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战2024年高考之文言文阅读复习必刷题

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者则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B而汤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C使有余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D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5.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     

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字含义不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3.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广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春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建康,入见。太祖喜甚,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至正初,以《春秋》举进士,授高安县丞,累官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政乱,投劾去。常建议剿方国珍,不用,安置绍兴。既而,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来聘,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刘基四人之才何如?安曰: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太祖深然之。未几,以濂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受经。以溢、琛为营田司佥事,基留帷幄,预机密谋议。

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不拜。太祖召基入,问之。基遂陈天命有在。太祖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计。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将士屯田之令。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率诸臣奉上即吴王位。建百官司属,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谕善长等曰: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B.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C.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D.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又名建邺、京口、金陵等,是南京在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朝时的名称。

B.中书省,是中国古代中枢官署,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

C.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D.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隋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善用人才,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名士至建康,太祖特地筑礼贤馆,请他们做自己的顾问,并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

B.刘基深得太祖器重,考中进士后,被授予高安县丞、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等职位;他多次陈述对政局的建议,都被太祖采纳。

C.中书省设御座敬奉小明王,刘基坚决不拜,并陈述天命自有所归之说,使太祖大受感触而有所领悟,拟定征战讨伐的计策。

D.李善长等人上书劝太祖登上帝位,太祖没有答应,于是他们率领群臣敬奉太祖为吴王;太祖告诫他们,应当以元朝的过失为鉴,励精图治。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

2)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

18.明太祖是我国古代圣明君主之一,这体现在文中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雅,字茂达,东海郯人,魏卫将军肃之曾孙也。祖隆,后将军。父景,大鸿胪。雅少知名,州檄主簿,举秀才,除郎中,出补永兴令,以干理著称。累迁尚书左右丞,历廷尉、侍中、左卫将军、丹阳尹,领太子左卫率。雅性好接下,敬慎奉公,孝武帝深加礼遇,虽在外职,侍见甚数,朝廷大事多参谋议。帝每置酒宴集,雅未至,不先举,其见重如此。然任遇有过其才,时人被以佞幸之目。帝起清暑殿于后宫,开北上阁,出华林园,与美人张氏同游止,惟雅与焉。会稽王道子领太子太傅,以雅为太子少傅。时王珣兒婚,宾客车骑甚众,会闻雅拜少傅,回诣雅者过半。时风俗颓弊,无复廉耻。然少傅之任,朝望属珣,珣亦颇以自许。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请以伞入。王珣不许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籓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乃从容曰: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仲堪虽谨于细行,以文义著称,亦无弘量,且干略不长。若委以连率之重,据形胜之地,今四海无事,足能守职,若道不常隆,必为乱阶矣。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二人皆被升用,其后竟败,有识之士称其知人。迁领军、尚书、散骑常侍,方大崇进之,将参副相之重,而帝崩,仓卒不获顾命。雅素被优遇,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虽在孝武世,亦不能犯颜廷争,凡所谋谟,唯唯而已。寻迁左仆射。隆安四年卒,时年六十七。追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B.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C.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D.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觞,古代盛酒的器具。滥觞,本意为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B.会稽,古郡名,位于江南。与《兰亭序》中群贤毕至”“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会稽所指相同。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土谷之神社稷便常被用来代指军队或国家。

D.三司,各朝所指不同,唐以前,指司马、司徒、司空或指太傅、太师、太保,都是朝廷中最尊显的职位。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雅虽然担任外职,却常常参与谋议朝廷大事。皇上想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担任屏藩之臣,先去咨询王雅,王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B.王雅年少时便以干练能理事著称,一生曾担任过廷尉、少傅、领军、尚书等多种职务,将做副相时,皇上突然离世,他便失宠,沉默不争。

C.晋时世风颓败,士绅没有廉耻。宾客原本是去参加王珣儿子的婚礼,听说王雅取代王珣拜了少傅后,结果一多半的人都跑去了王雅那里。

D.王雅虽然素来受到优厚待遇,但处事谦让、谨慎。即使在孝武帝时,他也不会犯颜当廷抗争,凡是有所谋划时,他都只是唯唯诺诺而已。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

2)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

23.文中说到孝武帝对王雅深加礼遇,其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乞出师札子

岳飞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幸凭社稷威灵,前后粗立薄效。而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臣一介贱微,宠荣超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图。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称。

臣揣敌情,所以立刘豫于河南,而付之齐、秦之地,盖欲荼毒中原生灵,以中国而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养马,观衅乘隙,包藏不浅。臣不及此时禀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谋,使刘豫父子隔绝,五路叛将还归,两河故地渐复,则金贼诡计日生,它时浸益难图。

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如此则大辽有可立之形,金贼有破灭之理,四夷可以平定,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实在此举。

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设若贼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贼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唯陛下所择也。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贼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取进止。

(《鄂国金佗稡编》卷一)

【注】超躐(liè):越级提拔,迅速升迁。益臣军马:指命节制刘光世军马事。绍兴七年(1137年),刘光世引疾罢去兵。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B.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C.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D.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

2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屋,茅屋。古代穷人房屋用白茅覆盖,因此得名。后指平民。也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B.社稷,指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C.太尉,中国秦汉时设置的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和丞相太傅并称为三公

D.中国,指中央之国,中原之国。中央是相对于周围的四夷的,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靖康巨变后,岳飞被提拔任用,不到十年,官职升到太尉,擢升官阶并列三公高位。

B.岳飞认为,粘罕因此得到休兵养马的喘息机会,伺隙窥探可乘之机,包藏着不小的祸心。

C.岳飞建议分派军队占领濬、滑,进军图谋河北、河东两路后,刘豫父子肯定可以擒获。

D.岳飞估计,不超过两三年时间,就可全部收复国土。皇帝就完全有可能回归故都长安。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

2)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28.在奏札中,岳飞通过分析战争全局提出了战略。这一战略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概括。

2022·辽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冬十二月,始兴王叔陵,太子之次弟也,与太子异母,母曰彭贵人。叔陵为江州刺史,性苛察狡险。新安王伯固以善谐谑,有宠于上及太子,叔陵疾之,阴求其过失,欲中之以法。叔陵入为扬州刺史,事务多关涉。省阁执事,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忤,必抵以大罪,重者至殊死。伯固惮之,乃谄求其意。叔陵好发古冢,伯固好射雉,常相从郊野,大相款狎,因密图不轨。伯固为侍中,每得密语,必告叔陵。

十四年春正月已酉,上不豫,太子与始兴王叔陵、长沙王叔坚并入侍疾。叔陵有异志,命典药吏曰:切药刀甚钝,可砺之甲寅,上殂。仓猝之际,叔陵命左右于外取剑。左右弗悟,取朝服、木剑以进,叔陵怒。叔坚在侧,闻之,疑有变,伺其所为。乙卯,小敛,太子哀哭俯伏。

叔陵抽剉药刀斫太子,中项,太子闷绝于地。 母柳皇后走来救之,又斫后数下。乳媪吴氏自后掣其肘,太子乃得起。叔陵持太子衣,太子自奋得免。叔坚手扼叔陵,夺去其刀,仍牵就柱,以其褶袖缚之。时吴媪已扶太子避贼叔坚求太子所在欲受生杀之命叔陵多力奋袖得脱突走云龙门驰车还东府。召左右断青溪道,赦东城囚以充战士,散金帛赏赐。仍自被甲,著白布帽,登城西门,招募百姓。又召诸王将帅,莫有至者,唯新安王伯固单马赴之,助叔陵指挥。叔陵兵可千人,据城自守。

时众军并缘江防守,台内空虚。叔坚白柳后,使太子舍人河内司马申以太子命召右卫将军萧摩柯入见,受敕,帅马步数百趣东府,屯城西门。叔陵惶恐,遣记室韦谅送其鼓吹与摩柯,谓之曰:事捷,必以公为台鼎。摩柯绐报之曰:须王心膂节将自来,方敢从命。叔陵遣其所亲戴温、谭骐驎诣摩柯,摩柯执以送台,斩其首,徇东城。

叔陵自知不济,入内,沉其妃张氏及宠妾七人于井,帅步骑数百自小航渡,欲趣新林,乘舟奔隋。行至白杨路,为台军所邀。伯固见兵至,旋避入巷,叔陵驰骑拔刃追之,伯固复还,叔陵部下多弃甲溃去。摩柯马容陈智深迎刺叔陵僵仆,陈仲华就斩其首,伯固为乱兵所杀,自寅至巳乃定。叔陵诸子并赐死,伯固诸子宥为庶人。韦谅及咨议参军兼记室郑信并伏诛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始兴王谋逆》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吴媪已扶太子/避贼叔坚/求太子所在/欲受生杀之命/叔陵多力/奋袖得脱/突走云龙门/驰车还东府

B.时吴媪已扶太子/避贼叔坚/求太子所在/欲受生杀之命/叔陵多力奋袖/得脱突/走云龙门/驰车还东府

C.时吴媪已扶太子避贼/叔坚求太子所在/欲受生杀之命/叔陵多力/奋袖得脱/突走云龙门/驰车还东府

D.时吴媪已扶太子避贼/叔坚求太子所在/欲受生杀之命/叔陵多力奋袖/得脱突/走云龙门/驰车还东府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月,古代一年十二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月。文中十二月是仲冬。

B.不豫,身体不舒服,引申为有病,可以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文中即是这种用法。

C.鼓吹,可指一般的仪仗乐队。宴请群臣及君上餐食时所用,可赏赐有功之臣。

D.伏诛,是指犯罪者被法律惩罚,处以死刑。文中韦谅等人参与谋逆而被处死。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兴王陈叔陵为人狡诈阴险,对于稍微忤逆他意旨的人,也必定以大的罪名定罪惩罚。新安王陈伯固也成为他的同党。

B.十四年正月,皇上驾崩。当天,陈叔陵用剉药刀砍中守丧的太子和柳皇后,幸亏乳媪吴氏等人的救助,太子才逃过一劫。

C.萧摩柯受命率军前往东府,陈叔陵恐惧,利诱萧摩柯,反被萧摩柯欺骗。摩柯将其亲信戴温等人斩首,并在东城示众。

D.陈叔陵自知大势已去,杀死妃妾数人后,想要逃往隋朝。叔陵半路被台军拦截,很多部下弃甲逃跑,最终自己也被斩首。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陵疾之,阴求其过失,欲中之以法。

2)叔陵有异志,命典药吏曰:切药刀甚钝,可砺之。

33.陈叔陵在逃出皇宫后,据城自守前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年春正月,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徵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徵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同此宴。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徵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徵。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B.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C.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D.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3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是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一般来说,帝王即位之初要进行一次封禅。

B.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的合称,亦泛指外族。

C.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我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本不愿封禅,后来打算封禅,但因魏徵进谏与河南北部数州发生洪灾而停止。

B.魏徵并不赞成封禅,他认为这件事弊多利少,是崇尚虚名而遭受灾祸的举动。

C.长孙无忌对太宗与魏徵、王珪两人同席宴饮感到诧异,因魏徵与王珪曾是仇敌。

D.太宗认为魏徵因直言进谏而显得可亲可敬,魏徵去世后,太宗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2)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

38.请简要分析魏徵不赞成唐太宗封禅的原因。

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启六年春正月,建州兵大举攻宁远,参政袁崇焕力御之,发炮击死无算,毙其帅长孙哈兔,斩级六百,建州兵从灰山解还。宁远,关门要害也。当兵未薄城下时,崇焕椎牛杀马,引佩刀自割其肉,烹以飨士,故士卒感奋。是时朝中以永宁势孤,有议弃之而保山海者。及建州兵既退,乃下敕奖厉将士,发帑十万犒赏焉。崇祯元年二月,建州兵驻河上,总兵满桂遣裨将张守印以三百人渡河潜击之,有斩获。上命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津,移驻关门。七月,召廷臣及督师袁崇焕于平台,慰劳备至。崇焕锐而轻,每易言天下事。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上然之,崇焕。至午门,兵科给事中许誊卿问以五年果效否?崇焕曰:上期望甚迫,故以此言慰圣心。誊卿曰:上英明,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无以应,识者卜其无成矣。二年六月,袁崇焕诱杀毛文龙。崇焕再出督师,无以塞五年荡平之语,乃议讲款,恐文龙泄其谋,身入岛诱杀之。三年八月,杀督师袁崇焕。先是,建州兵大举薄都城,竞传崇焕召敌,故及。崇焕当辽事败坏之后,经略高第议弃宁远,专守山海,赖崇焕力持之。宁远再捷,士气稍振。及复镇蓟、辽,知兵力不敌,思以捭阖纵横之计。而建州因其势反用之,借崇焕以杀文龙,杀文龙以卖崇焕,因纵兵直抵都城,而崇焕不免矣。崇焕慷慨有权略,边吏皆不及。其罪在擅杀致敌,而一时难民忿祸,爰书三尺,致寸磔以谢天下,盖刑浮于罪云。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锦宁战守》

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B.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C.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D.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代开始地位逐渐升高。唐代开始成为朝中各部的最高长官的专属称谓。

B.午门: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这里是皇帝颁发诏书的地方。也是斩首人犯的场所。

C.赐食:原意是国君赠予熟食。后多指皇帝宴请臣下,以表示皇帝对臣子的恩典。明朝皇帝在重大节日宴请百官也可叫赐食

D.寸磔:碎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凌迟。一般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以这种方式处死,以做效尤。

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崇焕善于用兵,才能卓越。在建州军大举进攻之时,袁崇焕主张拼死抵抗,用大炮来阻击、防守,击毙了敌军统帅,解除了宁远之围。

B.袁崇焕团结部下,坚决守城。宁远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敌军进攻时,袁崇焕宰牛杀马,亲自割肉烹煮给士兵享用,让士兵军心振作。

C.袁崇焕居功自傲,言论轻浮。袁崇焕大权在握被皇帝委以重任,虽然有精明之处,却也在言谈间显得随意,用皇帝喜欢听的话来宽慰皇帝。

D.袁崇焕英明一世,结局凄惨。袁崇焕诛杀毛文龙,这一事件却被敌人利用。经略辽东却无法阻止敌人南下,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誊卿曰:上英明,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无以应,识者卜其无成矣。

2)先是,建州兵大举薄都城,竞传崇焕召敌,故及。

2022·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韩丞相书

苏洵

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知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计其年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得窥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当此之时,洵盖七十矣。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拜伏小吏。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今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苟应格者,虽屠沽不得不与。何者?虽欲爱惜而无由也。

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嗟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士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始复读《》,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则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岂能施此不报之恩邪?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洵诚惧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复忘之,故忍耻而一言。不宣,洵再拜。

4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B.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古代的很多处士往往对朝廷有很大的影响力。

B.守选,意思是等候选用,下文的待阙是指等待补缺任命。守选和待阙都是宋代官吏选拔制度中的重要步骤。

C.尚书省,官署名,秦、汉置尚书掌奏章文书,至唐、宋时掌管全国司法事务,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

D.《易》,其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之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曾经授予苏洵试校书郎的官职,苏洵对此虽然也很重视,但还是觉得俸禄不足以养家,所以才又写了这封信。

B.苏洵觉得京朝官以下的官吏,身体上要忍受劳累之苦,精神上又备受摧残,跟一些奴仆之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C.苏洵认为,若按照正常的官员晋升程序,到七十岁也未必能当上自己想要的官职,所以希望韩丞相能够提携自己。

D.苏洵本来想通过学术上的成就来养家,但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器,不禁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亲自出马,求取高官。

4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

2)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也。

47.在苏洵笔下,韩丞相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祖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隆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流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隆之战》)

4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岀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B.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C.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D.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

B.辎重,一般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粮草等物资,也可指行李。文中指前者。

C.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部属,也用于敬称将帅。文中麾下敬称成安君。

D.裨将,相对主将而言,即副将,也称偏将;有时也用来指专任一方的将领。

5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张耳一方仅几万人,且久战未歇;而赵王及成安君一方号称二十万,以逸待劳:这正是成安君正面迎战的底气。

B.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确实击中了韩信、张耳一方的软肋,但是陈余没有听从;这也是韩信敢于主动引兵攻击赵军的原因。

C.韩信背水布阵,遭到敌方嘲笑;还敢主动进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些招数成功地让赵军倾巢出动,而留下空虚的后方。

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胜多,打败敌人。

5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2)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52.有人说,如果广武君的进言被采纳,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试梳理广安君精妙的战术设计。

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宁元年六月,己卯。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馀,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己巳,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刘文静至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始毕大喜,丙寅,遣其大臣级失特勒先至渊军,告以兵已上道。

(《资治通鉴·隋纪》)

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B.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C.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D.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古代北方部分游牧民族如突厥、回鹘等民族的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有别予匈奴的领袖单于称号。

B.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皇帝。

C.互市,既可以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可以指权势之家互相援引,在本文中指的是前者。

D.中国,与中土”“中原涵义相近,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劝说李渊与突厥联合,李渊亲笔写信给突厥首领,突厥首领表示若李渊自立为天子的话,会全力支持。

B.裴寂等人请求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另立他人为皇帝,同时改换为红、白相杂的旗,是不想得罪隋室和突厥。

C.突厥带着千匹马来,并且许诺派兵帮助李渊入关,但李渊只留了一半良马,表明自己贫穷,并且不着急用马。

D.李渊认为如果突厥进入中原,会危害百姓,但是又急需突厥兵的支持,所以最终约定好后才请突厥出兵相助。

56.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2)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

57.李渊对突厥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及详解

1B

2A

3D

4.(1)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2)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从内容来看,划线句是周公武王的对话,两个是标志,武王曰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排除CD

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者,……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吃。两者含义不同。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打败;,召见;……,把……怎么办。

2请求,请求找来;鳏寡,丧妻丧夫;,评定;供秩,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代词,他们。

参考译文: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5B

6A

7B

8.(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不烦一兵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是连词,所以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

是第二人称,指,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约车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

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C.“孤国中的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

D. “阴合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 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形容词,妥当,好;,副词,表命令语气,还是;弭口,住口。

2,动词,断绝;,副词,才;广从,纵横。

参考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

9C

10C

11A

12.(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13.(1)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打动对方。(2)对燕国,孟尝君则是晓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视。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

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歃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之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王之蔽'相同错误,王之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与赵蔽不同。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年;,有收成,丰收;,跋涉;,援助;奈何,怎么办。

2折节,屈服于别人;,把;,送给;,离开。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尝君游说赵王和燕王的语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

如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说我向您借兵是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势力没有太大悬殊,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

如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做了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14B

15A

16B

17.(1)(太祖)从容地同他们谈论经史,并询问时事,特别显示出尊重之礼,下令有关部门创设礼贤馆来安置他们。

2)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别申明告谕要及时开垦。

18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礼遇刘基等人,并依据其才能合理任用。咨询政事,善纳雅言。采纳了刘基的十八条策略,同意陶安对刘基等人的评价。以史为鉴,严明朝纲。告诫大臣以元朝的过失为鉴,不要苟且偷安,徒有虚位。

【解析】

14

本小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们大家为了百姓的生存大计,推举拥护我,但是建国的初期,首先应当整肃朝政。元朝皇室昏庸腐败,赏罚大权被下面篡夺,法律、规章不能执行,人心涣散,最终导致天下骚乱。

推戴予意为推举拥护我推戴之间是动宾关系,应在宾语后断句,排除AD两项。

威福下移”“法度不行都是主谓关系,且句式整齐,形成并列,谓语下移后面应断句,排除C项。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对文言知识的掌握能力。

A.“建康,又名建邺、京口、金陵等错误,京口是江苏镇江的古称,而非南京。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B.“被授予高安县丞、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等职位错误,张冠李戴,任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的是宋濂,而不是刘基。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1咨以时事,询问时事;,显现,显示;,处置,安置。

2充仞,充足;不及,赶不上,比不上;申谕,申明告谕。

18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根据原文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以濂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受经。以溢、琛为营田司佥事,基留帷幄,预机密谋议可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根据原文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来聘,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可知,咨询政事,善纳雅言。

根据原文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可知,以史为鉴,严明朝纲。

参考译文:

元至正二十年春季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建康入见太祖。太祖非常高兴,说:“我为天下委屈四位先生了。”给他们赐座,(太祖)从容地同他们谈论经史,并询问时事,特别显示出尊重之礼,下令有关部门创设礼贤馆来安置他们。刘基自幼聪明过人,凡是天文、兵法、性理等书,过目一遍即可透彻领悟书中精要。元至正初年,(刘基)凭借精通《春秋》考中进士,被授予高安县县丞,又屡次升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朝政局大乱,他呈上弹劾自己、请求辞职的状子后离去。他常建议围剿方国珍,不被采纳,便安身在绍兴。不久,总制官孙炎受太祖之命派人前来聘请,刘基立刻决定前去金陵,陈述自己对时务的十八条策略。太祖嘉奖并采纳了这些建议。一天,太祖悠闲地问陶安说:“刘基他们四人的才华怎么样?”陶安说:“我的谋略比不上刘基,学问比不上宋濂,治理百姓的才能不如章溢、叶琛。”太祖很同意这个看法。不久,任用宋濂为江西等地儒学提举司的提举,派遣世子在此处从师学经。任命章溢、叶琛为营田司佥事,刘基留在军帐,参与机密谋议。

二十一年春正月初一,中书省设置御座,敬奉小明王,举行庆贺典礼。刘基很生气地说:“一个放牧的小子, 敬奉他做什么!”说完不拜。太祖召刘基入内,向他询问此事。刘基于是陈述了天命自有所归之说。太祖大受感触而有所领悟,于是拟定了征战讨伐的计策。二十三年春季二月,(朝廷)向将士们申明屯田令。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别申明告谕要及时开垦。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等人因太祖的功德日益增长,屡次上书劝谏太祖登上帝位,未被应允,于是率领各位大臣敬奉太祖成为吴王。建立百官司属,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太祖告谕李善长等人说:“你们大家为了百姓的生存大计,推举拥护我,但是建国的初期,首先应当整肃朝政。元朝皇室昏庸腐败,赏罚大权被下面篡夺,法律、规章不能执行,人心涣散,最终导致天下骚乱。现今各位将相大臣们要以元朝的过失作为借鉴,同心协力,励精图治,不要苟且偷安,按照原来的样子虚充职位而已。”

19D

20C

21B

22王雅尊贵受重用以后,威权很大,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擅长应对接待,尽心地给予礼遇。

皇帝认为王恭等人是当时有名望的杰出人物,以为王雅是嫉妒他们超过自己,所以就不听他的。

23从小知名,干练能理事。出身高贵,性好接下,为人谦卑。敬慎奉公。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王恭风度简傲高贵,神情方正严肃,已居有外戚的贵重,承当着亲贤的寄托,然而他禀性严峻狭隘。不能容人,有自以为是的操行,没有守节的心志。

简贵风神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应在后面断开,排除AC

无所为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前面断开,排除B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便常被用来代指军队或国家错误。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故选C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便失宠错误。由原文雅素被优遇,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可知,是说他失去威权,并不能说他失宠。

故选B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雅既贵幸,被动句,王雅尊贵受重用以后;门下车骑常数百,定语后置句,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礼遇。

2秀望,有名望的杰出人物;,认为;,嫉妒。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雅少知名,州檄主簿,举秀才,除郎中,出补永兴令,以干理著称可知,王雅年少时就被众人所知,州中征召他做主簿,被举荐为秀才,后来又被任命郎中,外调补任永兴令,以干练能理事著称。因为王雅从小知名,干练能理事,所以孝武帝对王雅深加礼遇

由原文雅,字茂达,东海郯人,魏卫将军肃之曾孙也。祖隆,后将军。父景,大鸿胪”“雅性好接下可知,王雅,字茂达,是东海郯人,北魏卫将军王肃的曾孙。祖父王隆,官拜后将军。父亲王景是大鸿胪寺卿。王雅本性喜好结交地位低下的人。因为王雅出身高贵,性好接下,为人谦卑,所以孝武帝对王雅深加礼遇

由原文敬慎奉公,孝武帝深加礼遇可知,恭敬谨慎奉公行事,孝武帝给予很高的礼遇。因为王雅敬慎奉公,所以孝武帝对王雅深加礼遇

参考译文:

王雅,字茂达,是东海郯人,北魏卫将军王肃的曾孙。祖父王隆,官拜后将军。父亲王景是大鸿胪寺卿。王雅年少时就被众人所知,州中征召他做主簿,被举荐为秀才,后来又被任命郎中,外调补任永兴令,以干练能理事著称。多次升迁做了尚书左右丞,历任廷尉、侍中、左卫将军、丹阳尹,兼任太子左卫率。王雅本性喜好结交地位低下的人,恭敬谨慎奉公行事,孝武帝给予很高的礼遇,虽然是任外职,也屡屡受到接见,常参与谋议朝廷大事。孝武帝每次设酒宴,王雅没来就不先举起酒杯饮酒,他被孝武帝器重到这样的地步。然而他的职务和待遇超过了才能,当时人给他加上佞幸之名。晋孝武帝在后宫修建清暑殿,开北上阁,出华林园,和美人张氏一起游玩,只有王雅在身边。会稽王司马道子兼任太子太傅,认命王雅为太子少傅。当时王珣的儿子大婚,宾客和车马很多,恰逢听闻王雅被授予少傅之职,一多半人都去了王雅处。当时风俗颓败,人们没有廉耻。然而少傅这一官职,朝廷之中都认为属于王珣,王珣也很自信。等到宫中诏书宣布任用王雅,众人就都跑到王雅那里去了。将要举行任职仪式时,天下雨了,请求打伞进去。王珣不同意,于是冒雨举行仪式。王雅尊贵受宠信以后,威权很大,门下常停着几百车骑,他都能很好地应对接待,尽心地给予礼遇。晋孝武帝因司马道子没有治国的才干,担心百年之后皇室倾覆危亡,就选当时有名望的人担任屏藩之臣,将要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时,先去咨询王雅。王雅认为王恭等人没有治世之才,不可担当大任,就不急不忙地说:“王恭风度简傲高贵,神情方正严肃,已居有外戚的贵重,承当着亲贤的寄托,然而他禀性严峻狭隘。不能容人,有自以为是的操行,没有守节的心志。殷仲堪虽然在小事上很谨慎,以文辞义理著称,也没有大器量,而且才干和谋略不足。如果委以地方长官的重任,依据地形优越的地方,现在天下无事,他们足可以完成职守,如果国家有什么变动,他们必定成为祸乱的起因。”晋孝武帝认为王恭等人是当时有名望的杰出人物,以为王雅是嫉妒他们超过自己,所以就不听他的。这俩人都被提拔任用,后来终于出了事,有识之士称他能鉴别他人的品行才能。王雅后迁任领军、尚书、散骑常侍,将要大大地推崇重用他,承担副相的重任,这时晋孝武帝去世,仓猝之间没得到遗诏。王雅素来受到优厚的待遇,突然失去威权,又因为朝廷正乱,内外离心,他只是谨慎沉默而已,没有什么辩争匡正。即使在晋孝武帝时,也不能犯颜当廷抗争,凡是有所谋划时,他只是唯唯诺诺而已。不久迁任左仆射。隆安四年,王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24B

25C

26D

27.(1)金兵势必追逐袭击而向南进军,臣等待金兵到来,必当率领各位将领或者挫败敌军的锐气,或者等待敌军疲乏。

2)现在我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

28不拘时间长短,使敌人莫测我方的举措,得便即入。

诱敌深入截击,先灭敌有生力量,再实现战略意图。

长驱直入,攻其必救,然后消灭疲于奔命的敌人。

【解析】

2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诫有关部门,广泛储备粮草补给,使我能够专心思考军事计划,不再因忧心军粮而扰乱心思,那么谋划确凿计策周密,必定能有助于完成收复国土的大事。

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有司戒敕的对象,作其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

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其方寸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B

25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太尉……'丞相'太傅并称为'三公’”错误。太尉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故选C

26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长安错误,应该是开封

故选D

2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名词用作动词,向南进军;,等待;,挫败;

2部曲,军队;上流,长江上游;,距离。

2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要点的能力。

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可知,不拘时间长短,使敌人莫测我方的举措,得便即入。

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可知,诱敌深入截击,先灭敌有生力量,再实现战略意图。

设若贼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贼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可知,长驱直入,攻其必救,然后消灭疲于奔命的敌人。

参考译文:

下臣自从靖康年间宋室巨变后,本出身于平民,追随陛下您的军队,真心怀有为国家舍弃生命、洗雪国仇与耻辱的壮心,有幸依靠宋室神灵的庇佑,先后为国家做了一些微薄的效劳。陛下记下了臣的微薄功劳,从布衣百姓提拔任用臣,居然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将臣的官职升到太尉,官阶并列三公高位,对臣的封赐等级等同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待遇,又加赠臣宣抚使的名位。臣原本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蒙受皇上的恩宠越次擢升,超出了应有的限度;现在又承蒙陛下增加军队,以助收复中原的宏图。臣算什么人呢,承蒙陛下神圣的知遇之恩到这种地步,岂敢不日思夜想,去报答陛下的恩宠呢。

臣揣测敌方军情,他们之所以在河南扶持刘豫,使他统领黄河以北的山东、陕西等地域,是打算残害中原百姓,用中原地区来攻击宋室。粘罕因此得到休兵养马的喘息机会,伺隙窥探可乘之机,包藏着不小的祸心。臣不在这个时候禀告陛下让您圣明决策、高妙谋划,去破坏敌方的阴谋诡计,使得刘豫父子分离,促使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五路叛变将领回归宋朝,使得河北、河东的失地能逐渐收复,那么金人就会不断使出诡计,到了那时也逐渐很难有所图谋了。

臣希望陛下您能给臣一些时间,不要给臣限定时间,使得敌军难以猜测到臣的作战计划。倘若万一得手便可以长驱直入,率领军队直逼开封、洛阳,占据河阳、陕州、潼关一带地方,并以此召唤五路叛将反戈,那么刘豫必定会舍弃汴都开封,而向河北逃亡,这样开封周围、陕西失地便可以收复了。至于京东两路所辖诸郡,陛下您可以交付韩世忠、张俊两位将军,也可以率军攻下,臣然后分派军队占领濬、滑,进军图谋河北、河东两路,刘豫父子肯定可以擒获。这样的话,西辽可以兴国,金人能够破灭,四方异族也可以平定,陛下江山社稷长远无穷的大计,确实就在于这一军事举动。

假如伪齐联合金国在汝州、颍州、陈州、蔡州等地坚壁清野,在商於、虢州、洛阳等地屯兵驻守要塞,我宋军进击就没有粮草可供给养,攻伐又难以运输军粮,那么臣就需收兵,确保长江上游湖北等地的安全。金兵势必追逐袭击而向南进军,臣等待金兵到来,必当率领各位将领或者挫败敌军的锐气,或者等待敌军疲乏。金兵谋利速战速决,却无法实现,必然会卷土重来。臣必定设下伏军,拦截敌军的归路,敌军小入埋伏圈我们就获得小胜,大入就能获得大胜,此后再妥善谋划,进行下一步行动。假设敌军看到我们进兵长江上游,合并军力来侵犯淮河,或者分兵进攻四川路,臣便率军长途挺进,直捣金兵的老巢。敌军受困忙于应付,势衰力尽,即使今年不能彻底消灭,明年也必定能实现我们的军事计划。不超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全部收复国土了。陛下您回归开封故都,或者进一步迁都襄阳、关中,唯听从陛下的选择定夺。

臣听说:兴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国内要动用七十万人家的赋役,这难道是小事吗。然而古代命令将领率兵征讨,老百姓不用第二次服役,也不用第二次征收粮食,这是因为谋虑周详而物资充足。如今臣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因此,去年秋季我的军队深入陕、洛地区,而在军营中的士兵有因挨饿而逃跑,所以我率军赶紧撤回,未能完成前面的功业。导致沦陷区内效忠国家的人随即被敌军屠杀,这都是我的罪过。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诫有关部门,广泛储备粮草补给,使我能够专心思考军事计划,不再因忧心军粮而扰乱心思,那么谋划确凿计策周密,必定能有助于完成收复国土的大事。将来迎回太上皇、宁德皇后的灵柩,奉请皇室亲眷回国,使得祖庙再得安宁,万民一起欢庆,陛下高枕安睡,再无金兵威胁的忧虑,这样臣的志向愿望就完全实现了。然后,臣乞求解甲退职,返回故里,这是臣往日所自夸的宏愿。敬请陛下宽恕我的轻狂,臣不胜惶恐。请陛下裁决。

29C

30A

31B

32.(1)陈叔陵嫉妒陈伯固,暗中寻求他的过失,想要用法律中伤他。

2)陈叔陵有造反(叛离)之心,对管理药物的官吏命令说:切药的刀很不锋利,可以磨一磨。

33.(1)召来亲信切断青溪道路,赦免东城的囚犯充当战士,散发金帛赏赐众人。

2)亲自披甲,穿白布帽,登上城楼西门,招募百姓。

3)又尝试召来诸王和将帅。

【解析】

2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时吴媪已经扶着太子避开贼人,叔坚找到太子所在之处,想要获得生杀朝臣(陈叔陵)的权力,叔陵力大,挣开袖子得以逃脱,突围跑向云龙门,驰车回到东府。

叔坚求太子所在的主语,且避贼为前句的谓宾结构,避贼前面不能断开,排除AB

奋袖的结果为得脱,不需要断开,排除D

故选C

3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十二月是仲冬错误,十二月是季冬。

故选A

3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当天,陈叔陵用剉药刀砍中守丧的太子和柳皇后错误。结合乙卯,小敛,太子哀哭俯伏”“叔陵抽剉药刀斫太子,中项,太子闷绝于地分析,乙卯,皇上小敛,太子痛哭不已。陈叔陵抽出剉药刀斫砍太子,命中太子脖子,太子昏厥倒地。陈叔陵袭击太子是在皇上驾崩的第二天。

故选B

3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嫉妒;,暗地里,暗中;,中伤;欲中之以法以法作状语,状语后置句。

2异志,二心,叛离之心;,掌管,管理;,磨,磨砺。

3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召左右断青溪道,赦东城囚以充战士,散金帛赏赐分析,召来亲信切断青溪道路,赦免东城的囚犯充当战士,散发金帛赏赐众人。

结合仍自被甲,著白布帽,登城西门,招募百姓分析,又亲自披甲,穿白布帽,登上城楼西门,招募百姓。

结合又召诸王将帅,莫有至者,唯新安王伯固单马赴之,助叔陵指挥分析,又尝试召来诸王和将帅,没有人到来,只有新安王伯固一人前来,帮助叔陵指挥。

参考译文: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冬天十二月,始兴王陈叔陵是太子的次弟,与太子同父异母,母亲是彭贵人。叔陵担任江州刺史,性格苛察狡诈阴险。新安王陈伯固因为善于诙谐戏谑,被皇上和太子宠幸,陈叔陵嫉妒陈伯固,暗中寻求他的过失,想要用法律中伤他。叔陵入朝担任扬州刺史,朝中事务他大多涉及。省阁执事官员,顺从他的旨意,他当即委婉劝谏皇上进用此人,如果稍微有所违忤,必定用大罪定罪处罚,严重者甚至处死。陈伯固忌惮他,于是谄媚探求他的意图。叔陵喜好发掘古坟,伯固喜好射野鸡,他们常常一起前往郊野,关系亲密,于是一起暗中图谋不轨。伯固担任待中,每次得到朝中密语,必定告知叔陵。

十四年春正月已酉这一天,皇上病重,太子与始兴王叔陵、长沙王叔坚一起入宫侍疾。陈叔陵有造反之心,对管理药物的官吏命令说:“切药的刀很不锋利,可以磨一磨。”甲寅这天,皇上驾崩。仓猝之际,陈叔陵命令侍从从外面取剑。侍从没有领悟,取来朝服、木剑进上,叔陵发怒。陈叔坚在一侧,听闻此事,怀疑有变,暗中观察陈叔陵所作所为。乙卯,皇上小敛,太子痛哭不已。

陈叔陵抽出剉药刀斫砍太子,命中太子脖子,太子昏厥倒地。 母亲柳皇后跑来解救,叔陵又斫砍皇后数下。乳媪吴氏从后方掣住叔陵手肘,太子才得以起身。叔陵持太子衣,太子自奋得免。叔坚用手扼住叔陵,夺去他的刀,又牵着他靠近柱子,用他的衣服褶袖捆缚住他。当时时吴媪已经扶着太子避开贼人,叔坚找到太子所在之处,想要获得生杀朝臣(陈叔陵)的权力,叔陵力大,挣开袖子得以逃脱,突围跑向云龙门,驰车回到东府。召来亲信切断青溪道路,赦免东城的囚犯充当战士,散发金帛赏赐众人。又亲自披甲,穿白布帽,登上城楼西门,招募百姓。又尝试召来诸王和将帅,没有人到来,只有新安王伯固一人前来,帮助叔陵指挥。叔陵的军队大约一千人,占据城池防守。

当时各路军队都沿着长江防守,台内空虚。叔坚禀告柳后,让太子舍人司马申以太子的命令召来右卫将军萧摩柯进宫觐见,萧摩柯接受命令,率领几百名步兵和骑兵前往东府,驻扎在城西门。叔陵慌恐,派遣记室韦谅把他的鼓吹乐队送给摩柯,对她说:“事情成功,必定让你作台辅重臣。”摩柯欺骗回复他说:“需要大王的心腹将领亲自前来,我才敢接受命令。”叔陵派遣他所亲近的戴温、谭骐驎拜访摩柯,摩柯抓住他们送往台城,斩首,在东城示众。

叔陵自己知道大势已去,回到内房,把妃子张氏和宠妾七人沉入井中,率领几百步兵和骑兵步自小航渡出发,想要前往新林,乘舟奔向隋朝。走至白杨路,被台军拦截。伯固看见军队来到,立刻躲避入巷中,叔陵派人骑马拔刀追赶他,伯固又回来,叔陵部下大多弃甲逃溃。摩柯的马容陈智深迎击刺向叔陵,叔陵倒地僵仆,陈仲华靠近斩下他的头颅,伯固被乱兵杀害,从寅时到巳时才平定。叔陵的儿子全都赐死,伯固的儿子都被宽宥贬为庶人。韦谅及咨议参军兼记室郑信都被处死。

34B

35A

36C

37.(1)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难道会有什么损害吗?

2)何况赏赐不计其数,仍不能满足远方之人的欲望。

38封禅耗费财物,当时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封禅时各国君主云集,容易被对方窥探国情;封禅是太宗崇虚名而百姓受实害的举动。

【解析】

3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魏徵、王珪,尽心侍奉自己的主人,所以我任用他们。然而魏徵常常劝谏而我不接受,之后我和他说话,他总是不答应,这是为什么?

表结果,一般放在句首,前面断开,且所事是所字结构,名词性,做尽心的宾语,宾语后断开,排除AD

与之言的主语,主谓之间不可断开,且辄不应的主语是魏徵,不是,所以前断开,排除C

故选B

35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帝王即位之初要进行一次封禅错误,并没有这种说法。封禅一般是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举行。

故选A

3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魏徵与王珪曾是仇敌错误,从王珪、魏徵昔为仇雠”“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可以看出是太宗与魏徵、王珪曾是仇敌。

故选C

3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如果;乂安,太平,安定;,即使;庸何,什么;,损害。

2赏赉,赏赐;不赀,数量极多,无法计量;,满足;远人之望,远方之人的欲望。

3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可知,魏徵认为从隋末大乱以来,人口还没有恢复,国库还空虚,而皇上启程东巡,千乘车万匹马,需要劳役、费用的供应和安排,以现在的国力很难承受;

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可知,魏徵认为封禅之时,各国君主都要前来,而把他们引入大唐的腹地,会让他们看到大唐的真实状况;

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可知,魏徵认为即使几年免除徭役,也无法补偿百姓的劳苦,封禅这种做法是崇尚虚名而让百姓遭受实祸。

参考译文:

唐太宗贞观六年春正月,文武百官请求唐太宗封禅,太宗说:“你们都认为封禅是帝王的大事,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难道会有什么损害吗?过去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没有封禅,后世难道认为汉文帝不如秦始皇贤明吗?况且祭天祭地何必登上泰山之巅,在数尺之土上祭天,这样就可以显示自己的诚心和敬意了。”群臣还是不断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他们的意见,只有魏徵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不想让我封禅的原因,是认为我的功业还不够高吗?”回答说:“够高了。”“恩德不够厚吗?”回答说:“够厚了。”“国家还不安定吗?”回答说:“安定了。”“四夷还没有臣服吗?”回答说:“臣服了。”“粮食还没有丰收吗?”回答说:“丰收了。”“祥瑞还没有降临吗?”回答说:“降临了。”“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不能封禅呢?”魏徵回答说:“陛下虽然有这六项条件了,但国家承接隋末大乱,人口还没有恢复,国库还空虚,而陛下却要启程东巡,千乘车万匹马,需要劳役、费用的供应和安排,以现在的国力很难承受。况且陛下封禅,则各国的君主全部聚集,远方国家的首领都应当随从。现在从伊水、洛水以东到海边、泰山,人烟稀少,远望灌木杂草丛生,这是把外夷引入大唐的腹地,给他们看大唐的虚弱状况。何况赏赐不计其数,仍不能满足远方之人的欲望。即使几年免除徭役,也无法补偿百姓的劳苦。崇尚虚名而遭受实祸,陛下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恰逢黄河南北几个州发生洪灾,封禅的事情就停止了。

闰八月乙卯,唐太宗在丹霄殿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徵(先前侍奉太子李建成)与陛下是仇敌,没想到今日能够同席。”太宗说:“魏徵、王珪,尽心侍奉自己的主人,所以我任用他们。然而魏徵常常劝谏而我不接受,之后我和他说话,他总是不答应,这是为什么?”魏徵回答说:“臣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劝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臣答应了,那么事情就会实行,所以臣不敢答应。”太宗说:“暂且先答应再劝谏,难道有什么伤害吗?”魏徵回答说:“过去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听从,退下之后又有话说。’臣心里知道事情不对而嘴上答应陛下,就是表面听从,怎会和稷、契侍奉舜的做法一样!”太宗大笑说:“人们都说魏徵举止疏懒傲慢,我看他却觉得可亲可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徵站起来,拜谢说:“陛下让臣畅所欲言,所以臣能够尽我的愚忠。如果陛下拒绝而不接受,臣怎么敢犯颜直谏!”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徵去世。唐太宗思念魏徵不已,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古代为镜,可以明白朝代的兴盛和衰亡。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39C

40B

41B

42.(1)许誉卿说:皇上英明,(如果)以后按照期限要求成效怎么办?袁崇焕无法回应,认识他的人预料他做不成。

2)在这之前,建州军队大举逼近首都,竞相传言是袁崇焕招引了敌人,因此到(这个地步)。

【解析】

3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上问东北军队什么时候可以平定,袁崇焕随意回答以五年为期限,慷慨请求军队器械、运送军粮的事情,并说:吏部把关用人,兵部调配得当,户部筹措军饷,提建议的言路畅通,以上各部门都与我相照应,才可成功。

请兵械转饷都是袁崇焕苏请求的事情,不能断开,且言的意思是又说,明显是引出下一个要求,应在且言前断句,排除AD

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等都是并列结构,且句式对称,应各自独立成句,排除B

故选C

4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午门……是斩首人犯的场所错误。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市曹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的。推出午门斩首是皇帝说别在我家里杀人,更不是让在皇帝家门口杀人。

故选B

4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在敌军进攻时,袁崇焕宰牛杀马错误,原文当兵未薄城下时,崇焕椎牛杀马,意思在敌人尚未逼近城下时,袁崇焕就杀牛宰马犒赏士兵。

故选B

4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索取,要求;无以,没有办法,无法;,预料,估计。

2,逼近,迫近;,竞相;,招引。

参考译文:

天启六年春正月,建州(女真)军队大举进攻宁远城,参政袁崇焕全力抵抗,发射炮弹击杀(敌兵)无法计算,击毙了他们的统帅长孙哈兔,斩杀敌军六百枚首级,建州军队从灰山分开返回。宁远城是山海关门户要害。当敌军还没有逼近城下时,袁崇焕宰牛杀马,拿起佩刀亲自割下肉,烹煮来给士兵们享用,所以士兵们感动振奋。这时,朝廷中(有人)因为永宁(宁远)势力孤单,有建议弃守宁远来保卫山海关的言论。等到建州军队撤退后,就下令奖励将士,发国库十万钱犒赏他们。崇祯元年二月,建州军队在河上驻扎,总兵满桂派遣副将张守印率领三百人过河悄悄地攻击他们,有所斩获,皇上命令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的身份统领蓟、辽、登、津等地,移驻山海关。七月,(皇上)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廷臣和督师(明代中后期特设的统率指挥军队的大将)袁崇焕,慰劳非常周到。袁崇焕精明却随意,常常不以为意地谈论天下事。皇上问东北军队什么时候可以平定,袁崇焕随意回答以五年为期限,慷慨请求军队器械、运送军粮的事情,并说:“吏部把关用人,兵部调配得当,户部筹措军饷,提建议的言路畅通,以上各部门都与我相照应,才可成功。”皇上同意了,宴请袁崇焕。(袁崇焕)到午门时,兵科给事中许誊卿问他用五年时间能实现效果吗?袁崇焕说:“皇上期望非常迫切,所以用这样的话来宽慰皇上的心。”许誉卿说:“皇上英明,(如果)以后按照期限要求成效怎么办?”袁崇焕无法回应,认识他的人预料他做不成。二年六月,袁崇焕诱杀了毛文龙。袁崇焕再次出关统帅军队,(却)没有办法弥补五年荡平(辽东)的话语,于是讨论议和的事宜,怕毛文龙泄露了他的计划,亲身进入岛上诱杀了毛文龙。三年八月,(皇上)杀了督师袁崇焕。在这之前,建州军队大举逼近首都,竞相传言是袁崇焕招引了敌人,因此到(这个地步)。在袁崇焕主持的辽东的局势败坏之后,经略高第建议放弃宁远,专守山海关,(希望)依靠袁崇焕大力维持局面。宁远之战又胜,军队士气稍微提振。等到(袁崇焕)再次镇守蓟、辽,知道兵力不如建州,开始思考分化联合的计谋。建州趁着这个形式从反面利用了(这个机会,指袁不战,准备议和),借袁崇焕之手杀了毛文龙,以毛文龙之死来出卖袁崇焕(袁崇焕杀毛文龙没有请示皇帝),趁机发兵直达明朝都城,而袁崇焕就不免于(防守边关不利的罪罚)了。袁崇焕慷慨有权术谋略,边疆官吏都比不上他。他的罪过在于擅自杀了(毛文龙)导致敌军(直抵都城),一时间受难的民众非常气愤这个灾祸,要求查办袁崇焕的文书很多,导致他最终被凌迟处死来向天下谢罪,这是惩罚超过了实际的罪过。

43D

44C

45D

46.(1)不敢奢望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

2)如果丞相能够另外授予我一个官职,并且有幸真的给了我这个官职,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即使没有什么益处,也一定不至于放纵暴戾或迷茫不清。

47身居高位,对苏洵有知遇之恩;性格谨慎,做事不够坚决果断;健忘拖延,不能及时向欧阳修推荐苏轼和苏辙。

【解析】

4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天下读书人,还对此趋之若鹜,一旦得到就满心欢喜的原因,是他们实在年轻,将对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将来能称心如意。

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是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排除AC

于此有所忍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4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唐、宋时掌管全国司法事务错。尚书省掌管政令的颁布和实施。

故选C

4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器错。原文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意思是,两个儿子与我一样倔强笨拙,这是作者自谦之词。

故选D

4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的;贤俊,贤者才俊;志得道行,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稍微。

2,授予;,给;无补,没有益处;恣睢,放纵暴戾。

47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结合上韩丞相书”“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可知,韩丞相身居高位,对苏洵有知遇之恩;

结合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可知,性格谨慎,做事不够坚决果断。

结合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可知,健忘拖延,不能及时向欧阳修推荐苏轼和苏辙。

参考译文:

(我)苏洵年纪大了,生活上无所依赖,家产破败,想向相公乞求一个官职。不敢奢望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去年承蒙朝廷授予我试校书郎(的职位),(我)也不敢看轻这个职位。(如果说)这是朝廷用人不当,又算是我苏洵侥幸,也不过获得一个京官(的职位),终究不能同汉、唐的时候(朝廷)给予处士(的待遇)相提并论。那么京官与试校书郎,两者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别,何必要做这个不做那个呢?而我之所以这样不满足地再次请求相公,实在是因为家中贫穷没有钱财,得到六七千钱,实在不足以养家,更何况忍受贫穷经受老去,都可望而不可即。凡是为官的人,稍微可以称心如意些的,好像也就是京城的朝官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这以下的官员,都是疲劳筋骨,折磨精神,被人役使,与奴仆没有多少差别了。然而天下读书人,还对此趋之若鹜,一旦得到就满心欢喜的原因,是他们实在年轻,将对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将来能称心如意。而像我苏洵,这把年纪哪里等得到那一天?而今等待被选拔要几年时间,然后才能看见尚书省的大门。又要等候补缺一年多时间才能任命,(如果)有幸没有触犯法律被废黜放逐,还要等待选拔,等待补缺任命,这样的话又要十四五年的时间,谨慎小心地通过七八次考核,还要有幸有五六个推举的人,然后才有希望能晋升调任。到这个时候,我也七十岁了。我苏洵长久以来做百姓,没有被官员约束管辖过,自我感觉筋骨强劲,不愿意做供州县官员驱使的小吏。如果丞相能够另外授予我一个官职,并且有幸真的给了我这个官职,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即使没有什么益处,也一定不至于放纵暴戾或迷茫不清。如今朝廷把名字盖起来选拔人才,有人担保推荐人才才得到官职,勉强合格的,职业微贱的人不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为什么呢?虽然爱惜但是没有机会呀。

现在我有幸被诸公了解还算深入,而您尤其认可我。至于为官一事,犹豫不决的有好几年了。唉!难道是天下的官职因为我的缘故才多余吗? 我苏洵年少时家境不算差,以为只要遇到机会就能进取功名,自然不会马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求取功名的艰难,于是断绝了追求功名的念头,转而专心治学,也确实有收获而使我有所依仗。去年以来,(我)开始重读《易经》,写作《易传》一百多篇。这本书如果写成,那可以说是自从有《周易》以来,从未有过的。今天我也不是很迷恋一个官职,如果你认为也没有什么可以推荐我的理由,也望您能直言相告,不要使我犹豫不决,想放弃又迟迟不能。世上的人施予恩惠则希望得到回报,如果能博取到什么,就是叩头也是容易做到的。而今我苏洵已经潦倒了,两个儿子与我一样倔强笨拙,相公您又怎么可能施以无法得到回报的恩惠呢?相公您以前对我说,多次想要对欧阳修说我儿子的事,见了面又忘却了真是怪事。我确实是担心他或许有意接受他们却又忘记了,所以不拍羞耻的再说一下。不多说了,苏洵再拜。

48C

49A

50D

51.(1)韩信派人暗中侦察,得知他(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就非常高兴,这才敢率兵径直向前进军。

2)在这个时候,韩信与张耳装作丢弃旗鼓,逃到河边上的军营,河边上的部队敞开大门拉开一个大口子让他们进去,又(与赵军)展开激战。

52避免和胜利之师正面交锋;暗中断绝敌军的粮道以动其根本;深沟高垒,拒绝出战,两面围堵,让敌军自困受擒。

【解析】

4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即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

依据语法结构,殊死的状语,形容作战的状态,构成偏正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的宾语是赵空壁逐利这一时机,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C

49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说法错误,方轨指两车并行,与后文成列对应。车不得方轨是说车辆不能并行。

故选A

5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分析错误,人和不正确,依据原文兵遂乱,遁走可知,赵军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说明人不和;依据原文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可知,引蛇出洞之后不是各个击破,而是前后夹击

故选D

5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使,派遣;,暗中;,才;,率领。

2于是,在这个时候;,假装;疾战,激战。

5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依据原文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可知,他认为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我们,锋芒锐不可当,所以不能正面交锋;

2)依据原文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可知,希望借给他三万人,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

3)依据原文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成,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可知,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让敌军自困受擒。

参考译文:

汉高祖三年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赵王和成安君陈余闻讯,就在井陉口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我们,锋芒锐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供给军粮,士兵会面有饥饿。临时拾柴割草来做饭,军队当会常常食不果腹。而今井陉这条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军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依此形势,随军的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望您借给我三万人,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野外又无什么东西可抢,如此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献到您的帐前了,否则便肯定要被他们二人所俘获。”成安君曾经自称是义兵,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说:“韩信兵力单薄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击,各诸侯便会认为我胆怯,而随便来攻打我了。”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陈余不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非常高兴,因此便敢率军径直前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到半夜,韩信传令部队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观察赵军的动向,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又命他的副将传送一些餐食给将士,说道:“待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众将领们都不相信,只是假意应承道:“好。”韩信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而且他们没有看见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肯出兵攻打我们的先头部队的,这是因为他们怕我军到了险要的地方,遇阻后就会撤回去。”韩信随即派遣一万人打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后都哗然大笑。天刚亮的时候,韩信立出了大将的旗鼓,鼓乐喧天地开出了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攻击,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和张耳便假装丢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营。河边部队大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快速接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就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无法抓获韩信等人,便想退回营地,但却见自己的营垒中遍是汉军的红旗,都惊慌失措,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全部擒获了,于是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赵将尽管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禁止溃败之势。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水边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赵歇。

53B

54D

55D

56.(1)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特别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要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对方反悔。

2)胡人有很多马匹,但是贪利,他们将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买不起了。

57.若即若离(既合作而又保持距离)。合作是害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还想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这点不是主要的);保持距离是因为胡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

【解析】

5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乙巳,灵寿县的贼帅郗士陵统帅部众几千人归降李渊。李渊封郗士陵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设置镇东府,补充镇东府的僚属,以此招抚潼关以东各郡县。

镇东将军为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补僚属为动宾结构,僚属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B

5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错误,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故选D

5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是又急需突厥兵的支持错,原文为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只是要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几百人也就够了,没有别的用途。

故选D

5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召集;,缺乏;,需要;,停留,拖延。

(2) “,很多;,停止;,买。

5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可知,其态度是若即若离,既合作而又保持距离。

原因为:

结合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可知,保持距离是因为胡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

结合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可知,合作是害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可知,想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

参考译文:

隋恭帝义宁元年六月,己卯。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人相结交,请突厥人资助兵马以壮大兵势,李渊听从了这个意见。他亲笔写信,言辞卑屈,送给始毕可汗的礼物十分丰厚,信中说:“我想大举义兵,远迎隋主,重新与突厥和亲,就好像开皇年间那样。您要是能和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侵扰强暴百姓。假若您只想和亲,您就坐受财物吧。这些方案请您自己选择。”始毕可汗得到李渊的信,对他的大臣说:“隋朝皇帝的为人我是了解的,若是把他迎接回来,必定会加害唐公而且向我进攻,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唐公自称天子,我应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去帮助他。”始毕立即命令将这个意思写成回信。使者七天后返回,见信,李渊的将领僚佐们都很高兴,请李渊听从突厥人的话,李渊认为不可。裴寂、刘文静都说:“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极为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对方反悔。”李渊说:“大家最好再想想别的办法。”裴寂等人就请李渊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以安定隋王室;传布檄文到各郡县;改换旗帜,用红、白掺杂的颜色,以此向突厥示意不完全与隋室相同。李渊说:“这可以说是'掩耳盗钟’,但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啊。”于是就同意这样做,派使者将这个决定通知突厥。突厥派他们的柱国康鞘利等人押送一千匹马到李渊处进行交易,并答应发兵送李渊入关,人数的多少随李渊定。丁酉(十八日),李渊会见了康鞘利等人,接受了可汗的书信,礼仪容止都极为恭敬,赠送给康鞘利等人的礼物也很丰厚。李渊挑选马匹中的良马,只买了其中的一半。义士们请求用自己的私钱买下其余的马匹。李渊说:“胡人有很多马匹,但是贪利,他们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买不起了。我所以少买的原因就是向他们表示贫穷,而且也不是那么急用。我应当替你们付钱,不至于让你们破费。”乙巳,灵寿县的贼帅郗士陵统帅部众几千人归降李渊。李渊封郗士陵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设置镇东府,补充镇东府的僚属,以此招抚潼关以东各郡县。己巳,康鞘利返回北方。李渊命令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他私下对刘文静说:“胡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我要突厥人发兵的原因,是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另外,胡马是放牧饲养的,不用耗费草料,我只是要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几百人也就够了,没有别的用途。”刘文静到突厥,拜见了始毕可汗,请求派兵,并且与始毕约定:“要是进入长安,百姓、土地归唐公,金玉绫罗归突厥。”始毕可汗大喜。丙寅,始毕派大臣级失特勒先往李渊的军营,通知他突厥军已经上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4届高考文言文题型专练:文言翻译
202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练习汇编,附答案
每日打卡:岁月不饶人,我亦不肯轻饶岁月
题目解答
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