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诊续 脉象鉴别 真脏脉及妇儿脉
二、脉象鉴别
在二十八种常见病脉中,有些脉象很相似,容易混淆不清,正如王叔和在《脉经·序》中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故必须注意相似脉的鉴别。对此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编有言简意赅的“相类诗”加以鉴别,徐灵胎更具体地说明脉象的鉴别可用近似脉象相比的比类法,和用相反脉象对比的对举法。
(一)比类法
比类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归类,或称分纲,即将相似的脉象归为一类;二是辨异,即分析相似脉象的区别。
1.归类
由于脉象繁多,且有很多脉象彼此相似,不易掌握和记忆,将二十八种脉进行归类、分纲,就能提纲挈领,执简驭繁。
以往对脉象的分类标准并不一致。汉·张仲景把脉象分成阴阳两大类:浮、数、大、动、滑诸脉为阳脉,沉、涩、弱、弦、微诸脉为阴脉;宋·崔嘉彦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将二十四脉隶属其下;元·滑伯仁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统辖各脉;清·陈修园则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为纲统二十八脉。
各种病脉均是在邪正斗争中形成的,辨证以表里寒热虚实为纲,脉象则有浮沉迟数虚实之相应。因此,现按浮、沉、迟、数、虚、实六个纲脉加以归类比较。临床常见病脉的脉象和主病归类如表5-4。
2.辨异
在了解同类脉象相似特征的基础上,再将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而予以区别,这就是脉象的辨异。这样有比较有鉴别,更易于掌握,也便于诊察。
(1)浮脉与芤脉、革脉、散脉:四种脉象的脉位均表浅,轻取皆可得。不同的是浮脉举之有余,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形不大不小;芤脉浮大无力,中间独空,如按葱管;革脉是浮
取弦大搏指,外急中空,如按鼓皮;散脉是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
(2)沉脉、伏脉与牢脉:三种脉象的脉位均在皮下深层,故轻取不应。不同的是沉脉重按乃得;伏脉较沉脉部位更深,须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时伏而不见;牢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3)迟脉与缓脉、结脉:三者脉率均小于五至。但迟脉一息不足四至;缓脉虽然一息四至,但脉来怠缓无力;结脉不仅脉率不及四至,而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4)数脉与疾脉、滑脉、促脉:四种脉象的共同点是脉率均有快于正常脉象的感觉。不同的是数脉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疾脉一息七八至;滑脉仅指脉形往来流利,应指圆滑似数但并不数;促脉不仅脉率每息在五至以上,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5)细脉与微脉、弱脉、濡脉:四种脉象都是脉形细小且脉势软弱无力。细脉形小而应指明显,主要从脉搏的形态而言;微脉则极软极细,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起落模糊,不仅
常见病脉归类简表
脉纲
共同
特点
相 类 脉
脉名
脉 象
主 病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热盛
浮细无力而软
虚证,湿困
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
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之际
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重按推至筋骨始得
邪闭、厥病、痛极
沉细无力而软
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积、疝气、癥积
一息
不足
四至
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湿病,脾胃虚弱;亦见于平人
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一息
五至
以上
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热证;亦主里虚证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积;脏气衰败
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疼痛,惊恐
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气血两虚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气血俱虚,湿证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首尾俱短,不及本部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举按充实而有力
实证;平人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等;老年健康者
绷急弹指,状如转索
实寒证、疼痛、宿食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平人
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
健康人;病进
从脉形言,而且主要指脉搏的力量弱;弱脉为沉细而无力;濡脉为浮细而无力,即脉位与弱脉相反,轻取即得,重按反不明显。
(6)实脉与洪脉:二者在脉势上都是充实有力。但实脉应指有力,举按皆然,来去俱盛;而洪脉状若波涛汹涌,盛大满指,来盛去衰。
(7)短脉与动脉:二者在脉搏搏动范围上都较小,仅关部明显。但短脉常兼迟涩;动脉其形如豆,常兼滑数有力之象。
(8)结脉与代脉、促脉:三者均属有歇止的脉象。但促脉为脉数而中止,结脉为脉缓而中止,二者歇止均不规则;代脉是脉来一止,其脉率可快可慢,且歇止有规则,歇止时间较长。
(二)对举法
对举法就是把两种相反的脉象对比而加以鉴别的方法。除上述六纲脉的分类包含有对举的内容之外,再举例说明如下:
(1)浮脉与沉脉:是脉位浅深相反的两种脉象。浮脉脉位浅表,轻取即得,重按反弱,“如水漂木”;沉脉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投水。”
(2)迟脉和数脉:是脉率慢快相反的两种脉象。迟脉脉率比平脉慢,一息不足四至;数脉脉率比平脉快,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3)虚脉与实脉:是脉搏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虚脉三部脉举按均无力;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4)滑脉与涩脉:是脉搏流利度相反的两种脉象。滑脉是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涩脉是往来艰涩,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5)洪脉与细脉:是脉体大小和气势强弱相反的两种脉象。洪脉的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势盛而去势衰;细脉脉体细小如线,其势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
(6)长脉与短脉:是脉位长短相反的两种脉象。长脉的脉象是脉管搏动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短脉的脉象是脉管的搏动短小,仅在关部明显,而在寸、尺两部不明显。
(7)弦脉与紧脉:是因脉管性质有差异而脉势脉形有别的两种脉象。弦脉主要是脉管较硬,弹性差,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紧脉主要是脉管绷急、弹性高,脉体不大而脉势有力,弹指如转索。
(8)紧脉与缓脉:是脉搏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紧脉脉势紧张有力,如按切绞绳转索,脉管的紧张度较高;缓脉脉势怠缓,脉管的紧张度较低,且脉来一息仅四至。
(9)散脉与牢脉:是脉位与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散脉脉位浅表,浮取应指,脉势软弱,散而零乱,至数不清,中取、沉取不应;牢脉脉位深沉,脉势充实有力,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三、相兼脉与主病
凡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即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
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由多种致病因素相兼致病,疾病中邪正斗争的形势会不断发生变化,疾病的性质和病位亦可随之而变。因此,病人的脉象经常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相兼出现。
在二十八脉中,有的脉象属于单因素脉,如浮、沉、迟、数、长、短、大、细等脉便属此类;而有些脉本身就是由几种单因素脉合成的,如弱脉是由沉、细、软三种因素合成,濡脉是由浮、细、软三种因素合成;动脉由滑、数、短三者合成;牢脉由沉、实、大、弦、长五种合成。
实际上临床所见脉象基本上都是复合脉。因为脉位、脉次、脉形、脉势等都只是从一个侧面论脉,而诊脉时则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论脉位不可能不涉及脉之次、形、势,其余亦然。如数脉,必究其是有力还是无力、是浮数还是沉数、是洪数还是细数等等。
这里尚需介绍其他一些复合脉。如浮数为二合脉,沉细数为三合脉,浮数滑实为四合脉。只要不是性质完全相反的脉,一般均可相兼出现。这些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就是各种脉象主病的综合。临床常见相兼脉及其主病列举如下:
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多见于里寒证。
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多见于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缓脉:多见于脾虚,水湿停留。
沉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或血虚。
弦紧脉:多见于寒证、痛症,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等。
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证。
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洪数脉:多见于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综上所述,任何脉象都包含着位、次、形、势等方面的因素,当某一因素突出表现异常时,就以此单一因素而命名,如以脉位浮为单一的突出表现,而脉率适中,脉的形和势不大不小、和缓从容,即称为浮脉;如脉位浮而脉率速,其他因素无异常时,称为浮数脉。又如脉沉而脉形小,脉软无力时,可采用已经定义了脉名——弱脉,亦可将几种特征并列而命名为沉细无力脉。总之辨脉时务必考察诸方面的因素,并将各种变化因素作为辨证诊断的依据。
四、真脏脉
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故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真脏脉的形态在该文中亦有具体描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医学入门·死脉总诀》说“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可供参考。
真脏脉是讲的病情危重的时候,我们讲正常脉象是有胃、有神、有根。真脏脉精神没有胃。或者没有神、没有根的一些表现。病情很严重,正气衰败。也是脉像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下,叫做真脏脉。见于什么地方?最早是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玉机真脏论》裡面就有,真心脉至怎么样,真肝脉至怎么样,真肺脉至怎么样。并且还提到了弹石等等这些名称。这是最早。《内经》裡面就有这种真脏脉的提法。后人把它总结提炼出来,就提炼成为七怪脉,或者十怪脉。怪脉就是真脏脉。病情危重处于一种衰竭状态的这种脉象。十种怪脉有雀啄、屋漏、弹石、解索、鱼翔、虾游、辐沸、转豆、偃刀、麻促。前面是七怪,加上转豆、偃刀、麻促,就是十怪。这十怪,它的表现都是后人对十怪脉的描述。可以分成三类。十怪脉分成三类。
根据真脏脉的主要形态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无胃之脉
无胃的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如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称偃刀脉;脉动短小而坚搏,如循薏苡子为转豆脉;或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称弹石脉等。临床提示邪盛正衰,胃气不能相从,心、肝、肾等脏气独现,是病情重危的征兆之一。
脉有胃的表现主要是“从容和缓”这四个字。现在失掉了和缓的特性,一点和缓的意思都没有了。有如下几种:
①偃刀脉如循刀刃,好像脉搏切在刀刃上。就是已经硬到极点,弦脉硬一点,那可能一般的好像只描到弦1,弦2,弦3,弦4。那可能到刀刃已经到弦7,弦8了。硬到了极点,并且像刀刃那样的硬。这都是一种形容。偃刀也是形容。如循刀刃也是形容。就是脉管很硬。一点柔和的特性都没有了。
②转豆脉,像一颗豆子一样的转豆。如循薏苡子。我们讲动脉也是如转豆,实际上这个动脉力量很硬。动脉是本来就是短数有力。那么这个短、又数、有力,特别有力了,不是一般地有力。偃刀脉,我们讲它硬,就是弦脉弦到了极点。那么这个转豆脉,就是那个动脉到了极点。特别特别硬了。
③弹石脉,像石头一样的坚硬,弹在石头一样。那个牢脉、沉、迟、大、弦、长。牢到了极点。这几种脉,都是没有一点柔和的特性。实际上,临床上有必要这样的,如果说要,很精练,要认真去考察,是应该这样的考察,甚至要这样的描述,我们实际上,临床上,现在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描述了。这个脉是一个转豆脉,是一个偃刀脉,是一个弹石脉;古人讲的这几个脉,是这个意思,很硬来理解它。
2.无神之脉
无神之脉象以脉律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如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状,称雀啄脉;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者,称屋漏脉;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称解索脉。主要由脾(胃)、肾阳气衰败所致,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
无神的脉:神,是讲的柔和有力。那么这种无神的脉,重点是什么东西呢?
①雀啄脉,麻雀吃东西。肯定是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实际上就是一种绝脉。
②屋漏脉,就像漏水一样地半时一落,当然也有落得快的,那一大片洞,裡面也落很多的。只讲很久才落一滴。我们讲60次以下就为迟脉。如果每分钟不到三至,40次以下,那就曰损。《难经》裡面讲,二至叫做损。实际上就是跳得很慢很慢了。一分钟只有二、三十次了。损脉就是屋漏脉,实际上就是损脉。
③解索脉,密密麻麻,这都是形容。密密麻麻·也是没有次序,没有规律。
④麻促脉,跳的特别得快。细数到极点了。可能就是像我们现在说的房颤了。一分钟可能就显得100、200次。跳得很快,甚至数不出来了。跳到一百多次,已经很难数了。麻促脉是跳得特别地快。
这四种脉,都属于无神。就是次数发生了特别明显的改变。
3.无根之脉
无根脉象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若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称釜沸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称鱼翔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称虾游脉。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的征象。
无根的脉:
①釜沸脉,像开水要开了的时候,泡泡从下面冲上来。一个一个泡泡散掉了,散而无根。实际上就是散脉的进一步发展。散脉的一种表现。
②鱼翔脉,脉在皮肤,头定尾摇,鱼翔语水,头这么跳一下。到底什么鱼翔?脉搏怎么体现出来。
③虾游脉,虾子在水裡面,潜伏着不动,突然它又游两下。游两下以后,它又不动了。时而跃出来。这样的都是讲没有根。
这三类十种脉,总的来说,就是无胃、无神、无根。或者是很硬,或者是没有次序,一点正常次序都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根基,这样的表现。实际临床上,这些脉都是相当于我们所讲的二十八脉裡面的某种脉的严重程度,发展,像这种釜沸脉,应该说就是散脉的表现。雀啄脉应该就是结、代、促脉的典型的表现。屋漏脉就是损脉,这些都是牢脉,弦脉,革脉等等的发展。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真脏脉亦有新的认识,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心脏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但不一定是无药可救的死证,应仔细观察,尽力救治。
五、妇人脉与小儿脉
(一)诊妇人脉
妇人有经、孕、产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及其病变,因而其脉诊亦有一定的特殊性。
1.诊月经脉
妇人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诊月经的脉  健康的妇女,月经要来的时候,一般来说应该显得滑一点。脉滑一点。月经将至脉应该显得滑一点。如果是月经来的时候,兼有一些病理脉象,那就根据这种病理脉象,可以考察它可能有什么问题?你比如说,这个妇女来月经的时候,脉搏显得弦滑,那可能是痰。弦脉,滑脉都可以主痰。可能是痰阻胞宫。如果来月经的时候,脉涩或者无力,那说明这个妇女可能气血不足。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来辨别。主要是虚细而涩,那可能是闭经等等情况。这个诊月经就是根据月经应当来,它应当见什么脉,显滑一点。如果现在出现了其他的病理脉象,根据这个病理脉象,考虑它是不是有什么可能?如果这个妇女月经来,提前来了,脉滑数,那可能这个病人,是实热、血热迫血妄行。月经应该来还没了,推迟了,脉沉、迟、无力,或者说脉沉、紧,那可能是寒、气血虚。根据这个紧和无力等等来辨别它。这个月经可能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出现了病变。这就是诊月经脉。
2.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素问·平人气象论》又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指出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尺脉候肾,胞宫系于肾,妊娠后胎气鼓动,故两尺脉滑数搏指,异于寸部脉者为有孕之征。此两说可供临床参考。
诊妊娠脉,最主要一个是“身有病而无邪脉”。怀孕以后,妇女很多的人都感到一个是不能吃东西,吃东西就呕,要吃酸的,一身没有劲。头晕等等,这好像有病了。妇女怀孕以后,好像有病了。但是脉搏上看起来蛮好,无邪脉。正常妇女应该是脉像滑一点,她起码不会很虚,什么弦、紧、涩那一些。无邪脉,这是一个。我们诊断她是不是有孕?有的女同志,你到底是怀毛毛,不是坏毛毛。现在很简单,小便作个实验就出来了。古人没有这个方法的时候,我是不是怀毛毛了,医生,我是闭经还是怀毛毛了?如果是闭经的话,她就应该有邪脉。脉紧,脉涩,脉弦等等。现在她无邪脉,月经又没有来了,还有点病的表现,不想吃饭,呕吐什么的,头晕,到底是什么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身有病而无邪脉”。
应当是显滑脉。这个滑在哪个地方滑,有些不同的解释,比如说《素问。平人气象论》讲“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脉动明显,是指的哪个地方?是指的神门这个地方。手少阴脉动是指的神门。神门我们讲遍诊法的诊三部,就有寸口、合谷和神门。神门是讲尺动脉这个地方,平常可能跳动不明显,如果这个时候,脉跳动得很明显,可能是妊子了。为什么?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是相通的。都是属于少阴脉,这个时候,可能认为是妊子的表现。
还有“阴搏阳别,谓之有子”,一般来说,两尺脉旺,尺脉,正常人不旺不虚,肾虚的时候,尺脉常常见虚弱一点,力量弱一点。这种情况不少见。两尺脉弱,尺脉弱势肾虚的一个表现。这种情况不少见。现在尺脉反而旺一点,那可能是一种怀孕的表现。手少阴脉动,可能是怀孕的表现,尺脉反而旺一点,可能是怀孕的表现。这是古人测孕脉,有这么一想说法。实际上我们现在应该也考察脉,也可以不完全从脉象来考察。应该看看她的脉是对的,但是你不要说我一摸你的脉,你手少阴脉动甚了,怀毛毛了。不要这样绝对说。最好还是作一个其他的检查。但是我们要考察一下是可以的。
3.诊临产脉
妇人临产时,脉象会异于平常。《诸病源候论·妇人难产病诸候》中云:“诊其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脉经》卷九中谓:“妇人怀娠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医宗必读·新著四言脉诀》认为“离经者,离乎经常之脉也。”由上可知,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清·王燕昌《医存》云:“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则无脉,……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二目乱出金花,乃正产时也。”薛己《女科撮要》亦指出:“欲产之时,觉腹内转动……试捏产母中指中节或本节跳动,方临盆,即产矣。”这说明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兆。
测男女,我觉得这个保险不大,还有一个临产的时候,妇女怀孕要临产了,要生毛毛了,生毛毛的时候,子宫处于收缩,这个时候,激素的关係,可能脉会显得浮一点,滑数,甚至见紧,紧是冲击有力,是不是?是很旺,这是可能的。这个情况下,也就不要像那个书上面写的,这个“曹医生”乱讲,不行。我们讲这个脉怎么去诊察呢?要不要生毛毛了,你不能说我一摸脉,你这个没有。可能还要一个礼拜,五天。也不要这样。现在很简单,你看她有没有宫缩这些情况,去检查一下。肚子痛是不是一阵子地痛,腹壁上,子宫肌肉是不是比较紧张?这应该是可以经常的,结合脉象。
但是古人比较特殊一点的,有个叫做“离经脉”。离经脉就是指的中指的指尖,本节,有几种说法,中指这是肯定的。中指的两边出现了脉搏跳动,这个脉搏跳动,有的是说本节就是靠掌的第一节。中节,顶节,第三节,脉动明显。到底是哪一节,可能就跟指小儿指头一样,风气命,它这个是三节,是不是越到前面越明显的时候,就快要临产的表现,这个反正就是妇女生毛毛的时候,这个中指出现离经脉。这个有研究,我们尤昭玲院长他作硕士论文,就是做这个离经脉。在哪地方呢?就是在两边,中指的两边。有的说是在这一节,有的说在这一节。在这两边。到底哪一节,我们也做过这个实验,就是有不同的描述。如果这个地方脉动得很明显,那就叫做离经脉。说明快要生小孩了。这个是古代书上就有这个提法。
(二)诊小儿脉
诊小儿脉在《内经》中已有记述,自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以后,对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往往以望指纹代脉诊,对三岁以上者才采用脉诊。
1.诊小儿脉方法
小儿寸口部位短,难以布三指以分三关,故诊小儿脉的方法与诊成人不同,常采用一指总候三部诊法,简称一指定三关。
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小儿手,对3岁以内婴幼儿,医生可用右手拇指或食指按于掌后高骨处诊得脉动,不分三部,以定至数为主(如图5-10);对3~5岁病儿,以高骨中线为关,向高骨的前后两侧(掌端和肘端)滚转寻三部(如图5-11);对6~8岁病儿,可以向高骨的前后两侧(掌端和肘端)挪动拇指,分别诊寸、关、尺三部;对9~10病儿,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对10岁以上的病儿,则可按诊成人脉的方法取脉。
2.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又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故正常小儿的平和脉象,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若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2~3岁的小儿,脉动6~7次为常脉,约每分钟脉跳100~120次;5~10岁的小儿,脉动6次为常脉,约每分钟脉跳100次左右,4~5至为迟脉。
3.小儿病脉
由于小儿疾病一般都比较单纯,故其病脉也不似成人那么复杂。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辨病证的表、里、寒、热;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数脉多见于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此外,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湿邪为病可见濡脉;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小儿的脉,是一指按三关。这个拇指,一个指头,按在小儿的寸、关、尺三个部位上。也有的这样的描述,一个拇指这样地往前,往两边滚动,按这个脉搏的地方。按寸、关、尺。我平常事喜欢用一个食指头,这样地搭在小孩这个地方,反正是一个指头来体会小儿的脉搏。不详细分寸、关、尺。你三个指头放不下去,只能放下一个指头,这个意思。
小儿的心脏跳得快一些,要了解他的心脏的次数。还有一个就是小儿的脉搏不仔细分那么多,只分他的浮沉,迟数,有力无力,浮、沉、迟、数、虚、实。当然还可以辨一下大小。就位、次、形、势。他偏于哪一方面。区别他的寒热虚实表裡。区分这个内容就行了。不详省二十八脉。这个小孩是不是弦?是不是紧?是不是涩?不那么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只分浮、沉、迟、数、虚、实、大、小。这是诊小儿脉的时候,注意这几个就行了。
特殊一点的,小儿可能有现滑脉、现濡脉、现有结代脉,这是可能的。先天性的小孩子的心脏病。或者是像现在我们讲的急性的心肌炎,病毒性的心肌炎。他可能就现结、代、促脉。这种情况可能。一般只分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大、小。
第四节 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一、脉诊的临床运用
由于脉象与主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因而对于如何分析脉象所反映的不同病证本质,或辨别病证所出现的不同脉象,在脉诊临床运用中,需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独异脉的诊断意义
临床时若能发现疾病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特殊的脉象变化,即“独异脉”,这对于病证诊断是极为有益的。如《景岳全书·脉神章》说:“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者,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奸,此其独也。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独乖者病……。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但得其一而即见病之本矣。”
“部位之异”是指某种脉象仅见于某一部,例如左关脉独弦,右寸脉独弱之类。这些脉的主病多与该部所属脏腑有关。如左关脉弦为肝郁,右寸脉弱为肺虚,左尺脉弱多肾虚等等,余此类推。
“脏气之独”是指某些脉常见于相应脏腑的病证,如结、代、促脉常是心病的表现,其他如肝病多见弦脉、肺病常见浮脉、脾病常见缓脉、肾病的脉象多沉等,五脏之中,各有本脉,独见者病也。
“脉体之独”是指病中突出表现为某种脉象,其所主的病证自明,如滑脉主痰湿、湿热、食积,紧脉主伤寒、痛症,濡脉主脾虚、湿困,伏脉主邪闭、厥病、痛极,芤脉见于亡血、伤阴之际等。
(二)辨脉主病不可拘泥
脉象一般以浮为主表,沉为在里,数多热,迟多寒,弦大为实,细微为虚。但这些表、里、寒、热、虚、实之间,又有真假疑似,须要注意。如《景岳全书·脉神章》说:“浮虽属表,而凡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沉虽属里,而凡外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经络,脉不能达,必见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数为热,而真热者未必数,凡虚损之证,阴阳俱困,气血张惶,虚甚者数愈甚,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迟为寒,而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
(三)脉症顺逆与从舍
脉症顺逆,是指脉与症的相应与不相应,以判断病情的顺逆。一般而论,脉与症相一致者为顺,反之为逆。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够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者为顺,说明正虽不足而邪亦不盛。若新病脉反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虚衰;久病脉反见浮、洪、数、实等,则表示正气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脉与症有时有不相应者,故临床时当根据疾病的本质决定从舍,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如自觉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属虚火;腹虽胀满,而脉微弱者,则是脾胃虚弱之故。胸腹不灼,而见脉大者,必非火邪;本无胀满疼痛,而脉见弦强者,并非实证。脉有从舍,说明脉象只是疾病表现的一个方面,因而要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
脉症顺逆与从舍
所谓脉症顺逆,是指从脉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不一致,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逆顺来说,脉症相应者为顺,不相应者为逆。例如,有余病证,脉见洪数实,是谓脉症相应,为顺,表示邪实正盛,正气足以抗邪;若反见细、微、弱的脉象,则为脉症相反,是逆证,说明邪盛正虚,易致邪陷。再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为顺,说明有邪衰正复之机,若新病脉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脉见浮、洪、数、实,则表现正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既然有脉与症不相应的情况,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或为症真脉假,或为症假脉真,所以临证时必须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取舍,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
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故出现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
舍症从脉: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脉有从舍,说明脉象只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因而不能把它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只有全面运用四诊,四诊合参,才能从舍得宜而获得正确的诊断。
二、脉诊的意义
诊脉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整体观指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灵枢·脉度》载:“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表明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有赖经络气血的运行流注和温煦濡养而实现;同时人体又与自然界相应,人的经脉气血随日月运转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上述各种生命现象,都通过脉象的动态变化及时地反映出来。但是,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有一定的限度和规律(不失胃气为平)。当机体遭受外邪侵扰时,这种生理性平衡就遭到破坏,造成气血、脏腑功能逆乱,反映在脉象上就出现各种病脉。《景岳全书·脉神章》载:“脉者气血之神,邪正之鉴也,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血气盛则脉必盛,血气衰则脉必衰,无病则脉必正,有病则脉必乖。”脉象的盛、衰、正、乖,都是气血邪正的外在表现,通过诊脉可以了解气血的虚实,阴阳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以及邪正力量的消长,为治疗指出方向。医生不识脉就无以辨证,不辨证就无以论治,只有精通脉理,方能成为良医。脉诊的临床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辨别病证的部位
病证部位就是指机体发生疾病时,病邪在表或在里,或侵犯机体的何脏何腑等。五脏六腑之气血,无不通于心脉。因此,当脏腑生理功能发生病理改变时,便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而在脉象上反映出来。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为里证。寸口部的寸、关、尺三部,在左分属心、肝胆、肾,在右分属肺、脾胃、肾,若某部脉象发生特异变化,则应考虑其相应脏腑发生病变的可能,如两手尺部脉见微弱,多为肾气虚衰;右关部见弱脉多为脾胃气虚;右寸部见洪脉多为心火上炎或上焦实热等。
“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脉与心息息相关,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故诊察脉象尤可帮助诊断心的病证。如促、结、代三脉多见于心血、心阴不足或心气亏虚、心阳不振的病人。又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证实真脏脉中的大部分是心律失常的脉象,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由心脏器质性病变所造成。
(二)判断病证的性质
病证的性质就是指病证属寒或属热,以及痰饮瘀滞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说明各种脉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证候的病理特点。如寒与热均可改变气血在体内运行的速率,常反映出不同的脉象,故可从不同的脉象上判断病变的性质。数脉、洪脉、滑脉、长脉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迟脉、紧脉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三)分辨邪正的盛衰
疾病过程中邪正双方的盛衰,必然影响脉象的变化,故诊察脉象可以分辨疾病过程中的邪正盛衰。如脉见虚、细、弱、微、短、革、代等无力脉象,多为气血不足、精亏、阳气衰微所致之虚证;若脉见实、洪、滑、弦、紧、长等有力脉象,则多为邪气亢盛,正气不衰,正邪交争剧烈所致之实证。
(四)推断病证的进退
通过诊脉能及时反馈病变的信息,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测预后的凶吉,观察疗效的好坏。
观察脉象推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必须结合症状,脉症合参;并要注意对脉象的动态观察。如外感病脉象由浮转沉,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由沉转浮为病邪由里出表。久病而脉象和缓,或脉力逐渐增强,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或失血、泄泻而脉象虚大,则多属邪盛正衰,病情加重的征兆。热病脉象多滑数,若汗出热退而脉转缓和为病退;若大汗后热退身凉而脉反促急、烦躁者为病进,并有亡阳虚脱的可能。正如《景岳全书·脉神章》所说:“若欲察病之进退吉凶者,但当以胃气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缓,明日更弦急,知邪气之愈进,邪愈进则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明日稍和缓,知胃气之渐至,胃气至则病渐轻矣。即如顷刻之间,初急后缓者,胃气之来也;初缓后急者,胃气之去也。此察邪正进退之法也。”所以缺乏和缓从容之势的脉象,是预后凶险的征兆。
此外,脉象和症状都是疾病的表现,二者通常反映一致的特性,若脉与症不一致时,则提示病情比较复杂,治疗比较困难,预后较差,如脱血者脉反洪,是元气外脱的征兆;病寒热而脉反细弱,是元气虚陷,正不胜邪的现象。这些情况多反映邪正的消长和病情进退,对推测疾病的预后吉凶有一定意义。
=========================================
脉诊的临床运用和意义
1.脉诊的临床意义,要看到脉诊确实它是有意义的。有意义,主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独异脉:表现了单独的不同。病中出现某种特殊的脉像。独,独异了。这种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里面,专门强调独异脉,和《类经》里面强调这个问题。《景岳全书。脉神章》:“脉之独之为义”,讲脉搏有一些特殊,单独。“有部位之独,有脏气之独,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上显得不同,或者提示的脏气有不同,或者是脉的形态上有特殊的改变。部位异,就是我们讲的心、肝、肾,肺、脾、命,某一个部位的脉,特殊的不一样。这个特殊的不一样主要是反映什么?大小,有力无力的问题。浮沉、大小、有力无力,特别是有力无力这个问题上,哪一个地方出现了不同,你要提示可能是哪一个脏气的改变。比如说尺脉,明显的两个尺脉弱,你要考虑是不是有肾虚?明显的左关脉特别弦,是不是有肝郁、肝气郁结的表现?右关脉特别弱,是不是脾气虚弱?这就是部位之异。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哪一个部位上出现了特别的不同。
脏气之异。就是见到了某一个脏气常见到的脉象。我们讲过,肺脉一般它显浮,肺脉浮,肾脉沉,脾脉缓,肝脉弦,心脉结代促。结代促,肯定是心的问题,是不是?或者还有一个洪脉,钩脉,过去讲述心的脉。就是从这些方面,如果这个脉缓,迟缓,代缓;这是哪一个脏气的问题?你考虑是不是脾的问题。脉搏现浮,是不是表证?因为肺主表。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脏气之异。
脉体之异。现在脉体上特别的细、迟、无力。甚至有一点不匀,你知道细涩无力,如轻刀刮竹,那可能是涩脉。滑数,脉体非常之充实圆滑,那是滑脉,等等。这个脉,一摸上去,一按,哎哟,你这个脉管怎么这么硬,脉弦了,是不是?脉体之异,是讲这个。根据它的这种脉象,来判断它是什么病情。这就是张景岳讲独异脉。你要注意这是一个问题。诊脉的过程里面,注意这是一个问题。
2 辨脉主病不可拘泥
它确实是能够根据脉象考虑病理、疾病,不能说诊脉没有意义。但是也不能够拘泥,不能够仅仅凭脉。有什么问题呢?有真假疑似,这个脉象诊的时候,脉象反映出来和它的病情时一致的。有的时候,反映出来和病情不相一致。就出现真假疑似。
3 脉症顺逆与从舍
到底是哪一个(症,证,证),古代是用的这一个症,张景岳是用的“证”,由于这个“证”字是演化来的,后来才出现“症”,到底是指的哪一个?我觉得主要是指的“症”。特别是脉症从舍。如果说你把这个诊脉。把辨证都舍掉了。那肯定不行,我们就是辨证论治。如果用这个理解来说,是这一个“症”,
脉症顺逆,脉搏和症状表现,可能有的是其实相一致。有的不相一致。相应的那就是顺,脉搏是脉浮紧,现在病人是恶寒甚,头痛、身痛,是相应的,这是顺的。如果是病人在大失血,面色苍白而脉搏细、濡,或者是芤,这也是脉症相应的,它还是相应的。如果说大失血,面色苍白,脉搏仍然在滑数,有力,那就不对了。那就是逆了。脉症顺逆是指这个意思。顺,就是暴病、实证,应该是浮、洪、滑、数之类的。久病、虚病应该是沉细,虚弱,微,这一类的脉,这才是比较相应的。如果相反的,新病就沉细、微弱、无力,那当然不对了。长期生病,病的时间很久,还脉很滑,数,有力,那当然说明邪气很严重。这是讲的逆,和这个相反。
脉症从舍,舍症从脉,舍脉从症的问题。应该说脉和症不相应的时候,我到底根据哪一个作为根据。脉表现为是一个实证,热证,而症状表现为一个虚证,寒证。像这样的情况下,我到底是根据脉还是根据症呢?从脉,有的时候是需要从脉。为什么有时要从脉?因为脉已经出现了变化。而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他又气滞、血瘀了,有痰饮内停,痰湿内停,脉搏上线的显得滑,但是病人没有什么闷、重、疲倦想睡觉,没有这个脾虚湿困的表现。那我们也要从,就是脉搏有改变,症状还没有明确的改变的时候,那我们从脉
烦热,一个发烧的病人,感到心里烦,不一定是发烧,自己觉得发热,烦热,但是摸他的脉搏很虚弱,那你知道这个热肯定不是实热证,是一个虚火,虚热证。肚子胀,如果摸上去,脉搏弱,虚弱,久病,肚子胀,脉搏弱,那我是这个肚子胀,不一定是里面有实邪。可能是脾气亏虚,运化无力。从这些来说,是不是把症全部舍掉了?也不是完全舍掉了。因为这个地方主要是辨虚实,严格说不是舍了脉,问题是这个地方到底是虚还是实呢?根据脉搏来区别。它提示的表述不完全一回事。腹胀,它只讲的都是胀,没有讲它胀的能不能够消减,喜按还是拒按?没有讲这个问题。它本身就没有讲到是虚还是实?我现在根据它的脉搏上是无力,所以它属于虚胀,就这样来区分。
有的时候要从症,脉搏没有反映病情的本质,或者它反映本质不如症状反映得好。我们说也不完全是一个舍,不是舍了。你比如说,有病而无邪脉,刚才讲有病而无邪脉,是什么?怀孕。病情好像明显,那么多那个的话,说无邪脉,你这个滑脉是假象,也不是假象,所以我讲不是舍。是注意从症来进行辨证。胸腹不灼而脉大,脉搏显得大,没有讲它有力无力,只讲到胸腹灼热,应该是实热证。不应该根据它的脉大,是什么问题?这样举了很多例子了,特别是阳气亏虚的人,应该现什么脉?应该是现迟、无力的脉。这才是和它对应的。寒应该是现迟,热应该现在数,阳气亏虚,虚寒的病人,应该是现脉迟无力。但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很多阳气亏虚,特别是心、肺阳气亏虚的人,脉往往是数而无力。那么你到底是根据脉还是根据症呢?哎呀,现在的脉跳的很快,一定是热症,那这个不是种热症。而这种阳气浮动的表现,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要说数脉是见于热症,迟脉是见于寒症。你现在脉数,就是热症。实际上它不是舍掉,这是根据症状。它是一个阳气亏虚。不管是根据哪一种情况,都应当综合辨别。这是诊脉的这个意义。主要要根据脉的有力,无力来辨虚实。一般以内部的病变,以有力、无力来辨虚实。脉诊的意义,一般意义,通过脉诊,我们可以辨别病位,病变的部位,表证、里证、心的病、脾的病,肾虚等等可以辨别病位,可以辨别病症的性质,寒、热、虚、实、迟、数、有力、无力的性质。可以分辨邪正的盛衰,生病以后,脉现紧脉,说明寒邪盛,正气旺,像滑脉,说明虽然有痰湿,食积、痰饮,它的气血一定是旺盛的。如果是有痰饮,实邪,有这些问题,而脉无力,脉涩,那说明是正气不足。所以可以反映邪正的盛衰。
4推测病症的进退
由数脉变成疾脉,变成釜沸脉、无根的脉。那当然不好。由浮脉变成了洪脉,浮数变成洪脉,由洪脉变成了细数,细而无力。那也是属于表热證。变成洪脉,就变成里实热證。变成细数脉,变成了阴虚火旺證。说明病情的进退发展,甚至可以辨别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脉诊银一针中医针灸美容健身俱乐部
教你学诊脉2
脉象与病症
中医的诊脉
妇科四诊系列之四:12种常见脉,详解切诊要领
中医脉诊与辨证开方结合的一点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