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村庄 我的国(转载自李愿的博客 Only me in the wold)

我的村庄  我的国

虽然买了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有20天,但一直在看其他的书,昨天重新拾起,读到第一篇文章《谁人故乡不沦陷?》颇为震撼。尤其是其中二句话,让一直很坚强的我差点哭了起来,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没哭。

“一切是那么猝不及防的发生了,而且是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年代里,这里没有硝烟蔽日的战争,没有饿断人肠的饥荒,更没有手握刺刀一进村子就牵猪抢鸡的日本兵”。“他们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地方发问——为什么我们曾经‘热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回去或者回不去的地方?”

平实的文字,却让人顿生悲痛。这也使我不得不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作为一个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总想找一点关于故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的记忆。以至于某一天想起它的时候,心里不是一片空白,如果那样恐怕真的要哭了,而且是欲哭无泪。

高振东在《我们为什么不想回家》中道出了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的辛酸与无奈,不是不想回家,是不敢。记得李英强上次在华科,讲他第一次回家创办“立人图书馆”时,被村里人骂“精神病”,那时多么残忍的现实,又有多少泪只能流在心里。

为了更好的介绍我村庄的变化,我构思从自然环境、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仔细回忆,力求不落下一点。但是肯定还有很多不能详说的地方,毕竟熊培云的书写了6年,而我从构思到写完估计也就差不多6个小时吧。所以,写不好请原谅。

自然环境

我的村庄很平凡,历史上没有出过流传千古,也没有出过遗臭万年的人,所以说名字肯定很多人不知道。它只是中国千万个村庄里的一个,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村庄和县城距离不远,大概7里,步行50分钟左右,现在有公交车,大约20分钟。学过一点地理,属于丘陵地带,四面环山算是比较封闭了。

村庄气候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曾今山缠水绕,可谓是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我们,有一小部分人进了城,大部分仍旧留在村庄,继续繁衍生息,看不见未来。

记得邻家的一位叔叔形容我们的为止很形象。我们这个地方的人最懒,前不着城市,后不挨山,“靠城吃城,靠山吃山”,我们什么也靠不了,只能种田了。

从路说起,这条路是我们回家的路,也是多少人怀揣梦想走出村庄、走向中国的路。这条路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在这条路上打过架、骂过人、摔过跤、捡过钱......记得是2008年之前它还是一条土路,不宽,恰好可以同时通过二辆中等货车。道路总有一些地方坑坑洼洼,也有一个专门负责修路的工人,隔一段时间就将这些坑填好。下雨天,路上很多泥巴,这时脚就会很脏。就是这个原因,也是最初的原因,我想离开村庄,准确的说是离开这肮脏的泥巴路。

2008年以后,国家开始修建乡村公路,由于离县城算是比较近,所以政策落实到了我们村,算是沾了便宜。水泥路是在原来的土路上修建的,只是路越秀越窄,现在只能勉强允许二辆公交车通过。而且质量不是很好,现在很多地方有石头出来了,肯定是因为当初修的时候投资商为了利润,混泥土的质量不好。后来政府验收通过了,估计政府官员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说到水,对它印象最深。它曾是我夏天时的水上乐园,说曾今是因为现在的水完全被污染了。从过去清澈见底到现在的污浊不堪,每每夏天时都会为此怀旧一番。读小学的时候学会了游泳,夏天的每个下午几乎都呆在水里,和伙伴们嬉水。也因为此,爸爸妈妈还经常骂我,但是怎么也阻挡不了我爱玩的天性。还记得有一次,和伙伴们做了一个竹筏,可是技术不好,只能载我一个重量比较的,于是一个新做竹筏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也是在这条小河里我学会了钓鱼,是一个比我年长的哥哥教会的,有时还会进行钓鱼比赛。当然,钓鱼不是为了吃,更多的是乐趣。一般情况下钓的鱼我都给了我家里的猫,只有当鱼非常多的时候才会做菜吃。

说到鱼,想起了我常常跟着一个用电瓶在河里电鱼的叔叔,他是一辈子单身,身体有病,以卖鱼为生,我跟在后面是因为可以捡一些他漏下来的小鱼。因为鱼多的缘故,总有人隔一段时间会把鱼药撒在河里,然后大家一起捡,谁捡到属于谁的。撒鱼药的人不想便宜别人更多的时候会在夜晚进行,不知情的人只能在第二天捡一点剩下的小鱼了。后来,村里很多人开始养猪,现在更多的人开始养鸡,很多死猪死鸡都会往河里扔,加上农药、洗衣粉等无机物,河里的水有些臭味了。记得最后一次去游泳是读高一的时候,起来的时候身上都是泥巴,还有味道。所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去河里玩了。村里人洗衣服也没有在河里,而是共用一个小鱼池,遗憾的是小鱼池保护也不好,慢慢变脏,恐怕以后洗衣服只能用井水了。

对于山,总是给我踏实感。从小和村里人一起在山上放牛,山上有很多我的影子。记得在高考之前,不知道为什么压力突然很大,清明节放假的时候,特地回家一次,跑到后山上,躺在草上,那一刻压力烟消云散,感觉自己溶于了大地,融为一体。高考之后,心里甚是空虚,为了找回点什么,一个人去山上玩。只是那时正处夏天,日子没选好,热的一身汗,计划落空了,感觉也没找到。现在没人放牛,也没有了上山的路,树都长很高了,杂草丛生。

一切都没结束,村庄还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只是这些变化不是变好,而是变坏。

文化

说到文化,首先我想到的还是信仰,白墨在《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独特》中,说中国人的信仰五花八门,从来就不懂得什么是信仰,需要谁的时候,就去拜一拜谁,全然不顾它是太上老君,还是佛祖,抑或是耶稣。

虽然在我们村没有见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几乎一致的“信仰”佛教,其实我敢说信仰这个词,因为很少有人会戒荤、不结婚,大部分只是为了利益,仍旧只是需要时才去拜一拜佛,烧一具香。寺庙也比较多,但基本是用来赚钱的,只是比较委婉,说是香火钱。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庙里玩的时候,还亲眼看见和尚吃肉包子。

在我家里,我妈妈“信”佛,信佛的目的是为了保佑全家人的健康,保佑我能读好书,将来升官发财。初一和十五的时候她还会给灶王爷上灶灯。起初的时候,经常因为这个还会和妈妈吵起来,我说她是浪费钱,你这些根本不是信仰,你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信仰。有几次还把妈妈气得哭了,说我不理解她,还说好心当成驴肝肺。爸爸也不信这个,他很为人随意,不说什么。后来,我也不再说妈妈了,毕竟我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她是受文革思想长大的人,也没有受太多的教育。我为什么要限制别人的自由,又有什么权利限制呢?

村子没有太多历史,只记得爸爸给我讲了一个。说以前村子有一个秀才,还做了比较大的官,有一个很大的宅邸。别的官员来拜访的时候要在三里之外下马,然后牵着马走到宅邸门前,表示尊敬。其他的就没有了。村子有一个湾叫祠堂,应该是以前家族的祠堂,只是我去了几次也没有见到过。应该是在文革的时候,因为“封建”被拆了,我也没看到过所谓的家谱。

村里人还是比较团结,每当谁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那家人都会办酒席,村里人也会“凑份子”,出一点份子钱。份子钱记得是从最初的最少10元,到现在50元,关系好点的就会多送一些。在酒席之间,主人家还会给大家回敬酒,算是谢谢大家捧场。我考上大学的时候也办了酒,只是在敬酒的时候没有喝啤酒,而是饮料,弄得村里人对我很不满意。因为在他们眼里,我是比较叛逆的,也比较调皮,怎么可能不会喝啤酒呢。小时候经常和爸妈一起到别人家蹭吃的,因为碰到一次酒席要很久,有肉吃了肯定抵挡不住诱惑了。上了初中后再也没去过,因为大了就不好意思了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很少人家有电视,村里有一个会放电影的,比较老的那种。饭后,大家会坐在一起看电影,我还记得那时看《陈真》,痛打日本人时的畅快。也是因为看电影多了,知道最后的结局总是坏人死了,好人活着,以后就不会去看了,因为已经知道结局。看了这么多的电影,就是仅仅有一次的结局是坏人活着,好人死了,因为结局特殊,所以给我印象特别深。

现在很多人家都有电视和电脑,只是没有宽带网,用电话线上网比较贵而已,看电影都在自家了。也是因为这些,以及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去务工和读书,村里人的关系日渐淡薄了。比我年龄大一辈的以前认识,现在几乎都不认识。和我同辈的,只认识几个小学同学,其他的也都不认识了。这么多年,只有去年过年的时候和二个人一起玩纸牌,再也没有什么能把我们这些年轻人聚在一起了。

除了电影,还有一个大会堂会把全村乃至邻村的人积聚在一起。记得有一次来了很多和尚,说是少林寺的,60年才下山一次,给大家表演杂技,估计他们也没有机会回家了,因为表演肯定不至一个地方。那次杂技和尚们收了不少门票,估计可以奢侈好多天了。除了这,还有选举,再也没有什么有文化内涵的地方或者活动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了。

麻将是中国的国粹,我们村子也不例外。爸爸爱打麻将,从小跟在他身边,所以很小就学会了,只是很少玩过。大人们也因为麻将聚在一起,除了农忙的时候,从早到晚手忙个不停。起初是用手码的,现在有自动麻将机,人都懒了,没有电宁可在家睡觉也不玩了。

之所以村子缺少文化,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村里没有图书馆。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早上上学,下午回家,其余时间都是玩,没有看过书,也没书可看。我读小学的时候还比较轻松,没有被书包压垮。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是在放学之前就做完了,然后空手回家,和伙伴们玩弹珠。就是因为没有读书的缘故,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在中学也没读过什么书,现在一直觉得自己很缺少内涵,所以慢慢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村子现在也没有图书馆,所以知道李英强在做“乡村图书馆”这个公益事业时,我一直很关注,也想过将来回家建一个图书馆,自己做馆长,只希望那时不要被村里人说成是“精神病”就心满意足了。

经济

说到经济,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不知从何下手。农民以农田为生,就从农田说起吧。到现在为止,国家实行的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村子当然也不例外。所有农田归村集体所有,然后村里按照人数平均分配给每一家,平均每个人大概是1.5亩。分田的时候比较人性化,因为田一般都在房子旁边,所以就近原则为主,和那一家挨得近的那一块田就分给谁家,其他远处按大小分配

真的很感谢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几个农民,如果不是他们突破了农民公社的集体经济,我都不敢想我会不会饿死,也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生。农田分产到户之初,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工作,开垦荒田。秋收季节村民按时到粮站去缴纳皇粮,剩下的归个人所有。这一变化在2007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取消了延续2000多年的农业税。只是这个政策并没有进一步鼓励村里人开垦荒田,反而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前都是种二季,夏天很热的时候有“双抢”,很痛苦,我也体会过。现在的人都知道享福,即使有农业补贴,大都种一季,只有特别困难的家庭还种二季,是为了卖谷换点钱。

这说明村里人的生活质量也变好了,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记得,我爸爸是我们那里第一个开车做生意的人,开始是载人上街(其实坐车的人比较少,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走到城里,只有过年的时候外出的人都回家了人才多了),后来卖水果,卖煤(以前有钱人家烧煤的比较多,现在都烧天然气,但更多的人还是烧柴火做饭),收粮食卖。几乎是能做的都做过,但是可能是他说的运气不好,没能发家致富,爸爸也因为此意志受挫不少。但是,妈妈很好,很理解他,没有抱怨,而是继续拜佛保佑他健康,但总是事与愿违。跟在我爸爸后面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都因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客气的人偶尔还会称我爸爸为李师傅。

到现在为止,村里还保留了一个大跃进时期的一个合作社,几年前还是村里的集体所有的商铺,可能经营不好,现在卖给了私人。在家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合作社的股民证,票面价格是10元,我问爸爸这有什么用。他说大用没有,但还是有点小好处,他说有一年还发过几打火柴的,算是股息,现在完全作废。

村里开店的从最开始的3家,到现在6家,每一家店都隔很近。店数量的增加,好处当然是村民的选择增加,买的东西更加便宜,质量也更加好了。但是买东西的人,更多的卖情面,和谁家熟一些或者感情好一些到谁家去买东西。很高兴的看到,他们没有因为生意而闹翻,比较和谐。依旧记得外出打工的姐姐,每次想家打电话回来先打到店里,然后店主喊我们接电话。那时接电话还要点,一次一块。后来,接电话不要钱了,给的就少了,但是由于情意二三次给一元。现在几乎每家都有电话,没有电话也都有手机了。

其实我觉得村里人最大的变化还是经济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人们的思想真的发生了变化。以前,大约是2000年左右,村里有一个爆竹厂,专门生产烟花爆竹之类的,是一个江西人和村里几个比较有钱的人合作建立的。村里人也因为这个厂子,在忙完农忙之后,有时间到厂子里做工。但是,劳动力比较便宜,而且是按件记工资,做得越多赚得越多。一般的工资是20元左右。很多村里还是觉得比较划得来,因为你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闲着也是闲着。后来厂子因为爆炸事故停了一会儿,再次开工没多久好像是因为税收的缘故又关了,村里人闲的时候没有了工作,所以打麻将的人多了。

现在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前几年,猪肉比较贵,养猪的人多了起来。这几年,鸡蛋比较贵,养鸡的人多了起来,同时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返乡农民工也开始养鸡了。在2009年暑期的时候我到浠水县做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养鸡的情况,共跑了四个村子。养鸡的人到处可见,现在几乎占了30%左右,很多树林也因此被砍伐了。所到之处也是臭气熏天,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说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但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样,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也是因为这,我的水上乐园再也成不了比我小一辈孩子的水上乐园了。

再想说说医疗改革问题。村里只有一家卫生所,属于公立性质,也就是几个医生组成的一个校医院。医生之间是有竞争的,但是不大,也有互助的时候。对于一些小病,病人会找自己认为看病能力比较好的医生,医生诊断的人数越多,收益相对就越多。卫生所最多只能打吊水,对于一些奇怪的病不能看,医生们都会看一下,拿出相同的结论,都不能看了,就只能去县的医院。我曾今有一次发烧,吃了药打了吊水都没好,最后还是去了县医院才治好的。

后来国家实行农村医疗改革,村里很快享受到了这个政策。开始二年农民没人交15元,作为储备。生病之后,才卫生所买药可以享受优惠,并且在储备上扣钱。钱用玩了就不能继续享受优惠,没用完的转到下一年。如果生了大病,卫生所不能治疗,医生会建议你去指定的医院,手术费会有一定比率的报销。现在医疗改革的优惠病种在增加,没人交的钱也增加了。我听到的声音都是说医疗改革做的比较好,给了农民实惠,但是一些大病报销的比率比较小,村民难以负担,希望国家能加大扶持力度。

是的,村庄里的经济也随着国家经济改革逐步的发生变化,虽然有些政策做的不是很完美,但总是在进步。

政治

自从进了大学,身边的人总是在批评我国的政治如此腐败,什么官员因为情妇反目而被暴露等等。是的,不可避免任何国家的政治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使这些不好的情况少一点发生,而不是总是抱怨体制问题。

对于政治历史,我很少和老人们谈到,村里人也很少谈到这个问题。因为离县城比较远,不会面临强拆的问题。村里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也不会有什么黑窑事故等等,一切都很平静。唯一一次,我问妈妈关于文革时候的事,由于那时她比较小,什么也不懂,记忆也就有限。她说她看到最残忍的事是,她们村里人曾今把一个地主绑起来,掉在树上使劲打,打的很惨,最后死了。说的时候带有一点惋惜,说明那时人们还是有同情心的,只是被“打土豪,分田地”的共同富裕思想暂时蒙蔽了。其他的再也没有了,更没有人说,似乎没有记得。

说到政治,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村里的选举问题。很多人说从小到大,没有见过选票,所以村长都是内定的,村长也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但是,我想客观的说一下事实,以求真实的反应农村的现状。上上次选举应该是2006年,那时读初三。有一次放假,在家里看到了三张选票,爸妈和姐姐的,那时刚好学政治,因为中考是必考的。也算是对政治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什么选票,但是其他的就一塌糊涂了。

自从我关注我们村村长是谁的时候,到现在应该有三届了,共二个村长。村长给我的印象都比较好,和村长们也接触过几次,都是找他盖章子。但是,大多数时候不好找,因为村长也要做农活,很忙。现任村长家里自己还养鸡,也有农忙,从早到晚,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家里和一般村民家里一样,甚至必有的还要破旧一点。有一次我问妈妈,村长是怎么选出来的,她就是说投票,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当然,我没有去过投票现场,所以也不知道选票是否真的有用,或者说只是形式而已。听说有一年选举,很多人都推荐一个家里穷的做村长,但是他教育水平比较低,什么都不会,所以没有当选。根据我的观察,村长的当选,更多的是靠知识和见识。

从这些看来,其实村里的整体政治情况还是比较好,最根本的是没有利益冲突。村长和村民的关系也和融洽,肯定不会出现有存在被杀的情况。但是有二件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第一件事是前几年,整个村子是被分为组的,每个组有一个组长,负责收电费一些小事物。现在组长没有什么功能,被取消了,村民交电费也是直接去银行缴纳。我们组的一位组长家里相对比较富裕,但是他富裕是不义之财,靠偷,村里人也都知道。但是他们家里人不偷同村人,偷城里人。听说,以前偷东西被抓了,冬天的时候被绑在一个路边的电线杆子上,没穿衣服,被抽鞭子。后来,偷的少了,渐渐的改邪归正了。中间有一年,也是因为情面的缘故,组里人说是不好意思,所以有一年他被选为了组长。有一次到我家收电费,向我妈妈收了10元,是一个月的,这时比较多了,因为以前电费都是2元左右,不可能差这么多。当时,电表按得比较高,爸爸也不在家,我和妈妈都看不见,所以就交了。

第二件事是国家实行退耕还林的政策,我们村里也大力号召。曾今被开垦作为农田荒下来的田,还有一些山坡上的地都被种了树,有杨树和栗子树。村里说是给村民一些补贴,按照一亩地多少钱,但是过了多少年,树都长了很大,村里说由于县财政困难,补贴费难以下拨,最后都是打了欠条,再然后就不了了之。很多人都对此抱怨,但是村长们也没办法,村民们也很理解,没有起什么冲突。

结语

灵感一来,真的阻挡不住,没想到会想起这么多,码了这么多字,算是找回了不少的记忆。村庄永远是我的村庄,也是我的国。我不会离开它,更不会忘记它。将来有可能,我会回家在我家后面的山坡建一个木房子,还有钱就会给村里建一座图书馆,做做馆长。只希望那时,村里人不要嫌弃我,说我是“精神病”,我就很欣慰了。就此罢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老和尚经过山村,叮嘱村民:别让戴红头盔的壮汉进村
我和40岁旅馆老板娘不可告人的秘密…
跃叔故事:地气
民间故事:村民盖房,拆庙时遇到蛇群,放羊老者说,停下,别拆庙
村里有个二傻
民间故事:娇妻的诡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