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有雅集何伸雅怀?
userphoto

2024.04.11 浙江

关注
现代年轻人动不动就喜欢说自己是社恐,如果你还没有弹古琴和拨阮的才艺,那你怎么混于官宦文人圈,还想走仕途?!加上现代年轻人时常犯目无尊长的臭脸病,这简直是社交死缓。

很多晚辈要想混出点名堂,先去雅集上混个脸熟,适时地展示自己的文思才学,让贵人注意到你再说。

就选这春色大好的时光,一年雅集的黄金时段,聊一下传统雅集的基调。


水阁雅集图
南宋 江参


有些雅集也不是一定摊上纸笔要写出什么。只是观景与听天籁之音,有些人是坐不住的,坐得住的人,才能气味相投。


此卷附记说明,现存为残卷,部分毁于战火,但三叠流水的流向分为两股,叠响淙淙。此图似乎能供你想象——陈洪绶的书房“溪声草堂”。


迟到的哥俩先闻到了外卖的香气

行书联
清 刘墉


曾经看过刘墉一幅对联“雅言诗画执礼,益友直谅多闻”,我当时就想到横批“群贤毕至”。这2000年间,雅集应是存在过无数场,但留下文学作品,再加书法,或添场景绘画,这便能传世咏颂。如此浓缩下来的雅集,不过是一只手数得过来,各个不可复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且跟你讲讲故事,千古风流,我尽量讲得八卦一点,怕你把我划走。

讲到文采,先要说司马相如,他追随梁孝王刘武,因其名为“武”却好“文”,刘武为汉景帝胞弟,最受窦太后的疼爱,划了方圆三百余里,让他自建园林“梁苑”。聚集在刘武身边的雅士有邹阳、严忌、枚乘等。

梁苑传世文学作品有枚乘《柳赋》、邹阳《酒赋》、《几赋》,还有《鹤赋》、《文鹿赋》、《月赋》、《屏风赋》,别人以实物为赋的主题,契合刘武的审美偏好(文人千年不变的爱好也就这些),司马相如反倒写了《子虚赋》,以“子虚”、“乌有”出圈,从此才名初显。

抱大腿的日子并不长,刘武去世后,他又找机会结交富商卓王孙,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演奏古琴,因拜读过《子虚赋》的卓文君好奇偷瞄他,当晚俩个人就惊世骇俗地私奔了。


听琴图
明 杜瑾
此画如补齐右侧卓王孙等长辈的听琴的场景,反而无益于主题的表达。

司马相如妙解音律,传闻中其所用名琴“绿绮”,连琴弦的粗细都有表现出来,指下的《凤求凰》拨动卓文君的心弦。远看这胡子有些老相,但这仔细看这眼线确係美男子。


攀附之心又怎样?


汉赋还是有可读性,不至于太过堆砌辞藻。邹阳的《几赋》很短:

高树凌云,蟠纡烦冤,旁生附枝。
王尔、公输之徒,荷斧斤,援葛虆,攀乔枝。
上不测之绝顶,伐之以归。
眇者督直,聋者磨砻。
齐贡金斧,楚入名工,乃成斯几。
离奇仿佛,似龙盘马回,凤去鸾归。
君王凭之,圣德日跻。

虽然不知道这高树是不是梁苑的实景,但是后世的雅集主题绘画中,这个被藤攀附的“高树”,都会在画面中作为一个符号。出人头地需要依附于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要作社会人,需要有庇护、有提携,这就是社会现实。当然,也有人认为我这是过分解读,其实藤缠树并无深意,只是显得这棵树高古罢了。


西园雅集图局部
南宋 刘松年


画家本人在松荫下作画

缠附在松树上的藤条,垂下累累松萝样的丝蔓

虽然缠藤高树没有画完整树顶,但是高树正好在手卷的2/3位置,带有明显的切割画面的作用。大量人物聚集于高树之下,形成画卷的高潮。再看这高树,你觉得它比上面的更有故事感。

西园雅集图局部
北宋 佚名

这张的作者应该主攻人物和文玩,但人物几乎布满鼠尾衣褶,看得很审美疲劳。但高树上的藤是可以分辨的凌霄花。

凌霄花本无罪,攀附指是为了讨口生活。

听琴图
北宋 赵佶

宋徽宗赵佶当然觉得天下的人都依顺与他,等着他的垂怜。

赵佶《听琴》局部


白居易最讨厌凌霄花,因贬谪远离权利核心,而未卷进政治斗争中,他也算是活明白了。白居易暮年在香山养老,作诗讽刺此花的攀附: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他与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及李元爽、禅僧如满八位耆老集结“九老会”,可惜好友刘禹锡已经去世,否则可以凑足十人。九老会更像是一次孤立的聚会,因为在请画师画下此题材的第二年,白就去世了。但是这只有清淡,只有闲适,没有利益驱使的聚会,代表理想化的人际关系。文人越老迈越需要精神的共鸣,细数诗人的诗,多少是和(四声)知己好友的书信诗,如果这些老朋友都面对面交谈闲坐多好呀。但事实是,人越老朋友越少……


人物图
清 谢遂
“香山九老”最匹配重阳题材,除了迟到的人,大家都围坐在石台边赏菊,正在酝酿咏菊。

这是今天的考试题吗?

石桌上的秋葵和木芙蓉,都是秋天的名卉。

秋葵和木芙蓉


不能割舍的小红鞋


画中的耄耋老人,为何还穿着小红鞋?


前景中的三位穿的鞋是三种颜色,代表三人不同身份。

主景中有表现出鞋的几位,除了书童和僧人,三位都是小红鞋。

会昌九老图
南宋 佚名

围坐鉴赏收藏的画轴,如果设色的话,都应该是小红鞋穿着。


首先这小红鞋的名字叫朱履,和朱门酒肉臭里的“朱门”配套,是古代显贵者所穿。很多读书人都要结交权贵,目的就是当个门客,先解决吃饭问题。这些人被统一称为“朱履客”。朱字通“珠”,因此也作“珠履客”。也许我们不需要辨认画面中那位究竟是谁,你只要知道他是出自高门,世袭的钟鼎之家。画外音就是,他的家世不凡,他的身份尊贵——并非是个人选择的小红鞋,而是小红鞋选择了他。


雅集图局部
明 佚名
这两位朱履人士的坐相——很自我啊

雅集图局部
明 仇英

仇英的临摹作品《西园雅集》,把上面这位的小红鞋给漏了

东园子与彼以珠履相尚,而称贤公子者?呜呼!……明朝大儒湛若水在《东园图卷》题记

正仓院藏的朱履,上面真的有“珠”

青山雅集图
清 佚名

主座这位穿着小红鞋,像极了当今的会议现场。

香山九老图

南宋 佚名

这个小扇面以苍老松树作切割,然后用镂空的形式,把人物透出来。


这片开了三个小天窗作空间层次的递进,美不美观?大家看呢?

两人下棋,一人观棋,想来应该是白居易以“局外人”自居。

还有这种,画面中明明一目了然的身份,还每人发一双小红鞋,这就太离谱了。常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出这画有问题,这就是原因之一:不符合常理。


看到这,你可能要问,那宋徽宗《听琴》里的主角为什么没有穿小红鞋,因为他(徽宗)在扮演道士,反而是臣子连鞋都没有资格穿。


桃溪雅集
清 谢桢


效仿李白和堂弟在桃花树下饮酒,未表明如原版一样在夜晚,但是小红鞋上座。


我喝的不是酒,是灵感


现在,很多人应酬,喝得醉熏熏回家。你只是应个“酬”而已,“酬”是请客的主人,先要先干的酒,而你只是附和主人,先于请客的主人喝醉,这也太投入了吧?

恐宾不饮,示忠信之道,故先自饮,乃饮宾,为“酬”也。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兰亭集序》流丽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要不是这次的“醉驾”,用顶级的鼠须笔和丝帛一气呵成。没有写出诗的16人,罚酒三巨觥。仔细看那些诗,不是写山就是写气象,近处的写树木、写流水、写游鱼,但都有同一个注脚“开心”,或者是时髦的词“倍爽”,也就是王羲之这个主人当时的心情吧。我个人更喜欢谢家子侄谢绎那句“千载同一朝”。现在,不管身处任何年代,一说到曲水流觞,就是那天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隔日,王羲之想再誊抄,已经没有彼时的状态。


兰亭修禊图
清 樊沂
这张是画足了41人的手卷,人物表情也很生动,但是树石的笔法仅是完成。

这位的表情很到位,就是交白卷的真实写照,罚酒三巨觥

统筹全局的长者王羲之在最尾的亭子里,这构图真是隔太远了。

还是王家后生才思敏捷啊,这就作出诗来啦

后勤保障的几位仆僮,右边像酒保不停地擦杯子上的水

我怎么怎么有才,越读越自满

仰观宇宙之大……

你干嘛躲在后面,这杯算你的!

还没喝到酒的三位

我要去茅厕啦

画面中段,忙碌的小童子,空杯的要覆过来,这样比较合理。但实际上王家是用木胎的羽觞。

山阴修禊图
清 樊沂
樊沂作的同题材小品,树与石的表现力还是可以的

兰亭修褉图
明 文徵明
最喜欢这张的构图,流水从远及近,从高到低的水势。右上方是童子在放羽觞,右下方下游有童子接应。宾客多数都是正面聚拢坐在亭子旁,主旨鲜明。

原来羽觞是很方便收纳的,将一组羽觞可以归到配套的盒子里,方便携带

影视资料中考据得到位,农历三月三一般喝的是新酿的米酒。是浊酒,很容易上头,但好入口,很甜。


其实,比《兰亭集序》还早的《金谷诗序》(已失传),也是用饮酒作诗聚会的形式,由金谷园主人石崇作序,名士潘岳、左思、陆机都在列。比石的文采更有记忆点的是,他是物化女性的榜首,王羲之的族叔王敦和王导就在金谷园里遭遇了石崇的“人命”劝酒。因为金谷园的美人侍女专门倒酒劝酒,如来宾不喝,就砍了美人。王导为了美人,马上喝了。王敦不喝酒,让三个美人赔上小命。


 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局部
元 赵苍云

模拟一下提着头出勤的金谷园美人侍女:“快喝,赶紧的!

金谷园图
明 
迎来送往的高级会所吧

中间一大丛牡丹,赏牡丹也就唐朝开始兴起,魏晋时代更爱“嘉木”,就是春天花开满树的那些乔木。


园中还有两只孔雀在踱步

远处嘉木丛中还有秋千架。回廊里有准备宴席的侍女,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是死期啊?



当我看到李白写: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我心想:罚酒三斗,那得撑破肚皮!李白的诗精彩的多是“酒驾”写的,其中一次是与堂弟们在桃花园中相遇夜宴《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秉烛夜游图
南宋 马麟

人物不是重点,着力描绘花树和排成两列的庭烛秉烛夜游后坐下赏花酝酿诗文了。

春夜宴图
清 黄慎
坐在上座的李白,自己守着酒丞,用一只斗在喝酒,如此豪放啊。中间那位正在看他写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桃李园图
明 仇英

高产的仇英这张算画得比较松快的,没有塞那么多细节。人物在画面的2/3处。两个架子灯说明就是晚上秉烛夜游。

还有一椅一几是鹿角支撑,这个真是稀罕货

故宫藏乾隆鹿角椅

东园雅集 文征明题记中提到的几场雅集:
华林之燕乐
兰亭之畅叙
桃李园之觞罚
西园之雅集


华林园作为皇家园林,建有“流杯石沟,宴群臣”。见于史料的是公元280年,晋武帝举行了聚会,不仅有君臣,还有文人受邀,皇家乐团做了专场演出。兰亭畅叙也就是借了这个形式,但并没有君臣之位分,大家卸去官职、长序,忘忧于林泉。桃李园之觞罚就是李白的“浮生若梦、秉烛夜游”。

相较之下,西园雅集才是有画家参与的雅集,雅集由驸马王诜(公主早已经去世了,神宗将王诜的八个小妾杖刑后配了兵卒为公主出气)召集。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嘉会、张耒、王钦臣、刘泾、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他们亦师亦友,彼此心意相通;他们是流动的人文精神,在西园形成了高能磁场。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苏轼曾感怀“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西园代表了美好易逝的时光。也给后世留下了千年幽思。


松树上依附的紫藤

(左)圆通师傅与刘泾讲经。(中)世人画西园,必然有米芾题壁这一个场景。(右)社恐的两位在用音乐交流,一个抚完琴,一个就拨起阮

李公麟作画,苏辙、黄鲁直、郑靖老、张耒,晁补之围观,因为《西园雅集图》已经失传,如果是画家本人,会这样直白地画自己么?

围观苏轼作词的有王诜(应该是翘脚那个)、蔡肇、李之仪,监考老师也太多了吧!

朱门后有一扇花屏,实际是明清时流行的式样,成画时间说是元代,未必准确。

十二月月令之九月局部
在水边铺开宴席,取盛开的桃花枝,由仆僮背人击鼓,声音一停,花在谁手上,就要赋诗一首,据说此法是清朝文坛领袖王士祯举办红桥修禊的形式。《红楼梦》中借用此壳,来了一次击鼓传梅,但是贾母说不作诗,就由停在手中的人先喝酒再讲笑话。

想让谁喝酒,都可以打暗号的嘛

这是在拈断数茎须?想不出来,就再罚酒!


其实,我曾经是雅集的常客,也偶作雅集的主讲,现在已经不那么热衷了。比如古琴会、各种茶的茶会、昆曲会、读书会,诸如此类各种的雅集。毕竟,如今雅集的形式也比较宽泛。后来,我发现自己变成“猎物”,很多人来雅集,只为了寻找优质客户,活动当天加的微信朋友,几乎都有自己朋友圈上的“营生”,并没有多少人是在精神上能有共鸣的。即便如此,我依然为雅集上即兴、随机的灵感闪现而心跳一下,那是你在常态中无法捕捉的,人是需要能对内在官能做应激式的刺激。甚至自己都吃惊一下:为什么我会说出这样的观点和见地呢?

这让我想起鲁迅说的:要拷问出真实下的虚伪,也要拷问出虚伪下的真实。在人前,尤其是陌生的人前,你没法不用虚伪来保护自己,只有在“真实”“虚伪”互动的临界状态下,大脑皮层高度活跃,让自己发现被覆盖的图层中存在的自我。千年前出席贵胄的雅集的文人,是不是也跟我同一个想法呢?


本文作者:芷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境里的宋代|马麟「秉烛夜游图」
堪比“兰亭集”的“西园雅集”都在干什么
历代茶画集锦,以茶入画,以画释茶!
唐寅《兰亭修禊图卷》
临兰亭,得法么?
??唐伯虎精品诗画??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