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1日   14 版)
基础教育为健全的社会奠基。“学生”的秘密在于自我发展。培养创造的雄心与健全的心灵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面对未来的创造者们,我们必须记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十八岁时做什么,而在于他们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国家的前途取决于公民的文明素养、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文科实验班高二学生翟心格的心语——
在学校,说出“我爱地理”需要勇气,因为人们总会投来诧异的目光和几声“有什么用”的感叹。为此常愤慨地理地位的不公,于是愈发感到自己的另类,因为我就是个爱地理的人。爱上地理至今已有四年光景,决心作为专业也有三年。其间,不知听过多少次“为什么”“怎么会”“值不值”,也不知被多少大人或明或暗地指出“没出路”“不现实”。这时候,常感觉人生早已成为一纸计划,一切“计划外”的都是“青春期的悸动”和“不谙世事的疯狂”,都是不现实的、都是不可能也不被允许去实现的。谁都清楚升学选专业的重要,可悲的是,这些重要关头拍板决定的并不是当事人。
常常希望,中国的基础教育能够顺应人的个性。父辈定下的计划大同小异,可每个人的天赋秉性却都有不同。常听到同学讨论以后“学外语”“学经济”“学法律”,心中常会问“是学,还是爱?”我相信,当“爱”与“学”可以被同样自然地喊出,当我们有权力根据自己的心愿决定人生的路,我们的社会或许就能更具创新精神和多样色彩。
心语即是话题,让我们的讨论就由此开始。
调 查
张滢(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语文教师):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的最终目的,不是看有多少人金榜题名,而是更多地应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有责任感,有修养的人。
我们的孩子太缺少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会被变成很听话的孩子,会说出、做出师长们很喜欢的话或事情。但是,心底真正的愿望,真正感兴趣的事,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去实现。我们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为升学做准备;关注孩子的课外班课程的选择安排,因为他是孩子能否升入理想学校的砝码。孩子真正的兴趣培养,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挤不出时间,就被这些关乎学习的重要大事淹没了。除了学习,根本不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只要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因此,我们的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不懂得帮助他人,急功近利,不愿与他人分享,难道这真的是孩子们的过错吗?
苑吉宁(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英语教师):需要增加人文素养的空间。孩子的教育围绕升学转,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能充分照顾,不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加以肯定。尤其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些忽视。
王凌(北京青年湖小学德育主任):缺乏“天性”。中国的基础教育只适用于大多数女孩,因为男孩的生理特点是喜欢动,而中国的教育一味地要求安静、一致。所以,往往女生都是干部,受表扬,而男生往往被打击。也替我呼吁一下,教育需要改革啦,现在伪娘太多了。
叶箫颖(体育教师):儿童的生存生活能力教育欠缺。现在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儿童的生存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较少或者不到位,面对生存和生活困境束手无策。
(采写:霍艳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封信
基础教育需要“陪伴”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生存能力是中国学生最为欠缺、急需培养的能力!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
教育质量到底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