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旦极简史

大概3000年前,颛顼大帝规定一年要从元旦这天开始。

但是送命题来了,元旦是哪一天?

答1月1日的,拖出去……

答正月初一的,还是拖出去……

元旦是哪一天,不是颛顼大帝决定的,也不是你和我决定的。

当年的历法规定什么时候是元月,元旦就在那个月的第一天。

历法不同,元旦就不一样。中国古人不是只痴迷于写诗,像神算子瑛姑这样痴迷于算术的也是很多的。有史可查的中国历法有多少部呢?不多,也就五六十部。其中包括已经查不清楚的古六历。

古六历:各过各的元旦

古六历是传说中的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夏朝用夏历,以孟春月(元月)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一月初一。

商朝用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二月初一。

周朝用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一月初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颛顼历”(测制年代或为公元前366年秦献公时),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月初一。

所以,那时候的元旦有一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四种。

大家各过各的,很嗨皮吧。

以十月为元旦的“颛顼历”一直嗨皮到汉武帝时候。

西汉太初历:朕要元月一日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启用《太初历》。规定元月为正月,把元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从此以后,历法又变更了许多种。

唐用过七种,北宋用过九种,南宋用过十一种——朝代更替,历法随之更迭,但元旦的日子却始终定在了元月初一。

然而“元旦”这个字眼却迟迟未定。

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东汉崔瑗《三子钗铭》

元正上日,百福孔灵。魉禜如云,乃象众星。三珠横铳,摄〈女奚〉赞灵。

虽然大汶口时期陵阳河遗址(距今4800年)出土的灰陶上便发现了“旦”字,虽然元旦早已是官家、民家一个宏大而隆重的节日,但是,“元旦”这个字眼,却一直到南朝才姗姗来迟。

南朝:我就叫元旦

南朝,开始出现了元旦这样的字样。

《晋书》: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朝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不过,这时候虽然杂称众多,南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和南朝庾信的诗里,都记载了人们是如何把元旦当一个正经隆重的日子来过的。

《荆楚岁时记》:

正月一曰是三元之曰也。……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要饮桃汤,喝屠苏酒,食胶牙糖……蛮热闹。到唐宋元明清,把元旦写进诗里的人多了起来,除了热闹和吃食,我们会看到元旦的另一番悲欢喜乐。

唐朝的元旦

开元十五年(727)元旦,孟浩然去长安应试。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他没有考上,一直没有考上。

当然,唐朝没有考上的人很多,温岐也没有考上,杜甫也没有。

至德元年(756),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杜甫听说肃宗在灵武即位,便只身从芦子关投奔灵武,被叛军抓住押到长安,大概路上走了不短的路,过了一个兵连祸结的元旦。

【元日寄韦氏妹】  杜甫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到元和十年(815)离开。在郎州任上,刘禹锡度过了这样的元旦:

【元日感怀】  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刘禹锡会昌二年(842)卒。和刘禹锡同年的白居易,可能就在大和七年(833)元旦写下一首诗,感叹交亲零落。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白居易

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 

同岁崔何在,同年杜又无。应无藏避处,只有且欢娱。

比起这些唐朝诗人,宋人的元旦似乎要高兴很多……大概是因为,到了宋朝,元旦这词已很常见,写的人也多了。

北宋的元旦

庆历二年(1042)元旦,是一场雪后的元旦。彼时的大宋,岁月静好,一如晏殊写诗时的闲雅。

【壬午岁元日雪】  晏殊

千门初曙彻星河,飒洒貂裘润玉珂。向兽樽前飞絮早,景阳钟后落梅多。无声暗重琼林彩,有意微藏璧沼波。三殿端辰得嘉瑞,不须庭燎夜如何。

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

大概,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也爱贴春联。

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神宗授予王安石极高权力,命他主持变法。次年元旦,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帖春联,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写下一首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但这场变法,却终于不曾新桃换旧符。

尤其卷进了许许多多身不由己的大臣。比如秦观。

【元日立春三绝】  秦观

此度春非草草回,美人休著剪刀催。直须残腊十分尽,始共新年一并来。

元符二年(1099),东坡在琼州,秦观贬雷州。大宋和西夏言和。在毛滂的词里,这一年的元旦是这样的:

【玉楼春  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佳人劝酒,柏叶流翠。似乎仍是一派太平。但北宋最后的岁月就快逼近了。

元符三年(1100),端王赵佶即位为著名的宋徽宗。这一年陈与义11岁,他的青年、壮年,将迎来家国巨变。

【元日】  陈与义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霑衣。

靖康二年(1127),金京攻破汴京,风花雪月的北宋,没了。

南宋的元旦

1127年,宋高宗于南京即位。

仗着江南的丰厚底子,南宋在江南立稳了脚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盛丽景象又一次重铸成功。

熙三年(1176),范成大的元旦安宁而喜乐。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  范成大

岭梅蜀柳笑人忙,岁岁椒盘各异方。耳畔逢人无鲁语,鬓边随我是吴霜。新年後饮屠苏酒,故事先然窣堵香。石笋新街好行乐,与民同处且逢场。

淳熙十四年(1187年),姜夔从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远别的恋人。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只有静好的岁月,才盛得住这样刻骨的相思和悠扬的离情吧。

此时宋室南渡已60余年。

兵火在北方,刀戈渐销沉。但,总有人暗暗担心着那不可预知的风雨。

淳熙十五年(1188年)元旦宴席。辛弃疾49岁。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只愁风雨无凭准。

他担心了一世。不过那倾天的风雨,终他一生,都未曾发生。

嘉泰四年(1204),陆游80岁。

【甲子岁元日】  陆游

饮罢屠苏酒,真为八十翁。本忧绿直死,却喜坐诗穷。米贱知无盗,云霒又主丰。一箪那复虑,嬉笑伴儿童。

米贱无盗,云霒主丰。尚能嬉笑的日子是不错的。

但风雨倾天的日子终于是来了。辛弃疾和陆游那一代,想的尚是挥师北伐、收复中原,而能拥有半壁江山,在文天祥那一代已是奢谈!

【元日】  文天祥

铁马风尘暗,金龙日月新。衣冠怀故国,鼓角泣离人。自分流年晚,不妨吾道春。方来有千载,儿女枉悲辛。

之后,从宋换到元,再从元换到明。

明朝的元旦

明《帝京景物略》记载,正月元旦要吃枣糕,日年年糕。

正德年间的《琼台志》也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

明人笔下的元旦有如一幅“乐岁图”。

【元旦试笔】  陈献章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乐岁政通人和,富贵气象仿佛又回来了。

【元旦早朝】  程敏政

共上履端庆,追陪鹓鹭行。寅宾趋玉陛,平旦下青坊。四十行年始,涓埃报日长。无闻知不免,惭愧授经郎。

写这首诗的程敏政,是唐寅那倒霉的科考案的主考官。罪名大概起于投刺,可是满天下谁能免俗呢?唐寅的发小文徵明也说过满个明朝,那是逃不过的人之常情哪。

【元日书事效刘后村】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刺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在1559年元旦,这位通达的画家写下“劳生九十漫随缘”的句子,他在那一年长逝。那时徐渭大约39岁。

【元旦买得玉鱼自佩】  徐渭

玉鱼小指长,买佩及青阳。寄书衣带里,流水袖中央。皓鬣迷涛雪,银鳞砌夜光。腾空会有日,烟雾起罗裳。

徐渭到底没有成龙。他不安于俗世。可是俗世有俗世的好。

【元旦】    谢五娘

春光曙色起新妆,鹦鹉杯传柏叶香。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

不管是无名的谢五娘,还是有才名的尤侗,他们的元旦,有着最世俗却温情的欢喜。

【南乡子 闺中元旦】    尤侗

灯下了妆奁。玳瑁堂前春色添。万福归来无一事,憨憨。自揭薰笼换绣衫。

迎喜出门檐。笑看家家下竹帘。瓜子满阶人莫扫,纤纤。曾带脂香唾舌尖。

这是明人的元旦。

清朝的元旦

康熙十三年(1674),清兵入关已30年。

你瞧,康熙年间的陈维菘,和万历年间的谢五娘,他们瞧见的元旦也没有甚么不同。

【五福降中天 甲寅元旦】    陈维崧

五更爆竹千门响,轰醒阳乌春睡。早涌彤轮,竞开朱户,恰对南山晴翠。

桃符荔粉,喜街影暄妍,帘痕韶丽。多少轻烟嫩霭,做就好天气。

磨彻菱花双蒂。绣奁争早贴,宜春字。画粉幡儿,银泥胜子,笑上人头髻。

年光已在,墙外花须,桥边兰蕊。拜罢胜常,脸潮红似醉。

仿佛是北宋的盛世、南宋的华景再现。只是不同的是,清人的元旦里总有一缕倔强的悲音。

康熙十九年(1680),顾炎武68岁,在这一年的元旦他作了一副对联:“六十年前,二圣升遐之岁;三千里外,孤忠未死之人。”此十九年,大概也就是彼十九年吧。

【十九年元旦】  顾炎武

平明遥指五云看,十九年来一寸丹。合见文公还晋国,应随苏武入长安。驱除欲淬新硎剑,拜舞思弹旧赐冠。更忆尧封千万里,普天今日望王官。

而屈大均则更为激烈。康熙二十七年(1688)元旦,他写了十首诗,每一首都置死生于度外。

【戊辰元日作】    屈大均

其三    昔日煤山事,重华野死同。诸臣多藁葬,二女亦攒宫。

国破非明主,人亡岂狡童。元年谁复忆,拜手五云中。

其四    鼎湖龙去久,四十又三年。神圣偏亡国,忧勤未格天。

书王多史法,报主有诗篇。元祀从今始,春秋在一肩。

其七    稚子唐巾小,双双作汉装。未能怀故国,亦解问先皇。

玉几瞻天际,云旗想帝乡。戊辰年再遇,光复意何长。

其八    明年吾六十,得作伏波无。益壮先神智,全归后发肤。

风云须惨淡,天地久荒芜。此日先皇泪,威灵鉴一夫。

元旦,年复一年地来了,又过了。

道光十五年(1835),有清一代才女顾太清写下这样的句子:

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碧瓦才临新日色,宫镫未剪去年花。死生转觉人情切,进退须防道路差。节物惊心同逝水,等閒谁敢负韶华。

纵然是烟火万家,碧瓦新日,却仿佛隐隐有一丝萧瑟。

民国的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了帝制。用了2000年的旧历元旦也垂垂暮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正式通电各省: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以行政手段,强力推广西历。 

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后,继续推行西历。

1914年1月,袁世凯批准了由时内务部拟呈的“四大节”提案: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

从此,“元旦”不再是阴历一月一日,而是阳历的一月一日。

而原来的“元旦”则改称“春节”(原来的“春节”则一律称“立春”)。

这个,大概是古今元旦最大的不同。 

但无论古今元旦如何变换,岁去年来的心思,大概古今皆同:

往事浑如梦,春风忽又新。浮生空白发,依旧一瞢人。

这是明代吴与弼的句子。


放一个小小的苹果专用打赏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日驱寒留健泰,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卫东老师倾情朗读
王安石詩《元日》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34《元日》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贺岁诗:《元日》
王安石初登相位,写下一首充满希望的诗,短短28字,成千古名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