阳。

  1938年1月,蒋介石在洛阳召开第一、第二战区的将领开会,他宣布,凡黄河以北的中国军队,不论官兵,绝不能再退过黄河半步,退过黄河就枪毙。从1938年起,日军开始重兵围攻中条山,国民政府调集十八万大军殊死防御,一场长达三年多的惨烈较量,在古老的中条山区展开了。

  为保卫中条山,蒋介石授命卫立煌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专门负责中条山的防务。卫立煌,安徽合肥人,早年曾任孙中山的卫士,后参加“北伐”是蒋介石的嫡系第1军出身,卫立煌虽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他一不是浙江人,二不是黄埔系,与同是第1军出身蒋的亲信刘峙、顾祝同、陈诚等人不一样,可谓“嫡系中的杂牌军”。

  杨圣清:他实际上是蒋介石的嫡系和就陈诚这些还是有差别,他是老军官。

  解说:当时中条山的形势十分复杂,除了卫立煌的中央军,这里还有很多地方武装及共产党的八路军。虽然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但合作中多有摩擦,尤其山西省主席兼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与牺盟会等中共武装多有冲突,使国共两军在山西常现不谐之音,给了日军可乘之机。

  对中条山抗战十分不利,卫立煌曾是共产党死对头,当年他曾率部围剿红军,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更看不上眼,如今他出任中条山中国守军的最高长官与八路军能合得来吗?1938年春夏之交,时为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从战区开会回中条山,途中日军飞机轰炸频繁,参谋长郭寄峤给他出了个躲避日机轰炸的主意,要他西渡黄河,假道延安,经西安再转回中条山,延安是共产党的地盘,卫立煌很犹豫,他和八路军虽然在抗战初期有过合作,但总是貌合神离之感。

杨圣清:一个就“忻口战役”国共两党合作,这个战役他跟朱德八路军的合作,八路军背后的配合,在敌后的配合,是吧,火烧阳明堡。

  解说:在参谋长的劝说下,卫立煌最终下决心绕道延安。1938年4月17日卫立煌一行人,来到中共中央及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当时延安对这位红军的老对手热烈欢迎,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就张贴着“欢迎卫总司令到延安”的标语,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出面迎接,面对盛大的欢迎场面,卫立煌连声称赞,边区人民确有良好组织可为全国效法。

  杨圣清:毛主席跟他谈话给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他特别感到共产党这个抗战的坚决性。

  解说:离开延安后,卫立煌经西安转回中条山。此后,他与八路军密切合作,曾一度率军收复风陵渡,围攻侯马日军,解除了日军对陇海铁路的威胁。就在这期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来到卫立煌的驻地垣曲县辛庄拜访。中条山腹地四五月份麦子才刚刚返青,这个渔民撒网捕鱼的水面,就是著名的小浪底水库的库区,当年垣曲县的县城就在这些水面的下面。


  老古城就在这下面这儿,这一片是比较重的一片这一块儿,那一块是,有船的一块是二营。

  解说:当时卫立煌的司令部,就在垣曲县城附近的辛庄,这张照片是朱德和卫立煌的合影,当时就是在这个地方照的。

  解说:卫立煌军旅多年见过各类总司令,但朱德给他的印象却与众不同,朱德走后有部下问起卫立煌对朱德的印象,卫立煌说,朱玉阶对我很好,真心愿意我们抗日有成绩,这个人的气量大,诚恳是个忠厚长者,从此,卫立煌更加强了与八路军的合作。

  杨圣清:因此,他提出了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求派一支宣传队到他部队去。

  解说:有人向他报告说,共产党把政治工作做到我们防地里怕不合适吧。卫立煌说,我们的政工老爷不上前线,人家把工作送到家里,这有什么不好。在卫立煌和朱德的合作下,当时国共两军在中条山相处十分融洽,中共在中条山恢复了当年被阎锡山破坏的地下组织,还在夏县的韩家岭公开成立了河东特委。韩焕锁老人的父亲当年是这座房子的主人,现在韩焕锁依然作为义务保管员住在这所房子里。

  韩焕锁(山西运城夏县韩家岭村村民):1939年的时候,这个村里面住的都是国民党,周围都是国民党第3军,就是这个院,跟我们这个院住的河东特委。

  杨圣清:很寂静这个山村立即就活跃起来了,人们的思想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陈晓楠:卫立煌的延安之行改变了他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成见,也为中条山抗战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战斗却即将来临,这场战斗,将会考验“国共”两军是否能够默契合作,这就是“东坞岭战役”。

当时日军为了打通进占中国西北的战略通道,向中条山西端的黄河风陵渡口发起攻击,为了加强攻势日军出动了一支由数百辆汽车组成的庞大的运输车队,把大批的武器装备运往风陵渡前线,而为了切断日军的供应,中国军队在东坞岭对日军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伏击战。这场战役虽然小,却牵动了“国共”两军两位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一个就是当时第二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而这两位不同党派的将领是怎样合作的呢?


  解说:山西沁水县原党史办主任王良,对“中条山战役”颇多研究,说起“中条山会战”,王良总会提到一次小小的战斗“东坞岭战役”。根据现有文献记载,东坞岭战斗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和日本人打了三天三夜,但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却与文献截然不同。

  王良(原沁水县党史办主任):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八路军决死队和晋豫边游击队打的,有的说是国民党打的。

  解说:冯忠诚早年随父亲逃荒从河南老家来到东坞岭对面的西坞岭定居。当时,年幼的冯忠诚刚好目击了这场战斗。

  冯忠诚(冀城县岭沟村村民):原来它的老路不是就在这里,上到东坞岭。

  解说:在他的记忆中,东坞岭战斗的主角不是八路军,而是由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中央军,时间也不是三天三夜,只有三个小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一疑问,王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重庆找到了当年“东坞岭战役”的总指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93军30旅旅长的陈华,终于得知了东坞岭战斗的真相,出乎王良意料的是,东坞岭战斗竟与朱德领导的八路军和卫立煌领导的中央军都有些联系。

  王良:1938年7月1号,八路军太行总部接到一个情报,说日军有一支庞大的运输部队,要从河南的道清路进晋城、阳城、沁水、翼城到侯马。

  解说:朱德接到这一情报后,立即通报当时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卫立煌,请卫立煌派部队阻击日军,并指示徐海东、黄克诚的八路军344旅、386旅配合卫立煌的行动。日军送到嘴边的肥肉,朱德为何不让善打游击战的八路军出面,而要将机会让给卫立煌的中央军呢?

  马刘勤(历史爱好者):我们地方上这个武器杀伤力不大,当时都很开玩笑说,我们的手榴弹是一崩两半,杀伤力不大,有时候崩住人了伤一个,崩不住了,还打不死人。

  解说:原来朱德之所以求助卫立煌,是因为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太差,没有把握打赢这场战斗,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国共两军联合抗战,朱德以18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出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和东路军总指挥。国共两军经常互通情报相互照应,卫立煌接到朱德的通报后,急令驻扎在沁水一带的中央军第10师,前往东坞岭伏击日军车队。

  王良:当时驻防在沁水的卫立煌的嫡系部队第10师58团和59团,就是陈华的部队。

  解说:此时日军车队已开到沁水县城。

  王良:7月25号,就进入了沁水县城,沁水县城很小,沁水县城外面的这个河滩呢,比较开阔,有三百多辆汽车,战线也很长,周围都是日本人。

  解说:当时朱德下令在沁水一带的八路军骚扰日军的运输车队,催促敌人赶快上路,将日军赶入卫立煌的伏击圈。

  王良:骚扰敌人,让敌人赶快起身,进入我们的防线。

  冯忠诚:就走了一个星期啊,它就不能处处走,一停下来四十里地就走了一个星期。

  王良:是到了东坞岭,一段路呢,就破坏了,就把路给破坏了。

  解说:当年东坞岭并没有这条公路,从这里通过的是一条沿着小溪修建,只能允许一辆汽车通过的简易公路,公路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深谷,距离任何一个个能增援的日军据点,都有几十公里的距离。7月29日,当日军汽车队前行到东坞岭的时候,隐藏在南山黑虎庙的第10师的大炮打响了。

  王良:第三炮打中这个弹药车,堵住了路口,那是个很窄很窄的简易公路,车只能一个车向前行,西边堵住了,然后最后一炮打中了最后一辆汽车,前人前行不得,后退不得。

冯忠诚:(路)填住了它就扒,它人扒的,用人去强行扒拉的,把那石头扒的时候,它是要往远处扒的,但是(车)倒不远,能往两边倒就往边倒,能往后就往后边倒,乱倒开它了。

  解说:当时,进入东坞岭伏击圈的日军,共三百多辆汽车两千多人。

  王良:敌人呢,一边向两山反击,一部分这个日军呢,在下边把那个车上的粮食搬下来,把那个(坑)填住还向前行,就打得很激烈,进行了一段绕过以后,敌人都已经退到山两边的这个,都躲在地里就是当时的玉米地里都散了。

  解说:据后来被俘的日军士兵回忆,当时日军数百辆汽车从河南博爱县出发,黎明时分到达山西沁水县的东坞岭,突被中国大部队包围经激战,日军遭毁灭性打击。


  王良:上午十点钟开始打的,吃完中午饭我们就撤退了,我们当地人吃中午饭,不是北京时间十二点吃饭的,是按照太阳这个时间吃饭的,这个时间可能就是一点左右,这样战争就是三个小时。

  解说:这次战斗共缴获日军汽车二百余辆,由于不能运往山里,参加阻击的卫立煌的部队,只好将缴获的汽车全部烧毁。

  王良:把这个汽车都烧掉了,烧掉以后,着了以后,就是当地的地方武装,就是敲上锣让老百姓来拉,就是白面啊,大米啊,军衣啊,往家拿。

  马刘勤:因为汽车是三百多辆,可以说老百姓大开眼界,就没有见过那个东西,所以有一些东西,你像罐头,你像它拉的还有大米啊,这些吃的东西,因为咱们这个地方很少见到的,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就没有人吃过这个大米啊,说是这一类东西,因为它这个拉的军需品这些方面都有。

  解说:东坞岭战斗结束后,卫立煌的部队迅速撤走,随后八路军组织打扫战场用了三天三夜,也未能将这些被烧毁的汽车残骸清理干净,据当地人回忆,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山沟里仍有汽车残骸,到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些残骸又被拿去炼铁了。

  陈晓楠:“东坞岭战役”是国共两军联合抗战取得的一次胜利,它加深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国民党将领卫立煌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也为国共两军在中条山联合抗战,可以说开了个好头。

  而此时正值“徐州会战”结束,日军进逼武汉,并且得以从徐州战场抽调出大量兵力,向晋南及中条山区发起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日军此次来势凶猛,是要打通中条山这一屏障,占领黄河沿线来策应即将爆发的“武汉会战”。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卫立煌在八路军的策应下决心奋勇迎战,让中条山变为日军的葬身之地,在山西垣曲县的西阳河谷,卫立煌为日军布下了一个口袋阵。

  解说:1938年6月,徐州战场硝烟刚散,日军便调集重兵分东、北两路向晋南发起进攻。

  王建武(原山西运城垣曲县城居民):进攻西安,进攻洛阳(向)下攻,过黄河,到最后把垣曲作为一个桥头堡啊,就要过黄河,这么个情况,咱们当时中国的一个提法,我们过去唱歌那个保佑华北,保佑黄河就是这个意思,只要这一块不失掉,就意味华北不失掉。

  解说:面对日军进攻,卫立煌的策略是,迟滞北路敌军,集中优势兵力,趁东路日军孤军深入西阳河谷后,借有利地形将敌包围歼灭。

  杨圣清:赵寿山的17师在后边深入它的后方,就是把敌人的退路给它切断,然后第44军,中央军一些部队呢,从西往东打。

  王建武:卫立煌当时,封门口把守以后,主动地退到邵原,邵原然后又主动退又撤退,把这个西阳河作为一个口袋,这个口袋是咱们设这个口袋。

  王仁寿(山西运城垣曲县蒲掌乡西阳村村民):工事多了,这边,有地方,河滩边有好几层工事,河滩边还是有点。

 解说:西阳村原是一座数千人的大村,据说这里当年位于古驿道上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村里的房子一间连着一间,在屋顶上就可以从村北走到村南,村里有一口清泉,小庙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日军从西阳河对面,河南的济源,邵原方向由南向北逆河而来,守军则在河谷的两岸,修筑寨墙据险防守。


  李圣波(山西运城垣曲县蒲掌乡西阳村村民):现在从这往后看,你可以一个一个岭都看着,每个岭上都是窑洞,西阳村是这样,以前战乱的时候,底下没有村,都是打窑住。这样因为啥,住到高处,住到高处上,有人来了,他可以跑,他可以提前往出跑。

  解说:战斗打响前,卫立煌部下一个旅长,身穿整齐的新军服去前沿阵地。

  杨圣清:有老百姓就问他说你要去打仗,为什么穿这么新的衣服呢?那位旅长笑言,老乡你不知道,我们当兵的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今天出了门,上了战场就不知能不能活着回来,把衣服穿好,如果不能活着回来,省得死后装殓。

  杨圣清:我就是抱着牺牲的精神来参加这次战斗的,我牺牲了我也要是吧,保持我军人的荣誉。

  解说:当时,很多没见过打仗的老百姓,也纷纷跑去看热闹。

  柴秀春(山西运城垣曲县蒲掌乡陈河村村民):都没有见过打仗,就没有经过,在山头看看打仗是咋打的,上到那个山头上,中央军干啥,干啥,说我没有见过打仗的,我来看看,下去下去,赶快,你是汉奸,认为你是汉奸,我们赶紧跑了。

  王仁寿:到六月的时候,国民党和日本人打起来了,当时六月初八,中央军又来了人了,比以前的队伍装备好一些。

  解说:日军的战史中,曾将“西阳河战役”称为“南羊圈战役”,这里就是当时中国军队在南羊圈的阵地遗址,中日两军曾在这里短兵相接,如今这里已经变成耕地,但当年的战壕还隐约可见,当时日军为摆脱不利战局,企图从这里冲上土塬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以攻击垣曲县城,但中国军队死死将日军钳制在西阳河谷里。当时战斗十分惨烈,双方几度肉搏,阵地多次易手。

  王建武:将士们就是不吃饭不喝水拼刺刀啊。后来日本用了毒气,把中国好多军队都昏了打昏了。其实我们战斗(武器)不行。人家是这么说的,就是日本从西阳河就南羊圈这火车站,进攻啊有四五十次都给我们打退了。

  王仁寿:就是这个飞机,敌人太可恶了,到这又是机枪打又是丢炸弹。

  解说:战役结束后,南羊圈双庙一带的老百姓,从战场拣回手榴弹木柄,用来烧火做饭,竟整整烧了两三个月。

  王小学(山西运城垣曲县南羊村村民):那些炮弹,子弹壳这些东西是经常能见到的,炮弹这是很稀少的东西,也不是很多,那些人也不收藏这些东西,危险品不是。

  解说:由于当时战斗十分激烈,日军没来得及带走战死的士兵,便匆匆退走,事后,老乡们看到不少日本兵的尸体。

  柴秀春:日本走完以后,那后洼那河堤埋的日本人,死的人很多,埋的,河堤都埋满了,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解说:时隔半月,当柴秀春再次回到村里后,发现村边的野地里填了许多新坟头,下面埋着死去的日本士兵,简陋的墓碑上用汉字刻着他们的姓名。

  陈晓楠:发生在山西垣曲县西阳河谷的这场战役,被日军称为“南羊圈战役”,这次战役呢,持续了有半个月,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而且他们还把这次战役的教训写进了日本陆军教材。日军此次虽进入了中条山区,但是脚跟还没站稳,就被中国军队给赶了出来,日本原本想经过中条山突破黄河防线,策应“武汉会战”的企图,可以说被彻底粉碎了。

  但也就在此时,在中条山的另一端,西路日军和防守永济的中国守军,孙蔚如的第31军团展开了另一场大战。这路日军的目标是夺取黄河的风陵渡口,以威胁中国西北的重镇西安,而孙蔚如的第31军团呢,是西北军旧部改编曾经参与过“西安事变”,这支蒋介石眼中“杂牌军”能顶得住日军凶猛的攻势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 揭秘中条山战役八路军为何没参战
垣曲。。山西四大神秘地带之一。。
中条山一战有多惨烈?仅仅两天全军覆没,军长不愿被俘自杀殉国
一战阵亡一上将四中将四少将,此战被称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位高权重却乐于受八路军指挥,曾万钟抗战中战绩亮眼,成为典范
抗日战争 | (十二)平型关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