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兰辞》:巾帼英雄的故事这样讲…

我们来看一下《木兰辞》的吟诵。

这首诗是换韵的,所以很容易看出分段。看一下哪儿换的韵?

从开始直到“昨夜见军贴”这儿换的韵,所以前面是第一段。这一段,唧、织、息、忆都是入声韵,很压抑。一开场,“唧唧复唧唧”,连续五个入声字,你见过这样的诗吗?像现在这样朗诵,合适吗?那是极度的压抑,每个字都是顿挫的,仿佛能听到那越来越慢的机杼声,终于停了下来。吟诵的时候,要每字顿挫。“木兰当户织”,“木”也是入声字,一开场六个入声字。“织”,入声韵。这是什么样的场景啊。只这一句,就足以落下泪来。第二句,“不”还是入声字,“息”,入声韵。

这四句都应该用中下调。你想想啊,木兰在那儿织布,织着织着没声了,就听见在那儿叹息。于是你就过去问她,你怎么问?用上调,那是质问,有那么问的吗?得躬下身子问:木兰啊,怎么啦?木兰怎么回答呢?假如你在这儿叹气,有人过来问你:小张你怎么啦?你怎么回答?你得先叹口气:唉,没什么,就是那个……。是这样吧?所以第四句用什么,还得用下调。下一句“昨夜见军帖”,这才开始说事,才能用上调,所以到这儿才换韵。

兵、名、兄、征,这都是一个韵的,庚韵,前面说过,这个韵原来的开口度比较大,接近ɑnɡ,是一个雄壮的韵,所以到此木兰已经下定决心,那种刚强勇敢表现了出来。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两句是上调和中调。然后呢?“阿爷无大儿”,用下调。如果是用上调,好像很高兴没有哥哥的意思,合着终于轮到你了是吧?这不对,所以这句是遗憾、悲伤,是下调。下一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才是上调,这是勇气勃发的时候。

再往下,“东市买骏马”一直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都是一先的韵。先韵有遥远低收之意,比之庚韵,要收敛一些,但总的情调还是开阔的,基本的用调方式应该是上中上中上中。下一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句换了尤韵,舒缓的意思,心情变了,因为黄河就像边界,一过了黄河,就感觉出了国,心情立刻变得忧伤了。用调应该是中下。这两句文字上看起来很像,其实是两段,情绪变了。这是用回环掩盖分段。

下面一段,用的是微韵。微韵有飘动、稀薄的意思,正合适于漂泊征战的感觉。用调应该是上中下。

再下面,从“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一直到“不知木兰是女郎”,都是用阳韵,这是最为开朗昂扬的一个韵,因为心情好了嘛。这里面有几个起伏,大概每两三句一个起伏,也就是上中下调的一个循环,一个小段落。

最后一段,换支韵,这个韵是齐齿音,最为细腻,也正合诗意。用调适合用上中或上下。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你看是不是声音的分段和诗意的分段完全是吻合的?道理都明白了,我们就再往前走一步。

现在该考验大家是不是真的会吟诵了,因为基本的东西都讲过了。怎么来考验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吟诵呢?我们判断一个人他是不是真的学会了,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采录的时候,面对老先生,没有听过他吟诵,不知道他什么调子,但是老先生一开始吟诵,两三句以后,就可以跟上去,就是跟着他一块儿吟诵啊。就是这项本事。

为什么?不过就是上中下调嘛,你听第一句你就记住:这个调是这样的。第二句,马上跟第一句比一比,是模进的还是对称的?第三句,上中下调都出来了。第四句就可以跟上了吧。就算你用的调跟他不一样,他用上调你用了下调,但是他一出口,你就应该知道他是上中下的哪一个调吧。所以你后面就跟的上了,没有什么玄机,很简单的。没什么。一切都是有规律的,你掌握那个规律就行。

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给大家听一个新的吟诵调,没听过的,不是叶先生的,是另外一位先生的,他叫魏嘉瓒。这位先生,原来是苏州市的文化局副局长,他是江苏徐州人。他说他这个调子是从“唐调”来的,他有好多的证据,我也没法反驳他,但是这调子的确有徐州的味。

这个调是中调开始的,它的结构跟叶先生那个调不一样,他的结构是中和上都可以是分段的开始。我的要求是,从“女亦无所思”开始,最晚也要从“东市买骏马”开始,跟上去一起吟诵。我们开始。

魏嘉瓒吟诵《木兰辞》 来自我爱斯文 03:19

你看,没有问题的,大家都做得到,只要你明白他的规律就行了,很简单。

这个录音是我们在魏先生家里录的,在这个前面他还吟诵了《长恨歌》,但吟诵完了之后他自己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呢?他是泛读的,拿过来就开始吟诵,泛读完了他又不满意,因为他想弄一个吟诵调明白吧?他不想弄个基本调,所以他就看这个《木兰辞》,看了一会儿,琢磨过了,依义行调调整过了,然后再来读,就好多了。但也不是百分百的,比如说“问女何所思”一句我觉得应该是下调。“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个应该是属于前一段的,应该是下调,但是现在一唱成了下一段的开始了。但是基本上是非常好的,这个吟诵已经成为吟诵界的一个名作,经典作品。

我们来看两场《木兰辞》的演出。

第一个是两位美国人唱的,北京语言大学的两位留学生,我教了他们两个半小时,然后他们就演出了。这两位留学生学汉语的时间,从零基础开始算是三年。学了三年的汉语,两个半小时教他《木兰辞》,我们看一下演出的效果怎么样?

我们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根本不教古诗词,也不怎么教中华传统文化,就教口语,实际上培养了一些会说汉语但说的不怎么利索,但是又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所以我们现在在做一种探索,渗透文化的语言教学,每一次教汉字,每一次教汉语,每一节课每一分钟,都是在文化氛围内进行的。他理解了文化才能理解汉语。这一整套课程,包括画写汉字,即同源字串教学,还有吟唱汉语,即吟诵教学,还有经典故事、影像历史、情景对话等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关注我们的教学资料。你看学了三年汉语的外国人,整套的《木兰辞》可以这样吟诵下来,没问题,很溜的。

这是第一个启示,吟诵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启示。

第二个录像,给大家看的是2012年京台办主办的两岸大学生交流活动的一场演出,当时两岸各有八所大学参加,主题就是吟诵。其中一场演出中,我们组织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表演了《木兰辞》。

这次表演用的是魏先生的调子,为示尊重传承,没有做修改,但是这个《木兰辞》的演法有点特殊。《木兰辞》属于横吹曲辞,即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是军队用于鼓舞士气的歌曲,所以它是一口气唱下来的。这个演出实际上是我设计的一个表演的方式,因为乐府中有很多这样的叙事诗,当时乐府也在宴席之间表演,表演是有唱的有伴奏的,有表演的有旁白的。所以我设计的表演,就是有几个人在读书,读这个《木兰辞》,属于旁白,然后另外几个人在分角色扮演,谁的词儿谁来吟诵。这就是乐府式的小音乐剧。

当时帮我们排练这个剧的是湖北文理学院的穆兰老师,她也叫穆兰,不过是穆桂英的那个穆,所以我管这样一种演出形式叫“木兰剧”。大家记得,以后这种有人在读书,有人在表演的方式,我们吟诵界管它叫“木兰剧”。现在已经有很多“木兰剧”了,连《论语》都给编了一些“木兰剧”。我给大家看一看,“木兰剧”的首演,参与演出的都是大学生,全都不是专业的,你看一下效果怎么样?

大家一定要看一下这个“木兰剧”,演的非常棒。回去可以模仿,全班都可以上台演。好多好多诗文都是可以做成“木兰剧”的。


作者:徐健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古诗背诵大全(2006年12月31日) @ 中考热线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广东诗人黄小倩诗词
唐之韵 第十三集 新乐府派,上篇
《唐之韵》第十五集 新乐府派(下)
《唐之韵》第十三集 新乐府派(上)
唐之韵(15) 新乐府派(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