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热祛湿(方剂学中药士辅导精华)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身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清利湿热退黄,是为君药;配伍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是为臣药;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是为佐药。

  【鉴别】 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均主治阳黄,其证均因湿热内蕴所致。其中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清热利湿并重,故用于湿热俱盛之黄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配黄柏,而以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清热为主,故适用于湿热黄疸属热重于湿者。

  八正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山栀 大黄 炙甘草各一斤(各500g)

  【用法】 散剂,每服6~l0g,灯心煎汤送服;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用】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配伍意义】 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其证由湿热下注膀胱所致。方中木通苦寒,滑石甘寒,均善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车前子、瞿麦、萹蓄利水通淋,清利湿热为臣药。佐以山栀清利三焦湿热;大黄荡涤邪热使之从大便而去。使以甘草和药缓急。加灯心煎服,以导热下行。

  【鉴别】 小蓟饮子与本方同用滑石、木通、山栀、炙甘草,均可利水通淋,治疗淋证。但小蓟饮子配伍小蓟、生地、蒲黄、藕节、当归、竹叶等药,长于凉血止血,主治血淋、尿血;本方则兼用车前子、瞿麦、萹蓄、大黄等,长于泻火通淋,主治热淋。

  三仁汤

  【方源】 《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 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

  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配伍意义】 本方是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的常用方。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渗利湿热而健脾。三仁合用,共为君药。配伍滑石、通草、竹叶加强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是为佐药。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湿剂—清热祛湿{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二妙散}
清热除湿方------茵陈蒿汤
吃完海鲜,起疹子!千年经方,清湿热,消疹止痒,值得品味
祛湿剂之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解读茵陈蒿汤及临床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