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的“高级工程师”是怎么炼成的?

 
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班玮 2014-05-30 星期五
 
德国培养工程师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一拿到毕业证书,学生基本上就能在企业等用人机构派上用场。对培养工程师的应用型高校来说,理论是灰色的,应用才是硬道理。

为探究德国培养工程师的奥秘,笔者最近走访了德国七所应用科学大学精英联盟成员——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在德国,共有200多所应用科学大学,它们是德国产业一线工程师的主要摇篮。

计量专业的霍夫曼教授带笔者参观了几个学生实验室。每个学期学生要在这里完成他为各阶段理论课量身定制的6组实验,并撰写详细实验报告。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估不一致,他会分析原因,告诉他们在生产一线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

看该校介绍材料,专业教学都实现了模块化,所有专业都要求学生实习,下企业写论文并由企业人士担任指导。由此学生既可了解产业一线的最新技术,又锻炼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和实践的无缝衔接,也为企业甄选合用人才提供了直接渠道。在教学中,除少数昂贵的精密测量仪外,学校还尽量让学生使用生产一线的“真家伙”。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学生说,理论课不去上没关系,但不参加和完成实验课,就不能毕业。

在该校深造的一名中国本科毕业生说,她刚来时很不适应,没有现成教材,教授自己写讲义,讲的都是产业一线的基础知识,教授还经常布置课题由学生分组设计解决方案。虽说可以看书或上网找材料,也可以请教授指点迷津,但方案本身要靠学生自己动脑筋。

霍夫曼教授认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德国培养工程师的传统与特色。他说,德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企业制胜主要靠人脑,这就要求德国工程师能更快设计出高效能、专业化的尖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20年间,德国各工程专业大学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但工程师培训质量并未降低,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因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毕不了业。

德国应用型高校对教授的要求也很有特色:所聘教师不仅要取得博士学位,还要至少有5年实际工作经验,其中至少3年是在校外企业或研究机构工作;教授向政府部门申请研究经费时,也须证明课题有企业参与和部分出资,能够保证研发成果投入实际运用。

有报道说,中国每年培养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欧、日和印度培养的工程师的总和。前些年,美国媒体常举这样的统计数字大喊“狼来了”,中国要赶超了。但国人自己应该清醒,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育人质量和创新能力。培养能干的工程师一向是德国实体经济国际称雄的法宝,良可借鉴。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责任编辑:Camille L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高工”是怎样炼成的
科教融合: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的实践与挑战
【寻找中国市场合作伙伴的德国企业&机构】美因茨应用科学大学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
德国双元制招生 一边上学一边赚钱
赴德留学生数量再度增长| 中国蝉联德国大学最大生源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