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踏上血腥的削藩之路,第一个倒霉鬼出乎所有人预料

打败项羽后,刘邦再次分封天下:赵国封给张耳,燕国封给臧荼,韩国封给韩王信,魏国封给彭越,楚国封给韩信、英布和吴苪,齐国暂时由曹参管理。

在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很多明白人纷纷抨击项羽逆历史潮流,不懂得搞郡县制。可当我告诉他们,刘邦称帝以后也在搞分封的时候,这些明白人都不说话了。

其实哪有什么顺或逆呢?这一切都是靠实力说话的。项羽不想搞分封,但其他实力派的兵马可不是吃素的,敢不分封就等着天下大乱吧。

刘邦搞分封的理由也是大同小异的:天下刚刚安定,不光是诸侯们,就连刘邦的属下们也想着是不是能分一块封地。这个时候,如果刘邦敢搞家天下,恐怕刚刚建立的汉朝就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想要真正地一统天下,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超级帝国,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经历一番血和火的洗礼,是不可能实现的。

很多人都认为:打败项羽之后,秦末的这局游戏就被刘邦打通关了。实际上,此时的游戏进程最多才算完成了一多半。整个天下还有三分之二的地盘,是被各个诸侯所控制的。

刘邦称帝之后的新使命,就是如何开启新一轮的兼并战,消灭这些诸侯。

但刘邦必须更加地小心谨慎。因为此时的刘邦已经成为了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如果刘邦提前暴露了自己希望“家天下”的野心,各诸侯肯定会团结一致对付刘邦。到那个时候,刘邦就算想要全身而退,恐怕都有些困难了。

项羽当初想要兼并各诸侯,失败了。现在轮到刘邦来做,他能做好吗?


至少从当时的力量对比来看,刘邦所拥有的势力,比项羽曾经拥有的势力强了不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刘邦控制着秦国故地;项羽控制着楚、魏的部分故地。虽然从土地的面积大小来说,刘邦比项羽大不了多少。但是,从地理的优势而言,刘邦明显胜项羽一筹。

项羽分封天下时,自己占据着一块四战之地,如果项羽不能迅速打开局面,随时都有可能陷入顾头顾不尾的困境之中。

刘邦现在占据着关中四塞之地,时机有利,他就杀出函谷关兼并诸侯。时机不利,他就退回函谷关,甚至只要退到荥阳和成皋一线就可以了。当初项羽在这条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也没能前进一步。

第二、六国故地的诸侯们,大都是刘邦扶植的。比如,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之所以能建国,都离不开刘邦的支持。而齐国的执政官曹参,更是刘邦的属下。

项羽分封天下时,他封的那些诸侯王都是自成体系的实力派。这些实力派之所以能在各国所向披靡,是因为他们实力超群,而非项羽封王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项羽对自己地盘之外的地区,缺乏有效的渗透。而刘邦对自己地盘之外的普遍地区,都已做到了良好的渗透。

第三、因为刘邦占据着上面两个优势,所以,刘邦的嫡系稍加暗示,四方诸侯就得纷纷劝刘邦抓紧当皇帝。而刘邦也就当仁不让的爬上了皇位。

而项羽却没有称帝的机会和实力,也使得项羽在削藩过程中,遇到了更多地困难。


很多人都觉得项羽傻,因为他在分封诸王时竟然不当皇帝,却当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西楚霸王。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常忘记了一件事:皇帝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

早在秦始皇之前的秦昭襄王,他就想称帝,只是最终没能成功。皇帝绝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称号,而是涉及多重利益因素的头衔。

在诸侯林立的时代,一个人成为皇帝,就意味着他拥有远高于诸侯王的权力。最简单而言,皇帝可以召见诸侯王,诸侯王如果拒绝接受召见,于情于理就处于被动了;最简单而言,皇帝出巡到了某地,相关地区的诸侯就得主动前来拜见,如果诸侯不去主动拜见,于情于理也处于被动了。

这种权力,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却显然可以让皇帝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你是诸侯王。皇帝想收拾你,明天就召见你。皇帝召见你,你去还是不去?如果你去,估计会凶多吉少。如果你不去,那就是公然抗命。

这也是鲁仲连当初阻止尊秦为帝的主要理由:如果尊秦为帝,秦王变成了秦帝,明天召见魏王或赵王,魏王或赵王去还是不去呢?如果去,让秦王扣留了怎么办?如果不去,于情于理就处于被动了。


如果刘邦不是皇帝,刘邦就无法拥有这种主动权。诸侯们在见刘邦时,就可以事先做出有效的军事布置,甚至做好有效的外交工作(与其它诸侯做好某种约定),再去见刘邦。如果刘邦想趁机扣留这位诸侯王,恐怕就得想好后果。

刘邦成为皇帝之后,诸侯王再见刘邦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因为,诸侯王见皇帝前,居然敢事先做出大规模的军事调动,甚至与其它诸侯串联达成某种约定,这于情于理就都说不过去。不要说光明正大地这样去做,就是偷偷摸摸地去做也不行。如果让皇帝知道了,皇帝就可以明正言顺地收拾你,因为这是造反!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旦想收拾哪个诸侯,这个诸侯恐怕只能自投罗网了。

刘邦召见燕王臧荼,臧荼不敢去见刘邦,于是刘邦明正言顺地率军攻打臧荼;刘邦召见楚王韩信,韩信敢去见刘邦,于是刘邦派两个武士当场逮捕了韩信。

刘邦成为皇帝,诸侯之间就丧失了彼此串联的权力;也丧失了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权力。

因为刘邦拥有绝对的实力,所以诸侯们绝不敢轻易去戴造反的帽子。刘邦用这种方法捆住了诸侯们的手脚,又在诸侯之间设置了看不见的铁网,诸侯们只能等着被刘邦挨个收拾。

话说得轻松,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如此。全天下有三分之二的地盘在各个诸侯的掌控之中,如果刘邦犯下了明显的错误,局势随时可能会失控。这些诸侯王都是一时枭雄,只要他们能在这个时间点达成共识,刘邦随时都会翻车。

但是,刘邦始终巧妙地遮掩了自己削藩的意图,所以诸侯们一直无法达成共识。因为刘邦的巧妙做法使得他们相信:刘邦是不会改变分封天下的政策。实际上,刘邦的确也没有改变分封天下的战略意图。他只是计划消灭所有异姓诸侯王,换上同姓诸侯王。


刘邦之所以把燕国当作第一个削藩对象,是因为燕王臧荼一直是异己力量,他从未与刘邦真正合作过。

臧荼敢造反吗?答案是否定的。刘邦和项羽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臧荼都没敢造反。现在天下大定,臧荼却想造反?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对此我只能大胆揣测,因为刘邦打算收拾臧荼,臧荼不想坐以待毙,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反了。对于刘邦而言,他甚至不用有什么具体的行为,只要做出一些心理暗示,就足以让臧荼因为恐惧而做出叛乱的行为。

不要说刘邦会暗示自己怀疑臧荼,就算是刘邦赌咒发誓说,他相信臧荼,对臧荼没有恶意,臧荼的内心也会惊疑不定的。因为臧荼一直是异己力量,他从未与刘邦真正合作过。全天下的诸侯王都是刘邦一系,只有臧荼显得分外扎眼。

刘邦把削藩的对象锁定在臧荼身上,大家相对都会感觉放心。因为张耳、韩信、彭越、英布和韩王信都是刘邦的合作伙伴,刘邦清理燕王臧荼,并不意味着会清理他们。


以刘邦现在的实力,想单独收拾谁都是没有问题的。刘邦最大的顾忌是这些诸侯王突然实现某种联合,那可坏事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刘邦在攻打燕国时,韩信、彭越、英布和张耳突然宣布独立或集体称帝,甚至联合发兵堵住刘邦回归关中的道路,刘邦估计是没有活路的。

但只要诸侯王没有感受到威胁,他们就不会联合。只要他们不联合,刘邦就可以从容地布局。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刘邦就把臧荼打败了。

刘邦的削藩工作是反复进行的。

消灭了燕王臧荼之后,刘邦封卢绾为燕王,然后再找机会消灭卢绾。等卢绾被消灭之后,再封自己的儿子刘建为燕王。

燕国每换一次国王,其独立性就会削弱一层。刘邦这样做很麻烦,却可以很好地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至少在当时,没人认为刘邦想削藩,都以为刘邦只是希望诸侯们臣服于中央政府。

清理完臧荼后,刘邦把第二个削藩对象,锁定在了楚王韩信身上。明天,我会为大家讲述刘邦“伪游云梦”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称帝,第一轮削藩
汉初,刘邦与异姓诸侯王关系的探讨,兼析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原因
刘邦当皇帝的那些日子:不是哥哥不讲武德,而是权利太迷人
刘邦建立的西汉,很多人都有股份,难怪那么多人会不服气!
项羽死后嫡系部将冰火两重天
汉高祖刘邦本纪(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