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智华:《平凡的世界》出铜川(中)(报告文学)

      

*谨以此献给伟大祖国七十华诞

 《平凡的世界》出铜川  

     —著名作家路遥铜川矿区创作漫记

●  杨智华 

     路遥到铜川煤矿的计划受到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铜川矿务局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陕西省煤炭工业厅向铜川矿务局发来专门文、函。1985年8月21日,中共铜川矿务局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内容特殊的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因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路遥同志来我局需较长时间体验生活搞创作,为了方便工作,根据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党组建议,路遥同志兼任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并由局党委组织部向所属各单位党委下发了专门文件。

      1985年8月末,路遥在经过三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后,带着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带着最主要的“干粮”——十几条“恭贺新禧”牌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告别了西安,来到《平凡的世界》的第一个生活和创作基地铜川,开始了创作跋涉的第一步。

      路遥刚到铜川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住在矿务局招待所。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局党委副书记张俊杰(后任局党委书记)对路遥做了十分热情周到的接待。张书记与路遥同住在一层楼,两人经常促膝交谈,有关煤矿的奉献业绩和风采神韵、有关煤矿生产常识,特别是有关管理的工作运转情况等重要素材,大多是由此得到的。这些素材与其胞弟王天乐关于生产一线的素材互为补充,使路遥在创作中对煤矿生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无疑帮助很大。将写作地点放在陈家山煤矿也是根据路遥的意愿由张俊杰书记一手安排的,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谈及路遥当年写作情景时,张俊杰书记深情地回忆道:他是大作家,却像谦虚的学生,交谈中不断地询问、作笔记。他显示出的奋斗精神就像我们的矿工,吃大苦、耐大劳。当大家8点钟上早班的时候,他才刚刚结束一夜的劳作;仅仅休息到中午,他又起床投入工作,直到次日清晨。他的早晨确实是从中午开始的。

一个月后,路遥离开局招待所,在陈家山煤矿医院一个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里安营扎寨。

      这个工作间约二十余平方米,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还有一些被路遥称为“无用”的塑料革沙发。从此,路遥工作、用餐、休息就在这个工作间。最重要的设备自然是那张桌子,桌面一角堆满了资料,另一角摆放着书籍,“十几本我认为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摆在桌边——这些书尽管我已读过多遍,此间不会再读,但我要经常看到这些人类所建造的辉煌金字塔,以随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墙上贴着一张写着从1——53的一组数字,第一部共53章,每写完一章,就画掉一个数字。这个计划是神圣、崇高和雷打不动的。为了完成它,路遥经常忘掉了吃饭,连上厕所也往往是跑着去的。为了获得最好的写作状态,他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就在这个小小空间,路遥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惊人劳动,用心血诠释了四百多个日出日落,写成了约二十余万字的第一部,实现了他自己称为“一个小小的凯旋”的最初征服,也为后两部的写作打下了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关于对此间艰辛创作的深刻感受,路遥后来写道:“你既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得舍弃人世间许多美好。”在陈家山煤矿写作的近四百个日日夜夜,他在孤独的环境中过着封闭式的生活,除了晚饭后的半小时户外散步,他整日在稿纸上和笔下的众多人物同悲同乐,成为他现实生活中唯一“伙伴”的是一只老鼠。他惜时如金,对一切社会活动包括矿领导热情的宴请都统统地谢绝了。但是一次却例外地停下手中笔,参加了正在这里举办的矿务局新闻培训班,讲写作、谈人生,使来自各矿的学员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路遥的生活很不讲究,特别是饮食状况很差。在陈家山矿的日子里,他一直在矿医院食堂就餐,尽管矿领导很关照,但这里地处偏远,蔬菜、副食品供给不足,伙食很一般。午餐多是馒头米汤就咸菜,晚上有时侯吃些面条。况且,路遥因写作经常误饭,于是,一天吃一顿也就凑合了。“如果不工作,这伙食还可以。只是我一天通常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伙食无法弥补体力的消耗。河对面的矿区也许有小卖部什么的,但我没有时间出去。”

      作为正常人,谁无七情六欲,何况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其情感世界是极其丰富的,更何况路遥又是一位血泪渗透纸背的极善用情感魅力感染人的现实主义作家。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经常勾起作家对故乡亲人、对最初的恋人、对远在西安的女儿的美好记忆与想念,常常怅然长叹。然而,崇高的事业高峰向他微笑,他得承受这苦涩的现实。“只有拼命工作,只有永不竭止的奋斗。只有创造新的成果,才能补偿人生的无数缺憾,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一般来说,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大概都有自己的癖爱或叫做嗜好。列夫·托尔斯泰钟情咖啡,马克·吐温喜闻烂苹果味,鲁迅、柳青、杜鹏程等人无一不喜好吸烟。路遥也有自己的嗜好——吸烟,而且在一个时期内固定吸一种品牌,否则便无法进入写作状态。“没有烟,我会一事无成”。路遥在工作时吸烟很凶,简直是一支接一支。他的吸烟则完全是为了写作,至于烟对身体的危害则根本无从顾及,这是一个连他自己也非常清楚的“牺牲”。曾因陪路遥下井体验生活与之熟识的鸭口煤矿通风区长雷汉玉回忆道:“一天,我去他住的房间,开门后满屋烟雾。我问:‘你这屋咋这么多烟?来客人啦。’,他笑道说,‘就我一个人’,我又发现烟灰缸中烟蒂堆得很高,便掏出自己的工字牌卷烟让他吸,并说,这烟劲大,过瘾。他说:‘抽不动。你看我吸得凶,却不是为了过烟瘾’。我又发现他喝茶也很浓,便说,‘你爱出汗,少喝茶吧!’他说:‘不行,写文章就得吸烟,吸多了口干,不喝茶不行’”。在陈家山煤矿期间,路遥曾发生过一次“香烟危机”。当写作进入阶段性决战的紧要关头,携带的“恭贺新禧”牌香烟快吸完了,而陈家山矿区没有出售这种牌子香烟的地方,他便恐惧断烟将会给他带来“灾难性后果”,“好在最后关头,烟终于捎来了。当时的心情就像一名弹尽粮绝的士兵看到了水、饼干和子弹同时被运到了战壕里。”

      在写完第一部的1986年岁末,路遥怀抱书稿坐上一部越野车,在凛冽的寒风中离开陈家山煤矿返回西安,眼望渐渐远去的矿山,他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依恋和感慨。“和这个煤矿、这个工作间告别,既高兴又难受……总之,这将是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

      1987年秋,当《平凡的世界》写到第三部,也就是大量涉及煤矿的章节时,路遥又一次来到了铜川鸭口煤矿,得知路遥又要亲自下井,矿上便特意安排在生产安全状况都比较好的采煤四区。为了确保安全,专门将下井时间安排在中午12点检修班和采煤班交接时的暂停状态,除了当时雷汉玉专门陪同外,又从矿安监处特派一名安监人员跟随。至今,陪同路遥下井的情形雷汉玉仍可以想见。他回忆说路遥告诉他,他这回是想搞清井下的采运环节。从穿工作衣,到矿灯房佩戴矿灯,到乘坐罐笼下井直至703工作面,他对每种设备,每一道设施、工序和操作规程都问得非常仔细。由于他人胖(实则虚弱),在井下复杂的地形里爬上滑下,累得大汗淋漓。汗水模糊了眼睛,一会儿用脖子围的毛巾擦一下,一会儿又用沾满煤灰的手抹一下,很快便抹成个大花脸,我们看着他直笑,他也哈哈笑了。过一道棚梁时,路遥不留神一头撞上去,脚下一滑,跌了个四仰八叉。他反倒更乐了,风趣地说:“当矿工还多亏这顶‘乌纱帽',不然一天换一个头都不够用。”逗得我们又禁不住笑。在井下休息时,他又问雷汉玉:“觉着煤矿苦不苦?”雷汉玉答:“不苦。当农民出身,本来就能吃苦。再说这里月月50斤细粮、6斤杂粮,比起陕北老家好多了。”他顿时显得激动地拍着雷汉玉的肩膀说:“你这句话说得太好,对我太有用了。”肯定,路遥从这句朴实的话语之中受到了莫大启发,煤矿是一个不可能从繁华都市招工的艰苦行业,作品中的那个矿工孙少平不就是由土地走进矿山的青年农民么?

作者简介:杨智华,陕西渭南人。曾担任《铜川矿工报》副刊以及《铜川文艺》《陕西文学》的特约编辑。坚持文学创作数十年,省市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逾百万字,获省(部)、市级文学奖、作品奖若干。其中,反映煤矿改革的中篇小说发表在北京《阳光》文学期刊引起全国性反响,并获得“首届阳光文学奖”。正式出版有中篇小说集《矿长的上午》、长篇小说《狼侠行动》、散文集《走马千秋雪》。系中国煤矿作协理事,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协副主席,铜川市作协理事,曾获得陕西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路遥在铜川创作《平凡的世界》追记
张艳茜:追寻路遥在铜川煤矿的足迹
马腾驰//《难忘路遥》
在青山酿柿子醋/姚逸仙
【铜煤记忆】我那曾经的鸭口煤矿
我 与 矿 医 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