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爱剥夺实验虽残忍,却窥见爱的本质

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流派(behaviorist)的观点是:母亲和孩子过度的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担心一哭就得到安慰的婴儿会太过依赖大人,长大后会变得太过黏人无法独立。


Harlow不认同当时的主流观点。他希望通过猴子实验,证明婴儿需要社交和情感接触才能正常的发育成长。恒河猴94%的基因和人类相同。Harlow实验也最终证明了:曾经被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才会成长为更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最初Harlow只是想先研究猴子的智商,将刚出生的小猴子隔离起来,结果他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

 

如果把奶瓶从小猴子的嘴边拿走的时候,猴宝宝只是吧唧嘴唇,或用爪子擦去它们毛茸茸下巴上滴落的奶水。但当Harlow把毛巾拿走的时候,猴宝宝就开始尖叫,在笼子里滚来滚去,通过吮吸手指获取安慰。

Harlow对此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兴趣,开始了一系列丧心病狂毫无人性声名狼藉,却关于爱的5个实验。


1)第一个实验:小猴子刚出生就被从猴妈妈身边带走。Harlow做了两种“假妈妈”:一种是铁线绕成的铁线妈妈,但有奶水和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种是软布做的柔软妈妈,这个妈妈只有触觉抚慰,没有奶水。Harlow写道:“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小猴子们在饥饿驱使下,它们会找到“铁线妈妈”吮吸,但只要一填饱肚子,它们就会尽快回到“柔软妈妈”那里。绝大部分时间里,小猴子都紧紧抱着没有乳汁的“柔软妈妈”。 由于绒布代母不能提供奶水,所以猴宝宝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代母那里喝几口奶水,然后又跑回来紧紧抱住绒布代母。


2)第二个实验,Harlow把会发出大声响的敲鼓泰迪熊,造型可怕的木质大蜘蛛放进笼子,看看受到惊吓的小猴子会作何反应。

受到惊吓的幼猴们毫不犹豫地奔向了“柔软妈妈”,用尽力气抱住她,好像能从这个假妈妈那里得到安慰与保护。最终,它们在“柔软妈妈”身边平静下来。Harlow认为他们把母亲当作“行动的心理基础”,让他们在最初的惊吓消退之后保持俏皮和好奇。

Harlow后来将“柔软妈妈”转移到另一间房间,并继续让发条玩具熊打鼓,小猴即使害怕也不选择“铁丝妈妈”,而是隔着门缝眼巴巴地望着另一边的“柔软妈妈”


这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爱存在的重要变量:接触。接触带来了安慰,而安慰感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爱的最重要的元素。


3)第三个实验,节选自Harlow和他学生Suomi在1970年的论文:

 

“我们用布做的“柔软妈妈”,它可以喷射高压空气,几乎能撕裂小猴子的皮肤。小猴子什么反应呢?它只是更加紧紧的抓住这假妈妈,因为受惊吓婴儿的本能就是如此。

 

我们继续做了另一个机械猴子妈妈。它能够猛烈的震动,但小猴子只是抓得更紧。

 

我们做的第三猴子妈妈能够从身体里弹出铁丝网,把小猴子打飞。小猴子打飞后,爬起来,等待铁丝网收回去,又爬上假妈妈。

 

我们最后做了个‘刺猬’妈妈。它可以浑身弹出尖刺。小猴子被尖刺吓坏了,但是它等到刺收回去后,就回到‘妈妈’身边,紧紧抓牢。”

 

小猴要一边忍受疼痛一边努力抓紧“代母”,不由想起那些受到家暴又不想逃离的孩子。


4)第四个实验,这次的小猴子从出生开始,经历了八个月“无母亲无同伴”生活后,它们也被放进有两个假妈妈的笼子里。当可怕机器人出现时,它们不会奔向任何一个假妈妈,因为它们从来没有跟假妈妈相处的经验。它们绝望地抱着自己、摇摆身子、瘫倒在地、尖叫不已,这是它们安抚自己的办法。

这些小猴子长大后也几乎无法融入猴群,它们更胆小,或又敌意过重。当其他猴子欺负它们时,它们就开始自残,撕扯自己的毛,胳膊和腿。这些小猴子里的雌猴后来即使当了母亲,也无法照顾好自己的幼猴。


Harlow的后续研究发现,一旦小猴子出生后跟母猴分离超过90天(估计人类的等效时间为6个月),这种伤害之后就难以或不可能补偿初始情绪安全的丧失。即使此后再跟母亲或伙伴相处,它也永远无法成长为正常猴子,某个“关键期”被错过后,情感纽带很难再次建立。


5)后续实验:除了第4个实验,第1个实验中仅跟“柔软妈妈”一起长大的幼猴也难以融入群体。于是Harlow对第一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柔软妈妈”,并保证幼猴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


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Harlow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舒适触摸、运动、玩耍。如果能提供这3变量,就能满足1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视频中幼猴惧惊的反应是残酷的,但在50年代的心理学界,“爱”这样“不科学”的说法是不被主流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某次学术大会,每当哈罗用到“love”这个词,另一心理学家就纠正道:“你的意思是指临近proximity吧?“



Harlow的结论是,在生命初期,母亲是“安全港湾”,幼兽们在惊怕烦恼痛苦时会回到母亲身边,那里是它们平静下来后重新出发、去探索世界的基点。而没有“安全港湾”的幼兽,只能一直待在绝望中,紧紧抱住自己。母亲对于小猴子(以及人类婴儿)来说,绝不仅仅是食物提供者。更重要的是母亲所给予的安慰和保护。


Harlow的实验,让人类的爱与痛第一次得到解析。在一次致辞中,Harlow 这么说:“不管历史如何走向,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已经窥见到了爱的本质。”


补充注释:

*文中出现的“代母/妈妈”,不是非得是遗传学上的妈妈,而是统指父母或直接照顾者。我的理解是:无论是爸爸妈妈亲自照料,还是请老人或保姆,都需要保障直接照顾者充分休息,情绪良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The Nature of Love(1958)- Harry F Harlow, 13,573-685

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

Harry Harlow. (2017). En.wikipedia.or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ry_Harlow

Adoption History: Harry Harlow, Monkey Love Experiments. (2017). Pages.uoregon.edu.

http://darkwing.uoregon.edu/~adoption/studies/HarlowMLE.htm


周日我还更新了不报兴趣班,周末咋过?!

勤快起来自己都防不胜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猴子先生”哈利·哈洛
食物和妈妈的怀抱哪个更重要?看完这个实验我哭了
哈利哈洛《恒河猴实验》揭秘:孩子需要的这3种爱,比母乳更重要
癫狂科学家系列之一:比较心理学家哈洛
是娘重要,还是奶重要?婴儿真的只知道吃喝睡?
《小舍得》大结局,蒋欣、宋佳痛哭反省: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