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扁鹊玉龙歌诀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看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傴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杨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鼻流清涕名鼻渊,先补后泻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歪左泻右依师正,歪右泻左莫令斜。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
 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下生瘰癧,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偶尔失音言語难,哑门一穴两筋间,
 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
 须得太阳针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痠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
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髖骨能医两腿疼,膝头红肿不能行,
 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顿时立见消。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
 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辩明。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拿。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
 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原来真气聚,补多泻少应其中。
 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二穴用针明,五樞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两肘拘孪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
 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狂,若向肩髃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头面纵有诸般症,一针合谷效通神。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
 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胁疼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症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
 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
 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
 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
 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牙疼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閒要得传,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
乳蛾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
 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癧灸皆安。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
  若将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风眩目烂最堪怜,淚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应痊。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
 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九般痔疾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
 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
 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斯穴禁针多着艾,二十一壮亦无妨。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
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胆寒由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治一般针。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难,
 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
 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肾气冲心何所治,关元带脉莫等闲。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
 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艾便安康。鸠尾独治五般癇,此穴须当仔细观,
 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安然。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始得真。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
 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因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艾还须着意看。
  吼喘之证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样刺,气喘风痰渐渐磨。伤寒过经犹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
 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穴法深浅在指中,治病须臾显妙功,
 劝君要治诸般疾,何不当初记玉龙
           八髎的体表定位:
1.     先确定 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3--1.5CM,正中线旁开2CM。孔径0.8CM,刺入深度2cm。可用银质针导热。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线旁开2.5cm左右。孔径1cm,针刺深度2.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孔径0.6cm,针刺深度1.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线旁开1cm左右。孔径0.5cm,针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或加灸法。患者伏臥位,取准双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后,用30号毫针刺入2—3寸深,当病人小腹內有沈胀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 20一30,留针期间行针l一2次。对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
〔适应症〕痛经。气滯血瘀、寒湿凝滯、气血虛弱之痛经。
〔释义〕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
  骶骨后孔共4对,分別称为上、次、中、下髎,合称八髎穴。《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间”,《针灸大成》也載:“八髎总治腰痛”,说明八髎四穴同为治疗腰痛的要穴。近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对其功效主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謝文志氏說:“目前对于腰痛牽引少腹、季肋之下以及竄至腹股沟部疼痛(骶业神经炎、肌纤维炎等)取八髎穴,其疗效尤为显著”,鄭魁山氏进一步指出:“上髎与次髎、中髎、下髎合称八髎穴,是治疗妇科和二阴疾患、腰痛的常用穴”,而刘冠军氏则把其主治作用归纳为“理下焦,利腰腿”六字概括之。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經腰骶部的重要腧穴。从腰以下挾脊骶骨部是足少阴、足太阳和督脉循行所过之处,因督脉貫脊属肾,足少阴肾经络膀胱,足太阳经循膂络肾,此三经与肾联系密切。肾主生殖与发育,又主二阴,膀胱主储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詩鈔》說:“其主治功用举凡下焦前后阴、大小肠及腰腿諸症,无不包羅”,而《經穴主治症》则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说明次髎穴具有补肾壮腰、清利湿热及理气化瘀调经等功效。

 

 

是主治腰痛、妇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腰脊痛、帶下、痛经、月經不调、遺精、阳痿、淋证、遗尿、癃閉以及下肢麻痹等病症。
  痛经一症,多因气滯血瘀或寒湿凝滯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与痛經部位很近,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脏关系密切,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宮,“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调理沖任、壮腰补肾、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可使冲任之脉、通暢,氣血旺盛,通行无滞,经血吸引下流,通则不痛。故近代针灸医家已把次髎穴作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了。
〔备注〕关于八髎穴取穴定位,历代医家皆本于《甲乙經》。《甲乙經》所载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挾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挾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挾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挾脊陷中。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对骶后孔。但对其所指的具体位置有异。
(1)有说上髎在16椎下,則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
(2)有说上髎在18椎下,则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综上所述,定位差异较大,诸说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禀赋不同,腰骶骨发育生长也有多种因素变异,故骶骨後孔之橫竖间度亦不同,一般说来是上宽下窄,故此无法用分寸計算。《醫學入門》載:“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挾脊兩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阔下狹是也”是符合实际的。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別取上、次、中、下髎。但是由於不易于体表上莫寻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手指尖所到达之处,食指为上髎,中指为次髎,无名指为中髎,小指为下髎。
  关于八髎穴的针刺深度。《針灸甲乙經》載:“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由于这个记载,上髎与其余三银针刺深度差异较大,所以后世医家对针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有從三分,也有针刺二寸者。近代医家都主张针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间,這是比较适宜的。而且针刺深度不同,针感和治疗的范围也不同。
(1)针刺深度在3—5分时,谨刺激能神经,针感多在局部,适应于治疗局部的风湿痹痛。
(2)針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针感向上可达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阳、少阳经至腘、胫、腨等部,適用于治疗腰骶部或下肢疾患。
(3)針刺深度在2寸以上时,其针感可向少腹、前阴及肛門、直肠等部位扩散,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統及直肠、肛门的疾患。
      配穴:子宫穴,秩边,关元,肾腧,三阴交,水道。
(3)有说距离中线旁开2分、1寸、1.5寸,有說挾脊相去4寸。

 

 

 


公孙穴总督脾经和冲脉,黄帝居中央而治四方


位置:第一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太白后上一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母展肌腱--砪短屈肌。直刺0.5-1.5,深刺可透涌泉。
  主治:三焦气机不利,气逆里急,湿热內雍。本穴的气血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两经气血的作用
 1.失眠---公孙+神门+复适用于:气机不畅,心肾不交之失眠。
 2.合谷+神门+复溜适用于:气虚,心烦,肾阴不足之失眠
 3.左内关+右公孙,交叉取穴。脾胃不和腹中长鸣,胃脘堵闷,夜卧不安之失眠
 4.湿热下注,小便赤痛:鱼腥草3-5ml   公孙穴缓慢注射。
 5.肝气犯胃,奔逐气:公孙+太冲。
 6.一切胃脘痛,呕吐、呃逆、泄泻:公孙+天枢   用龙眼手法
 7.妇女白带异常,月经不调:公孙+血海+三阴交         鱼腥草3-5ml   公孙穴缓慢注射 

 


《史记·五帝本纪》一开头就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公孙就是黄帝,黄帝居中央而统治四方,正如公孙穴总督脾经和冲脉,统领全身。这个统领全身的穴位,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胸腹部。胸部、腹部的一切问题,比如腹胀、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治疗或缓解。
 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时,就是不喜欢在病人脚上取穴,更不喜欢在别人脚上进行按摩足底之类的手法。公孙穴,在脚内侧,大趾趾根后约2寸左右的地方。尽管很多医书上都说这个穴怎么怎么好,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没引起我的注意
   自然就想到了公孙穴。它是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同时又与冲脉相通,所以它既能调治脾经,又能调治冲脉。脾属土,在人体居正中,主管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周身;而冲脉则从上到下贯穿人体,与任脉并行,又与督脉相通。所谓“冲”,就是要冲、要道的意思,《灵枢经》说,冲脉是“十二经之海”,是“五脏六腑之海”,是“血海”,说白了,冲脉之气既能上贯于头部而为阳,又能下渗于下肢而为阴,是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气血的要道。公孙穴是脾经和冲脉的能量的汇集点和调控中心,其作用之大,自不待言。
        我们平时为调节胸腹而找公孙穴,没有必要按照书本规定的位置去找,要以自己的压痛为准。我一般把公孙穴看作一个区域,在脚拇趾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我们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那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孙穴了。如果要做养生保健,这就是核心。

 


上下取穴平衡针灸


1百会-涌泉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厥逆 翠中 休克等或针或灸一补一泻,有良效。
2太冲--合谷 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
3肩隅--环跳凡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
4尺泽--委中凡瘀血阻络,栓塞或时疫吐泻,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
5人中--风府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语或癫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
6少商--隐白主治出血癫狂等疾。
7天枢--足三里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
8胃俞--梁门主治胃脘疼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胃部疾患。
9肺俞--俞府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
10命门--关元主治一切虚脱,宜灸。
11中脘--至阳 主 治一切脾胃疾病。
12公孙--内关主 治心腹胃痛,呕吐,痞满,心悸,怔忡,等疾病。
13后溪--申脉主治头面颈项诸疾以及目肿,喉痛,盗汗,癫狂等。
14临泣--外关主治手足麻痹,头风,面肌痉挛抽掣,牙痛,耳聋以及肝胆相火引发之肋痛等。
15列缺--照海主治疝气 痔疮 便血小便淋漓不畅,死胎不下以及牙痛,咳血等。
16三阴交--间使治疗恶寒发热,疟疾,腹痛,便秘,男女生殖器疾病以及妇人月经诸病。
17绝骨--支沟主治热结便秘,腹胀,肋痛和胆结石症等。
18曲池--阳陵泉主治 四肢疼痛,麻痹,瘫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针灸歌赋选
一代神针黄石屏及其针刺精要 转载
玉龙歌
神针黄石屏的秘籍
玉龙歌(杨氏注解)
玉龙歌原文及注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