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瘦金书:仙风道韵的骨感美人

摇摇欲坠的落日沿着东京城西的山头缓缓落下,给书香氤氲的宣和殿留下了一抹艳丽的余晖。

二十二岁的宋徽宗赵佶端详着自己刚刚写好的一幅《千字文》——满篇的铁画银钩显得颇有仙气,虽是楷书却灵动飘逸,全无半点滞涩呆板。这样的字,只怕古往今来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得出了。他颇为得意地提起笔来,在卷尾写下“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十二个字。虽是落款,也照样一笔不苟。


赵佶 千字文局部

当皇帝已有四个年头的赵佶对自己的书画特长向来十分自负,也时常慷慨地将御作赏赐给宠信的臣子。这一次,官家要把这卷105行,1015字的大作赏赐给他十分喜欢的童贯——一位长胡子的宦官。

917年后的今天,这幅丰神俊逸的书法长卷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散发出永世不朽的光彩。而赵佶和童贯,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



赵佶在做皇帝之前,有个交情最好的死党——驸马王诜。这两人都是著名的文艺青年,浑身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质。

王诜是宋神宗妹妹蜀国公主的老公,按辈分是赵佶的姑父。这家伙在靠着皇亲国戚的高贵血统飞黄腾达后,一口气娶了八个小妾,还当着公主的面和小妾们没完没了地秀恩爱,全然不顾公主的感受。贤惠的公主三十岁就抑郁而终,一辈子没说过王诜一句坏话。神宗了解到王诜的所作所为后将其罢官,把八个小妾一顿板子伺候,全部发配边疆。

宋  王诜  玉楼春思图

来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在做人方面,王诜即便在人渣成群的大宋朝廷里都可算作顶级渣男。不过驸马爷也是个妙人,画得一手“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的好画,能把唐人大小李将军和宋人李成的笔墨融为一体,尤其擅长营造“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等诗画相融的意境,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例如苏轼就曾经夸他“得破墨三昧”。

人以类聚,这话一点不假。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从他的朋友圈子就能大体上看得出来。因此,从王诜的身上,人们自然也能看到赵佶的影子。

赵佶是个什么人?抛开他皇帝的身份,他是温文尔雅的词人墨客,他是妙笔生花的丹青圣手,他是脚法精湛的蹴鞠明星,他是混迹勾栏的风流浪子。他沉醉于造化精气的陶冶,享用着绝世佳酿的滋润,在“瑞脑消金兽”的书斋里寻觅着情态意趣,一生追梦于美的创造,可谓天才中的天才。

而在他一生辉煌的艺术创造中,最了不起的杰作,就是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葩——瘦金书。



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里城内民家因筑路掘地取土,忽见碑石弯甚,其上双龙,龟蛙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周密《葵辛杂识别集》

这段话是目前文献有关“瘦金书”最早的记载。

“瘦金书”,是对于“瘦筋书”的美称,以“金”易“筋”,既是同音,又体现了对“御书”的尊重。更何况,“瘦金”二字看上去很有道气,十分符合“道君皇帝”的气质。至于这个响亮的名字是赵佶自己取的,还是后人的创造,那就不得而知了。

“书贵硬瘦方通神”。杜甫的这句诗原本是用来赞赏唐人李潮细劲的小篆用笔,可无意中却为“瘦金书”做了最生动的注解。瘦硬的字容易枯槁生硬,但在赵佶的笔下却瘦而不僵,清癯中充盈着润泽之美,在唐楷之外另辟蹊径,将书法的瘦硬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北宋 徽宗赵佶 楷书千字文
上海博物馆藏

二十多岁便可自创一种辨识度极高的成熟书体,古往今来再也没有第二人。这不禁留下了一个千年疑问——这般鬼斧神工的楷书究竟从何方演化而来?赵佶到底是学了谁才能把字写成这种面目?

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蔡京的四子蔡绦,他在流放白州时写了本叫做《铁围山丛谈》的野史笔记,书中说“佑陵宋徽宗作黄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

按说蔡绦和赵佶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混迹于显赫的上流社会,他的说法应该最为权威才是,可事实上几乎没有人相信他所说的,因为哪怕丝毫不懂书法的人也会看到,被苏轼描述成“死蛇挂树”的黄庭坚书法和“瘦金书”实在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第二个回答这一问题的,是明初史学家陶宗仪,他在他的九卷《书史会要》中说赵佶是“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

名列“初唐四大家”行列的薛稷是褚遂良的外甥,从他唯一流传至今的作品《信行禅师碑》来看,字体瘦劲妍媚,承接褚遂良之遗绪。仅从外形来看,似乎和“瘦金书”有那么一点相似,但论其精神气质,依然相去甚远。

除了这两种说法流传很广外,还有不少漫无边际的瞎猜。例如清人顾复一口咬定说赵佶是学了李后主的“金错刀”,可问题是传说中的“金错刀”谁也没见过,不明白他的判断是从何而来。“淡墨探花”王文治说赵佶“笔态冲融似永兴”,这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含蓄温润的虞世南书法和锋芒毕露的“瘦金书”居然也能扯上关系?实在令人无语。

要想搞清楚“瘦金书”是如何诞生的,千万不能被上述这些说法所误导。我们不要忘了,赵佶不光是个书家,更是个“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的大画家,这才是解开“瘦金书”之谜的关键。



“瘦金书”的笔法千古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其特征有三。

其一:起笔出锋较多,露锋行笔,撇画结束时不做任何藏锋处理,以侧锋带出。

其二:长横中段细若游丝,收尾时重顿一笔;有的长竖收笔时,向右下方重顿,折笔时顿角明显。

其三:捺脚形态特别,刻意描画竹叶的形态。

宋 赵佶 桃鸠图

来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从现存的赵佶法帖来看,他用笔的线条控制能力后世无人能比,这得益于他那海内独步的工笔院体画钩线功夫。

中国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勾填”技法到了北宋宫廷画师的手中已然完全成熟,把工笔花鸟画这一画种推向了后人无法企及的巅峰。对于职业画师来说,“十八描”的线条功夫,是需要毕生锤炼的基本功。

“十八描”中有一种“钉头鼠尾描”,在宋画中十分常见,其重要性不亚于“游丝描”、“铁线描”。“瘦金书”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兰叶,联笔如游丝行空,这些独创的用笔技法,正是来自于出锋爽利、顿挫有致的“钉头鼠尾描”。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正是赵佶抛弃书坛前辈的传统笔法,大胆应用工笔画勾线技法,才有了这“以画作书”的“瘦金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后世只有那些工笔画家才能把“瘦金书”学个几分像。

宋 赵佶 桃鸠图

来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宋以前是鲜有人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北宋前期的一些画家,如范宽、李公麟等人,在画作中仅题上自己的姓名。真正意义上将书与画结合起来的,赵佶是第一人。

在一幅绘画作品中,并非简单的题上诗句就是书画“结合”,它有着更深层次意义上内涵。书画结合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题字的书体必须与画风相互匹配。所以,自古及今,“瘦金书”是与工笔画交相辉映的绝妙书体。



“瘦”是“瘦金书”最主要的审美特色,这顺应了整个时代尚意重韵的洪流。

如果说唐朝是中国蓬勃发展的青年时期,宋朝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睿智而明达的中年。宋人的性格沉稳、谨慎、内敛、封闭,宋文化纤弱敏感、妩媚婉转,温文尔雅。这和“瘦金书”的内在气质完全吻合。

细看“瘦金书”的每一个撇捺,仿佛看到了兰叶的优雅风姿。那舒展开张的结体,竟然在无意中暗合黄金分割率。“瘦金书”是潇洒的,而这种潇洒和二王的魏晋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说二王书法是吟啸风月的逸士,那“瘦金书”就是仙风道韵的骨感美人。

传世的宋人画作常取材于渔村暮景、寒林小雪、秋江萧寺等清、幽、寒、静的意象,无一不透露出宋人追求清旷空远、澹泊宁静的意境,濡染了悠远的道意禅心。特别是以李刘马夏为代表的南宋画家,惯用斧劈皴法表现嶙峋的山石,画面充满了“骨感”之美。很难说,这种审美取向不是受到“瘦金书”的影响。

宋 马麟 山水

但凡风格强烈的艺术品总会呈现两极分化的审美分歧,喜欢的人如痴如醉,厌恶的人不想多看一眼。赵佶身后,“瘦金书”的追捧者代不乏人,可最为吊诡的是,他的头号铁杆粉丝,竟然是和宋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大金皇帝!

作为一个彻底汉化的女真人,金章宗完颜璟喜书法、精绘画、知音律,活脱脱一个弱化版的宋徽宗。他一生痴迷“瘦金书”,其墨迹散见于晋唐名家真迹之上,让数百年来的无数藏家以为是赵佶所书。在这位风雅皇帝的统治下,昔日里无比强盛的大金朝文恬武嬉,江河日下,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金章宗瘦金体跋唐摹本《女史箴图》

按照宿命的说法,赵佶是李煜的转世。如果相信此说,那我们还可以延伸一句——完颜璟是赵佶的转世。倘若赵佶九泉之下碰上了完颜璟,亲眼见到这位“夷狄之君”写出了足以乱真的“瘦金书”,不知该作何感想。

野蛮,终有一天会拜倒在文明的脚下。隔着九百多年的烟尘与风雨,我们仍然能感觉到“瘦金书”的凛凛风骨。

作者:霄羽,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会写诗歌,懂点历史,热衷美食,酷爱旅游,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文字是有生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遒丽瘦劲、疏朗端正:宋徽宗 赵佶《小楷千字文》书法碑帖
瘦金体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舞钢市张爱国丨书画艺术楷模,笔走龙蛇,笔精墨妙
瘦金体最佳动态图教程
宋崇宁通宝
历代文人书法之四四??赵佶瘦金书与南宋宗室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