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学霸的10大忠告

朋友老陈,当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光高三就送了十几届。

6月8号那天高考结束后,我问他:“今年你班里能出几个清华北大?”

老陈晃着两根手指头,笑着说:“至少两个!”

我调侃说:“这么自信?是不是搭眼一瞧,就知道谁能考上清华北大呀?”

老陈笑道:

“其实这些能考上好大学的孩子,确实是有点聪明,但如果仅仅是靠这点聪明,也到不了现在的水平。

他们在生活习惯习惯、学习方法上,一般都很有自己的一套,甚至连对学习的看法都跟一般学生完全不同!你不服不行。”

下面是老陈班里一个考上清华的男孩给学弟学妹们做的分享,我自己看完都觉得受益匪浅。

如果您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小学,那更该看看,因为很多重要的习惯和心态,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

01

字迹

一手烂字,很可能让孩子无缘重点高中,更别提好大学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在普及“电子阅卷”,高考、中考都是这样,有的地方甚至小升初考试都开始施行了。但是别以为“电子阅卷”对书写的要求就降低了,相反,要求更严了。

阅卷老师连看都看不清,咋给你分?

所以,从小就好好练字吧,一手漂亮、规范的书写不仅仅能让卷面整洁,还能一定能程度上加快书写速度,让你在中考、高考这样书写量极大的考试中取得优势,不至于答不完。

02

拖延

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那么,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是怎么染上的呢?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书中的一句话: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

其实,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吃饭、穿衣、擦屁股。当家长过度代劳的时候,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

所以说,改变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适当对孩子“狠”一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03

时间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这可不一定!

有些孩子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有些孩子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

所以,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04

英语和语文

英语和语文是非常相似的两个学科,有心的孩子都能发现,做语文中的“文言文”和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都是同一种感觉:都需要查生词,都需要分析语法,都需要判断句式……

对于这种语言类的学科,最笨却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声朗读!

因为课文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语境,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生词。

另外,当你对课文熟读成诵之后,一些基本的句式就印在脑子里了,下次做类似的题时,光靠感觉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05

数学

数学怎么学?

  • 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基础,小学阶段一定要帮孩子训练好。

到了初中、高中阶段,题目的步骤变得多起来,而且都是有相互联系的,如果前面几步就把结果算错了,后面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对的。

  • 必须要整理错题

数学里的知识点、题型,相对而言是有限的,而且必定会重复出现。只要你能保证这次做过的题型下次不再出错,就没什么问题了。

06

粗心

身边经常有同学考完试后说:“我竟然忘了这个知识点,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吗?

不,他就是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而已。所谓的“粗心”“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高考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数学选择题就是5分,你要是随便粗心两下子,10分就没了,在全省的排名就可能落后好几千!这时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还有啥用?

07

起跑线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其实就是精明的商人设计的谎言。

孩子的一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马拉松上没有什么抢跑一说,因为根本没什么用,前半段过度消耗体力,反而会影响后面发挥。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那个第一名到了初中就跟不上节奏了,原来成绩平平的同学反而赶了上来;后来到了高中,初中时的第一名又跟不上节奏了,其他同学又慢慢赶了上来……

你看,谁都没办法一劳永逸,要想赶在前面就得不断努力才行;另一方面,只要你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说不定哪次考试你就“超车”了。

08

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才是提升语文能力、人格修养的根本方法。

很多同学都对作文发愁,有的说不会审题,有的说不会描写方法,有的说应试教育的作文没意思……

但实际上,作文写不出来的原因就一个:读书太少!

举个例子,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她的站姿很不优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而那些读过鲁迅《故乡》的同学,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里,双手叉腰,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所以你看,课外书读少了,你连生活中最基本的“站”这个小动作都描写不好,作文怎么能写好呢?

09

未来

总有学生问:“既然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那干嘛还要拼了命考大学?早点进入社会磨炼多好?”

没错,上了大学也会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还不如搬砖的农民工。这说明了什么呢?大学没用吗?

错!这只能说明:你高中不好好学,考了个不入流的大学!然后大学又不好好学,整天混日子!

再好的大学,不好好学习也会变成渣子;再差的大学,努努力也能找到体面工作。

不要埋怨父母没权势,也不要埋怨社会太黑暗,明明就是你自己不努力而已!

10

竞争

我虽然也勉强考上了清华,但是等大学报到之后才发现,我在班里都快垫底了。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男孩,每天都早早起来,嗷嗷背英语。

跟身边这群牛人待久了我才意识到,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竞争者比你聪明,而是人家既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所以,咱又有啥资本不努力呢?

如果喜欢、支持我就分享吧,点赞的小手让我看见~

大学是什么?

梅贻琦:

(1898-1962年),天津人,清华大学校长。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礼记·大学》

中说:“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训故:同训故,解释古代文字的意义。)明句读(duo)”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各类专业人才,将从这里起飞。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水准,与其今后所从事的事业是密切相关的,在高等院校的学习阶段虽然时间不很长,但是,它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劳动质量,制约着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开拓创造水平。

1.大学是人生科学定向的关键时期

第一、大学是人生观形成的决定性阶段。

什么叫人生观?

要求学生阅读《丁大卫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义务教学经历》,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一段话:

“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不要忽视这个,不要随便吃一片安眠药把这些念头压下去。”说这话时,他的蓝眼睛纯净平和,坐在那张小床上的他,好像拥有整个世界。”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像他那样生活,但是恐怕必须能够回答他的问题才能很好地生活——这就是人生观。

第二、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

(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而我们无一例外,都要通过世界观,人生观这个眼睛去看)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不能坦然地面对人生,就可能畏缩不前乃至消极沉沦;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思考社会与人生,才能做到在顺境中趁势扬帆,在逆境中奋斗崛起。

2.大学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最佳时期

第一,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受过常规教育的人,通常在19岁到29岁是学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人的记忆力、动作和反映速度达到最佳状态,思维理解力、比较判断力和创造力都在积极向上发展,而这个年龄正与正常入学的大学生年龄相吻合。且大学期间,大学生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都逐步进人成熟期。智力的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日益成熟,创造性思维的显著发展,都为大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大学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在大学可以尽快接触到当代的学科前沿。大学集中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其次,大学一般具备现代化的图书馆和实验设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严格的科学训练,可以尽早地接触实际,尽快地接近当前的学科前沿,在短时间内系统而准确地掌握前人的知识,使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再次,以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研活动、科学兴趣小组、科学系列讲座等为主要形式的第二课堂己经成为大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环节。许多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适当安排实习;让部分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并完成一定的具体研究工作,完成工矿企业的生产研究项目,参加城乡经济状况等社会调查及其他业务实践活动等,再撰写出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以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应强调的是,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拓宽,并非是'课外活动'的代名词。

3.大学是人才走向成功的重要时期

大学是奠定学科基础的关键时期。科学调查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是25岁到45岁,这正和大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龄相衔接。所以,大学阶段学生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打好学科基础。未来学家曾预测,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21世纪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要三次更换自己的职业。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虽然大部分同学初步选定了专业方向,但这并不是终身职业的框定。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多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为今后走向社会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面。如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复合班的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文科类的学生多选修一些自然科学的选修课,文理渗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诺贝尔奖获得者中,95%以上都受过各种专业教育。我国科学院院士中,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一部《中国科学家传略词典》收录的435名现代科学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417名,占总数的96.1%。希望人生有所建树的大学生,要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属于必修课之外,各专业还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同学们必备的学习技能。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与中学相比,大学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教师讲课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跨度大;二是讲课内容精,一般只讲重点和难点;三是以启发式教育为主,课外作业和课堂测验相对减少,而自己支配的时间则大大增加。实行学分制,开设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对于这些变化,有的同学误以为大学的学习比中学轻松,于是把大量时间花在上网聊天、打游戏机上;有的同学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有的同学上课不习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记不下笔记;有的同学虽然勤奋,但并未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总之,学习范围的扩大、自主时间的增多、图书馆的有效利用、搜寻信息的能力、参考书的正确选择…这些新的问题,均摆在每一个大学生的面前。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致'部分同学不能及时掌握学习方面的主动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大学教学活动的不适应,是新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主要方面。

2、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因此,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在生活环境方面,大学与中学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大部分还是封闭式教学,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小,加之有高考的压力,他们平时的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往往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间活动,生活则主要由家长安排;大学生则不同,他们基本上远离家庭,独立住校,生活全靠自己安排。尤其现在进人大学学习的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其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些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往往都不够成熟。一方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又有较强的依附心理;一方面有强烈的成人意识,另一方面是自主能力较弱;一方面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另一方面是遇到挫折就容易妄自菲薄的人生态度,这种种矛盾在不少大学新生中表现比较突出。另外,不少同学是第一次远离家庭,自理能力较弱,缺乏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加之平时主要是接受别人的关心、帮助,往往想不到主动去关心、帮助别人。而现在独立住校·生活全靠自己安排,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无助的感觉·这客观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3、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进人高等学府深造,是宰芋学子从小的志向,也是众多家长的殷切希望,这一目标曾是一些同学不懈追求的动因。那沉重的学业负担,无数次的测验、考试,曾伴随着他们走过了童年年、少年直至至步人青春年华!当他们满怀希望、理想走进高等学府时,当他们面对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宽敞的图书馆、现代化的实验室时镶渴望的是心目中那潇洒、浪漫的校园生活。但是,不少同学反映,一段时间过去,最先感觉到的是'现实大学'和'理想大学'的差距大学生活远不如理想中那么潇洒、那么浪漫!

1、失望感:学校没有想象中的好

2、自卑感:成绩不如他人好

3、孤独感:人际交往圈没有他人广

4、空虚感:失去学习目标、无从下手

5、被动感:总是等着别人来安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学霸给中国家长的10大忠告,越早知道对孩子越好
一位考745分清华学霸,给中国家长的10大忠告,知道越早孩子越好
为何要读大学?
高考定终身:一个本二大学生毕业十年同学会的感悟
曾经的745分清华状元,写给家长的六条忠告!
孩子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 | 好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