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袋鼠笔记】针灸学8—针法、灸法、拔罐的操作方法


学习完各经络及其重要腧穴,我们还要掌握针刺法、灸法、拔罐的操作方法和治疗作用,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容易得分,大家学习和做题时要细心,不要在这部分丢分。


一、针法

    

细目一 针刺准备


一、消毒
针刺前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针具消毒、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和治疗室内消毒。
 

二、体位
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细目二 进针手法


进针法是指将针刺入皮肤的方法。一般将
持针的手称为“刺手”辅助针刺的手称为“押手”

临床常用的双手进针法主要有:

  

(一)指切进针法
用押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刺手持针,紧靠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本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二)夹持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无菌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刺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三)舒张进针法
押手拇、食二指将欲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使针从押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本法主要用于
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四)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欲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针刺入。本法主要用于
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行,如印堂穴。

  

细目三 行针手法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
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2.捻转法 

  

(二)辅助手法
1.循法 

2.弹法 

3.刮法 

4.摇法 
5.飞法 

6.震颤法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如刮法、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
 

细目四 得气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当针刺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痛等自觉反应,有时可出现局部的热、凉、痒、痛、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瞤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细目五  针刺补泻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捻转补泻
1.补法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
  

2.泻法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
1.补法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2.泻法 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疾徐补泻

1.补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2.泻法 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
1.补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2.泻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呼吸补泻
1.补法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呼进吸出”
2.泻法 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吸进呼出”

  

开阖补泻
1.补法 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
2.泻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施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


二、灸法

细目一  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

  
细目二 灸法的种类



此表包含了常用灸法的种类,大家要重点记忆



三、拔罐法

细目一  拔罐方法


1.留罐法 又称坐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予施术部位,留罐的时间视拔罐后皮肤的反应与患者的体质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 亦称推罐法或拉罐法。拔罐时先在施术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 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 又称刺络拔罐法。将施术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再将火罐吸附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出血量视病情而定,少则几滴,多则3~5ml。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热证、实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痤疮、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 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后出针,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细目二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痛经、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此外可用于防病保健、清除疲劳。




复习了这么久啦,学习效果怎么样呀,快来每日一“炼”打卡检验一下吧!每周都会有6名学员获赠经典中医书籍一本!


点我点我点我!进入小程序做题打卡,赢取书籍!



向“袋鼠医学”公众号发送【“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六淫”】【“望神”“五色”“望舌”“脉诊”“亡阴亡阳”“寒热真假”“虚实真假”“脏腑辨证”】【“四气五味”“七情”“十八反”“十九畏”“解表药”“清热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八法”“君臣佐使”“解表剂”“清热剂”“补益剂”“祛痰剂”“祛湿剂”】【“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脑系疾病”“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中医外科学总论”“中医外科学治法”“疮疡病证”“乳房疾病”“瘿、瘤、岩疾病”“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其他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中医妇科学总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儿科学总论”“新生儿疾病”“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经络系统”“腧穴分类”“经络腧穴”】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十一单元 亳针刺法 细目一 针刺准备
《中医刺灸》(全本)
针刺入门 二
毫针刺法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针灸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