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蜗居纪实:朝九晚十拼死工作,你住的地方竟不如牢房大

 

从古至今,评判一个人飞黄腾达的必要标准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财富,二是地位。

而展示财富最好的手段之一就是房产。

 


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发达了是一定要住大房子的。


可是,在香港,这座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住大房子的人数却比不上一个普通的内陆二三线城市。

 


香港越来越发达,但香港人却也《越住越小》,在香港人眼中,极度缩水的人均居住面积和极度膨胀的房价,究竟是兴旺的自豪还是藏在繁荣背后的糜烂?

 

 

Carmen是一位30岁的年轻会计师,平日里她通常下班后和朋友一起吃饭。


但有时她也会打包一份外卖带回到自己的公寓里慢慢享用。



她所租住的这套公寓面积只有不到18平方米,但却也五脏俱全,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开放式的厨房。


这一套看起来狭小的公寓月租已经高达10000元港币,而且Carmen说这个价格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女孩子的物件本来就多,在这样的小公寓里还要保持整洁,Carmen也做了一番功课。


几乎所有储物的家具都向上发展,鞋柜和衣柜一般高,顶上剩余的空隙还能塞下几个储物的藤篮。


床底下的空间更不可能被放过,早已被放衣服的藤篮塞得满满当当。

 


已经30岁的Carmen在同龄的朋友里收入算是不错的了,但她仍然租不起更大的房子,更不敢想能买房子。


她的父母以前也租过几十平方的房子,也买过近百平方的私人住房,但近几年二老选择卖掉房产,到内陆定居安心退休养老。

 


剩下Carmen和哥哥在港,如今租住这样的小单元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这局促的空间只容得下一个人生活,就算将来谈了男朋友在这小地方也享受不到二人烧菜煮饭的温馨生活。


这可能是Carmen迟迟没有考虑终身大事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她把谈恋爱的时间都花在了旅行上。

 


Carmen去的地方越多就越发地觉得香港的楼价失控,将来只会越住越小,所以她萌生了移民的想法,这几年来一直在寻找机会定居国外,住上宽敞的住宅。

 

她理想中的生活是可以在周末邀上三五好友,闲适地坐在沙发上畅谈、畅饮、畅玩,而不是终日面对冷冰冰的四面白墙。


 


在香港,不仅仅是居住面积随着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变得越来越小,商品房的面积同样也随着日益飞涨的价格越建越迷你。

 

这两年,房地产市场涌现出非常多迷你和超迷你的楼盘。



它们通常坐落在市中心优越的地段,但内部的设计却是只有不到20个平方米的户型,和每平方米近20万的售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某新开盘的楼盘,最小户型只有区区161平方呎,换算过来不到15个平方。


在一套17.6平方米的样板房里,人坐在马桶上时,厕所的玻璃门是完全关不上的,被人形容为“不能坐的马桶”,一时引起了热议。

 


如此逼仄的空间里还要同时容纳厕所浴室和厨房,活动空间几乎被压榨透彻,只留下一些非常窄的过道而已。


不少市民表示无法接受躺在床上左对厕所、右望厨房的拥挤感。

 


这种另类的户型显然不是针对家庭用户的,超小的面积在单价接近20万的情况下也能让总价控制在400万港币以内,主攻“上车客”群体*。

 

*注:港人把人生第一次购置房产称作“上车”,有意购置第一套房产的即为“上车客”,文中说提及针对年轻人群体、总价较低的楼盘也被称作“上车盘”。

 


主攻“上车客”的新楼盘迷你化,而大的房型也趋于“劏房化”*。


离市中心不远的一处新楼盘,其中的一套55平方米的套间被隔出了4间卧室,被人形容为“神迹”,最小的一间面积刚刚好4平方米,想要放下一张床只能三面靠墙,剩下的一边还要给阳台留下一条过道。

 

*注:劏,粤语里剖开的意思,劏房即是将一套大面积的房子分割成几个小套间,与国内的合租不同,每一个分割出来的套间都是独立门户,有独立的厕所厨房,面积也和“上车盘”的迷你户型差不多。

 


这比香港惩教署监狱囚犯人均标准空间的4.6平方米还要小。


在香港这个世界人均工作时长最长的城市生活,白天辛苦上班要和人挤公交挤地铁,回到家里还要和家人抢空间,有时候想想似乎真的不如监狱里食宿无忧的生活。



香港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小户型似乎满足了当下高房价状况下的市场需求。


总价400万以内的单元能够享受9成按揭比例,高单价配小户型,似乎就调和了高价市场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但这仍然是畸形市场下的畸形产物。


仲量联行董事总经理曾焕平这样评价:“你想想其实很可悲,(小户型的真实活动面积)连一百呎(约9.3平方米)都没有,除了回去睡觉之外,你是不会想坐在房子里面的。”

 


“还有啊,你一个人住可能还没什么问题,但很多时候你不会奢侈到给自己一个人买一套房子,通常都是奔着组建家庭而去的。两个人居住问题就大了喔,对于实用面积而言,每个人实际只分得不到4平方米,你想想,还不如坐牢,没分别的…我很肯定监仓面积超过4个平方。”

 


新楼盘越建越小,基层家庭住的劏房更是越劏越小。

 


身型健硕的李伯今年69岁,以前是楼盘工地的工人,现在年纪大了找不到工作,就做起了全职的“家庭煮夫”,每天的任务就是上市场买菜,之后再回家做饭。


他建了大半辈子的房子,到头来也没有住上一间舒服些的房子。



他和妻子已经两个女儿租住在深水埗的一栋旧楼里,这里很多房子都改成了劏房,李伯住的这间是一劏三的房间。


回到家,李伯掏出钥匙打开门,因为空间狭小,朝里开的内门不能完全打开,健硕的李伯侧身进入时都显得有些挤。

 


这间劏房大概10平方米,光月租就已经要5600港币了,再加上水电杂费每个月要交6200左右。


李伯一家人没有拿政府的补贴,全靠太太一个人做保安的每月13000元工资生活,除了要负担房租,李伯的两个女儿一个在上大学,一个才刚刚上小学五年级,两人的花费算进来已经让整个家庭的经济岌岌可危。

 


这几年来,一家人从来都没有在外面吃过一顿饭,一天大约只用七八十元。


今天因为摄制组的到来,午饭虽然只有李伯一个人吃,但为了看起来不那么寒酸破天荒地买了一条30元的鱼,平日里他都是靠方便面和剩饭解决的。

 


一家四口住在这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李伯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打地铺睡在最里面,而李伯就睡在“厅”一角自制的木板床上。


家里没有衣柜,几乎所有衣物都是挂在空中的,唯一的一架上下铺铁架床也被放满了杂物,无法睡人。

 


在这人均面积才2.5平方米的小家里,空间上的压抑感会带来心理上的烦躁。


天气闷热的时候,拥挤的生活只会变得更加烦躁,吵架是常有的。


妻子上了一天班回来筋疲力尽,大女儿忙了一天的学习也是疲惫不堪,两个人常常一言不合就引发争吵。


而没有收入的“家庭煮夫”李伯只能在一旁看着,插不上话,聊到这个话题时李伯的脸上露出了尴尬又无奈的笑容。

 


三年前,李伯的妻子也没有工作,一家人申请了公屋,相当于内陆的廉租房,本来已经收到通知可以搬进去住了,但相关部门又突然说发现李伯的妻子有工作,以资料不符为由断送了一家人的梦。

 


李伯所住的劏房是近年来租金上涨最快的住房类型,其租金的上涨速度是一般的小户型的2.1倍。

 

李伯说如果租期到了房租再涨的话可能就要换一间更小的房了。


 

 

今年26岁的阿霖小时候得过癫痫,中学的时候又得了精神疾病,和家里人时常不合,被迫离开家人独自居住。

 

他这些年来住过中途宿舍、蹭过朋友的房间,甚至沦落到露宿街头。小时候觉得风餐露宿的流浪汉很可怜,阿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走到了这一步田地。

 


在靠5000来块的补助金生活之前,阿霖做过保安也做过送货佬,但似乎都不太如意。如今他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得起五六千月租的劏房,只能选择最最低人一等的“棺材房”。


 

一间房十来张床,每张床之间靠着6块简陋的木板相互隔开。为了省下100元,身高1米85、体重260斤的阿霖选了上铺,月租1800元。

 


这张床就是阿霖的家,无论是睡觉、看书、打游戏全都得在这方寸的空间里活动,连睡觉都伸不直双腿,不是撞到头就是刮到脚,非常局促。


窗边老旧的一体式空调对着身体吹,靠近吹一会就发冷,离远一些又热得出汗。

 


就连平时吃饭,阿霖都得掐着点来,如果在高峰期煮饭(其实只不过是简单的白水煮面)不单单要排队,甚至都没有地方可以坐下来稍微舒服地填饱肚子。

 


阿霖已经轮候公屋长达8年,如今的生活让他感觉完全没有尊严。


他希望早日能住上公屋,改善生活条件,最重要的是能有一个固定的住址,找工作的机会能多很多。

 

____________

 

底层人民越住越小,并不代表拥有私人住宅的人就好过很多。


虽然未来4年每年新增的私人住宅量比之前增长了6成,但新私人住宅的总面积增幅却不到3成,还是越建越小。

 


随着住宅单位面积的越发窄小化,不单单是影响个人的居住体验,同样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对于适婚年龄的青年而言,住房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组建家庭和生育的意愿。

 


即使是稳定的伴侣,在没有合适的住房条件下,大多会拖延结婚的计划。


对于已经结婚且购置了住宅的夫妻,狭窄的空间又会降低他们生育子女的动力。


住宅的大与小时刻影响着一个城市的人口动向。

 


香港相比亚洲其他的发达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区区16.7个平方,拿下亚洲的最拥挤城市的榜首。

 

要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还等从供应源头入手。


其实香港的土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稀缺,大量的土地没有被开发或者被非常低效率地使用。



香港人在土地问题上似乎有些贪心,他们的执念有太多。


他们又要看到山脊线,又要保住海港,又不想影响那些郊野公园,又不想影响那些可爱的白海豚,还要住得没那么拥挤。

 


但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完美,总归要有所取舍。


____________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售楼小姐告诉你买房选择几楼最合适 不看后悔 ——+坏境+装修
中国房地产的破局之法或许就在全球这三大主流模式之中
劏房劏出新高度!1间变出18间,7平米“豪宅”长啥样?
安得廣廈—圖記香港公共房屋
「观点」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之路在何方?(NO.164)
25万香港人住在不足10平的房子,还没死,就已经住进了棺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