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90%的父母都忽略了

“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起跑线。”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宝宝刚出生时,总会无缘无故“哇哇”大哭,还总是哄不好,搞得家长摸不着头脑;有时候带他出去玩,不知道哪里惹到他,又开始闹情绪。

很多家长会因此恼怒,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

这在脑科学看来非常正常,孩子哭、闹、没耐心、发脾气,是因为他负责理智、管控情绪的那部分脑“前额叶”还没发育成熟,要到20几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所以理解这一点,当小孩发怒或者是耍小性子的时候,你就能理性地了解:其实孩子是真的做不到,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这就是青年科学家魏坤琳告诉我们的。

他也曾在《最强大脑》的节目中,以北大教授丰厚的学识、“科学是我唯一的判断标准”这样的态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是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爱贝睿未来脑计划的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特别是人脑是怎么控制运动的。

2010年,他的大女儿出生了,魏坤琳说:

初为人父,我开始像所有父母一样,疯狂地翻找各种育儿理论,恨不得把所有脑科学知识都用在她的成长上。

但翻遍市面上的育儿书,我感觉很失望也很诧异,在科学领域都被批判了N年的理论,竟然还有那么多人信!

像“右脑开发”、“大脑只开发了10%”这种伪科学,今天依然在教育界大行其道。

还有些商家出于商业目的,对科学理论进行了曲解、篡改或恶意夸大。这不但让家长花冤枉钱,更是浪费了孩子的成长时间和机遇。

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父母,是魏坤琳最大的初衷。

1

互动阅读的培养

魏坤琳表示:0到6岁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大脑重量只有成年人脑重的25%。

到6岁的时候已经接近了90%或者95%了,3岁的时候是85%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0到6岁非常重要,魏坤琳讲到他的女儿正在经历这个时期,他说:

我的大女儿现在7岁,我的小女儿才1岁半。

从小我会跟她玩阅读,我边讲故事边指着字读,我读的时候我手在滑着字。

字形、字音、字意,可以在一次读书过程中间全部完成。

他说,这种互动阅读是非常好的,宝宝可以比正常的识字年龄提前。

宝宝认识的符号越多,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更具有意义,因为一到街上全是文字,这个世界就为他打开了,所以越早识字越好。

魏坤琳讲到他小时候:

我至今都记得我4岁的时候,我爸爸就把我抱到他膝盖上,跟我一起读小人书,我喜欢那个时刻,因为他会一页一页的给我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再长大一点我很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家的书我都看过三遍,只要是亲戚家能够摸到的书我都看,不管什么书,也是小时候培养的。

所以我非常感激我父亲小时候给我花的那些时间,给我玩的那些互动阅读,是深远的影响。

2

激发孩子学习能力

时代变化太快。十几二十年前,没有人能想到互联网、手机能如此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同样,你也无法预测十几二十年后,你的孩子长大要面对的那个时代和社会,又会是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就有一个报道指出:现代小学生这一代人将来工作的时候,如今65%的工种都将不复存在。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想根据过去的经验,通过“押宝”来赌孩子的未来,未免风险太大,也毫不现实。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认清:孩子需要的不是现在社会看重的能力,而是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

传统教育强调对知识存量的学习,面向过去;而真正有竞争力的人,一定要有适应未来的能力。

如果给宝宝灌输知识或技能,知识或技能会陈旧。假设宝爸宝妈们能够学会适时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会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很多家长在跟小孩玩的时候,常常带着一种功利心,往往目的性很强的去引导小孩去学习某样东西,引导他去回答出你想要的某种答案。

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开拓他的眼界,其实让他自己去接触大自然,就会理解更多的东西。

魏坤琳说:

我带我女儿去海边,她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大海特别开心,你不能想象小孩为什么玩沙子可以玩好几个小时,这些让她亲近大自然的事情我都带她去经历。

并不是要她记住什么东西,也不是让她能够用语言回溯什么东西,只是这个经历对她来说是有用的。

如果去博物馆,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因为博物馆里面有很多问题的答案。

现在,博物馆里面有越来越多的有小孩子可以触摸的道具,魏坤琳说他带女儿看完恐龙馆,她回来以后真的问了很多恐龙的问题,就是恐龙激发了女儿的兴趣。

作为家长都知道激发兴趣不是在家里那些玩具能够激发的,在去博物馆之前,魏坤琳说他会做好功课,并且给女儿提前抛几个问题。

这就是让女儿带着问题去参观,然后慢慢引起她的兴趣,从而让她自己去提问然后,再给她一一解答,慢慢地,她就会循着这种方法去学习,主观能动性就随之提升了。

3

让孩子保持想象力,培养空间能力

没有什么不可以培养,大脑的每一项能力其实都跟肌肉一样,你来回练它,它自然就会强壮。

想象力也是一样的,其实小孩子很有想象力,我们大人的想象力是比较缺失的,因为每一个物体都有特定的用法,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都是结构化的。

我们想象不到一个物体的其他用途,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天马行空的,他没有一个定式。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小孩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比你快很多,他们发散性思维比你好。

魏坤琳说:

在女儿小时候我会给她看一个地图,这就是一个公园,然后你可以想象一个巨型的沙盘,你看见没有?

你看我现在在这个地方,下次我在那个地方,我们逛完以后她在大脑中间形成一个认知的地图。

她可以把平面的地图跟实物结合起来,这是空间能力的培养。

其实,育儿也是育己。小王子说:“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给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绝好机会。魏坤琳说有宝妈问过他:

“宝宝把家里弄成了灾难现场,我也知道不应该对他大吼,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这时候,其实就是让自己进步的好时机。

很现实的一句话就是:育儿就是育己,你怎么能奢望不爱学习的父母能教出爱学习的宝宝呢?

所以,为了孩子,家长也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4

改正错误的育儿理念

家长应该当园丁,而不是木匠。

因为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知识,它首先可以帮助我们破除一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比如说有些家长的焦虑比较重,认知心理学家他做了一个比喻,他说这种家长就像是一个木匠一样;

他觉得这个孩子就是原材料,是木材,然后把它切割一下,把他拼接成我心中想象出来的那个蓝图给孩子画好。

其实家长很多时候他就忽略了,孩子其实他更像是一棵树苗,他其实是有他内在的规律。

家长应该是做园丁,因为孩子是棵树,园丁不会说:我过去拿一个斧子把这棵树砍成什么样子。

他肯定是看着树一步一步长,然后一步步地塑造,一步步地帮衬他,一步一步地给他搭脚手架,其实家长就是这样的角色。

魏坤琳还提到,应该让父亲多参与到育儿中来。

丧偶式育儿,魏坤琳说他觉得这是个非常糟糕的现象。

好像育儿就是母亲的事,这是错的。首先要强调这是文化差异,不是男人不能带孩子。

男人带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很好的正性的作用。

母亲有所谓的守门员效应,就是男人带孩子笨手笨脚的,我就不让他碰。

你就让他锻炼一下,让他试一下。

父亲的语言风格不一样,父亲行事的方式不一样,父亲的运动量更大,父亲更强壮,给孩子的安全感不一样。所以他带孩子有他的特点。

有非常多的研究证明:小时候父亲多参与育儿的,长大以后的孩子他在语言能力、社交能力,一些亲密行为上都表现更好一些,这是很长远的影响。

所以父亲有父亲的作用,父亲要克服文化中的惰性与偏见,母亲要更积极地把父亲拉到这个领域中,让他做一个育儿的帮手。

科学育儿,其实一点都不冰冷,用科学来讲育儿会把一些重要的、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家长。

这个观念不是个体,也不是作为一位父亲的个人体验,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正确观念。

一个正确的观念就可能改变人的一生。

-作者-

二兔,一枚爱写文字的90后,周末穿梭在北京小胡同里的美食摄影师。

编辑/ 二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一位15岁少女解决世界性难题,却婉拒央视采访:别让我妈看到
这几种“婴语”,父母一定要掌握,否则孩子就会受苦!
儿童教育宝典
警惕!别再摇宝宝了,会摇死!澳洲宝宝被父亲摇晃致死!只因摇晃综合症!没文化真可怕!
父亲摇晃七个月大女儿睡觉女儿口吐白沫身亡
微博传摇晃哄宝宝睡觉会伤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