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十七 世界地理分区

一、单项选择题
(2007年高考上海卷地理)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1.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活
C.河流从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答案】A
【解析】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高山、大河相间分布,南北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南亚则自北往南为山地、平原和高原。东南亚石油资源丰富,而南亚则缺乏。东南亚除少数河流流入印度洋外,其他主要流入太平洋。
2.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答案】B
【解析】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相对较多。东南亚和南亚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近年来南亚(印度)的技术密集型发展迅速。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7回答24——25题。

3.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000多米,终年积雪

【答案】BD

【解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地处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多上升气流,空气多对流运动,A 项错误;赤道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距海洋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 C 项错误;苏门答腊岛等岛弧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碰撞产 苏门答腊岛示意图 苏门 答 腊 岛雅加达 0? 图7 生褶皱岛弧,因此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B 项正确;查亚峰位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位于苏门答腊岛附近,海拔5000 多米,山顶地区终年积雪,是著名的旅游胜地,D 项正确。
4.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发达 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当地市场需求大

【答案】BC

【解析】该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成的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需要大量的木材和其他原材料,而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条件,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原材料供应充足;同时,造纸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低廉劳动力,而该岛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低廉。BC 项正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5.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答案】D
【解析】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到韩国的济州岛一,线北部是黄海,南部是东海。显然日本与我国为一水之隔,指的是东海。
6.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答案】C
【解析】日本地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受温度影响,樱花4月~6月依次盛开的地区应从南向北变化。故选C项。
7.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答案】B
【解析】电器装配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丰富,故选择B项

8.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马来西亚可见成片的橡胶园
B.泰国可见成群的大象
C.新加坡多对流雨
D.新加坡(10°50'E,1°17'N)海峡波浪滔天
【答案】D
【解析】结合东南亚的区域特征,可直接判断A、B正确;新加坡纬度低,处于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下,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多对流雨,但风力微弱,所以波浪滔天不可能。故D错误。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亚洲某地(约27°N ,86°E )蓝天与自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

9.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B

【解析】:考查区位定位和气候分布类型.珠穆朗玛峰:北纬27°59′14〃东经86°55′26〃 ,由该地地理坐标定位为喜马拉雅山南麓,气候类型为高山高原气候.

10.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答案】:A

【解析】:考查大地理单元区位定位.由珠穆朗玛峰:北纬27°59′14〃东经86°55′26〃准确判断,还可采取排除法,看图排除 BCD.

11.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答案】:B
【解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自然属于亚洲南亚地区。

12.(上海市普通高校2010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7)“地中海一年四季碧波荡漾,少有惊涛骇浪,便于航行,希腊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借着这个大海四处讨生活了。”这里所说的“讨生活”是指希腊人( )
 A.抵抗外族          B.海外殖民 C.游牧迁徙          D.围海造田
【答案】B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图4是非洲乍得胡流域图,读图,回答8、9题。

13.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循环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择枝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1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减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B

【解析】从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迁可以推知乍得湖面积不断萎缩但流域面积取决于地形地势流域面积没有变化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2001年湖泊萎缩到东南部说明1963年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

                                              图3
15.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答案】:A
【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
16.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答案】:B
【解析】: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
17.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答案】:

【解析】本题是考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在赞比西河上游地区,根据其高度表和图中上游河段有大量沼泽分布,可以判断上游河段的干流流速缓慢。因为在地势低洼,河流流速缓慢地区才容易形成沼泽。其支流分布较长,流速平稳;本区域应该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海拔高度不高,不可能有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

18.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考查自然带形成差异的原因。在非洲南半球20度的大陆东西两岸形成了热带荒漠景观和热带草原景观,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因素,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两岸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距离海洋不远,都以高原为主。

19.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①进口矿物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⑥重点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芬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据此分析可知,“芬兰奇迹”主要是依靠科技发展而出现的。题中只有③、⑤、⑥三项涉及到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卷)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

20.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月0°C等温线分布规律及成因、西风带及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及影响、欧洲西部地形特征,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大。
【解析】由题图,欧洲西部地区地势低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又呈南北走向,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的影响,和盛行西风的影响,使得欧洲西部一月0°C等温线呈南北走向分布,选项A正确。
【题眼】本题解题的思路要从欧洲西部平原地形、北大西洋暖流等增温作用方面思考,尤其是0°C等温线在欧洲西部呈南北走向分布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欧洲南部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喀斯特”,源于前南斯拉夫伊斯的利亚半岛西北部与意大利交界的喀斯特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特殊地貌。由题图,欧洲南部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即图示中的乙地),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加之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特殊地貌。选项B正确。
【题眼】题干中“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是解题的“题眼”。
【知识拓展】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极为广泛,而发育最典型的有两个代表地区,一是桂林,地表形态以峰林为主,那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中壮年期。而另一处最典型的,处于喀斯特地貌发育青年期的,就数石林县的石林。
2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流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和图中分析可知,A项中流经西斯匹次卑尔根岛附近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而非寒流;B项中表述错误,该地的国际航线较少,交通条件相对其它种子库没有优势;C项中的安全只考虑“人烟稀少”,而该地种子库主要考虑“地球遭遇极端灾害”,表述不准确;D项说明当地受冷高压影响气候严寒,非常适合种子的低温保藏,此为当地建库的最主要原因。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23.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答案】

【解析】:2010年仿佛使人们又回到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仅2010年1-4月之间,就相继有中国台湾花莲外海、高雄、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日本、海地、智利、中国玉树等第发生地震。地震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的发生机制和伴随的地质灾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题关键在于了解地震的能量来源和海地、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大多位于板块边界,但需要说明的是大板块内部存在的断层也可以引发地震,如海地地震;影响烈度的因素不仅包括震级,还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强度等。
24.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答案】

【解析】: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紧邻安第斯山脉,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仅有狭窄的沿海平原,海地是岛国,面积小,地形也以山区丘陵为主。图中智利甲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答案】:C
【解析】该题以地形剖面示意图考查了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推理,对定位要求下降。综合考查了地形、工业、农业、盐度、气候与植被等知识点,该剖面在南美洲自北向依次经过了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穿过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热带草原区。
26.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答案】:A
【解析】甲地海水是巴西暖流,来自赤道暖流,对岸海域是非洲的西部是本格拉寒流,是上升流;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甲地对岸的非洲的西部沿岸是热带沙漠景观。
(200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读图2,回答3~5题。

27.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答案】C
【解析】以一幅简洁的澳大利亚大陆轮廓图为主背景,考查考生对与澳大利亚大陆密切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判断等。抓住题干中“受那影响明显的地方”,再获取图中T、Q、R、S四点的位置信息,回归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基础知识,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D(东澳大利亚暖流)。
28.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答案】B
【解析】首先抓住题干中“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中的有用信息,确定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再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
29.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一幅“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图”为素材,图形新颖、简洁,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中有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首先根据P点在图中的位置信息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确定P点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次,根据图中的气温信息,排除②线,再根据图中的年降水量信息排除③④线,并最终确定正确选项A。
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图1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30.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河流、国界等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为中南半岛,该农产品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沿海平原地区,故为稻米;若其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则应为热带经济作物。
31.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答案】D
【解析】甲(越南)可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承接中国转移的家具制造产业。
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3~4题。

表1: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32.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                     B. 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答案】A
【解析】由表中气候资料分析,美国苹果产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分布于30oN~40oN大陆西岸。
33.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与美国产区相比,中国产区更接近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劳动力、土地价格低是中国苹果进入世界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而不是年较差。
二、综合题
34.(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四川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6)(36分)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
(3)分析该国水资源的开发条件。(12分)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10分)

【答案】.(36分)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

    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北部有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据8844.43米的山峰,可以得出其为珠穆朗玛峰,再据经度可推知该国为尼泊尔。从图中河流流向及分布状况,结合等高线的分布,就可得出该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即海拔在8000米左右,说明以山地为主;且海拔从8000多米向南过渡到200米,组合河流流向,说明地势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
(2)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北高南低的地形,加之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此地多地形雨。故降水量多,且集中于夏季。
(3)考查地形、地势对水能影响。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影响水能丰欠程度主要分析流量和落差。山地为主的地形、高差悬殊的地势导致该国流水湍急,流水动能大,水力资源丰富。
(4)考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山的地形导致该可耕地少,落后的经济,使该国的生活用能以薪柴为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出现毁林开荒、大量砍伐森林,从而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等生态环境问题。
【注意】在解答地形、地势特征时,除了要充分从所给题目中挖掘相关信息,还要在答题的过程中规范用语。即某地的地形: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或地势由××向××倾斜。

35.(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29-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⑴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海。
⑵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⑶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单项选择)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⑸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__。
⑹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答案】⑴③;澜沧;南
⑵山河相间;侵蚀(切割)
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⑷B
⑸甲;丙;丙
⑹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解析】第(1)题,我国和东盟的关系是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熟记东南亚重要国际性河流的名称、分布、注入海域及河流特征是解题的基础,也是学习地理的一种基本素养。第(2)题,湄公河流域所在半岛是中南半岛,其地形特征与我国横断山区地形特征相同,都是内力作用(板块沿某一方向的运动和挤压)、外力作用(流水长期侵蚀)长期结合的结果。第(3)题,湄公河流域的稻米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气候(水热充沛)、土壤(肥沃)、地形(有较平坦、开阔的平原和谷地)等自然方面和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植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方面作答。第(4)题,应熟记湄公河流经的省份。第(5)题,熟记世界政区图,了解重要地区和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拥有系统、全面、准确的地理知识体系才能熟练答题。第(6)题,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部分国家接壤或相距很近,而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因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而得以加快开发的步伐;国家间的交流可促进交通发展、贸易往来,可以互通有无,共享市场,繁荣市场,促进社会经济的大发展。36.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26-30)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⑴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⑵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⑶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⑷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⑸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谁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了日本的区域特征,了解日本的区域基本特点并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第(1)题,结合材料一及日本地形特征,可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及流量季节变化四个方面分别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第(2)题,依据上题的河流长度、水流速度及流量季节变化可总结日本河流的航运与水能价值。

第(3)题,据图可知,夏季影响日本的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受山地地形阻挡抬升,在面向太平洋的一侧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而日本海一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造成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可从河流特征、人口与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对比分析。

4题,结合图示从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分析。

第(5)题,结合教材中流域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归纳。 
37.(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32)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
(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____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本题为选做题,只可从A、B两题中选做一题,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5分)
A题: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B题: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1)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马六甲 亚欧 印度洋
(3)高 F处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4)A题: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B题:处于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是世界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
【解析】本题借助于马可·波罗往返中国的线路图这一历史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在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海陆分布、气候、海水性质、板块构造、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主干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本题有考生值得留意的两大方面:一是强调学生对课程标准或课本主干知识的把握,二是选做题能让选修不同内容和使用不同课本的同学在一张试卷上应试,具有向明年江苏将实施的新课程和新考试模式过渡性和导向性特点。
38.(2007年高考全国II卷文综,37)(21分)图8为某国简图。读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_____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2分)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1)印度 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
形成旱灾。
【解析】本题以某国的经纬网、轮廓、等高线、河流等要素叠加图为载体,考查考生区域定位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国家突出的地理特征及其成因等相关能力。依据图中的经纬度分布特别是90°E和北回归线这两条关键经纬线可以判断该国为孟加拉国,位于亚洲的南部地区,北部为山地,南部为恒河平原和恒河三角洲,南部海域孟加拉湾,属于印度洋;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干湿季分明;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貌与季风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易形成旱涝灾害。      

第一问,地形、地势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正确、清晰表述的前提。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地势则是一个地区高低起伏的大势,因此在描述中各有不同。     

第二问,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成因是一种气候三个表述方面。从气候类型上回答,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三问,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等。题目要求填写的是“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应该是水稻种植业。    

第四问,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该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考查考生的“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首先表述对象分气候和地形两个方面,再者表述的内容是有关“该类型农业发展”的,即水稻种植业,第三表述的逻辑是“不利影响”。   

    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该国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作为气温来说应该是全年高温,这对农业发展来说都是有利方面。那么气候对农业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降水的“多”和“少”两个方面。结合季风气候的特点,那么降水对水稻种植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旱涝灾害频繁。   

    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的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结合前面气候降水问题,地形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造成涝灾。

39.(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I卷,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16分)


(3) 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 分)(提示: sin45°≌ 0.71)
A. 1 300 km     B. 1 800 km    C. 1 000km   D. 2 100km

【答案】(2)分布特点: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2分)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在西部(里海附近)。(2分)
成因: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主,同时也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因当时国防需要及相关资源分布,上述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8分)21世纪快速发展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分布在西部(里海附近)。(4分)

(3)B(4分)

【解析】

(2)相关材料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只需提炼即可得 出结论。

(3)本题考查经纬度的计算,天然气的管道可以通过求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来计算,经线跨度为5×111 =555KM ;而纬线跨度为19°×111×sin45°=1497KM,然后天然气的管道长度等于两者的平方和的开方,结果为1600KM左右,因为管道是比较弯曲的,所以实际数值要大一些,故选B。

40.(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36分)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答案】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量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拨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降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湿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使于原科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解析】
(1)图示黄麻产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量来回答。
(2)黄麻产区的她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来回答,结合图中河流和等高线推出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结合题干的信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进行初期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来分析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从原科、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
4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21-24)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7分)
  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⑴图中A河名称为________,注入________;
B河名称为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
⑵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___________。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________   ,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流经 ____________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__________价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________资源。
⑶B河长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过A河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降水类型来看,B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__________雨。历史上,A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A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写数码),其理由是:_______

【答案】⑴尼罗河;地中海;刚果河;大西洋
⑵撒哈拉沙漠;减缓;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刚果;航运;水力
⑶B河地处热带雨林地区,A河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地1Z(B河所在地区的降水量比A河丰富);B河位于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A河流域面积相刘较小(B河流域面积大于A河)
⑷对流;灌溉水源(水源);肥沃的淤泥(淤泥);②;支流②所处地区降水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空间定位及有关地理知识记忆。结合图示及两河水文基本状况不难作答。(2).本题考查尼罗河三角洲的成因及刚果河的主要功能。三角洲的成因主要与下游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有关;刚果河在不同的河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刚果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航运价值,而下游河段,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3).尼罗河为世界第一长河,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尼罗河流量远不及刚果河。结合图表资料,应主要从两河流经地区的气候条件及两河流域面积进行比较。(4).B 所在流域位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可以说,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埃及文明,原因是其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和肥沃的淤泥;①为白尼罗河, ②为青尼罗河,尼罗河泛滥主要与青尼罗河有关,原因为白尼罗河的源地位于赤道地区,降水均匀,而青尼罗河源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6~10 月份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形成泛滥,其他月份受信风影响,降水少。
4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21)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2分)年温差很小(2分),昼夜温差大(2分)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2分),海拔高(接近3000米)(2分)
【解析】气温特点一般要从均温(高低)和温差(年较差、日较差、季节变化)两大方面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分析基多的气温特点要抓住图中的纬度和地势,从太阳辐射和地形起伏的角度分析。
4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答案】(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 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 G 河在 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解析】(1)解决这道问题学生首先会进行空间定位,根据图示经纬度,很容易确定该区域就是刚果盆地,于是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但是后面的理由怎么解释?如果学生回答是根据经纬度位置来确定该地地形为盆地地形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空间位置和地形类型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因此,必须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推理才能的出结论,图中重要的信息有两点,一是河流,一是等高线,这两项都是我们判断地形地势的重要依据,首先图示信息当中有一条 500 米等高线是闭合的,可以确定该地地形是一个封闭的地形,然后再由河流水系的发育状况支流都是从四周向中间流的,很容易确定该地的地形为一盆地地形。

(2)根据上题的判断,该河流为刚果河,位于赤道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赤道地区常年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处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相交的复合带上,盛行上升气流,而气流上升过程中属于一个降温的过程,由于温度下降,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所以降水丰富;根据第一题的判断流域大部分处于刚果盆地,图示信息显示,该河流支流非常多,汇水面积广,因此该河流水量非常丰富。

(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而形成的。因此要形成三角河流必须有较大的含沙量,另外泥沙要沉积,河流流速应该比较慢,使得泥沙在河口附近有足够的时间沉积。而刚果河流经区域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丰富,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少,非洲的海岸为断层海岸,河口附近没有明显的大陆架,河口落差大形成一个瀑布,河口附近水流速度快,泥沙很难沉积。另外刚果河中游地区为盆地地形,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携带的少量泥沙多在中游已经沉积,所以很难在河口附近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考点】(1)判断地形地势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利用经纬线进行空间定位,等高线的判读,河流流向的判断等。

(2)大气环流和降水之间的关系,影响河流水量的因素。

(3)河口三角洲的成因,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刚果河流域的气候、植被和地形特征等。

【备考提示】(1)回答这种类型的简答题,不要过于依赖大脑中已有的学科知识,而是需要更多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无论在什么时候,解答高考题都需要一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为准。

(2)解决这种问题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思路要清晰,首先应知道影响河流水量的因素有哪些?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河流的水系和流域面积等。此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要具备清晰的思路。另外学生仍然可能犯和第一题同样的错误,过分的依赖大脑中已有的学科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答:G 河是刚果河,所以水量丰富。因为学生知道刚果河是世界上径流量第二大的河流,但是这样回答缺乏逻辑性,是不会得分的。还有学生会答:G 河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水量丰富。这样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对的,但是热带雨林气候和河流水量丰富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所以也不会得高分。因此,学生在复习中应该多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这道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有丰富扎实的学科知识,又要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高三的老师,平时教给学生的不仅要有系统广博的地理学科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利用所学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像这种问题在回答时应该有非常严密的逻辑,不能想起什么答什么,这样的话会出现思路混乱,不能全面的分析问题,往往会出现答题不够全面,把思维集中在某一个点上,16 分的问题,学生如果不经过细致的分析,往往会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

44. (2009年高考全国I卷,36)根据图5和表3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域

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答案】

(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醉倒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该题难度不大,题目当中提供的信息比较明显,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尼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降水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气候特点,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气候区,流域径流和气候的变化影响流域的农业生产。

(1)(2)题:尼罗河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受赤道低压北移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冬季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为主,干燥,降水少;白尼罗河源流于南半球,流径赤道地区,尼罗河枯水期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降水较多,白尼罗河径流量大。

(3)尼罗河每年6~10 月流量大增,并携带大量肥沃土在下游沉积,引起尼罗河下游的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由于主要处于热带地区,气温高,且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北非地区。 

45.(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39)(60分)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根据图10,图11和材料回答问题。

(1)访问首日,八国首都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甲、乙两湖为世界著名深水湖,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图11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8分)

(3)说出北非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并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8分)

【答案】(1)卢萨卡;地壳断裂下落(或地处东非大裂谷带内)

 (2)地处赤道低压带;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风与海岸线垂直;沿岸(几内亚)暖流经过;高原山地抬升。

 (3)石油和磷矿。有利因素:石油和磷矿资源丰富;靠近世界重要航线,与世界主要 市场联系方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不利因素: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低,气候干燥。
【解析】本题“以线串点”,考查地球运动规律、湖泊成因、气候特点以及非洲资源开发条件等知识。

第(1)问,1月30日时,太阳知识点的纬度=(23°26′-39÷4)≈13.5°S,所以位于15°S的卢莎卡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88.5°,为最大,东部非洲呈串珠状分布的湖泊与东非大裂谷带有关。

第(2)问:A、B两地的年降水量均大于3000毫米,应从两地的地带性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非地带性原因(寒暖流经过、地形起伏、迎风坡和背风坡等)方面思考问题。第(3)问,北非的主要矿产资源一是阿特拉斯山脉的磷矿,二是北非撒哈拉地区的石油,结合北非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其有利与不利因素。

46.(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表3

 

水稻

玉米

杂粮

其它

合计

占播种总面积比例(%)

8.O

12.O

74.2

5.8

l00

占总产量比例(%)

5.O

4.9

88.8

1.3

100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O分)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9分)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
【解析】(1)考查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根据图中纬度 (线)可知,该河段所处区域为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原的控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所以河流水量不断减少。(2)从两地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甲由于受到海洋气流和沿海暖流的影响,加上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所以降水丰沛;而乙地受到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从图中看出N国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降水不足,加上该国经济落后,种植业历史较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地等。(4)考查区域地理概况.从图中看出,古罗马帝国位于北非高原,地形比较平坦,为热岛草原气候,草原广阔;有河流,水资源丰富;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等。
【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量明显大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西南气流和沿海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明显,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水稻种植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较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为发达,地处古代贸易交通之要道.
47.(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25-28)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6分)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⑴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河。
⑵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___________气候为主。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⑶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  它们是____________等。  最大的__________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⑷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答案】⑴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叶尼塞
⑵温带大陆性;亚寒带针叶林;光热;小麦
⑶石油、天然气、煤、水力;秋明
⑷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俄罗斯地形及河流的基础知识。回忆所学内容,结合图示不难作答。
⑵本题考查俄罗斯气候和农业的基础知识。俄罗斯乌拉尔山以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以东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由于俄罗斯纬度较高,光热资源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粮食作物以耐寒的小麦为主。
⑶该题考查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分布知识。可结合俄罗斯地理简图作答。注意问题中要求写出“能源资源”。
⑷本题首先说明俄罗斯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再结合图示及平时积累知识说明河流的结冰期长、流向与货运方向不一致即可。
48.(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39)(25分)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20世纪中后期,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工业区。如意大利的萨索洛,数百家以瓷砖生产为中心的中小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2)简述这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8分)
【答案】(1)政府扶植经济发展;建立合理化生产体制;鼓励利用先进科技成果。(2)以轻工业为主;中小型企业为主(或者企业规模小);生产过程与布局分散;生产灵活多变,产品面向市场。
【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中后期,地域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和关键词:新兴的工业区、意大利的萨索洛、数百家以瓷砖生产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规模经济生产,获取解读这些信息,再调动所学意大利新型工业区特点,进行准确描述这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以轻工业为主;中小型企业为主(或者企业规模小);生产过程与布局分散;生产灵活多变,产品面向市场。
49. (2009年高考浙江卷,36) (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分)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8分)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答案】
(1)66°34′N及其以北地区
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线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
   乙地:温带大陆性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  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少
(3)冰川作用  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多河流、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的中上游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解析】本题通过“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给出相应的经纬线和区域轮廓用于空间定位,结合图例设置问题,考查相应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储备情况,题目灵活性,综合性强,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考点定位】①黄赤交角及其意义;②影响气候的因素——地形和海陆分布等;③外力作用下的地貌特点; ④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50.(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b
                                                图5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答案】
(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解析】
(1)读图a可知,甲地在河流沿岸,附近等高线密集由此可知,地形为河谷。气候条件可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定位为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关键是答题时还要注意此地形和气候利于葡萄生长的地方。这点可从题文当中给出的提示光照和昼夜温差两方面说明。
(2)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可从地形和水流方面说明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出山口处由于流速的降低,水中携带的砾石就会首先沉积下来。
(3)此题首先说明乙地的气候及其特点。通过经纬度确定是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第二问是要从气候和鹅卵石两方面说明利于葡萄生长的影响。气候条件可仿照第一小题做简要描述,而鹅卵石的存在起到加强作用。因为鹅卵石增温快降温快,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的积累。
51.(2007年高考上海卷地理,27-36)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点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1%。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山地;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⑴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________半岛相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北海、________海。
⑵在法国的塞纳河、罗纳河中,向南流入地中海的是________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________河。
⑶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⑷根据图文有关信息判断:法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的地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下列工业区中,在以煤炭为原料的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的有________。(单项选择)
国鲁尔区 ②法国加来 ③德国慕尼黑 ④法国巴黎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⑹法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目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             。(单项选择)

 A.风能发电 B.潮汐发电 C. 水力发电 D.核能发电

 ⑺法国、德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分别是                                         

 ⑻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是                                             

 ⑼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是                                                  

 ⑽近年来法、德两国与我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中法、中德经济或文化、合作交流的实例法、德两国各举1例。
                                                                                  

【答案】⑴伊比利亚(1分) 波罗的(1分)
⑵罗讷(1分) 多瑙(1分)
⑶D(1分)
⑷东南高西北低(1分) 南高北低(1分)
⑸A(1分)
⑹D(1分)
⑺法国工农业均发达(1分) 德国工业比重较大,而农业比重较小(1分)
⑻法国气候温和湿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任答两点得1分) 德国热量条件较差,耕地面积较小,土壤较贫瘠(任答两点得1分)
⑼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1分)
⑽法国举例:空中客车、家乐福超市、地铁车辆、中法互办文化年等(1分) 德国举例:大众汽车、西门子电器、磁悬浮、麦德龙超市等(1分)
【解析】(1)阅读法国、德国地理简图,回顾教材中欧洲半岛与海域分布,不难写出答案。        

 (2)回顾欧洲主要河流,结合简图内容,可知经过巴黎向北注入英吉利海峡的为塞纳河,向南流入地中海的是罗讷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向北注入北海,多瑙河向东流入黑海。        

(3)根据法国简图河流向西向北注入大西洋知,法国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所以②剖面图较合适;根据材料叙述及河流流向,可知在德国地理简图中自B到A应分别为平原、山地、高原和山地,④图符合,故选D。         (4)结合(3)题分析,可知法国地势大致东南高,西北低,德国地势大致南高北低。        

(5)由两国地理简图知,法国加来、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两地在煤炭基础上发展重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两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        

(6)属识记内容,法国目前发电量中核能发电占80%以上,故选D。        

(7)德国、法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可直接从材料中看出。        

 (8)耕作业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阅读文中材料可知,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德国由于北部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中南部为高原山地,耕地面积小。        

 (9)葡萄生长需要充适的光照和热量条件。由材料知,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热条件好。        

 (10)本题考查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事新闻即可。  

5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36)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

                                      表2

月份

气温

(℃)

降水

(mm)

气温

(℃)

降水

(mm)

1

-6.7

45.6

-12.4

90.0

4

6.0

64.0

3.3

75.5

7

20.5

76.6

19.1

118.5

10

8.9

63.0

6.5

96.0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 (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解析】 (1)河流水位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补给水源的变化和沿途湖泊、地下水的调节,从气候资料上分析,圣劳伦斯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再加上五大湖的调蓄作用,使其水位稳定。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落差、含沙量、有无冰期等方面描述,而流域内的气温变化决定着河流有无冰期及冰期的长短,从纬度看①地纬度低,但是冬季气温也在0 ℃以下,有封冻期但是短于②地,从图中的水面高程可以看出落差(流速)的大小,②地位于下游,有支流的汇入,流量大于①地。

(2)读图可以描述出雪带的分布特点,降雪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水汽,二是水汽要上升冷却至0 ℃以下,三是有一定的凝结核,结合五大湖及周围的地理环境,可以解释“雪带”的成因。

(3)分析某一港口成为某种产品的输出港,一般要从三个条件分析,一是要有货物可运,二是这种货物适合水运,三是水运本身具备的优势。蒙特利尔位于圣劳伦斯河谷,正是加拿大的粮仓,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易错点】 不能准确判读地理分布图
5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卷,36)(30分)图10是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由哪些负面影响?(6分)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

【答案】  (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条件:天气多变。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温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题目材料与设问学生都比较熟悉。

第 1 小题  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与不解析利条件,题目给得非常明确,没有用“评价”“分析”等略有隐蔽性的设问。其条件分析主要纬度(低,克服地转偏向力所消耗的能源少)、交通条件、地形(平坦,建设成本低)、人口、天气(晴朗,能见度好,便于观察跟踪)等分析。

第 2 小题  分析②③二个地方湿地成因:设问比较明确,但回答会觉得答案雷同,因为②地是河流中游地区的湿地,③是河口地区的湿地,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二者区别不是特别明显。本题考核知识选择的二个点不是非常合理。

第 3 小题  ④地介于平原与低丘之间,题目给的设问是“区域非法牧场扩张”与标准答案不是非常统一。非法牧场扩张当然会以毁林为代价,但热带雨林地区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极强的,因为题目问的是林地改成牧场,不是林地改成耕地,学生回答时为了不失分答案可能就会写得很多。

第 4 小题  先分析 60°E 东西二侧城市分布类型:东侧为沿海城市,西侧为内陆高原城市,如果这思考过程正确,答案自然就容易组织。

54.(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31)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共10分)
资料1:见表1。
表1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

GDP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km3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km3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美洲

7.9

27.3

6443.7

608.44

1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526.0

106.21

332

18

23

59

资料2:见图15。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4)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2分)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2分)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3分)

【答案】(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2)A、C、F。  (3)少;高。 (4)特点:

 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北美洲工业用水比重比南美洲大;

 ②北美洲农业用水比重比南美洲小;

 ③南美洲生活用水比重比北美洲大。

 差异: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解析】:(1)企鹅生存环境以及分析形成适宜企鹅生存环境的影响因素。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如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等国都有分布。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洲冰天雪地,适应于冷水环境。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却栖息有南极企鹅,说明当地水温较低,其影响因素只能是秘鲁寒流。 

(2)亚马孙河的概况。亚马孙河发源于西部安第斯山,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流经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流量季节变化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内分布着世界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故可选出A、C、F。 

(3)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总量北美州少于南美洲,而开采率北美州高于南美洲(北美州为发达地区,资源利用率高)。 

(4)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北美洲以发达国家为主,两个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不同。
55.(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30)[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图l8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其形态特点是   ▲    。(2分)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和   ▲    。(2分)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   ▲    ,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2分)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   ▲    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    。(2分)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    、   ▲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2分)

【答案】:(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解析】:以墨西哥湾海域石油泄漏事件为背景,主要考查海底地形和海洋污染的情况及洋流。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盆和大洋中脊等,大陆架水深不足200米,大陆坡一般是200米至3000米,漏油处在海面下1600米,所以该处应是大陆坡。海洋环境相对于陆地环境要复杂多,海底黑暗、缺氧、低温,海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海上气象海复杂多变。海洋石油污染会造成海洋生态破坏,造成众多生物死亡或遭到毒害;石油污染又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飘向欧洲。 

56.(2009年高考福建卷,37)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11分)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12分)

【答案】(1)A:高原 B:山地(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解析】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综合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

 (1)由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状况可知,A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即为高原地形;而B 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米,等高线密集,即为山地地形。

(2)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体现下面几方面:径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的大小及汛期出现季节;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的有无及长短;是否有凌汛。结合图中降水量月份分配及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所以流量大,水量丰富,但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同时由上游和中下游等高线均较为稀疏分析该河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3)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气候与地形特征分析,该国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类型多样。

(4)区域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方面。如果有了以上知识储备,再结合题干和图中信息包括图例信息进行筛选,就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综合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
57.(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37)(37分)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分)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答案】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解析】

(1)读图可知,而该区域处于西风带位置,受来自太平洋的西南风的影响,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而大峡谷谷底湿润气流不能到达,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2)读图可知,甲国为北美洲的美国,与甲国(美国)西部沿海地区(洛杉矶和旧金山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人才实力雄厚)相比,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所以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

(3)R河河口出现断流说明上游来水少,注意题目的提示“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信息“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则说明了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因而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注意题目的提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它要素跟着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参照这个思路来回答,最终会导致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58.(2009年高考全国Ⅱ卷,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码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所在洲的第二大供给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解析】(1)根据经纬度数值和图中注记进行空间定位,确定该国为厄瓜多尔(不能确定国家不妨碍答题),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太平洋的东岸。地理位置包括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互位置等等;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的类型及其构成、地势特征、地形区的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答题时选择突出的位置特征,不必面面俱到。(2)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气温、降水)、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这里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注意花卉生长对自然条件要求的特殊性,还要结合当地区域实际答题,不是笼统的回答农业生产条件,更不能说成套话、空话。(3)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方面。厄瓜多尔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是: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木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59.(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34-37)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⑴图中沿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 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
⑵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⑶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解析】:第( 1)题,图中120° E自南向北穿过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第( 2)题,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沙漠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和地形阻挡有关。

第( 3)题,一月份南半球为夏季,陆地上气温高,形成低压,此时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来自低纬海洋,气候湿润。七月份,南半球为冬季,陆地上气温低形成高压,澳大利亚西北部多来自陆地上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干燥。

第( 4)题,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于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季风气候不如上海明显。

【答案】:( 1)地中海气候(1 分)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1 分)

⑵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1 分);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1 分);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1 分)。
⑶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1 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1 分);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1 分)。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1 分);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1 分);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1 分)。
⑷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1 分);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1 分)。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1 分)。
60.(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卷,39)(18分)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盈利性教育机构。图9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图10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⑷图9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        地区。(2分)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10分)

 

⑸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10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答案】(4)东南沿海    城市人口集中;教育繁荣;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需求大。
(5)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解析】(4)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根据A国所处的经纬度和轮廓,判断为澳大利亚。从图中可以看出孔子学院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由于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城市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促使孔子学院的形成。(5)澳大利亚著名的河流为墨累河。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有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
6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7分)
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8分)
(5)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7分)

【答案】(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4)资源: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5)东岸污染由近岸向大洋扩散(向东、向南扩散);东部海区主要受由低纬(西北)向高纬(东南)的洋流(暖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了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的降水特征及成因,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甘蔗生产和影响甘蔗制糖厂布局的区位因素,旅游资源开发,洋流对污染的影响。第(1)问,根据甲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可知甲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当地的冬季;原因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第(2)问,两地区农业地域类型都是典型的小麦和牧羊相结合的混合农业;丙地区位于墨累达令盆地,具有临近河流、平原面积广阔的优势。第(3)问,甘蔗适宜生长在水热条件好的东北部热带雨林地区;甘蔗制糖厂属于典型的原料导向型工业,影响其布局的因素有原料、交通和市场等因素。第(4)}司,埃尔斯巨石位于热带沙漠地区,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组合状况较差。而大堡礁位于东部沿海,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较好,交通便利,接近发达地区和市场,基础设施较好。第(5)问,据图可以判断污染物自海岸向东、向南扩散;原因主要是受到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综合题命题两大基础——地形与气候的综合思维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附答题模板综合题型1-5】
模板习题下载:自然地理特征类答题模板
分项汇编:近三年高考地理真题 专题15 中国地理
上海2015年高考压轴卷地理【解析】
试题精选 | 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