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慎之:缺席的爸爸,加焦虑的妈妈,等于100%情绪失控的孩子

中国式家庭: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100%情绪失控的孩子

——胡慎之

孩子一出生,就像挂在妈妈身上一样,吃喝拉撒只要一哭,爸爸就直接抱给妈妈,至少半年一载都睡不了整觉,而老公们却睡得旁若无人,全然不知孩子有多难带。

上了幼儿园,就像一个按不住的小陀螺,活泼好动、话特别多。想要跟爸爸玩,爸爸却把孩子往妈妈那一推说:“乖,和妈妈玩去,爸爸上班好累。”几次拒绝,孩子就不再找爸爸了,爸爸反而落得轻松。

上了小学,每天写作业都跟打仗一样。陪读的妈妈有时候气得血压飙升,家里鸡飞狗跳。平时从来不辅导孩子的爸爸,却突然跳出来说:“就不能好好教吗?至于把孩子逼成这样吗?”妈妈竟然成了公敌,真的是帮倒忙…

进入青春期,孩子变得格外敏感和叛逆,要么和家长对着干,要么沉默不语,放学就直接躲进房间里。妈妈急得团团转,爸爸又总在忙,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等到长大后离开家,一两个月才打一次电话回家,几乎全是打给妈妈。偶尔打给爸爸,却是“爸,我妈呢?”

以上这些场景是不是都很熟悉?

这些场景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妈妈“独当一面”,爸爸“事不关己”,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的成长充满烦恼,也让爸爸和孩子渐行渐远。

你家的爸爸是哪种类型?

类型一:大忙人,为了养家早出晚归;

类型二:长不大的爸爸,闲下来宁愿玩手机也不想陪孩子;

类型三:不善表达的爸爸,情感内敛,羞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

类型四:甩手掌柜,认为带孩子照顾家就是妈妈的事。

-1-

“丧偶式育儿”,根源到底在哪里?

根源一

中国社会的传统认知

“男主外,女主内”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家庭分工的传统认知。爸爸的职责被粗暴概括为赚钱养家。教育孩子成为了妈妈一个人的事。这样的分工,不知不觉将爸爸推远。更糟糕的是,这一句话竟成了爸爸缺席最“理直气壮”的借口——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彻底丢给妈妈。

在“职场妈妈”越来越多的今天,妈妈已经走出家庭,爸爸却还没回归家庭

《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中显示,55.8%的家庭,妈妈是育儿主力,而爸爸陪伴孩子的家庭只占到12.6%。无论是情感陪伴还是问题解决方面,80%孩子都缺少来自父亲的影响。

根源二

妈妈把自己逼成了超人

还把爸爸越推越远

从呱呱坠地到上学念书,孩子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妈妈的神经。无私的天性使母亲从不计较付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知疲惫。

当爸爸无法与紧张的妈妈同频育儿时,失望使得妈妈开始自己的努力弥补孩子缺失的父亲教育。孤军作战的妈妈陷入巨大的焦虑中,将注意力倾注在孩子身上。独自背负起教育重担,“又当爹又当妈”成了育儿常态,“老公靠不住”也成了默认印象。

在孩子刚出生时,新手爸爸笨手笨脚地不懂得如何照顾孩子,妈妈紧张地说“算了,我自己来吧”。等到孩子长大些,爸爸想带孩子玩些小游戏,妈妈却总不放心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生怕爸爸照顾不好。这样一来二往,爸爸参与育儿的热情逐渐熄灭。

很多妈妈都是因为觉得“老公靠不住”而把自己逼成了“主内又主外”的超人,却不曾想过,自己与孩子紧紧连接,爸爸成为了尴尬的“第三者”。妈妈把自己变得“无所不能”的同时,也把丈夫越推越远。

根源三

爸爸的错误观念

只要赚钱养家就够了

中国有句古语“子不教,父之过”,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父性教育”已成奢侈品。

现实中大部分爸爸以为挣钱养家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但比物质更影响孩子成长的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父亲的教育缺席,将带给孩子贯穿一生的影响。

妈妈的焦虑不安与爸爸的浑然不觉,双方职责认知的不对称,导致沟通无效,是完整家庭教育破裂的开端,而这一切的结果只能让孩子照单全收。

-2-

完整的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各自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母亲的爱是走向融合。决定了孩子最初的世界认知,妈妈有爱,孩子就觉得世界是有爱的;妈妈在孩子面前是忧郁焦虑的,孩子就会觉得世界是灰暗的。妈妈在孩子0-3岁给予孩子的安全感,也决定了孩子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

父亲的爱却是走向分离。它带给孩子成长中所需要的心理力量、与对真实世界的感知。爸爸的男性特质,教会孩子生活规则、界限,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抗挫折、坚强,成为生活的强者。

父母不同的职能与特质,组合起来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完整教育。

只有父亲和母亲的参与是完整的,孩子才能在家庭中找到清晰的定位,以健全的方式朝社会化发展,更好地成为他自己。

当父母某一方功能缺失,容易出现叛逆,厌学,拖延,沉迷游戏等“熊孩子”问题,甚至会让孩子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

1 、产生性别认知障碍

男生性格过于阴柔,女生成为“假小子”

2、 产生个性缺陷

如自卑、敏感、怯懦,意志力薄弱等

3、更容易产生情感障碍

如抑郁、焦虑、缺乏安全感

4、产生身体发育障碍

孩子的身高、体重、动作及反应速度均要比同龄儿童落后一大截

孩子成年后,这些心理缺陷极大可能发展为“啃老”、“恐婚恐育”等严重心理障碍,将原生家庭的阴霾延续到自己的下一代。

-3-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

不可替代

身兼多职的黄磊是十足的父爱教育践行者。女儿多多是标准的大家闺秀,高情商的小学霸。在外能够自信大方应对各种场合,在家善良乖巧。

在“自带光环”的多多背后,是爸爸黄磊坚持的家庭观——再忙碌,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

和妻子结婚23年,黄磊从不当“甩手掌柜”,反而乐在其中:“多多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命。”黄磊告诉我们:积极参与的爸爸+懂得合作的妈妈=优秀成长的孩子。

王菲李亚鹏的女儿李嫣,更让我们感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

先天缺陷、7岁时父母离婚,种种事件让李嫣从小就需要面对外界的关注和议论,而她却乐观自信,勇敢强大。父母给予李嫣完整的家庭教育、强大的内心。

李亚鹏写给李嫣的话

离婚之后,他们没让夫妻关系绑架亲子关系,依旧一起守护孩子。李亚鹏曾说:“我要给你足够的爱,让你长大后有能力,去爱你喜欢的人,和这个我们存在的世界。”为了让李嫣健康成长,他花了非常多心思。

夏天陪女儿花式过暑假

冬天带女儿探索大自然

黄磊和李亚鹏用行为向我们证明,在完整的家庭教育下,在爸爸的陪伴下成长的孩子充满“爱”。

-4-

如何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

“孩子不能只活在某一方的世界里,完整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知名心理学家胡慎之老师如此说道。父母的共同赋能,组成了完整的家庭教育,但爸爸的使命感往往需要被唤醒。

“一个父亲常常需要完成两种关系,对外界的社会关系,与对内的家庭关系。但这两种关系对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父亲时常会陷入矛盾:

1、他无法协调内外关系,导致“忙到陪不了孩子”

2、他想要协调内外关系,却“不知道怎么陪孩子”

想要解决“丧偶式”育儿难题,母亲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她既是接纳者又是协调者与驱动者。

从紧张的关系里抽身,从根源去理解丈夫对于育儿的手足无措。接纳丈夫的矛盾,帮助、引导着丈夫一步步真正回归家庭。

妈妈可以这样做:

1.走出焦虑,给丈夫足够的信任与支持

2.循序渐进,让丈夫参与孩子教育,发现育儿乐趣

3.放手放心,给丈夫与孩子自由的相处模式

爸爸可以这样做:

1、养成陪伴的意识

每周主动规划出专属的家庭时间,不再用“忙”做借口

2、学会陪伴

发挥爸爸天职,多和孩子分享沟通,陪孩子参与亲子游戏、亲子运动。

3、陪伴,质比量更重要

和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20分钟的有效陪伴远比3小时的心不在焉更有价值。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养出失控的孩子
别让你的焦虑害了孩子!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不断的提升自已
焦虑根源
强势干货 | 有一种影响人一生的“潜规则”叫原生家庭!
家庭教育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