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读书那些事儿

文字即刀剑

人间即江湖


白下


早些年,网络红人凤姐宣称自己爱看《故事会》和《知音》,被不少人嘲讽为没文化没品位低颜值的代表。2015年7月,凤凰新闻客户端正式邀请凤姐作为签约主笔。其前后形象的巨大反差,狠狠打了当年嘲笑她的人一巴掌。


个人认为,读书这事儿,开卷即有益,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各有所长,就看你怎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 Chapter·one ===


在古代,女孩少有人能捞着上学,也不让出门逛街,谈个恋爱都难上加难。难也有难的妙处,因为难,才有了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爱上梁山伯的经典故事。当年看越剧,祝英台百般调戏暗示,呆头鹅梁兄依然一口一个贤弟叫着,急得我恨不能穿越回去揪着耳朵告诉山伯,英台原是个女娇娃。古人也没法刷微信,没法约定见面时间,张君瑞爬墙约会崔莺莺的好戏才能成为千古美谈,才有了黛玉和宝玉桥边桃树下共读西厢。


漫漫长夜实在难熬,干点啥啊?唯有读书。为了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孙敬悬梁刺股,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管宁割席分坐。车胤胆小不敢凿壁偷光,就捉一堆萤火虫装纱布里用来照明看书。范文正公对自己更狠,每天煮一锅小米粥,搁置一夜让其凝固,用刀划成四块,就着点烂咸菜,每顿吃一块。




爷爷与老舍先生


是什么让我们遇见了


是什么让距离更近了



=== Chapter·two ===


爷爷也是个酷爱读书的人。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过两次直奉战争。一场战争过后,败军丢下很多尸体逃命而去,附近的百姓蜂拥战场抢拾被丢弃的金银细软。人流中有位白衣少年,对金银财宝视而不见,只要看到书,就紧紧抱在怀里,那天傍晚,他竟然捡到了《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


有了书,爷爷就找块草地看到天昏地暗,老奶奶四处找他,寻见了,揪着耳朵往家走,爷爷就笑嘻嘻跟着,一边抖落书中夹着的草叶。那些藏在书中的草儿,知道爷爷读书的快乐。


下雨了,草地没法躺,爷爷就钻进放置在扬子江边的棺材里去读书。棺材是那些还没去世、家境富裕的人为自己百年后准备的。这些棺材就放置在江壁挖出的洞中。谁能想到,下面江水翻滚,江壁的棺材里,一个少年躺在里面,正忘我地沉醉在书的海洋。


爷爷成年后依然酷爱读书,和他在重庆与老舍先生的交往有很大关系。抗日战争时期,爷爷在国民政府兵工署总务处任职,负责抗战军需用品的发放。


兵工署在重庆北碚,与老舍先生任职的编译馆是近邻。当时,老舍先生还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酷爱读书的爷爷最喜欢去找老舍聊天。有段时间,两人几乎天天见面,喝喝茶,摆摆龙门阵,聊聊文学,借书,还书,一起吃顿饭。老舍先生长爷爷十几岁,俩人的名字,一个带春字,一个带秋字。一见面,先一句“老舍先生”,后一句“剑秋先生”,相视一笑,人生难得一知己,龙门阵摆起。


年轻的爷爷爱玩闹,喜欢拿着东西让老舍先生闭着眼睛猜,老舍先生摸来摸去,总能猜准。有一次,爷爷看老舍先生情绪不高,就想逗逗他。正是盛夏,人们都穿得少,爷爷学济公偷偷从大腿上搓了点灰,弄成个小泥丸,让老舍先生猜。结果还是猜中了。惹得众人都哈哈大笑。那是战争年代少有的欢愉时刻。


我想,老舍先生之所以喜欢和爷爷交往,是把其看作是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对于爷爷来说,他见识到一位大文豪的亲切、正直、幽默、热爱生活的多面形象,并从中深受影响和教育。晨昏雨晴,这些,都成了爷爷后半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父亲与《骆驼祥子》

你从我的世界路过


依稀中有了作家梦




=== chapter·three ===



爷爷爱书,对父亲影响很大。父亲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当年老舍先生送给爷爷的一本《骆驼祥子》。1957年,微山湖发大水,微山境内方圆几百里一片汪洋,父亲家被政府迁移到济南章丘的曹庄村住了一年,1958年又返回微山,被安排在火神庙暂住。火神庙是微山祭奠火神的地方,年久失修,已有些破败。庙门口有个石墩子,这就成了父亲看书学习的专属之地。


1959年,父亲读小学三年级了,爷爷觉得他有阅读能力了,就把珍藏多年的《骆驼祥子》拿出来给父亲看。父亲被老舍的语言艺术深深吸引,并萌发了立志当作家的梦想。


文革中,父亲所在的微山一中也难逃劫难,校园的花草在运动之初就被当做“四旧”铲除。学校的图书室也被砸了,图书或被烧,或被当成废品拉到采购站卖掉,剩下的无人看管。一天,父亲的发小蒋正义找来说,晚上趁天黑去找点书看,总比被烧了卖了强。俩人生平第一次去“偷书”。提着心吊着胆,最后,父亲只拿了老舍先生的创作谈《出口成章》和《小花朵集》。


回家后,父亲把那两本书递给爷爷。爷爷不说话,双手接过书,含着泪进了屋,半天没出来。


彼时,老舍先生已投湖自尽。




“浪诗”


浪一首,浪一首


混混也要讲逼格



=== chapter·four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能吃饱饭了。仓廪实而知礼节,全国掀起读书热,文学青年成为最受欢迎的群体。


1980年,顾城写下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句被15岁的北大新生海子看到了,海子喜欢的不得了,开始动笔写诗,18岁名满天下。


诗人们管诗歌朗诵叫“浪诗”。兴致来了,就放下酒杯:“来,浪一首,浪一首。”整个八十年代,人们都醉在文学的海洋里。


多年后,最具江湖气质的作家野夫横空出现。柴静在给其《身边的江湖》一书序言中写道:

“八十年代的混混也比今天逼格要高。他们看谁不顺眼便一脚踹翻,地上那位爬起来说,兄台身手这么好,想必也是写得一手好诗吧。”





白下

文学梦想生根发芽


慢慢开出枝叶和花




=== chapter·five ===


到了我这一代,爱读书这事儿,被我遗传到了。


除了买各种书,父亲还自费订阅了多年的《人民文学》《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十月》《收获》《民间文学》《散文》《作品与争鸣》等文学期刊。那时我正好到了父亲当年看《骆驼祥子》的年龄。家里数不清的藏书和这些文学期刊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很大。四年级刚开学写作文,题目叫《我的理想》。我在作文里长篇大论地写下了我长大后要当作家的梦想。语文老师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摸着我的脑袋鼓励我。


文学的梦想执拗地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慢慢开出了自己的枝叶和花儿。


当年,小说《红高粱》先在《作品与争鸣》上发表,后面还有几篇对该文的评论。我读得津津有味,对那个叫莫言的人产生了兴趣。没想到,1987年,小说《红高粱》被拍成电影,放映时万人空巷。学校包场,出了影院,我独自往家赶,几个男生在我身后大声唱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我惊慌地回头看了一眼,撒腿就跑,背后一片哄笑。


我看书看到憨痴楞傻,妹妹免费送我外号“大憨子”。只要是带字的,不管啥内容,都拿来看看。上厕所前必须找本书拿着,绝不能空手进去,有一次临进去前只摸到半张报纸,愣是把那个纸片上的每一个字都仔细看完了,包括报缝的小广告,还找出俩错字。


家里人要是找不到我了,母亲就会淡定地说,保准在厕所看书呢,进去两个多小时了!

十岁,我看完了中国四大名著。看不懂啊,在我眼里,黛玉就是个爱耍小性子的小心眼儿,我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爱生气”。我给小伙伴讲《红楼梦》,就用“爱生气”代替林黛玉。


同年,我在一家国家级作文报刊登了一篇作文,得到20元稿费。简直是一笔巨款从天而降啊,那时爸爸一个月工资才34.5元。我握着那20元钱,兴奋了好久。


中学时期,想尽一切办法偷看书,下课看,走路看,半夜拿手电筒躲被窝里看一整夜不睡觉,没少挨骂挨揍。


大学阶段,学业没那么重了,读书更加变本加厉。晚上没课,哪儿都不去,就在学校阅览室待着。一套《平凡的世界》,舍不得一口气看完,自己给自己限制页数,一天看五十页,夹上书签。阅览室关门了就回宿舍接着看。看到来了灵感,就点着蜡烛在蚊帐里写文章,几年中,我的蚊帐被烧了七八个洞。最高产时,《齐鲁晚报》副刊版一周发我三篇散文。寒假回家坐公交车,好多人在看报纸。我低头一看,那人看的正是晚报上我写的一篇文章。我说,这篇是我写的。那人目瞪口呆。


毕业离校时,打包回家,四个大箱子,有三个是我买的书。



后记


未长夜痛哭者


不足以语人生



=== chapter·six ===


早些年,坐公交车,人人抱着一本书或者报纸翻看,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女孩多半在追剧,男生在打游戏。


这个年代,已经少有人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那样,捧着纸质的《星星》或《中篇小说选刊》临窗夜读。这个年代,也少有人再像我当年一样,守着“三洋”收录机,听乔榛朗读巴布罗·聂鲁达的诗《你的微笑》。


那年,北岛在散文《波兰来客》中写道: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但我知道,从诗歌年代走过来,饱经沧桑却又饱读诗书的我们,文学气息早已浸染骨髓,虽每天忙着苟且,依然还会被文字的温暖触动灵魂。我们青春不在,灵魂依然生动,崇尚自由,我们青春不在,眼神依然清澈,仰望星空。


未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但请相信,每一场痛哭,都只是坚强者奋起前的铺垫。爱读书的人,就像一朵花儿,不管是长于阡陌,还是被供于高台,都能开出属于他的芬芳。

 

文字即刀剑,人间即江湖。有了书,天下可任往矣。



撰稿丨白下

编辑丨李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陶庵回想录》重返民国文学现场
老舍先生谈读书:读得很快,而不记住
《骆驼祥子》八十寿
英达:灯一开,吃烩饼的叔叔们就一下子变成伦勃朗
【王希文先生】《珠峰回忆录第 1 集专辑》【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2023080206
老舍自杀后,舒乙产生心结,只愿称其“老舍先生”,晚年终于改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