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考点分享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共有两道简答题,每道题15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可能出现的简答题。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幼儿园阶段:

(1)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儿童期,自主对羞怯(1.5-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2.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3.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发展的顺序性和定向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4.学前教育的原则:

(1)独立自主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保教结合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启蒙性原则;

(6)活动性原则。

5.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1)安全卫生原则;

(2)幼儿参与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环境与教育目的一致性原则;

(5)发展适宜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6.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7.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1)学习环境的改变;

(2)生活制度上的不同;

(3)师生关系的变化;

(4)儿童的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同。

8.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的人;

(2)儿童是独特的人;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9.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1.经济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关系:

(1)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①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规格)。

③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④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2)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1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①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互相交往中才能进行。

②幼儿期对话言语有进一步发展,这和儿童与成人关系的变化,以及儿童活动的发展相联系。

③独白言语是在幼儿期产生的。

(2)从情境言语逐渐过渡到连贯言语。

①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境言语。

②随年龄增大,情境言语比重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上升。

(3)讲述逻辑性逐渐增强。

主要表现在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楚。幼儿讲述逻辑性的发展需专门培养。

(4)逐渐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在专门的教育下,幼儿的表述逐渐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13.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例如:课程内容的安排可依据节日顺序展开,或者依据时令、季节变化规律来组织等。

(2)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认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应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例如:主题活动“春天”,教师可利用春天的树木、景色变化等自然资源组织活动;幼儿园中组织“安全防火活动”,可利用幼儿家长的职业进行课程组织。

(3)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的生活化。

根据依据皮亚杰的理论,简述2到4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提倡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加强教育同生活的联系,学前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经验加以整合。例如: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玩具、人际关系、操作探索中获得各种经验。又如:为了了解秋天的变化,教师组织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带领幼儿到户外摘果实、捡树叶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索心理,真正了解秋天的特点。

14. 幼儿园美育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2)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

(3)有助于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4)有助于手、眼、脑的协调。

15. 依据皮亚杰的理论,2到4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2)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3)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的、有情感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教师资格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顺口溜
愁综合素质?先背背职业理念
幼儿保教知识
2022下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讲义 (7)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题(一)
2015年初级保育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