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推拿治泄泻

     泄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上说,泄泻是指,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內盛所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便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较缓者称为泄,即泄漏之意。大便凊稀如水,倾注直下,病势较急者为泻,即倾泻之意。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多发。

     那么日常我们给小朋友做哪些穴位按摩可以起到缓解腹泻的作用呢?

     1、推大肠经

     操作:食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虎口成一条直线。离心推为泻,向心推为补,来回推是调大肠。即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大肠(相当于吃诃子、炮姜,有温肠止泻之效,可治疗腹泻),反之则为清,称清大肠(效果同吃大黄、枳实,有清热通便之效,可治疗便秘)。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100~500次。补泻不可同时进行。

     功效:调理肠道,涩肠止泻,清热利湿通便。

     应用: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另外,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

     2、摩腹

     操作:整个腹部,实证热证用顺时针摩腹,虚症用逆时针摩腹。用掌摩法摩按整个腹部。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掌心或者四指并拢贴合孩子腹部,缓缓转圈,即以掌部或四指指腹着力,沿“中脘→天枢→关元→天枢”作环形摩动,做到摩的速度快于移动的速度,即“紧摩慢移”,穴位区摩的时间稍长一点,摩至腹壁微红或腹部透热为度。总之,摩腹的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孩子不适可能引发呕吐等现象,摩腹宜慢约2秒一圈(频率亦可一分钟60~100次),一般摩腹时间可以在5~10分钟左右。以调理慢性病为主,须持之以恒,日久方能显效,不可操之过急。

      在孩子健康状态时,顺时针摩腹和逆时针摩腹做的数量或时间长度一样。家长可每天早上和孩子睡觉之前给孩子进行摩腹,一般宜在食后半小时进行,不宜空腹进行。经常给小儿摩腹,能够让孩子的脾胃功能加强,运化吸收增强,而且能够有效治疗胃肠道疾病。摩腹法可以治疗小儿各种胃肠道的不适,特别是以防治脾运不健、消化不良、水谷积滞、腹胀中满等疾病。

     功效:调节肠道,健脾和胃,理气消食。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应用:① 健运脾胃,畅旺气血;② 条畅气机,通腹泻浊。顺时针摩腹为泻,如果孩子大便干、有口气、舌苔黄腻、容易烦恼爱闹,体质偏热性的话,摩腹的时候以顺时针为主。逆时针摩腹为补,如果孩子体质偏虚弱,容易腹泻,舌苔淡薄等,摩腹的时候以逆时针为主。

     3、七节骨

     操作:第4腰椎棘突至尾骨尖成一直线。有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两种手法。推上七节骨为温为补为升,推下七节骨为清为泻为降。故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以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一般以推至局部发热为度。大致推100~300 次。

      功效:①推上七节骨能固涩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久泻,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②推下七节骨能导滞通便,可用于便秘,伤食泄泻,口臭等。

  应用:腹泻、痢疾、调理二便。①推上七节骨主治虚寒腹泻、久泻久痢等病症,多与补大肠、揉百会等合用。②推下七节骨主治肠热便秘、湿热泄泻、伤食泻、痢疾等病症,多与清大肠、清脾经等合用。

      4、揉脐

  操作:医者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以食、中、无名指三指指面或手掌面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逆时针方向揉为补,顺时针方向揉为泻,往返揉之为平补平泻。捏挤肚脐:以拇、食指捏挤脐四周,至轻度瘀血为止。次数:100~300次。

      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应用:此穴能补能泻,补之能温阳补虚,治疗寒湿、脾虚、肾虚泄泻、慢性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气虚脱肛等;泻之能消能下,治疗湿热型泄泻、痢疾、便秘、实热型脱肛等;平补平泻则能和,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寒湿凝聚、乳食停滞、伤乳食泻、厌食等。

       临床上揉脐、摩腹、并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治疗效果较好。用平补平泻法,左右摩之,可作为儿童保健法,有消乳食,强健身体的作用。捏挤肚脐与天枢配合对腹泻、腹痛有效。

      5、揉龟尾

      操作:尾椎骨末端,可揉,可点,可用振法。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然后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一般揉100~300次。

      功效:止泻、通便,调理大肠。

     应用: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安之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的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合用,可治疗腹泻,脱肛,便秘等症。

     辅助按摩:

     1、运内八卦
  【穴位】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
  【手法】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100~300次。

  【作用】主治咳嗽痰喘,呕吐,食积,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烦躁不安等。
  2、揉中脘
  【穴位】中脘
  【位置】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
  【手法】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
  3、揉天枢
  【穴位】天枢
  【位置】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
  【手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揉天枢,左右各一点揉100-300次。
  【作用】梳理大肠、理气消滞,主治腹泻、痢疾、腹痛、食积、腹胀、便秘。(上下二黑点:上中脘,下关元。)

       4、旋推脾经

        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5、揉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腹泻手法图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脐(神阙)
小儿推拿四大保健穴(下)
小儿推拿|调理泄泻的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大全之摩腹(收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