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次承认恨父母,我哭了


文 | 心之助资深作者 冯雪娇  卢悦

主播 | 凯小西

怨恨父母?那就对了

来自心之助

00:00 20:58


小时候,我爸曾不只一次对我说:再XXX就摔死你!


当然,他真的曾隔着几米把我疯狂地摔床上好几次,就因为晚上他们要把我锁家里,我很害怕,希望和他们一起出去。


上小学考试得了第二名,兴高采烈拿了第二名奖状,飞奔回家,我爸却说:拿了第二还有脸说!

 

父母曾想要领养一个男孩,还对我说:“如果你对那个男孩不好,就把你扔出去。”

 

家,本来是我们温暖的港湾,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

 


01


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

 

《当怪物来敲门》里的小男孩康纳,宁愿选择去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心中对母亲的诅咒。

 

他每天都活在母亲随时要病逝的恐惧中,他实在是受不了了,所以他宁愿妈妈能马上死去,这样就不用再担心受怕了。

 

他太害怕,所以生发出“希望妈妈马上死去”的这种想法,但并不代表他真的希望妈妈死去。

 

即便如此,他仍旧不肯原谅自己有“希望妈妈马上死去”的想法。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通常会把怨恨父母,视作一件最卑劣的事。

 

其实,的情绪很健康。 恨父母,很正常。不健康的是,我们不允许“恨父母”的情绪存在。如果我们不能接受“恨父母”的情绪,我们就很难穿越“恨”,走向爱。

 

当康纳最终接受了自己恨母亲的情绪,他终于可以面对母亲的离世。母亲临终时,他终于可以将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意和不舍表达给了母亲,平静地完成了与母亲的分离。

 


当我们穿越心中所有的情绪,才能抵达内心深处,遇见爱。接纳“恨”,才能表达爱。而未被表达出的“恨”,会转化为对自我的惩罚。我们会通过使自己不幸福来报复父母:看你们对我做了什么!


前段时间,我再一次看了柴静对周星驰的采访,当柴静问到结婚问题的时候,星爷说了一句令人十分心酸的话:“我已经没有机会了。”

 

电影里的星爷充满无厘头,搞笑十足;现实生活中的星爷孤独、敏感。其实,无厘头,只是他应对恐惧的防御。

 

小时候的星爷,成天要面对父母的吵架,一言不合还要当着孩子面打上一架。“他们其中一方,会不会被打死?”这是小孩在面对父母打架时最常见的恐惧。

 

为了摆脱这种恐惧,星爷的办法是,把眼前凶狠的男女想象成卡通人物,即便一拳被打倒,他们也不会真的死掉。这是星爷无厘头的来源,是从小保护他不被恐惧吞噬的保护伞。

 

为什么你们要在我面前打架?!

为什么你们那么自私不考虑我的感受?!

我恨你们!

 

如果我们能够允许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也许我们便能允许自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哭不出来的泪,会憋成内伤。


我们最大的内伤,便是惩罚自己不去幸福。本该在孩童的年纪,享受做一个孩子的权利,然而,我们却背负了太多东西。


是时候,卸下来了。



02


说到底,还是因为不能原谅自己

 

我多年参与自救行动,起初的对象是自己,后来是作为他人的指导者,我开始领会,修复过程的核心是原谅自己,这一点是最根本的。

 

——黛比·福特


求助者莉莉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深受焦虑的困扰。在她焦虑症状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刀,都不敢靠近。一切锋利、危险性的事物,都会引发她的焦虑。

 

后来,莉莉开始进行内在工作疗愈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焦虑症状,或者说,一切心理问题或者创伤的修复障碍,都来自我们不肯原谅自己。

 

焦虑,是对将要发生事件一种过度危险化的解读,是我们高估了事件后果的表现。焦虑指向着未来,但焦虑的形成主要来自过去的经验世界。


当回溯起自己的焦虑与过去经验的关系,莉莉谈到了与父亲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沙发上玩游戏,奶奶突然回家,父亲让我去把饭菜给奶奶热一下,我当时贪玩,随口说了一句,「等一下,等我这盘游戏玩死了,我马上去!」我还没回过神来,父亲几个大巴掌已经狠狠地甩在了我的身上。

 

在我记忆中,每当面对父亲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好像在悬崖上行走。我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又会暴怒,我不知道我的哪一件事情又会做错,遭到父亲的惩罚。

 

成年后的莉莉,总会把一件事情的后果严重扩大化,总觉得做了一件事,很可能伴随一些毁灭性的后果。而这样的经验世界,和莉莉早期与父亲的经验世界不无关系。

 

创伤带给我们的最大影响,来自我们会陷入的一个思想死角,也就是我们通常会有的一个想法:我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一定是我哪里有问题。



当孩子有了不良言行,其实这是一次很好的正面引导的契机,家长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去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反思自己言行的能力。而绝大多数父母采用的是辱骂、暴力的方式,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孩童创伤的最主要原因。


面对来自父母的惩罚,孩子很难认识到父母这种教育方式到底对不对,只会单纯地认为:一定是我有问题吧?否则我为什么凭白无故遭受惩罚?

 

莉莉在创伤修复过程中,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这是一件关于他(父亲)的事。即莉莉父亲的情绪失控,是父亲的性格和人格的一部分,而不是莉莉的问题。

 

一旦我们形成不肯原谅自己的心理模式,一旦“一切都是我的错”生长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成年以后,我们便会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很多自我伤害的行为。


意识到我们所受的创伤并不是我们的过错,这是很多心理治疗产生效果的最关键环节。


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心理医生西恩不断地告诉威尔,这不是你的过错;心理电影《凡夫俗子》里的康纳德原谅了自己——“自己侥幸活了,哥哥死了”,得以救赎。

 

原谅自己,意味着我们开始明白,并不是因为我不好,才会发生那些“恐怖”的事。也只有我们在原谅自己之后,才能停下自我攻击。

 

当我们放下自我攻击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开始爱自己,给自己力量,而不是鞭打自己,使自己活在恐惧和卑微之中。

 

03


不要在过去和痛苦中寻找存在感

 

创伤修复,除了原谅自己以外,还有一条重要途径——放下对过去经历的执着

 

如果说,原谅自己意味着与过去生活的告别。那么,放下对过去生活的执着,便是我们走向未来生活的必要途径。

 

在莉莉的故事中,她有一个可怕的父亲,这导致她成年后极度缺爱。她的不安全感,不断让一个又一个心仪男士离她而去。


由于长期受父亲负面情绪的影响,她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影响到了她日常生活——从吃喝到睡觉的各种问题。

 

而莉莉的妈妈却与莉莉的故事版本大相径庭。母亲这样形容女儿的成长:

我这个女儿算很幸福了,家里条件再不好,都先满足她,从来没让她饿着冻着。从小到大都送她去最好的学校,每次都要交择校费,我们也没心疼过。


别人家的父母老把孩子管着,我们家算很开明,从来都是她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从来都支持她。我们对她没啥要求,她好就行,只要她偶尔回家看我们一次就行。


在这个故事版本中,我们看到,莉莉是一个如此幸福的小孩。到底,谁的故事版本是真的?

 


其实,都是真实的。我们的经验世界本来就是主观的,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相信自己的故事版本,而忽略了其他角度去解读我们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对于自己的故事版本如此执着?

 

因为我们在其中获得了存在感。至少,活在我们的故事中,解决了三个引发存在感的焦虑性问题:

 

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我要到哪里去?

 

当我们活在自己的故事版本中,我们以受害者自居,这个身份可以帮助我们去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切:

 

我恋爱谈不好很正常啊,我从小就缺爱;

我工作不好,没什么自信,很正常啊,我从小就没被人鼓励过;

我很懒,很正常啊,因为我爸妈总给我高要求,实现不了,我就什么都懒得做啊;

 

我们执着于自己的故事版本,除了是因为人性,天然地想要待在舒适区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


我们拒绝开始新生活;我们不敢去实现自己;我们不愿意使自己快乐,快乐仿佛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黛比·福特在《阴影,属于你的生命礼物》一书中,这样写道:


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中追求自己想要的,就可能对某人或某事心怀怨恨。

如果我们没有实现心中的全部愿望,我们会在某个方面自虐。

如果我们开始努力去实现心中的每个愿望,我们就用不着去证明他人是错误的。

当我们放弃受害者的权利,我们就会理解我们的父母非常好,他们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道理。

我们的个人故事「痛苦、抱怨、不满」经常成为我们不展示最强大的自己的借口。


想一想,如果跳出我们自己的故事版本,我将成为谁?如果放弃我们自己的故事版本,我害怕失去什么?当你得到答案,也许就能解锁,多年困扰的事情。



04


后记

 

在莉莉的治疗后期,她已经丢掉了很多自我攻击的方式。以前的莉莉,总是被自己这样的声音困扰:

 

他怎么还没回我信息?我一定是又说错话了,Ta一定认为我是一个傻逼,我就是一个大傻逼;

这次升职,她们肯定会嫉妒我,会伤害我,我要做好全力反击,我身边处处都是敌人,我是个弱小的人。

来到我的城市也不来找我玩,我肯定是个不重要的人。


现在的莉莉,不再执着自我攻击的模式,而是:

前两天工作半天都没有出成绩,心里开始批评自己“你真没用”。当我放下头脑中批评的声音时,我感到好轻松啊!今天我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居然自动出来了!这种感觉真好。

 

我的内心总是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负面的、阴暗的、怀疑的,一种是充满爱的。我发现那些负面的声音是从我内心的表面一层发出来的,而爱的声音则是从内心深处。我应该多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当我放下“我总是那个最受伤的人”的时候,我学会去看见他人,去理解他人,当因为我对别人的关注和帮助,而使别人感到快乐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我应该想想我能为他人带来什么,而不是他人如何来为我负责。


莉莉从过去的自我攻击、自我伤害模式,升级到了从内心深处发现力量和智慧。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智慧本身。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疗愈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座宝藏。

 

愿你在穿越荆棘的道路上,有阳光相伴,愿我们有幸相伴同行。


作者简介:冯雪娇,文学学士、自由撰稿人、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心之助资深作者。常住地成都、香港。旅行者,火锅控。爱阅读、爱写作,伪文青、纯逗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爱胡思乱想,焦虑敏感、自我怀疑?5步助你快速走出精神内耗!
2023.11.10,永熙的森活木趣兼职日记……(1)
父母畸形婚姻让我一辈子痛不欲生
王菲:“自信”不是从小被填满,而是后天很勇敢
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好文推荐)
伊能静深夜“怒骂”老公,却引全网点赞:看清男人,这件事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