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菏泽 / 宝栋 【散文】/《故宅沉思(二)》

作者简介:

       宝栋,高中语文教师。

      爱好:散文、杂文、随笔、小说、诗歌、书法,工作之余,常在墨香与书香间留连,感受古人情怀,品味名家志趣,或小诗或杂论或散文或小说或挥毫临帖,意兴所在,乐在其中。

      着意网络平台,现有一百多篇文章见诸网络

故宅沉思(二)

文/宝栋

农村里贫穷会被人瞧不起,如果贫穷又没有势力,不仅会被人瞧不起,还会被人欺负。

我就被人欺负过两次,不是小孩子之间的事,而是大人对我的欺负。

一件事是我在生产队的胡萝卜地里薅了几把胡萝卜叶子,不知道怎么被队里会计远远地看到了。等我进村时,他等在那里,上来就往我脸上打了几巴掌,当时我还不知道为啥被打,头懵懵地疼。一个大人这么狠劲地对一个小孩出手,显然是看人来的。当他说为什么薅队里的胡萝卜叶子时,咱也觉得理亏,只能忍了。不过,他那几巴掌让我至今记得,因为他下手太狠了,打得我头疼了半辈子。

另一次是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后路过生产队里的空地瓜窖,上面已多处露天,里面很大,不少人下到里面去玩,我也下去了。后来他们都出去了,我要出去的时候,有人用铁掀铲了土往我头上撒,我在里面到处躲,躲到哪头,他从哪头撒我,弄得我满身满脸的土。等他撒够了,我出来,除了我的那些同学之外,就是那个和我们家族关系不好的人家的男人,他手里正拄着一把铁锨,站在那里没事人一样看着满身土的我。我一看就是他干的。

一个大人竟然如此地对待一个和他毫不相干的初一学生,其人其行,实为恶毒。

这两件事,让我的少年时期感到了有些人的无端的恶意,体会到了人间的丑恶和冷酷。他们的行为显然是对人来的。如果是家里有势力的,他们显然是没有胆量这么做的。

不过,他们的欺负,倒是助长了我学习的动力,自己暗下决心,一定得好好学习,离开这样一个欺软怕硬的地方。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也是我们村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有时候碰见,他们看我的眼神明显不一样了。当时的恶毒没有了,代之的是抬起脸来看着我的说不清楚的游离的神情。有没有愧疚看不出来,但对我的样子明显像是驯服了的狗一样。每看到他们,我的心底也动过报复的心思,但是始终没有表现出来,当时的切齿转变为不屑了。曹德旺说过“感谢那几个当时把我打出村的人”。我也是要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有了后来的样子,是他们让我走出了那个欺软怕硬的环境,走出了我那个艰难屈辱的少年时代。

不仅如此,我的升学在给父母带来了快乐和自豪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父母的礼貌和尊敬。尽管这个家庭还是没有摆脱贫困,但在村人心里的地位明显有了提高。

去年听说那一个恶意往我身上撒土的人意外出了车祸,没了。我没有吃惊同情,心头倒是出现一个词,我不想直接说出来。民间有一句话大概是准的,叫做:人在做,天在看。

那时候生活比较原始,吃饭要推磨磨面,吃水要去井上担水。对于一个刚刚少年的学生来说,都不是很容易的事。父亲不在家,只能自己担当。印象最深的是,心里最害怕冬天担水。那时候好像比现在冬天冷,井沿上结满了冰,每次站在井沿上,都担心会不会滑进去,每一次都是战战兢兢的。木水桶又大又沉,得费好大劲才能提上来。

再就是磨面,尤其是初中快毕业那一段时间,白天要上学,一般都是晚上放了学去磨面。我和母亲两人,提着地瓜干,到我家后院的二爷爷家里去磨面。人家都睡了,磨就在院子里。我就在那里一圈一圈地推,母亲箩面。那时候刚恢复考高中,农村里考上高中的比例不高,自己也没大把握。心想如果考不上,以后的生活就得这么面对了,所以尽管疲劳得很,还是非常有耐心的低头推磨。任时间怎么流失,怎么困得抱着磨棍打盹,还是像驴子一样在磨道里艰难地转圈。夜里很静很静,连风也没有,月亮悬在天上,明亮得只有几个星星相伴。

走在老村退耕而成的田野里,寻找着故宅的位置,一切过往联翩而来。

我考上城里高中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街前的后院。我们家才正式住上了三间堂屋。院子虽然还是不大,但有树了。东院墙外有几棵榆树,院里南墙跟也有几棵。东间窗外有一棵春树,后来长得挺大,枝繁叶茂。厨房坐西向东,门外有一棵枣树,瘦瘦高高的,每当枣子青圆的时候,鲜鲜亮亮的长形枣一串一串地挂在枝头,非常好看。

夏天早饭期间,太阳在东天,院子里片片绿荫,给人清新凉意。比我们北街老院好多了。

记得刚搬过来的时候,窗外的春树刚栽上不几年,树还小,但枝叶非常茁壮。有一次狂风大雨,它摇摇欲倒。我忙找了一条长绳,和妹妹一起把它系上,另一头拴在窗户的顶端大横木上,算是保住了它。

那时我还在上初中,在房屋西山头的大梧桐树下养了一窝兔子,专门给它修了窝,挖了地道连通。上面用碎砖头垒起来。南面靠地面留了一道门,可以用整砖堵上。进去门是用大破瓮弄成的活动空间,上面用砖垒起,留了个天窗,算是它们的客厅。向东经过碎砖砌成的地下通道,也是大瓮砌成的空间,算是它们的卧室。这就成了它们一室一厅的舒服住处。我每天给它们弄新鲜的青草回来,它们长得很快。后来他们生了一窝小兔。刚出生的小兔子光溜溜的,小得和小老鼠一样。可惜后来看不到了。不知道是它们残忍地吃掉了自己的孩子,还是老鼠进去吃掉了,总之是没有了。而它们则是越长越大了,尤其是那个公兔子,应该有十几斤。一身纯白,让它们出来放放风时,在院子里跑,像一团白色的球一样蹦跳着。耳朵好长,竖着。如果是晚上出来,两只眼睛像两个闪光的水晶球一样又红又亮,非常可爱。

盛夏天热,我就睡在它们的窝边大桐树下。可惜有一天早上醒来只看到个空窝,兔子不知道去哪里了。或许是它们拱开了窝门跑出去了,被人看到给宰吃了。辛辛苦苦把它们照看大,忽然没有了,让我好几天心里不舒服。

后来我去城里上高中了,爷爷非常高兴。我每次礼拜六回来,爷爷总会亲自到我家里来看我,坐在院子里陪我聊天,问问学校里的事。老人没有文化,也没大去过城里,对我这个他的第一个考进城里上学的孙子,显着特别关爱,甚至来看我都有着农村人的仪式感。如今老人去世几十年了,就埋在老村后面那片麦茬地里我家祖坟里。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活现在我的脑海里。回想起来老人对我的关爱,都是对我殷切的期望。

那时候应该是开始包产到户了,每次星期六回来,母亲都尽量做点好吃的,给我改善生活。星期天返校前,要给我准备满满一背包发面窝头,杂面的,而家里人还是经常吃地瓜面。显然,我的高中是被家里优待的。

说到母亲做的大窝头,我印象深刻。个头要有现在的馒头三个大,我那时正是饭量大的时候,一顿一个,而且也只能吃一个。因为背包里只能装下那么多,每周是算着数吃的。再配上一罐头瓶胡萝卜腌咸菜,就是一个礼拜的给养了。

最麻烦的是夏天,温度一高,窝头就会长毛,过了礼拜三,毛就把窝窝长满了,白乎乎的。只好拿到食堂花二分钱菜票在大笼上溜溜。否则,黏黏糊糊的,不好吃。

因为家里没有自行车,我要步行去学校,单趟五十多里路,每周来回一趟。那时十七岁,来回跑着,玩着,也没觉得路子远,也没有感觉累的记忆。有时候回到家,家里人还没有下地干活,还可以跟着去帮点忙。

让我我都觉得神奇的是村西头的盲人二爷爷,觉得他特不一般。他一个盲人,手里拿着竹竿,自己摸摸索索地居然能拐弯抹角地摸到我家来。他是来让父亲给他念卦书的。他一来,父亲即使正在厨房里烧着锅,或是做着别的事情,也一定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安排二爷爷坐在春树阴凉里,接过二爷爷拿着的卦书,一句一句地给他念着,解说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这么听上两三遍,居然就能背下来,真是让人佩服。然后他就自己口里背着,手里拿着竹竿再拐弯抹角地摸索着走回去。下一次再来的时候,他把上次学过的背上一遍,让父亲看着书检查,然后再继续学下一卦。大约两三个月,他居然就背下来整本卦书,真是不简单。

而且他学了就能用。有时候抽着空闲时间,他还给我们姊妹几个算卦。根据我们各自的八字,他钩着手指测算着,说我们几个都能吃国粮。我当时觉得他大概是故意说的吉利话,但别管是真是假,那时对有点迷信的父母来说,真是得到了不少的精神鼓励和对我们的希望。即使再苦再累,也舍不得让我们放下书本去帮他们干活。所以,我尽管是家里的老大,却真的没有干过多少真正的庄稼活。

再后来,我和妹妹真的都从这个院子里考上了学,走出了黄土地,也就是盲二爷爷说的吃国粮了。这也似乎是验证了盲二爷爷给我们算卦的准确,也给他增加了算得准的鲜活实例。

说到妹妹考上学,也是经历了一些波折。大概她上三年级的时候,弟弟小,没人看,母亲忙不过来,就让她休学了。也是妹妹要强,不愿意耽误自己,自己情愿带着弟弟上学,一面听课,一面看着弟弟,也是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艰难,实在真不容易。好在她后来考上了,自己的坚持和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这个院子,培养出来两个考学吃国粮的孩子,在农村就算是一处吉宅了。父亲母亲的辛勤付出也算是得到了回报,不仅他们有了子女成才的欣喜和满足,就是以前瞧不起我们家的人也开始转为尊重,刮目相看了。

那时考上学基本上不交钱,国家发饭票,也等于给家里减少了一些负担。按说父母两人可以不必那么辛劳了,可是当我工作了好几年甚至妹妹也工作了好几年之后,村里人仍然说父母还是那么辛劳。地里旱了,两个人拉水去浇庄稼,多出了多少力。勤俭持家的老理,让他们坚持了一辈子。

弟弟上小学的时候,曾经跟着我上过两年。有一次暑假回来,半年没有见到儿子了,母亲跑到村外去接,我们却从另一条路上回来了。而老天突然下起雨来,大雨滂沱,我们被淋了一点,母亲则被淋得全身湿透。回到家看着淋湿的对方,相视而笑。那是母亲高兴的时刻,也是母亲给我的年轻而充满亲情的美好记忆。

再后来,弟弟没有考上学。家里给他盖了一个院子,与老院隔胡同斜对过相邻。他也成家,这院就是弟弟的家,也是我们的第三个家。

弟弟成家后,到处打工,日子也挺艰难,后来有个矿上招工的机会,我通过朋友给他争取了个名额。因为孩子小,他把弟媳和孩子接过去租房子住,家里也就交给了父母。起初是父亲给他们看着院子,后来老院因为年久失修不能住人了,父母就搬到了弟弟院里住。再后来老院塌掉了,弟弟院里就成了我们在老村的第三个家了。

我们三人都离开了家,守家的就剩下父母了,他们就这样渐渐变成了空巢老人。按说应该是父母不用再那么辛劳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也有很多遗憾,主要是家里只有这一处院子,我们一次只能回来一家,一起来住不下,所以没有三家一起回来齐聚的时候,所谓儿孙绕膝欢聚一堂的美好,父母没有真正享受过。

这进院子,处在村子的东南沿,东面墙外是大坑,南墙外也是大坑。南墙应该就是坐落在老村老寨墙上,门口的胡同应该就是老南门口。

三个院子中,这处院子是最大的。院东有高大的白杨树,院南墙外坑沿上父亲也栽上了杨树。夏秋季节,清晨或夜晚,清风徐徐,树树有声,比在村里头老院里多了几分凉爽。

父母闲不住,除了种自己的地之外,小院里也种上了青菜。靠东墙那边常种些韭菜、茄子、青椒、豆角、小白菜之类。靠南墙那边多是大白菜,青萝卜

等。院里打了压水井,浇水非常方便,院子里也就也总是青青绿绿,生机勃勃。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心血来潮,在南墙跟下栽种了一排竹子,青竹护墙,枝枝叶叶,柔柔细细,风吹起来飒然有声,极其可爱。

但是,这类竹子,表面看着不太坚挺高大,根系却特别发达,不几年,靠南墙的菜地里就都是竹子的地盘了,严重侵占了母亲的菜地,母亲发愁,但却欲除之而不得了。

有一次八月十五,我在家里陪父母过中秋节,晚上,月亮在天,竹影婆娑,和着墙外杨树的哗啦声,倒觉得一种惬意与美好。清风,树声,竹影,圆月,伴着家常亲情,人间美好,夫复何求!

如今,清晨的阳光下,眼界所及的一片生机绿野里,我寻觅着故宅踪迹,几十年的记忆涌入脑海,历历在目。街北老院,我的童年和少年,街前后院,我的少年和青年,街前前院,我的中年,而父母随着我们的成长到了他们的老年。回望新村,那一排排白墙红瓦之间又有了我的院子和弟弟的院子。我的小院爹娘住着觉得踏实,也就是我们的第四处家了。因为统一规划,二层小楼,院子小,没有了树影婆娑,没有了飒飒竹声,也没有了青聪的各种蔬菜,更没有了父母的辛劳操持。他们老了,腿脚不行了,耳朵听不清楚了,视力也不太好了,这些活再也干不动了,老态龙钟了。而我也做了爷爷,也被年轻人称作老人了。回首过往,真是感慨万千。时光如梭,毫不我待啊。

几十年拼搏,却没有多少可以安慰父母的成绩,没有拼出多少本事来,打心里觉得有愧于这一路的时光,有愧于父母这一生的操劳。

人生不可多求,只能如此了。但愿光阴惠待老人,晚年平安。

2022.7.4下午三点完成于榆林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小说连载 《魔遇》

精彩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窑 洞 / 小敏
自在飞花:忆老院
【情感】百合 | 老院里的爷爷奶奶们
回乡记
【阅读悦读丨散文】吴国丽《童年的战争》
一架蔷薇满园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