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解唐三彩
在元青花疯狂的年代之前的很久时候,创下中国古董珍玩拍卖最高记录的不是瓷器,不是玉器,也不是书画,而是在百年前被世人恶而毁之的唐三彩。国人的无知无畏使多少国宝含冤而去。但由于西方人对中国唐三彩的高度喜爱和重视,使唐三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最贵重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早在1989年,苏富比在伦敦拍卖了一件唐三彩马,成交价是374万英磅,当时折合600万美元,这个被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世界记录,由一件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唐三彩,是唐代始创的多彩陶器(不是瓷器,在唐之前只有三彩以下的陶器),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经过约800度的温度烧制而成。釉色不止三彩,而呈现出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黑、赭、褐等多种色彩,是一种多彩陶器。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是具备其中一种色彩,人们称之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称为二彩;带有三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为三彩。器身只有三彩的作品以绿、白、赭为多见。单彩的以黑色为尊、蓝色次之。
长安是唐代都城,洛阳是唐代的东都,王公贵族大墓主要在这两地,唐三彩以西安和洛阳两地唐墓出土数量最多,由此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唐代三彩产地主要在这两地,二是唐代高等级大墓也在这两地。由于陶器比瓷器还易碎,且唐三彩一般都较大,不适宜长途运输,因此,就地生产、当地使用就比较合情合理了。全国除山西、甘肃二省和扬州唐墓也有出土外,其它地方就很少有三彩出土了。
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唐三彩始于唐高宗时期(公元650年),天宝以后(公元742年)数量逐渐减少,也就是说三彩的鼎盛期不足百年。从出土地点少,存世时间短这两点看,唐三彩的价值尤显珍贵。
继汉代以后,唐代盛行厚葬,成为了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而三彩陶器主要见于作随葬的明器。有明确史料记载,唐代曾经多次颁发过不同等级的官员死后随葬不同数量的明器。用作明器的三彩陶器,凡是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无不具备,如建筑(居然还有仓库、厕所)、家具、日常用具、牲畜、禽鸟和人物等。可以说包罗万象,远比唐代任何手工业艺术部门的产品都丰富。今日我们在博物馆最常见的有骆驼、马、壶、罐、瓶、烛台、枕、亭台楼阁和人俑等。在当今的省级以上博物馆,唐三彩的数量也屈指可数,远远比不上青铜器、玉器、更赶不上瓷器。
2012年,我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出访美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就是在这样一座享誉世界的大博物馆中,中国古董绝大部分是瓷器,而唐三彩廖廖无几,可见唐三彩的珍稀程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正的唐代三彩,件件都是国宝。在今日的收藏市场上,可以看见三彩马、三彩骆驼遍地都是,完全可以和“批发红山”相媲美了。如果我们用合理的价钱买一件三彩马工艺品(见图1)摆放在家里,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花真品的价格买了一件现代工艺品,就大吃其亏了,因此,如何鉴别唐三彩的真伪,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图1  唐三彩现代工艺品马(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根据我的收藏经验谈几点体会。由于当今三彩仿品以马、俑人为多见,所以本文主要以这两种器型论述。
一、造型
唐三彩的造型和当时的文化艺术、风俗民情是紧密相关的,尤其是唐代的帝王有很多都酷爱和精通艺术(像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等),促使唐代的文学艺术、书画、雕塑、建筑等有了飞跃发展,这种境况肯定会影响到唐三彩的创作。唐代的艺术审美以丰满、豪放、高洁、文雅为主,在唐三彩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拿唐代杰出人物画家周昉来说,善写贵族妇女,创制了华丽的“水月观音”样式,以丰满为体,寂寞传神,将唐一代的雍容华贵和庄重严肃充分表达了出来。我们看本文中图4的仕女,处处都完美地表现了这些特点。而图5的仿品,却实在教人厌恶之极,天壤之别,真伪一看便知。
唐三彩马的造型特点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骨肉停匀,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是颈部、胸部和臀部,比例既准确又丰满,四腿非常劲挺有力,绝无整体比例失调的错误出现。
唐三彩仕女俑的特点是:头部较大,面部圆满,口鼻小巧玲珑,眼为丹凤眼,卧蚕细眉,身材和头部比例在6:1左右。如果算上高耸的发髻,比例应该在4:1--5:1。体态丰满,小腹凸出,但绝无大腹便便的臃肿感。唐代三彩女俑端庄大方、雍容华贵,完全符合当时的审美。
二、釉彩和内胎
唐代的三彩色彩艳丽,尽管已一千多年,光彩依然不减,但火气全无。釉彩之间相溶和谐,几种色彩的边缘交接处过渡自然,器体的下部有釉彩流淌堆积痕。而仿品的釉彩新,火气重,无真品的熟旧感。特别说明的是,唐三彩马的四蹄和底座及人俑的脸部均不施釉。人脸只施彩,眉毛、眼为黑色,嘴唇为红色。当今三彩马仿品经常见底板施釉的,还有缺角的,并且偏厚(见图1),这都不是唐代的特征。赝品人眼做的拙劣无神,呆滞生硬,有的竟然还画出浓眉大眼和双眼皮(见图2)。真品的女俑眉眼画的非常简约、清秀,线条既纤细又不失力度,眼睛的刻画只是上面一道细弧线,下面一个黑眼球,无眼睑,尽管如此简约,却炯炯有神,令人怜爱生情。
图2  唐三彩仕女俑现代仿品
内胎的情况很重要,要特别说明。唐三彩的现代工艺品的内胎质地紧密,颜色灰白,很像比较粗糙的水泥地面,而且有很明显的平直的弦纹,无疑是用了某种工具造成的这种状况,这工具也许是硬毛刷,也许是戴着胶皮面的线手套,虽然也有手工的痕迹,但和真品相比,还是一目了然的(见图3)。真品的内胎没有以上的特点,有明显的手工痕迹,但绝无平直的弦纹,胎质较松散,且有千年的老旧感。
图3    唐三彩工艺品马的胎内局部
三、开片
如果说以上几点在当今一个陶艺大师手中还能仿造逼真的话,那么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仿造不出的。唐三彩的开片非常细小,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用放大镜从器物侧面的角度看,开片的细线是突起的,立体感非常强,在行内俗称“蝇翅”,非常形象、准确。仿品虽也能造出开片,但却没这样细小,更无立体感。开片也比较松散。
四、返铅现象
唐三彩在烧造时,在釉料中要加入25%左右的铅作为助熔剂。加铅有两种作用:一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着色金属氧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方扩散和流动,各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斑驳灿烂的彩色釉。二是使釉面光亮度增强,使色彩更加美丽。由于唐三彩均是明器,在地下埋葬了一千多年,随着不同坑口的环境和气氛,使器体产生了返铅现象,具体特征有两点:1、银白的颜色顺开片的缝隙泛出,形成蛛网状的银斑,并有幽幽的光泽,行内俗称“开银片”。由于铅不像银那样容易氧化,所以“银斑”没有银氧化后变黑的情形,基本不变色。2、成片的银白色泛出,就像初冬的晨霜一样,这种白霜无光泽(见图4)。返铅现象造假者也是无能为力的,也许能仿出个几成,但完全真实是不可能的。
图4  真品返铅现象
五、哈喇光
真品三彩会产生哈喇光现象,造假者也知道这个特点,并努力去仿制,但仿制的哈喇光只有一两种颜色,而且是深入到胎体。而真品哈喇光却能呈现红、黄、蓝、绿、紫,至少五种以上的颜色,是漂浮在器表上,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流动。在光线合适的情况下,哈喇光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这也是真品鉴定的一个不可复制的铁证(见图5)。
图5   哈喇光(此图和实际肉眼看还是有区别,因此仅供参考)
唐三彩,在我心目中,是和青铜器、高古玉(汉以前)并列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最绚丽的三朵奇葩,值得我终生仰慕和追求。
7
唐三彩女乐伎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玩入门——陶瓷篇三(唐三彩)
故宫陶瓷馆学习笔记(二)—— 陶与瓷•补记
唐三彩:作品
◆唐 三 彩◆
中国古代釉陶发展脉络及馆藏举要(组图)
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