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古人是如何称呼对方的

       内容提要:“你”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有三种情况:一是直接称呼,这是长辈对晚辈、尊者对卑者的称呼,平辈之间也可以用,一般使用代词,主要有尔、汝、女、若、乃、而等。二是晚辈对长辈、卑者对尊者的称呼,一般使用名词,主要有君、先生、公、子、足下,这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平辈之间为了表示尊敬也可以用这些敬称;三是特定人群的特殊称呼,如对王公贵族一般称为王、大王、陛下、殿下、阁下等。

      古代表示复数是在代词之后加上“等”“辈”“曹”之类的词,如“汝等”“汝辈”“尔曹”都译为“你们”。

      现代汉语中的“你”,在古代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下面分为三种情况予以介绍。
一、直称:一般称谓用代词
       古代汉语中的对称代词(也叫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尔、汝(女)、若、乃、而等。
尔、汝(女)在句中做主语,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意思是“你怎敢轻视我的射箭技艺”;“汝亦知射乎”(卖油翁》),意思是“你也知道射箭吗”;“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诗经·硕鼠》,意思是“养了你三年,从未顾念过我”,这里的“女”同“汝”,译为“你”。
      “而”“若”“乃”等多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下面举例子说明。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译文:你父亲回来,他还要跟你算账。
       2.吾翁即若翁。(《史记·项羽本纪》)译文:(刘邦对项羽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译文:将来军队打了胜仗,祭拜的时候你不要忘了告诉你父亲这个消息。
       上述三个例子中,“而”“若”“乃”都是代词,根据具体语境要译为“你的”,在句子当中都是做定语。
       而用得较多的是尔、汝,都只能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者亲密无间的朋友之间,否则就是对人不尊重。唐代大诗人杜甫与郑虔为好友,杜甫曾作《醉时歌》,其中有“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之句,说两人在穷困中借饮酒排遣苦闷,彼此不拘形迹,见面都以尔汝相称,毫无客套可言。这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表现。
       还有一个极其少见的代词“戎”,只用于《诗经》中。“戎”本为“武器”,借指士兵、军队,或军事、战争,又借来表示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戎”作为对称代词,是《诗经》中特有的现象,其他文献中并未见使用,主要出现于“大雅”中。《诗经·大雅·民劳》:“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意思是:你虽然是年轻人,但作用很大。
二、敬称:对人敬称用名词
       在古代,对人的敬称有君、足下、先生、公、子等多种表达方式。这些表示敬称的词都是名词,可以译为代词“您”。

       古代最普通的尊称是“君”,不论对方身份高低,都可称“君”,意为“您”或“先生”。如唐代诗人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的称呼同乡为“君”:“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就靠您捎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下级对上级以及平级之间,常用尊称“公”。“公”原为爵位,即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后又成为朝廷重臣的官名。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称呼唐雎为“公”:“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意为:您也曾经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子”也是五爵之一,后演变为尊称,古代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程子、朱子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称呼。如《渔父》中,渔父称呼屈原为“子”: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意思是:渔夫见到屈原就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原因到了这个地步?”
       “足下”也是表示敬称的名词,下称呼上或同辈人之间,都可以称呼“足下”。如《陈涉世家》中,占卜的人称呼吴广为“足下”,有“足下事皆成”的话,意思是您的事情都能成功。
      古代汉语常见的尊称,除了君、子、公等之外,还有卿、丈人、先生、大人等。
三、特称:对特定人的称呼
       古代尊卑分明,特别是身居高位的王侯将相,都有着特殊的称呼,主要有王、大王、陛下、殿下、阁下等称呼。
       春秋战国时代,臣对君可以称“王”或“大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是蔺相如对秦王的称呼,意思是:在五步之内,我将以颈部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陛下”所指对象是国王、王子等。“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陛下”是古时大臣见帝王时所处的地点和位置。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臣子不敢直呼天子,称“陛下”,意为通过在天子台阶下的臣属向天子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陛下”就成了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如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有“陛下用吏如积薪矣,后来者居上”的句子,意思是:陛下您用人就像是堆积柴草,后来的人先用。
      “殿下”最初是高大殿堂的殿阶下面,后被用为对天子的敬称。如《三国志》:殿下可高枕于广夏。句中的“殿下”是时任黄门侍郎的刘虞对魏王曹操的尊称。现在只有外交时对对方太子或亲王才使用“殿下”,如“(尊敬的)王子殿下”。“阁下”原本是用于称呼地位显贵的男士,因为只有达官显贵才有“阁”,而且其所在位置总是高高在上,使人仰视,因此,“阁下”表示“我在您的'阁楼’之下”。“阁下”一词后被广泛用作对有一定地位者的尊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王、大王、陛下、殿下、阁下等称呼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陛下、殿下、阁下、膝下、麾下,足下、在下,节下各是什么意思?
中国文化常识(二)
在唐代千万不要叫当官的某某大人,否则人家会以为你要认爹
【散文】刘维斗 | 闲人闲语闲聊之 ——漫谈尊称与谦称的撷趣
|趣读|是耶非耶 将错就错(七)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膝下、在下、麾下的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