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毛选 | 毛泽东破陕北死局

这是星球里有关《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解读文的历史背景部分。

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我在星球里究竟是如何解读毛选,能不能先瞅一眼?

既然有朋友感兴趣,便从解读文里的历史背景部分节选了几段,放在公号上。

星球里的文章讲得很细,重点不是历史,而是历史背后的发生逻辑,确切点讲,聊的是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东西。

这种东西要掰开了揉碎了才能讲清楚,因此篇幅都比较长,对于看贯了党史系列的公号读者来说,可能会不习惯。

所以就节选了部分,差不多是原文的三分之一,7000字

跟这篇文章配合看,效果更佳,

读毛选 | 陕北这个死局,只有毛泽东能解。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是教员在红军处于绝境的关口中写的,大背景是西安事变。

陕北的情况,比井冈山时期要艰难许多。

井冈山时期红军好歹还有井冈山地利可以依赖,而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其实就是一支孤军,一支没有地利、外援可依赖的孤军。

陕北的形势对红军来说,确实太过不利了。

从长期来看,陕北红军前临日寇、蒙伪军和蒋介石的重兵压迫,后受河西“四马”(马步芳、 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的牵制。

对日作战一旦开始,就会处于腹背受敌、进退失据的境地,要形成西北的持久抗日局面,是不可能的。

从短期来看,阎锡山的晋绥军、张学良的东北军,还有胡宗南率领的中央军,把红军团团围在陕北,试图一举拿下红军,用军事方式彻底解决掉红军。

再看红军,刚经历过长征,人困马乏,缺衣少穿,疲惫至极,外无援军,内部还有张国焘搞各种小动作,内忧外患齐备,覆灭的可能性非常大。

只算账面实力,除了覆灭,无路可走。

这就是一个死局,你让谁来破局,都只能摇摇头,建议重开一把。

01

所谓绝境,就是某件事,你必须得闯过去,否则就没有然后。

当时,摆在教员前面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率领红军冲出重围,进入革命新阶段,要么就被困死在陕北到覆灭。

这一关要是闯不过去,就没有然后了。

革命艰难如此,该如何脱离绝境?

1928年,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至此北伐结束,南京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当年,张学良此举差点击溃了红军的武装革命信心。

东北易帜两个月后,上海中央就给教员所在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信,建议红军分散到农村去,让教员和朱德到上海工作,等同于放弃武装革命。

朱老总后来回忆,那几个月是红军最艰难的时期。差点就要放弃军队了。

没想到8年后,在红军最艰难时期,又碰到了张学良。

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碰到东北军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两支部队,一个从江西出发绕了大半个中国,经过万里长征才到达陕北,急急如漏网之鱼;一个失去了故土,被老蒋当成枪使调到西北剿共,惶惶如丧家之犬。

天南地北原本不相干的两支部队,就这样在西北相遇了。

对于身处绝境的红军来说,与东北军的相遇,似乎是脱离绝境的一个契机。

所谓脱离绝境,就是不停的构建各种稳态结构以形成对冲,让自己不至于因为一时一域的得失就满盘皆输。

有变数,就有构造彼此对冲结构的可能性,就有翻盘的可能。

众人皆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挽救了红军,都说红军运气好碰到了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得救了。

事情真有这么简单?

如果你真这样读历史,学不到东西是应该的。

因为你沉迷于简单逻辑不可自拔呀。

这篇文章我就掀起一个角,露出一条缝,让你看一眼所谓突发事件的背后,究竟有多少谋略在支撑。

02

美国记者斯诺曾评价教员:“他有很好的教养,内部是钢,有坚强的抵抗力。毛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他是灵活的,愿意变革和学习,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个转折点上。”

我也一直讲,我们学毛选,首先要学教员身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果没有强大的韧性,你哪怕能把毛选倒背如流,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弱者因为实力原因,常常面对被打压和被针对的不利局面。

那种压力,就好比四面八方各有一百个壮汉,手拿各种武器,毫不掩饰对你的杀意,一脸凶样的向你走来,一副要打死你的模样。

而你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身材弱小的跟个豆芽菜似的,单枪匹马面对这么多敌人,压力大不大?

压力肯定大。

如果时局不困难的话,教员就不会开口跟徐海东借几千大洋,只为给部队筹集过冬物资;如果敌人不凶狠的话,张国焘就不会拼了命的要南下。

所以如果你扛不住这种压力,没有相应的精神来支撑,只会在顺风仗的时候指点江山。

那学毛选也是白学,你没学到精髓啊。

教员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是怎么说的?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我自岿然不动,这是何等的坚忍不拔。

但这种坚韧不拔不是无源之水,是有地基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游戏,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

所谓有限的游戏,可以简单理解为存量竞争,资源就这么多,分给谁不分给谁,总得有个理由,你考601分,他考600分,那北大的名额就给你。

民国军阀这么多,谁当老大?这块地盘给谁?

就要靠混战决出最终的胜利者,老蒋就是这个胜利者,其他人虽然输了,可也获得了排名,按实力大小排排坐。

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说蒋介石,如果还能做皇帝,那蒋介石一定会当皇帝的。

因为他是民国军阀混战这个有限游戏的胜利者。

而无限的游戏,是为了探索更多可能性,既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人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 

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

什么叫玩的就是边界?

任何绝境,都出现在边界极限处,资源到极限了,规则到死角了,科技到瓶颈了,前方无路可走,这就叫绝境,就叫边界。

任何绝境,只要不放弃,就有闯过去的希望。

等闯过去了,回头再看,就是个神话。

而放弃了,就是个笑话。 

03

古往今来,愿意参与无限游戏的人,都是高人。

他们摆脱了低级趣味,放弃了个人荣辱,把自己的生命和人生意义融入到了某种事业和精神追求中。

像孔子、陶渊明这类的人物,他们追求的东西,已经不是单纯输赢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延续。

教员这帮人也是一样。

教员追求的事业虽然非常高远,可落在当下,却要在军事斗争这个有限游戏中,成为胜利者。

但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无限游戏参与者,在参与有限游戏的时候,跟普通玩家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要是把普通玩家放到红军的境遇中,见事不可为,立马就投降了。

既然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那就获得一个好的排名,这就是有限游戏参与者的心态。

不能超然物外,那面对困难的时候,压力非常大,进而导致操作变形,情绪失控。

那种感觉就好比是把所有家产抵押变现,然后全压在一只股票上,这个时候,你很难放松下来,这只股票稍微有点波动,你的情绪就会跟坐过山车一样剧烈起伏。

这种状态下,人已经失去了理智,什么实事求是,什么主客观相符,早已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你担心什么,就会被什么控制。

这里面的逻辑和本质,我们在星球文章《普通人的天赋技能,谁先觉醒谁占优势》中详细讲解过。

教员自然也会在现实压力下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但这种情绪,在无限游戏参与者的光环下,就成了可以压制和解决的东西。

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从教员他们追求的解放人类事业来看,红军在陕北面临的困境,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

所以,在几乎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在常人都认为不可能翻盘的情况下,教员他们依然没有投降。

因为在无限游戏的玩法里,就没有投降这两个字。

这样的心态,就给了教员他们足够多的优势,脑子清醒,情绪可控就是最大的优势。

只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理智清晰,你才能讲: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要重视敌人。

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发挥作用。

否则都只是空谈,叶公好龙罢了。

04

斯诺说,教员可以一直忍耐到转折点来临,那这个转折点是什么意思呢?

教员在《战略问题》里讲到,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教员的战略定力,不是一种傻大胆式的盲目自信,教员能忍耐是因为他对局势有正确的判断。

就好比种地,你把水稻秧苗种下去后,看到秧苗生根活了,每天都在生长,这个时候你才能耐着性子等待,等待水稻成熟。

此时,另一个农夫也翘着腿躺在田埂上等待,他在等待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

兔子一天不来,他就一天不走,忍饥挨饿也要等到兔子。这种忍耐就是盲目的忍耐。

在《战略问题》解析文里,我们讲,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做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各种条件的发展速度上做文章。

而所谓做事情就是努力发展壮大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努力延缓压制对我们不利条件的发展。

教员的忍耐,就是等待有利条件的发展,等待不利条件的消退,敌我条件没有发展到转折点的时候,就一直等待。

而在此之前,要做的就是积极推动对我有利条件的发展。

只要不利条件还没有发展到杀死我的地步,只要对我有利的条件还在发展中,翻盘希望就始终存在。

西安事变虽然是突发性事件,但其背后有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脉络。

确切点讲,西安事变就是延安方面积极推动有利条件发展的结果。

只不过这个结果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把抗日方针大致确定了下来,会开完后,成立了西北联络局。

这个西北联络局的主要工作,就是跟东北军和西北军搞统一战线工作,周恩来和叶剑英主管,局长是李克农。

为啥会有这样一个任务呢?

因为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红军把来找茬的东北军痛殴了一顿,抓到了很多东北军的俘虏。

红军一向有优待俘虏的政策,我们以前也分析过这个政策的作用,红军通过俘虏,跟国民党的军事生态系统建立了一条稳定可控的沟通渠道。

而这个渠道对红军有利,通过这个渠道,可以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能让两个系统发生联系。

以前,红军抓到国军俘虏后,都是教育一番,愿意留下的就吸收当红军,不愿意留下的就发路费放走。

但这次不一样,教员迫切需要跟陕北的几个地方实力派建立联系,尤其是东北军、西北军和晋绥军。

当时抓到了很多东北军的俘虏,这次没有简单的放掉,而是把这些人都集中了起来,送到瓦窑堡的学校学习。

东北军只是其中一个变数,但要是不认真对待每一个变数,怎么破局?

人要是不自救,是没法救的。

条件也不是等来的,是自己争取出来的。

05

红军对东北军被俘的战士没有报复,不打不骂不搜腰包,对受伤的官兵,给以疗伤,还专门腾出西岭一排较好的砖窑洞让他们居住。

红军本身粮食相当紧张,但对他们的供应给予保障,红军战士还穿着单衣,却给他们送来了棉衣。

不仅如此,教员、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还经常来给他们上课,跟他们讲抗日,讲共产党的政策。

教员打得是明牌,我把你们弄到中央所在地,让你看看红军的风貌,还教你知识,生活上优待你,让你学习,就是要感化你。

很多人讨厌人情往来,把正常的人情往来,看成拍马屁,认为只有圆滑不老实的人,才会干这样的事。

让他端个茶倒个水,说点好听话,都能要了他半条命。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节,那你觉得教员优待俘虏政策是什么?

我们前面提到无限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延续游戏,而将更多的人带人到游戏本身中来,就是延续游戏的重要方式。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拍俘虏的马屁,用各种柔情攻势拉进了双方关系,是攻心之策。

很多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恶学”,好像学了这些东西,就成了恶人。

好人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决,双方出招前,都要先念一遍武功名称,告诉对方杀伤力有多大,该怎么防,这样才是公平的。

你这么想,说明你比较忠厚善良,并没有什么错。

但你要明白,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用,就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你心存光明,抱着真诚的态度,人前人后都一个模样,懂点人情世故会点交际手腕,对你的事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你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前恭后倨,把别人利用完了,吃干抹净后就不认账了,自然会遭人恨。

为了赢而赢,那杀死俘虏和优待俘虏都是一种赢得游戏的手段,今天可以优待,明天就可以活埋。

但在无限游戏的玩法里,没有赢家。

不是为了输赢做这件事,也不是赢得了当下这一局就结束了,后面还有无数个有限游戏等着你呢。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那参与者为达结果就会不择手段;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参与者是凭借内心的坚守在做事。

这就我们在《守弱学》里提到的,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不仅对东北军有效,对抗日战争中的小鬼子也有效,对抗美援朝战场的美军还有效。

前后一致,这样做事才能让人信服。

所以重要的不是做事方法,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你就能理解为啥延安方面做事,也会用套路了。

你不用,不是你清高,是因为你被误导了,被他人灌输了一脑子错误概念。

别人为的就是让你双脚离地,失去识别骗局和做事的能力,这样他才好收割嘛。

06

对东北军俘虏的柔情攻势仅仅是一个开始。

东北军这批人进入瓦窑堡后,李克农就在暗处密切关注着他们的变化,寻找思想进步的人员。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东北军里一个叫高福源的人,走进了李克农的视野。

高福源是东北军少壮派,深受张学良器重。

1923年的时候,高福源考入东北讲武堂,出身军事世家的高福源,成绩一骑绝尘,很快就被张学良注意到了。

高福源从讲武堂毕业后,张学良立马就把他招进了东北模范学生队,随后又让他担任自己的卫队队长,把他当成心腹培养。

1933年的时候,张学良开始把高福源下放到军队历练,先是放到67军给王以哲当军参谋长,随后又把他放到67军619团当上校团长。

原本是想着,让高福源带几年兵积攒点实战经验,以后委以重任,结果高福源带部队看守榆林桥时,被徐海东活捉了,随后成了俘虏。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少壮派,还是有心气,都是愿意抗日赶走小鬼子的。

高福源也不例外,他其实非常想抗日,对老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早就不满了。

他被带到瓦窑堡学习后,一听红军是铁了心抗日,红军就是为了抗日才北上,心里的抗日欲望立马就被激起来了。

李克农一看,高福源这个人太合适了,跟张学良关系好,又愿意抗日,红军要想跟张学良建立联系,高福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就把他当成主要统战对象,有针对性的做高福源的思想工作。

李克农做统战工作很厉害,也很有手段。

东北沦陷后,高福源跟着部队离开了东北,但他的家人和爱人都留在了东北。

高福源也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想到自己是当军人的,疆土没守住,家人也没照顾好,但凡有点血性,都会觉得窝囊,想要打回东北老家。

李克农了解到高福源的身世和他被俘后的思想变化,又发现他很喜欢参加红军的文艺活动。

每个搞情报的高手,首先都是深谙人性的心理学大师,李克农作为龙潭三杰之一,自然不是徒有虚名,在获悉这些信息后,李克农想到了一个高招。

他以高福源为原型,赶写了一部话剧《你走错了路》。

这部话剧是为高福源量身定制的,连名字都充满了暗示性,就是为了攻破高福源的心理防线而创作的。

这部话剧讲述了一位国民党团长被红军俘虏,悔过自新、掉转枪口打日军的故事。李克农还亲自上场出演。

当演到东北军团长在逃荒的人群里看到自己的妻子而不敢相认时,观众急得叫喊起来:“她就是你婆姨,快叫呀!”

妻子在向团长哭诉家乡被日军践踏,和自己颠沛流离的苦难时,台下突然有人“鸣”的一声号啕大哭,此人正是高福源。

看到高福源的反应,李克农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事成了。

回到住处后,高福源辗转反侧,终于下定决心愿意当这个联络人,劝说张学良联共抗日。

这些细节,历史是不会告诉你的。

书上只会跟你说,高福源被红军的诚意打动,愿意当这个联络人,高福源确实是被感化了,他愿意做这个事,是因为他本身就愿意抗日,就想抗日。

只不过李克农用了一些方法,加速了这一有利条件的发展,引起了事物的质变,成功说动了高福源当这个联络人。

你没有一些手段,不用合适的方法,怎么做事,怎么推动有利条件的发展?

教员是怎么说的?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李克农解决了方法问题,顺利完成了任务。

07

高福源这个人确实非常关键,把他搞定后,红军很快就跟东北军建立了合作关系,事情进展的异常顺利。

张学良、杨虎城

1936年1月初,高福源带着教员和周恩来的信件,回到东北军,随后见到了张学良。

高福源是张学良的心腹,他讲的话,张学良没听,就先信了一半。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张学良和王以哲都是支持抗日的,听高福源讲了相关情况后,立马就同意联共抗日,让他再回一趟瓦窑堡,让红军派一个正式代表来谈。

教员这边也摸不清张学良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为了让事情有回旋的余地,就先让李克农去洛川跟张学良商谈。

张学良还是很重视这次合作的,原本在外地开会的张学良,特意飞回来跟李克农会谈,双方先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但张学良认为李克农的级别不够,希望能和教员和周恩来亲自谈。

当时教员带着部队东征,正在山西跟阎锡山兜圈子呢。

周恩来就成了这个全权代表。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亲自开飞机到延安,在延安的一座教堂里,跟周恩来会面交谈。

这一次,双方把联络的电台也确定了下来,达成了很多协议,算是正式合作了。

1月初,高福源自愿回东北军当联络员,4月初,双方就达成了合作关系。

在没有搞定高福源之前,谁能想到这个事会如此发展?

在红军陷入困境的时候,谁能想到,能这么快跟东北军建立合作关系?

3个月的时间,不仅解决了红军短期的生存问题,还从东北军那里拿到了一些关键物资,解了燃眉之急。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有变数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抓到变数。

换句话讲,关键时候做对一件事,比平日里做了一百件事都重要,这就是学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所在。

搞定一个高福源,比消灭东北军一个师还要管用。

教员讲,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

不动的是决心,手上的工作要一刻都不能停。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晶老师讲故事:张学良东北军在陕北与红军作战经过
为什么说主动作为是毛泽东的拿手好戏?
【每天老照片】-2万-2013-揭秘西安事变:张、周延安畅谈功臣,认识俩月,张学良视他为知己
记高福源烈士——为联合抗日搭桥的人
1936年,张学良在谈判时试探李克农,李克农大怒:我不是投降代表
难以忘却的纪念高福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