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研究

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农牧村寄宿制学校为例

碌曲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达布老

【摘要】甘青藏族地区农牧村义务教育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具有代表性,近年来,我国为提高西部农牧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象碌曲县一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纯牧业县的基础教育在2011年顺利通过“两基”国家验收后,又于2019年完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寄宿学校的家庭教育问题。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碌曲县为代表的甘青藏族地区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改变目前西部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促进农牧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牧村;寄宿制学校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建议与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正式教育的起始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它是孩子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近年来我县农牧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农牧村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不可否认,我县农牧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足和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

笔者根据长期在农牧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和近几年从事教育督导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多所农牧村中小学的教育状况认为在诸多的问题中,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目前尤为突出。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当今农牧村全面实行寄宿制和农牧民定居点的建设过程中带来的,而且将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内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我县农牧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牧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让家长配合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发挥其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随着各地对农牧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和撤并,碌曲县也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将原有35所小学和教学点,调整为19所寄宿制小学和1所教学点,虽然,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但是,寄宿制学校又带来新的教育问题,那就是家庭教育的弱化。如今广大农牧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着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1.农牧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逐渐趋于边缘化

农牧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时间与普通学校一样,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学生每周均从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学离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说,一年中学生大约在校时间为200天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其家长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空间距离拉大,因此,农牧村寄宿制小学的这一学制设置,十分不利于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致使其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显性地位下降,影响力减弱。在加上农牧民定居点的建设,使大多数老人和孩子居住在农牧民定居点上,年轻的父母在偏远的牧场上放牧。大部分学生双休日回家,是见不着父母的。只有和牧民定居点上的祖父、祖母见上面,大多数祖父、祖母又特别溺爱孙子,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极其不利的。

2.家长在责任和义务上弱化了家庭教育

由于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全程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牧村家庭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因此,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大多数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寄宿制学校的产生,使学生家长一年中有近多半的时间,不仅不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从而在形式和实质上,使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种“在家父母管,在校学校管”的不利思想。

3.过早在外寄宿不利于低龄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特别分散的牧区集中办学,导致出现了小学低年级甚至学前儿童在学校寄宿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孩子过早集中寄宿,如果环境与条件不到位,就满足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要求,难以实现教育的预期目的。如果出现过早接受汉语和外语教育,导致藏语(母语)学习不扎实,继而汉语和外语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厌学、弃学等现象。

4.寄宿制教育阻碍传统的家庭教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寄宿制办学模式,使得孩子过早离家,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仅在假期时能与家人相聚,致使藏族家庭的独有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无法传授。孩子们长期居住在学校,原本农牧村家庭中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熏陶成为了阶段性的回归而非日常生活。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传承。此外,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的教育环境同等重要,但成长期的孩子早早就被置于农牧村寄宿制学校的模式下,导致其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孩子长期处于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的状态中缺少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对孩了的成长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样不利于孩子情感因素的养成。

二、农牧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西部民族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农牧村中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作用更是不可忽视。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改善农牧村基础教育增加了大量的投入,农牧村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并不是加大经济投入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在对待农牧村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上,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此才能解决寄宿制学校少年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牧村中小学教育要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是势在必行的。从地方行政机关到各级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要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自已的责任和任务,课堂教学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更应该在课堂外积极地关心学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作为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藏族有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因此,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为重要。“以父母为主体的亲情网络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努力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为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外,更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态,要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情感和心灵支持,正确引导其身心健康成长。

2.寄宿制学校应该成为家庭之外的大家庭

鉴于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为弥补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应努力将农牧村寄宿制学校打造成为孩子另一个意义上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全新大家庭中,教师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同时也应是学生的父母。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学生父母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以与其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农牧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3.学校和家长积极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把每个在校的学生都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是每一所学校与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因此,学校与家长的配合也绝对不容忽视。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时时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各方面表现,以促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适时采取对孩子加以引导、鼓励、教育等家庭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关注与关爱下,健康成长。还可以设立家校联系热线,时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以促进并改进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每个学生。并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与孩子创造见面的机会,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面对面交流。建议学校教务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指导老师密切配合,如此才能全面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顺利成才。

综上所述,农牧村家庭教育发展的道路还充满荆棘,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再次呼吁全社会来关注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因为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合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与资料:

【1】《中小学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汤广桓,何彩莲,马丽霞 - 第十三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2017年)。

【2】《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探索》刘诗波,郑显亮,胡宏新 - 2014年《中国教育学刊》

【3】《牧区寄宿制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乌日汗,乌仁塔娜 -  2016年《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诚信教育不可缺失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真正的“起跑线”在家庭教育
有些教育,老师无能为力,只能靠父母 2018-05-02 21:08 独立 如果父母的教育不当或缺失,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都很难纠正和弥补。 如果父母的教育不当或缺失,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都很难纠正和弥补
如何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中国教育最缺失的是家庭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