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将卫青的处世之道
公元前129年,西汉与北方匈奴的大战之幕正式拉开,汉武帝刘彻派出四路大军各一万骑兵出击,太中大夫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领其中一路自上谷进发。自此,作为刘彻中朝亲贵的卫青跻身到了将军行列,开始了他统兵率将、驰骋疆场的军事生涯。到公元前119年,卫青七出匈奴,屡获大捷。10年出征,不仅开拓了疆土,而且带领出了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李息、李沮、赵食其、韩说、荀彘等一大批统兵之才,卫青对汉朝的兴盛和持续走强功不可没。 
  从不居功自傲,充分为部下争取利益 
  卫青在抗击匈奴中屡建大功,后来又位高权重,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立功机会是皇帝给予的,战场上的取胜是将士们奋力拼杀的结果,因而从不居功自傲。他把自己看得很小,低姿态处世,无论对刘彻还是对属下将官均抱以忠诚、谦逊和绝不相负的心态。 
  公元前124年,卫青四征匈奴,大败右贤王凯旋入塞,刘彻封他为大将军,增加封邑,又一并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卫青坚决推辞说:“我侥幸能在军中任职,仰赖陛下神灵取胜疆场,都是各校尉力战之功,您已增加了我的封邑,我的儿子还很小,又没有功劳,您垂恩对他们封侯,不合于微臣勉励将士力战的本意,三个儿子不敢受封!”卫青对来自刘彻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感激,对属下将士的战功作了充分肯定,他拒绝儿子们的侯位之封,其真正的用心是想给随自己作战的部属争取到应得的赏封。卫青的意思是:儿子无功受封,而部属们有功无封,他自己以后将无法勉励将士们杀敌立功。充分考虑到部属的利益为其请封,又绝不强求和冒犯君主,这就是卫青的心性和性格。 
  听了卫青对儿子们受封的辞绝,刘彻当即表示说:“我并非忘记了各位校尉之功,本来也是要封他们的。”他召来御史下诏,一口气封了卫青手下的十位将官为侯,除本次出征的公孙贺、李沮、李蔡等将官,以前曾随卫青多次出征过的公孙敖也一并受封,卫青为部属请封的目的遂如愿以偿。 
  在卫青六出匈奴之战中,右将军苏建兵败丧师,只身逃归,卫青询问军中执法的相关人员该如何处理,议郎周霸说:“自大将军掌军以来,还没有杀过副将,现苏建丧失了他的全部人马,应斩之以显将军之威。”军正闳和长史安不赞同周霸的看法,他们说:“苏建以几千人抵挡单于几万人,力战一天多,士卒拼光了,他不敢有二心,自己回到部队,回来了却要被斩首,这是在告诉人们失败了不要回来。苏建不当杀!”周霸意在树立卫青的威严,闳和安二人主张宽恕败兵之将,意在为将士们营造出可以托命的归宿之所,两种意见代表着不同的观念选择和治军思路,由于无法统一,又交大将军决断。卫青说:“我有幸以内亲身份在军中任职,不担心没有威严,周霸让我借此显威,不合我的本意。我的职位固然可以斩将,但为臣的虽有尊宠之位,还是不要在境外擅自斩杀,应该把事情交给天子,让天子自己处理,以此表明做臣子的不敢专权,不也很好吗?”面对两种意见的分歧,卫青首先考虑的是与刘彻的关系。 
  作为大将军,卫青有杀掉将官的职权,但他绝不愿借用重权以树威,也不愿使用这一重权,他要把自己拥有的对内的杀伐之权尽可能地保留给君主,并乐意为世人作出重臣而不专权的榜样。卫青的言论透露了自己柔媚君主的一种处世观,但他公开否决周霸的意见,其实也未尝不是对苏建的保护。苏建是早期就跟随卫青出征的将官,又为汉筑朔方城,故旧功高,关键时受到卫青的保护也在情理之中。 
  卫青就是这样一位既柔顺君主,又不负部属的和善无威的大将军。 
  君主信任,诚实才是最大的聪明 
  应该提及的是,苏建被囚回国,交给刘彻,刘彻赦而未诛,让他赎罪为平民,后来又任其为代郡太守,天子信任犹在。苏建的儿子苏武后来为朝廷出使匈奴,虽百辱而志节不改,不能不说也是包含着对刘彻和朝廷的感恩。卫青当时未杀苏建,看来是得到了刘彻的内心认可,也换来了苏家父子对汉朝的忠贞。卫青虽不着意树威,但却真正是一位君主信任、部属拥戴、颇有威望的将军。 
  这次出征因有苏建等人的亡军之失,大军虽斩敌万余,但主将卫青没有照例益封,刘彻赐他千金作赏。当时刘彻正宠幸爱姬王夫人,一位名叫宁乘的人对卫青说:“你以卫皇后的缘故而立功富贵,现在王夫人有宠而她的家族没有富贵,希望您把得到的千金献给王夫人的双亲作贺寿之礼。”卫青便拿出五百金去贺寿。刘彻听到了这件事,询问卫青缘由,卫青遂把宁乘劝他的事照实说了,刘彻即任宁乘为东海郡协助郡守掌军的都尉。 
  在他人的诱导下,卫青这次做了一回最为媚上的事情。作为大将军,他是以功立位,没有必要拿出军功赏金讨好君主的宠姬。然而,卫青是因姐姐卫子夫受宠而跻身将军行列的,刘彻新宠王夫人,卫皇后有被疏远之势,大概考虑到自己作为中朝领班,对这一宫宠之变应有一个认可的表示,以避免主上对自己产生疑忌,卫青于是听取了宁乘的劝告;另外,当王夫人成为刘彻的新宠后,作为卫皇后之弟的卫青事实上已与王夫人有了某种间接的亲戚关系,向她的父母送去祝寿之礼也未尝不可。卫青在朝中具有多重身份,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相信当时重礼送给王家,卫青一定是兼顾多重身份,艰难地作出了一种选择。他没有像宁乘所说的送予千金,而是取其之半,也多少表达了一点对宁乘意见的保留。
  值得注意的是,当刘彻知晓此事加以询问时,卫青并没有有意讨好,将送礼说成是自己的情谊所使,而是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在他看来,姐姐宫中失宠而弟弟给夺宠的情敌一方送礼祝寿,本来就不合常规,如果表示自己是独自而为,发自内心,心甘情愿,未必能得到刘彻的相信。刘彻为此而询问自己,表明他对此事已感到蹊跷难解,而一切虚情假意都是瞒不过刘彻的,反而还有事实上的欺君之嫌,在这里,诚实才是最大的聪明。 
  卫青送礼王家未必明智,但刘彻相问时却作出了最聪明的选择。刘彻当然不一定认可卫青给王家的送礼行为,但他却会由此确认卫青是一位诚实无诈的君子。宁乘被授职任用,是刘彻对卫青之言毫无怀疑的表示,也反映了他确实想使王夫人家富贵起来的一丝心迹。 
  卑谦和善,宁愿自己受委屈 
  卫青最后一次出征,与单于部队接战,因李广与赵食其的东路军迷失道路,未能如期会战,致使单于逃走。回军时卫青在大沙漠之南与李广部队相遇,他派总理幕府的长史带酒食送给李广,询问二将的失道情况,因为要向朝廷上书报告作战过程。李广沉默未答,卫青让长史责成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对质受市,李广表示过错都在自己一身,不愿前去受辱,竟拔剑自刎。李广是三朝老将,年逾六十,以英勇善战而闻名,他的逝去无疑是汉军的重大损失,但从当时的情况看,卫青并未对他作出过多的逼迫。他派长史送去酒食以示慰问,了解部队失道原因,也试图避免对李广作正面追究,对这位资格更老的将军,善待部属的卫青有心尽量回避着对他的伤害,只是没有料到他对过失追究的反应会如此反常。
  其实,李广的真正恼恨在于,分兵前他曾一再要求让自己参加正面进攻,他以为与单于直接交战的机会是不多的,想在这次交战中建立大功,实现封侯之愿,但卫青受刘彻的暗中吩咐,坚持让这位被认为运数不吉的将军参加东路进击,致有失道之误。李广自然不知道刘彻的暗中吩咐,把恼恨记在了卫青身上,其自刎可能包含有以死相抗之意。过了不久,李广的儿子李敢心怨卫青对父亲不公,击伤了卫青。李敢身为郎中令,对大将军的报复伤害是违反朝禁的,如要查究,他会成为犯罪之人,但卫青却隐瞒了这件事,既没有追究,也没有报告,他大概觉得李敢的行为虽属无礼,但情有可原,李敢的伤害使他正好派遣了对老将未及挽救的内疚。他想有效地保护李敢,也宁愿忍受自身的委屈。
  看看卫青与几位臣僚的邂逅之交,也有助于了解他的为人。他曾派使者在家乡河东买马,使者发现供职于太守衙门的减宣非常能干,报告给他,他就将其推荐给刘彻,减宣旋被任为管理养马的大厩丞,后来升为御史,一时成为朝中名臣。齐人主父偃在穷困潦倒中人京求见卫青,卫青发现他很有才能,就多次向刘彻提起,可惜未被召用。主父偃后来凭自己的奏书被刘彻看中而得重用,他曾建议刘彻立卫子夫为皇后,主观上一定包含着对卫青的感恩。大臣汲黯是有名的耿直之人,常对位高权重的卫青不施跪拜之礼,而以平等礼节相待,并对人宣称:“让大将军有平等礼节的客人,正是对他的敬重。”卫青听到这话,反而更看重汲黯的贤良,多次向他请教朝廷的疑难大事。
  卫青可能是一位不善交往的人,但有限的交往中亦能清楚地显示出他待人的卑谦与和善。应该说,作为一名大功在身的皇亲国戚、国家高级将领,能够始终以卑谦的心态处世,能够看轻自我、善待部属,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这样的人物因为难得,因而可敬。
  公元前106年年底,默默生活了近14年的卫青逝于家中,年仅50岁。刘彻下诏将其葬于自己已建就的陵墓 茂陵东北,和霍去病的墓相毗连,让人把墓冢修成像穹庐和山丘的形状。古人重死。刘彻对墓冢的设定另有自己的象征意义,而把卫青之墓安排在自己陵墓的侧旁,则表达了对卫青的高度看重,他是希望自己逝后,即便在九泉之下也能有善攻强敌的不败将军护卫在自己身边。刘彻的安排在相当意义上代表了一代雄主对卫青一生的盖棺定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汉名将卫青的处世之道
揭秘将军卫青:从奴隶到权倾朝野的大汉英雄
李广之子李敢简介 李敢为何被霍去病所杀?
〖转帖连载14〗千古名将英雄梦(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全景)强汉骄子,双星闪耀——卫青霍去病的华美人生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二百一十二:卫青
【酱香通鉴】四十八年军龄的李广为何至死未能封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