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的音量,决定孩子的一生

“我总是控制不好自己,对孩子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嗓门大到可以去唱女高音。”

“我家那小屁孩,一天比一天淘气,不吼他三两声,简直要上房揭瓦。”

“……”

当妈之后才明白,这些吐槽并不是空穴来风。

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不听话、甚至是“屡教不改”,妈妈总是忍不住情绪上头,音量提高。

冲着孩子大喊大叫,几乎成为很多父母的日常。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大声吼孩子也是无奈之举。

然而对于孩子而言,妈妈的高音吼叫是恐怖的,给孩子身心造成的伤害,是无法磨灭的。

因为大多数的吼叫、责备都跟惩罚挂钩,大人的无心之举,实际上拉低了孩子的幸福指数。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

“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育路上,父母最大的劲敌其实是自己的音量。

在节目《变形计》里看过这样一幕:

15岁的女孩刘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本想好好睡一觉,便在沙发上随意躺下。

妈妈不满她七扭八歪地躺在沙发上,开口就是一顿数落和质疑:“看你像什么样子?不能到屋子里睡吗?” 

见她无动于衷,妈妈的音量不断抬高,对她的质问一下子变成了无情的谩骂。

当她起身想离开家里,爸爸开始在旁边不断威胁:“你要是敢走,我就跟你断绝一切关系。”

一时间,小小的客厅里吼叫声、谩骂声,此起彼伏。

在父母一口一个“你去死吧”,像一把把利刃直直插在女孩心上,刘珊彻底崩溃了。

她哭喊着夺门而出,冲到池塘边纵身一跳,想要以死反抗父母的攻击。

好在大人赶来及时,才没有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不用游戏和贪玩,只要父母常年吼骂他。”

父母吼孩子时爆发的情绪,脱口而出伤人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不被接纳的同时,生出愤怒之心。

很多时候妈妈吼声越大,孩子不仅不会“说话”,更不会“听话”。

你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

李玫瑾教授曾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家常被父母吼叫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

25.7%的孩子“自卑、抑郁”;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吼叫的杀伤力无异于在孩子心上捅刀,伤疤留在性格上。

如果这样的感受堆积过多,最后孩子只能要么向内找出口,变得沉默、自卑;要么向外“释放”,变成一个“情绪化”的孩子。

父母用简单粗暴的大音量,斩断了孩子的翅膀,却指责孩子不会飞,伤了孩子的心。

面对父母的大吼大叫,孩子会通过磨磨蹭蹭、唱反调这样的方式进行反抗。

当孩子也朝着你大声喊叫时,不是他的翅膀硬了,而是你让他受伤了。

曾看过一则视频,主人公是来自江苏少管所的一位少年王亮(化名)。

王亮小时候,父亲待他还不错。

他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但对王亮的吃穿用度却从不吝啬,也从没动手打过他。

唯独脾气不好,喜欢大吼大叫。

有时候,王亮不小心说错一句话,都可能迎来一顿吼。

小小的他很害怕,不敢回嘴,每次父亲吼完,他只能假装没事人一样和朋友出去疯玩。

再后来,父亲越吼,他越叛逆;父亲吼他,他就大声吼回去。

到了初中,他开始自暴自弃,沉迷网络游戏。

因为在他看来,“反正我做什么都不对”。

一次,他在打游戏时和朋友发生冲突,因为被朋友大声吼骂,勾起了他小时候被父亲吼叫的痛苦回忆。

恼羞成怒的王亮,找来了水果刀,对着朋友一捅就是三下!

王亮被带走后,父亲才幡然醒悟:

“我误以为一次吼两次吼不管用,就又提高声调,越骂越狠……”

大吼大叫,有些孩子看似没反应,但其实在悄无声息中伤害着孩子,让孩子的成长受阻。

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父母吼孩子,孩子接收到的往往只有情绪。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幼小的他们,无法消化,就只能不断向内打压。

直到最后,情绪被引爆,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

前段时间,抖音上一位妈妈的教育方式火了。

事情的起因很不起眼:

2岁的女儿本想帮妈妈装好饭盒,却好心办了坏事,不小心将饭盒打翻。

妈妈听到声响,第一时间赶来,第一句话不是发飙,而是陈述现实:“你把妈妈的饭打翻了?”

女儿一开始远远站着,表情呆木,见妈妈没发火,才走近说:“不要骂我……”

说着说着,明显有了哭腔。

妈妈拉着她的手,温柔地问:

“妈妈不说你,就是问你一下,是你不小心吗?”

然后蹲下来听女儿解释。

女儿委屈地点点头,搂着妈妈哭起来。

妈妈又温柔地安抚她:“那你下次小心点好不好?”

女儿乖乖地点头,渐渐恢复平静。

这时,妈妈才起身,一边收拾地板,一边告诉女儿:

“下次不要再随意弄妈妈的饭盒好吗?”

“提不动是不是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

“你看这样就浪费了,是不是?”

原本可能引发“一场血案”的场景,就这么温和地被带过了。

评论区里,网友夸赞妈妈温柔、耐心、脾气好,女儿也被她教育得乖巧懂事。

当孩子不小心犯下过失,相较于大吼大叫,智慧的妈妈更懂得耐心倾听,温柔回应。

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家长只需稍稍改变一下说话的语气、语调,就能让孩子认清错误,记住教训。

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的问题不是脾气太差,而是说话的语气不好,分贝太大。

殊不知,再调皮的孩子,也渴望被父母温柔对待。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控制情绪,低声说话,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绘就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正面管教》一书里曾说道:

“最极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立即发怒;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千万不要不去沟通、了解初衷,立即责骂。

有时,我们花一点点时间和耐心去跟孩子沟通,也许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1.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用“海沃塔聊天法”

“海沃塔”意思接近英文单词fellowship,即伙伴关系。

这种学习方式一般是两人一组,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对话、讨论来分析或者学习某个问题。

例如:孩子打碎了你好不容易买回的花瓶,只是想把花瓶里好看的花束拿出来。 

这时,大人不妨主动提出问题:

“发生了什么呢?”

“你为什么想要花束呢?”

主动提出问题,让孩子表达事件,而不要先做定性和评论。

等孩子阐述完自己的理由后,再继续追问:“这是妈妈非常喜欢的花束,如果你最心爱的玩具被妈妈弄坏了,你会怎么样呢?”

大人不需要去给孩子的问题定性,而是循循善诱,引发孩子主动思考。

这样做,不仅能够最直接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且能够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无形中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2.用选择的方法引导,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一般人们在面对两种选择题时,会选择更利己的一个。

所以在孩子闹腾的时候,给出两种选择来引导孩子,也是一种办法。

例如:孩子拖延作业,可以说:“先做完作业,剩下时间你可以看半个小时动画片;又或者看半小时电视,剩下时间只能用来学习。”

将问题抛给孩子,用二选一的选择法,更好地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避免孩子因为闹腾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3.如果忍不住发火,请第一时间向孩子道歉

我们家长也有有情绪的时候,但是带着情绪去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

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如果我们没能忍住真的对孩子吼叫了,这个时候就要放下家长的姿态了,道歉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弥补亲子裂痕最强力的粘合剂。

没有谁生来就会当好父母,教育孩子时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但我们要牢记: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本该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最近。

喊叫式教育,只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依恋,将孩子推得更远。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会放低姿态,将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

父母的声音越温柔,才越具有亲和力,孩子才越愿意配合,教育效果才会越好。

点个“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音量小一些,情绪收一点,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比想象中更优秀。

共勉。

作者 | 今夕何夕,向内行走的双面宝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孩子心里,父母是爱还是嫌弃,全藏在父母的音量里
妈妈的音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每个妈妈都该看一看!)
吼孩子有用吗,语言暴力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最危险的教育是被吼后的孩子不说话,你知道TA心里在想什么吗?
《可以把他塞回肚子吗》,一本写给崩溃父母的情绪教育书
我不说怎么养孩子,只想告诉你怎样温柔待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