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司理”到“司里”的千年传承

自明代设府,济南成为统辖齐鲁之邦的政治文化中心,自然要设立各级军政机构,这些官衙林立于内城,加之“民从官”的固有意识,于是便形成了多条借官衙威名立身的街巷;如布政司大街,院前大街,按察司街,运署街,贡院墙根街,旧军门巷,卫巷等,县东巷、县西巷也是因位于历城县衙东、西两侧而命名的。

地处老城南门外的“司里街”也是借官衙驻地得名,而且年代更为久远。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当时齐州(济南府前身)的司寇参军府建在这里;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改为司理参军衙署,掌本州讼狱勘鞫之事,简称“司理”。故所通达的道路借其名为“司理街”,后改朝换代,衙署虽消失在历史烟云中,但人家已逐渐聚集起来,街名中的“理”字也演变为“里”字,即“司里街”。虽是一字之差,却说明此地曾经的官衙余威已完全被民间薪火所掩盖。

司里街座居城南,亦称“南关司里街”,与其平行的所里街并称“司所二街”,是旧城有名的“三街坊”之首,曾被列入1989年编制的“济南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中,可惜1996年被彻底拆除。

城南的司里街虽没有曲水亭、王府池子、剪子巷一带“家家泉水”的景象,但同样体现着泉城住民“泉水聚居”的独特生活模式和巧用自然的智慧选择。它北临护城河畔的黑虎泉群,既有优质的饮水之源,又有较高的地势利于雨季排水,自形成始即被视为上风上水的宜居之地。历经宋、元两朝的发展,明、清时达到鼎盛,地方官员争相在此建造府邸。至民国初年,封建朝廷败落,清末的遗老遗少们为生存多有变卖家产者,一些大商贾趁机取而代之,且以几家盐商最具代表性。

宜居的司里街还吸引了许多文化名人在此定居,其中清中期的教育大家花寿山、清末的旗人画家松年等均为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

历经千年的起源与兴建,司里街逐渐形成街面无店铺、无寺庙、无官府衙门,平时少有闲杂人等、住家多为独门独户的、环境幽静的纯住宅格局,这在旧时的济南城是不多见的。另外,出司里街西口便是规模宏大、香火旺盛的东岳庙和商业兴隆的南关,烧香祈愿,采买购物,进城公干均十分方便,真可谓是闹中取静、大隐隐于市的宜居之地。

到了近、现代时期,司里街的许多四合院虽几经翻盖修葺,但大部分还保留着清末民初的风格,住户也更趋平民化,其中小职员,大、中、小学教师和书香之家占了相当比例。

解放之初,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司里街顺势而动,在当地政府的号召、动员、以及街道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司里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间屡被授予“全国卫生模范单位”、“全国卫生红旗单位”、“达标卫生居”等诸多荣誉称号。在当时济南市区众多的街巷中,如此多次受到国家表彰的,仅司里街一家。


司里街的成功实践带动了周边诸多街巷的提升改造,成为那一时期社会进步的缩影,亦在这条老街厚重的历史积淀之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今,这条历经千年、由“司理”到“司里”的老街已与北边的半边街和南面的所里街整合为司里街小区,它的周边紧邻名泉荟萃的护城河、济南人的大客厅泉城广场和有着诸多高端金融、商贸大厦的泺源大街。而享誉华夏的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均在步行即可前往的生活圈内。

如今,小区内“司里街”的路牌仍竖立在东、西两端,成为一支穿越千年的坐标;徜徉在这条我的出生地并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街,宁静替代了近在咫尺的繁华;在这神奇的宁静中,我浏览墙壁上几十块褪色的展板,感受祖先气场的存在,倾听他们的诉说,那些劫劫长存、生生不息的岁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南街巷(三)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了北京城里多少条胡同--吕长鸣
北京胡同的起源及历史变迁
地名里的济南:从地名里阅读这座城
苏州历史名街---道前街
成都街巷系列(13)——牛市口集市话今昔(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