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人神秘的前世今生

客家人是一支具有特殊生存方式和顽强生命力的特殊民系。如今,生活在中国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在海外则遍布各大州。其人口通常说是4500—4700万,而有关材料表明:“全世界客家人口约有1亿”。如此众多的客家人究竟“根”在何处?目前,他们的状况如何?

清末诗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黄遵宪有诗云:“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这首诗简要地叙述了客家人的迁移史,明确指出客家人的祖根在中原。据记载,客家由中原大规模南迁共有6次。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注:即揭阳山,今广东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江西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特殊方式的迁徙。据称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木客”前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饿死的后来就留在了当地,这大概便是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那么,客家民系是何时形成的,“客家”称谓又是因何而产生的呢?对此,众多客家研究专家说法不一,尚未形成统一答案。

客家民系形成于宋代,标志是有集中居住地,说客家话,“与其邻居不相混”。关于客家的名称由来,他说东晋元帝时有“给客制度”,客家的“客”字,就来源于东晋元帝时的“给客制度”,与唐宋时期政府簿籍中的“客户”一词也有关;民间在“客”后加“家”,通称“客家”;先有“客家”称谓,五代以后才形成客家民系。

陈修在《“客家”称谓新说》中却说:“所谓‘客家’,就是‘河洛’二字之音变,而记录语言者则‘依声托事’,误将‘河洛’以同音或近音字去代替写成‘客家’。所谓‘客家人’,即‘河洛人’,亦即从河洛地区迁从而来的。”

而刘佐泉在《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中表示:“客家先民虽肇始于秦汉及东晋‘五胡乱华’之际,而客家方言的源头却在中唐‘安史之乱’流徙至江西居住时期、形成于赵宋。至于‘客家’这个名词,是15世纪才出现的,以前的地方志没有提到这个名词。在后来的文献中不仅出现‘客家’,而且常常是‘土客’并提。”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客家人便营造类似土楼的“抵御性”城堡式建筑住宅。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福建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而客家人的姓氏,更是难以进行精确统计。《客家姓氏渊源》称:“梅州客家姓氏,据初步统计约有一百八十多姓,各姓大都编有族谱或家谱。”该书两集共收列客家姓氏67个,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起源于河南。

例如:林姓出自今河南淇县、卫辉,陈姓出自今河南淮阳,李姓出自今河南鹿邑,郑姓出自今河南新郑,叶姓出自今河南叶县,谢姓出自今河南唐河、南阳,刘姓出自今河南鲁山,王姓最早的一支出自今河南卫辉……

客家有许多人是中原士族或名人的后裔。他们对先人业绩和家庭历史念念不忘,并将其写进族谱里,显示在堂号、堂联中。例如:林氏族谱称林氏是殷纣王时贤臣比干的后代,记述了比干因忠谏而被纣王杀害,其子被周武王赐姓名为林坚的情况;叶氏族谱记述了其祖先沈诸梁勤政爱民、靖难救危的事迹……

至于客家的人口,通常说是4500—4700万。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客家人总数约在1亿左右。“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其中,海外客籍华侨华人500万左右,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有9000多万。

如今,生活在中国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在国外,客家人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不管身在何处,客家人都与河洛文化保持着血肉般的传承。

“根在河洛”的客家人,一直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客家人学说别种语言则可,丢掉客家话则不可”的祖训,一直本能地极为注意保持自己语言的本来面目。历来都认为自己的话是中原话,自己是中原人。

河洛地处中州,是汉民族政治、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其方言在历史上曾为我国古代官话的基础方言。因此,河洛方言保存古语颇多。这与客家方言相同。例如,称太阳为“日”,称姐姐为“姊”,称吃为“食”,称好了为“好矣”,称很好为“肆好”,或“已好”。这些辞语都是古代的雅言,是古代正统文学所常用的词汇。

又如,客家方言与河洛方言相同的词汇:“逢”曰“碰”,谓束缚坚甚者为“绷紧”;茎谓之“梗”;称兄曰“哥”,称筷子为“箸”,谓合算曰“划算”等等。

至于客家山歌,则既保留了中原《国风》的神韵,又有华南文化的异彩,内容十分广泛。

还有,客家人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什么,都习惯冠以“中原”二字,比如外出经商或就业同乡,往往会把自己组织起来的多种团体,分别称为中原同乡会、中原同学会、中原诗社等等,有的甚至把自己开设的商店,也以中原命其名,如中原企业公司、中原饭店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台文化根在河洛
河南县城,客家人和闽南人的共同老家
原创首发,中原官话及其河南方言系列谈(之十五)
比利时王妃李然回广东省亲!祖籍梅州是地道客家妹子
什么是客家?
早期客家摇篮宁都---客家综述(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