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武术学》

【转帖】《武术学》

【转载】武林绝技之家   http://www.wulin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35&id=9481

本人于年青时习少林于上海,师从马鸿亮老师,至天津工作后即追随大枪杨月波老师习散枪,杨师仙逝后,则从肖派八卦第二代,宋派形意第四代卢忠仁老师习内家拳及卢师所创的卢氏结构,同时兼由师友吴派太极第三代肖毓元先生指点习太极。机遇使我接触到了少林、太极、形意、八卦的一些不传之秘,如内功混元气、内功易经筋、拭骨、出入水、长势束身等等一些内家功夫,这些前辈们所传确实如同珠玑一般,但也不无遗憾,那就是缺乏科学解释,同时也都是各不相关的孤立事件。鉴于本人退休前曾从事《航海力学》等的教学,因此在退休后也就自然地致力于运用力学方法解释武术运动中的力学现象。一九九九年十月本人已年六十有四,还到天津体育学院去学习了《运动解剖学》,同时还参考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逐渐理出了武术运动的脉络。在中国关于什么是武术,其说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开展研究,必须给予定义,排除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 现象,习武还必然会涉及到什么是内功” 、什么是” ?要给予解说和给予定义。通过对武术定义,发现天下武术唯有二个核心∶ 其一 劲力训练; 其二 在对抗中有效地运用劲力。并由上所引发下面的主课题 1、天下武术有多少种劲力?其力学根据是什么?怎样修习? 2、什么是内功?内功的作用是什么?天下武术有多少项内功?其运动解剖学的依据是什么?怎样修习? 3天下的基本拳法是怎样的?其共同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怎样衍化,怎样一通百通天下拳法? 4、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力学效果?包括动力学、运动学、静力学方面的效果 ? 5、有人说会了拳法,只要稍加指点就会器械使法,是这样吗?本人习武半个世纪,走了不知多少弯路,到了将近古稀才算了解了上述课题,然已老矣!时不予我矣!有感于此,今将本人探索的结果陆续地公开出来,希望能帮助后学朋友快出人才,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 为促进中国武术走向科学尽微薄之力。 李贤康于塘沽 

………………

第二节戴龙邦混元气的修习 由第一节获知,混元的特点是阴阳相连的整体,怎样相连人体才能成为整体呢?由肌肉力学,关节必需处于固定状态。怎样使阴阳相连更紧呢? 由肌肉力学可知,关节必需处于加固再加固状态。这就是修习混元的根本。 

     一、第一步功夫修习 ── 四肢肌肉的拉伸所遵循原则∶正式以为练,偏式以为用。

     1、姿势 ── 桩式两足平行,略宽于肩,正面站立,屈膝,膝关节成 135度,膝盖投影落于脚面且不可超过脚尖,脚面、小腿、大腿的中轴线在同一平面上。两小臂提至胸腹之间,屈肘,肘关节在120度--140度之间,手心向里,距胸腹约30厘米,中指指尖相对距约 1一一 2厘米。身前俯在将倒不之间,脚跟微离地面(站累了可以着地,着地与不着地互相交替),目平视。

   (1)、上肢 肩关节拔开,肘关节拔开,腕关节拔开,指关节节节拔开,各指均撑开,手心内凹,各指如抓物状,使各指尖有胀感,这种胀感在练功中称作“气” 感。

   (2)、下肢髋关节拔开,膝关节拔开,踝关节拔开,脚跟微提(不着地),脚掌着地,脚趾抓地。   (3)、“意” 随时检查全身各关节是否拔开,在保证各关节处处拔开的同时,还要使拔开的强度处处一致。

   (4)、呼吸初练时可采用自然呼吸,待稍有基础后则可转向腹式呼吸。 

2、功理分析 

   (1)、由肌肉力学,肌力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在弹性限度的范围内,肌力与其被拉伸的长度成正比例。初长度愈长,收缩时的肌力也愈大。关节拔开自然地拉长了肌肉,因而实施了增强肌力的训练。 

   (2)、由运动解剖学,人体的骨骼肌也即运动肌主体可分为两大类∶梭状肌和羽状肌,四肢的运动肌的主体是梭状肌,它们在人体的日常活动中活动最多,首先对它们进行训练,有利于早些获得练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下一步练功。 

  (3)、由运动生物力学,膝关节在135度以上范围进行发力时,其所发挥的力量较大,而且随着膝关节的角度增大而增大。膝关节小于135度范围发力时,其表现的力量要小得多。 

 (4)、肘关节的曲肌在100度时等长收缩力最大;伸肌在120--140度时等长收缩力最大。 

 (5)、身前俯,在将倒不倒的状态时,重心处在重力作用下对髋和踝等处产生最大力矩,为保持身体的平衡,相关的肌肉群必须发挥最大肌力。 

(6)、日常活动中,踝关节的力量发挥是很不充分的,脚跟提起使其微离地面则就加强了踝部肌肉的训练,从跳远运动我们可以看到踝部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踝部训练非常重要。 

二、第二步功夫修习── 躯干部分肌肉的训练 

1、 姿势将手上提至胸前并使距胸约15一20厘米

2、 背部肌肉的动作 

(1)、以脊柱为中心将背肌肉向左、右方向拉开; 

(2)、使肩胛骨的内缘前推,下角外展,将锁骨、肩胛骨、肩头卷紧,使躯体成为瓦形状,使背面成为平滑的弧面,使肩胛骨不再向后凸起。此即为清代黄百家说的“肩要卷紧压” 之卷。 图3一5 多数人的肩胛骨是向后凸起的,练成平滑弧面需要时间。 

   (3)、以“命门” 为界将背部肌肉上、下拉开。 

   (4)、敛臀。 

   (5)、撮肛,注意不是提肛。 

   (6)、尾骨尖微前挑。 

   3、 胸、腹部肌肉的动作 

   (1)、将背、肩部的肌肉卷向胸前,再向下拉,在古谱中称之为“阳入阴扶” 。 

   (2)、将胸部及上腹部肌肉向脐下拉,这一动作之“下气” ; 

   (3)、小腹部肌肉由会阴开始向上卷裹; 

   (4)、以脐下 1一2寸处为中心,该中心称作“中宫”,将周围的肌肉向“中宫”裹紧,这一动作叫做“气聚中宫” ; 

   (5)、吐肩 在气不上浮的条件下吐肩,即前胸仍保持瓦形前提下将大臂向后扳,使肩头向前凸出。 

   (6)、吐天突 在保持前胸弓形的前提下,使天突向前微吐。 

   4、“意” 巡检全身各处的肌肉是否按第一、第二步功法要求动作,对感觉较弱处要予强化。   5、 功理分析 

   (1)、由仿生观察,人的胸肌的左、右方向的伸展功能与动物比较增强了,在广播体操中扩胸运动是平常事,但动物是不会扩胸运动的。也由扩胸运动可见我们的胸肌向左、右两侧都有拉伸的量,但背部肌肉却只有向中间收缩的量,而缺乏向左、右两侧拉伸的量,本层次功夫实施对背部肌肉的左、右两侧拉伸训练,就是基于这一认识。实践证明对背部肌肉向左、右拉伸训练将会极大增强开、合打的效果。 

   (2)、“吐天突” 可使两侧胸肌的等长收缩力得到提高。 

   (3)、“气” 之下行叫做下气,有些拳家为使“下气” 认为其法是三窝(两肩窝及胸窝)放松,其实关键却是“阳入阴扶” ,习者要引起注意,不要做隔靴抓痒的事。 

三、第三步功夫修习 ——关节锁定、加固、全身刚体形成 这一步功夫是形成整体的关键所在。    1、姿势∶同前 

2、动作

  (1)、在各关节拔开的前提下,用“意” 使肩、肘、腕、指、髋、膝、踝等关节处的肌肉向关节裹紧,并使有向关节处“塞” 的感觉,使腕、肘弯、胁窝深处、腹股沟、膝弯、踝弓处的肌健绷起。本书称此举为“弯弓运腱” 。“弯弓运腱” 在腹股沟”处最不易做到需多下功夫。 

 (2)、大臂、小臂、掌、指、大腿、小腿、足、趾的肌肉向骨贴紧,大腿跟向外撑开。髋部肌肉内卷,膝后肌肉向外卷将大腿肌肉拧紧。

 (3)、躯干部肌肉不论前后均向骨贴紧。 

 (4)、树像 咀微张,咀角后拉,舌向舌根收缩,(注意舌顶上腭是错误的)咬牙但不咬着、不咬紧。颈略拔,并使风府穴旁的肌腱绷起,但患有高血压者须慎之下巴微扣

(5)上、下连接 肩内卷,髋内卷,将意放腰曲,将腰曲周围的肌肉向上、下、左、右拉开、初练时腰曲周围有杯口大的区域肌肉敏感性很差,上、下劲力在此脱了节,被称之为“断劲” ,以后这个区域逐渐缩小至铜板那么大。腰曲也感到微微“后吐” 了一点。腰曲周围的肌肉也显得“听话”起耒,“断劲” 现象消失,称之为连接——上、下连接。练此上、下连接时要特别注意不可操之过急、以致于动作幅度过大,强度过大,很可能会引起腰痛的。成年人习此尤要注意。而且年岁愈大愈要注意。

  (6)、前、后面的连接 这里所说的前面是指胸腹面(也称阴面),所说的后面指背面(也称阳面),肩、髋轴的外侧是阴面和阳面的交界面。将“意” 置于此界面使上、下绷紧,称作阴面和阳面的连接。此点很不易做到,但却是使躯干形成六面刚体的重要一步,要多下功夫。

  3、“意” 巡检全身各处是否按第一、第二、第三步功夫的要求执行了,并加强感觉最弱的地方。 4、功理分析 
  (1)、肌肉对关节裹紧并向关节“塞”时即实现了对关节的固定和加固,实现了肌肉的等长收缩。 

  (2)、“树像”与形意拳的“树项” 略有差异,“树项”没有面部动作的要求,两者在喉部的连接状态是不一样的,习者可自行比较之。 

  (3)、上、下连接和前、后面连接是使躯干形成六面刚体的关键。对提高击打力关系甚大。这一点以后将用力学方法证明之。 5、检验这一步功夫完成后,整体劲力或者混元气已有初成,须予检验,方法如下∶ 检验者用手拍受检者之小臂、肘部或大臂,受检者各关节均处于“连接”状而不“断开”,周身各弯处均出现弹性现象。   四、第四步功夫修习——“内三合”的实施 实施“内三合”是内家拳的关键,为历耒拳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历只有“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样的口诀,均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法,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甚至带点神秘。清乾隆年间苌乃周的《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中气论》,再结合我们前述的练功方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做到“气贯丹田” ,气达四肢之末梢。 1、 姿势∶仍采用图3一2式 2、 动作将肌肉不用力状态称作“a” 位置,将肌肉用力但对外不显示外力的状态称作“b”位置,将肌肉显示最大外力时的状态称作位置“c”。将肌肉状态处于“b”位置,由“b”过渡到“c”位置,用“意”对全身进行检查,检查全身各部分肌肉是否都已处在“c”位置,而后回复刭“b”位置,再由“b”位置过渡到“c”位置,如此不断重复,使肌肉的反射时渐渐缩短,直到只要“意” 一动即已执行。 图3—7兴奋时肌肉中力学现象的连续变化(参阅1982年版体育系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P115图3--10 这一步功夫是走向实用之关键,务请朋友们严重注意。    五、功力提高 

     1、正面高式 在实战中攻防的要术需将手提高至额的高度或更高些,这就要在练功中给予解决。 

   (1)、姿势 由图 3一 2将手提高如图3--8 

   (2)、动作其他要求同前,但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点锁骨不可抬起。第二点不使膈肌抬升,使“中气” 仍能保持在“中宫” 。

   (3)、拳理分析多数人在手臂高举时锁骨将随之抬起,胸骨也随之上提,因而牵动膈肌提升,“气”就要随之上浮,这样要求“中气” 仍能保持在“中宫” 就会产生困难。这就要求通过练功给予解决。太极拳要求“沉肩” 难度也在于不使锁骨抬起,不过知此者甚少耳。有人评价王芗斋先生所创的技击式是三体式的进步,主要也是因为技击式较三体式提高了手臂高度,下“气” 的难度加大,从而需更高的功力。

2、 偏式由训练原则∶正式以为练、偏式以为用。所以在正式练成之后要及时向偏式过渡。 

   (1)中式 三体式如图 图3一9 此式是著名的形意拳三体式,也是桩式。传说是清代姬隆风氏根据枪法所创,相传之今,其步型有三∶三七步、四六步、四十五,五十五步(即前腿45%,后腿55%)。根据形意拳理论∶“打人全凭后腿力”, 本人以为前两种步形由于后腿的向上分力较大,所以主张采用第三种步形即45%,55%。当然这也与本人习枪有关,因为六合枪散枪采用此步型,而三体式也是以枪为拳呀! 三体式的后手位置也各不相同的,有的置于前肘旁,有的置于腹前,有的置于腰旁,它们都可以从枪式的“持枪式” 、“孤雁出群” 、“四夷宾服” 等式中找到相应位置,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过笔者认为徒手相搏总是要换手的,所以觉得后手距前手近为好,因为这样接应可更快些。 

   (2)、偏高式 如图 图3─10 后手的手心可以向外,也可向里,含胸,使身形如弓,形意拳形象地称为龙身,此式之优点是上、下、左、右中无不构成防御,故称“身前一尺有团牌” ,此式对于身材高大者可以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犹为有利。 

  (3)、低式 也称子午桩, 如 图 图3─11 本式的训练目的在于增强大腿两内侧肌肉的量,形意拳称“打人全凭后腿力” 嘛!要求∶将两腿内侧的肌肉尽量地拉开,两髋尽量外开,将跨尽量地拉大,尾骨前挺,本式对以后的进步进击和大枪扎法,至关重要,习者务必用心。 

七、注意事项 

1、 胸闷现象的防止在习第一步、第二步功夫时,一些习者因为急于求成未能按顺序渐进要求,扎好“中气” 的根底,过早地举高手臂导致膈肌上抬,使胸腔的空间减少,影响了肺的扩张,以致出现胸闷,这是在学员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防止的方法∶首先将手臂高度放下耒,使手的高度不要超过膻中,含胸而不可挺胸(但也不要成为驼背),塌腰,做到阳入阴扶,练好腹式呼吸,“中气” 后再行深化。 

2、 习“中气” 时腹痛现象的防止习“中气” 时须将腹部的肌肉裹紧,但对于初习者而言由于此前没有这方面训练,所以肌肉不能很好地适应,每回练功,若是强度过大,裹紧的次数太多,就会发生腹肌疼痛现象。所以习者一定要控制好量,不要急于求成。若是发生了腹痛现象就应暂时停练,待不痛了再练。笔者本人就曾反复过几次,是经验之谈。 “中气” 初成后可以用掌轻拍“中宫” ,待训练有了时日则可逐渐加重拍打时的掌力,而后可以用拳击之,在“气贯中宫” 时腹部就可增强抗击打能力。 

3、 习上、下连接时注意在习上、下连接时需调整“腰曲”周围的肌肉,出现“腰曲” 微微后吐的现象,但这不是所谓的“返先天” 或“改造生理” 。本书第七章将剖析其错误,事实上所谓调直腰曲,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此外尚应注意,调整的幅度不要过大,以免发生腰痛现象,尤其是中年人更要注意之

   4、被 动不足现象的防止肩部的肌肉是多关节肌,存在功能性被动不足现象,当肘关节先被加固后再加固肩关节就会发生困难,武术术语叫做“不连” ,所以要先加固肩关节后再加固肘关节。 

  5、吐气开声是错的在某些武术书籍中说是“吐气开声” 可增强发力,那是错的。因为“吐气开声” 破坏或削弱了“气贯中宫” 之势。正确的作法是先行闭气(这个气是呼吸之气),当“气(这个气是武功之气)贯中宫” 时,气(这个气是呼吸气)自声门中被挤出,因而出声。这个声颇似国际音标中的[η],但声门更靠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术的九九归一
李贤康课题
卢正文老师所传戴龙邦混元较其他桩功优越之处
李贤康的研究武术之路(转)
如何理解“沉肩坠肘”扎西口述
怎么样才能练好功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