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2024届优秀学子对2023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的的解析(2)第27-29题

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
试题类型推理推断类
【时空背景】明代、儒商、尽心实践儒学明朝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王阳明心学,认为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明朝中后期,李贽认为人皆有私,仁义道德与物质生活是不能脱离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题干化简商人只要尽心践行儒家信条亦可成为圣贤。
【题分析】
   (1)“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说明,经商与成为圣贤并不矛盾。(2)“尽心”实践“圣人之学”,意即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总之,尽管从事商业是为了牟利,因为“人皆有私”,但商业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经济活动,解决的是社会对商品的流通需要,如能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遵行儒家的“义利观”,就可以成为圣贤。 
【解读选项】
   A项:①符合题意,“百姓日用即道”意即满足民众的需求就是道——天理,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符合史实,明代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发展,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都出现了变化,从商者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深受阳明心学影响的李贽猛烈抨击已被异化而失去寻求圣贤精神的程朱理学,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认为仁义道德无法脱离百姓基本的物质生活,儒家的伦理道德正是蕴含在百姓生活之中。故本选项与题干材料的思想最为契合,为正确答案。
   B项:不符合题意,“心外无物”说的是想要认识万事万物不必像理学宣扬的那般格物,只需返回自己的内心寻找。而题干强调经商牟利并不妨碍成为圣贤,二者之间不存在关联。故错误。
   C项:不符合逻辑,“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观点,主张通过克服后天的欲望来探寻真理,与题干语气中赞同儒商们同时学习儒家文化和追求利益的观点相悖。故错误。
   D项:①不符合题意,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主流思想始终坚持“重本抑末”,且题干中“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可推知当时社会上对坐商行贾有偏见,认为商人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等,正因有这种社会偏见,儒商才强调只要践行“圣人之学”,并不妨碍自己成为圣贤。故无法无法体现工商皆本的思想。②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并未呈现“手工业”的信息。故错误。
28题:高2024届1班 韩思雨
28.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试题类型】反映出本质类
【试题背景】清末、《革命军》、《驳康书》清末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涌现出一批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
【题干化简】利用戏剧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效果比革命书籍强千万倍。
【题文解析】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的《驳康书》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代表任务和著作,主张利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陈去病说戏剧的效果超过这些革命书籍千万倍,因为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利用革命书籍宣传动员效果不好,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通过戏剧表演这种视听结合,更具感染力,这样就会更好地传播革命思想。
  戏剧可以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有效手段
   故C项符合题意与逻辑,为本题正确答案。
【解读选项】
   A项:①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为戏剧的宣传效果,而非传统戏曲演出情况。②不符合题意,过程反映趋势,题干没有显示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过程,比如观众数量逐渐减少等。故错误。
   B项:①根据绝对化原则,“开始”转向民众表述过于绝对。②不符合题意,题干讲的是戏剧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效果好,并未提到戏剧的受众转变情况。故错误。
   D项:①主体不一致,不符合全面原则,题干比较的主体是戏剧与革命书籍,而该选项只有一个主体——反清革命书籍。②不符合题意、逻辑,题干材料并未呈现反清书籍宣传效果自身前后的比较的相关信息,故不能得出其自身效果相较于之前有所弱化的结论。不符合史实,清末反清书籍对推动民主革命思想的播起到重要作用。故错误。
29题:高2024届1班 寇晓颖
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运营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试题类型】说明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类试题
时空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绅商、有近代趋向但很多方面非常守旧和传统近代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化。
题干化简】绅商——新兴资产阶级具有近代化与保守性的两面性。
题文解析晚清时期,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随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发生了变化绅商——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运营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是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的局限性,他们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恰好就是社会转型时期呈现出的新旧并存特征。
  绅商——新兴资产阶级具有近代化与保守性的两面性
   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为D项。
选项解读 
   A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题干材料讲的是绅商——新兴资产阶级具有近代与保守的两面性, 并未呈现绅商与其他社会阶层在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力量对比信息,何来“主要动力”一说?故错误。
   B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提及绅商这一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并未提及社会民众对他们的态度变化②不符合常识,“遭弃”表述太绝对。③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的社会意识在封建社会中存在已久,根深蒂固,“尊士贱商”的积习并未遭弃。参见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0题,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反映了张謇“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故错误。
   C项:①不符题意,材料虽表明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但并未表现出对其他社会阶层的颠覆性影响。②不符合常识,颠覆”表述带有绝对化意思故错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题】中考模拟演练:最简二次根式
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教育学》试题第二十套
2020年哈萨克斯坦数学奥林匹克(11年级)试题解答
山东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高考历史八种常见试题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