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这三件事属于“知易行难”,但能克服的都是高人!

本文由“琢磨君”原创,未经允许,禁止抄袭、洗稿,违者必究!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更多国学智慧和历史知识。如果您想持续收看本栏目,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三个“知行合一”,便可无往不利!

“知行合一”哲学思想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以系统化理论的形式首次提出来的,即: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完美。王阳明也因为发明了“阳明文化”,留下经典著作《传习录》等,而在“立言”方面做到了“不朽”,所以人们将他和圣人孔子相提并论!

其实,在王阳明之前,古代先哲们对于“知”与“行”的探索也从未停止,比如《尚书·说命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子的第46代孙宋朝人孔传也说:“言知之易,行之难“。由此可见,古代文人们早就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只是比较消极地接受这样理论,自我麻痹,喜欢坐而论道罢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但是到了明朝的王阳明这里,他在挫折风波中悟透了“知”和“行”的积极关系,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阳明心学”正式形成,此举也对后世影响深远。“知行合一”对于我们行为做事有很多积极的帮助,但时至今日,依然有这么三件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属于“知易行难”;人生,若能克服这三件事的人都是高人!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三个“知行合一”,便可无往不利!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请输入图片描述

★1、戒怒的知易行难

人人都知道生气发怒解决不了问题,但还是控制不了情绪。

俗话说“气大伤身”、“和气生财”,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兴旺的事业,都要求我们戒怒、少生气!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大道理,遇到某些令人生气的人或事时,又是控制不住情绪,不吐不快,不发泄难受。熟不知,发怒伤害自己身体,让自己人脉糟糕,而且还给他人心灵留下创伤,最后对解决实际问题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愚蠢至极。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才会说“善莫大于恕”,即最大的善良莫过于宽恕他人,不对他人发怒。孔子也在《论语》中说:世上最难得的孝顺是能做到“色难”,即时刻对对父母都和颜悦色,永不发脾气。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您真正能做到了不对身边人发脾气吗?您是否对在父母面前表现过恼怒的样子?

对于发怒的坏处和后果,几乎是人人知晓,但是遇到事情时,很少人能够控制住脾气,不表现出愤怒的样子。人生,戒怒这件事就属于是“知易行难”,但能克服的都是高人!一个人,若能做到戒怒的“知行合一”,便可无往不利!

请输入图片描述

★2、戒多言的知易行难

人人都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但还是喜欢多言和背后议论他人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鬼谷子·中经》说:“言多必有数短之处”,曾国藩则说:“人生有两大凶德,长傲和多言”,由此可见,圣贤智者们对“多言”的坏处总结得很清楚,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以不同形式告诉世人要“戒多言”,但是人们真的听得进去吗?

请输入图片描述

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还有因为“戒多言”属于“知易行难”事情,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祸从口出”这些俗语,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像《增广贤文》里面所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看到这里,琢磨君请大家再扪心自问一下:您是否背后议论过他人的隐私或短处?您是否有时候说了不该说的话?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有多言、背后议论他人的习惯,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人生,戒多言这件事属于“知易行难”,但能克服这个毛病的人都是高人!一个人,若能做到戒多言的“知行合一”,便可免遭很多麻烦,继而无往不利!

请输入图片描述

★3、戒贪的知易行难

人人都知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还是要贪得无厌

关于人性贪婪的名言,琢磨君最欣赏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为这句话将人性的趋利本性说透了,而且亘古不变,时至今日,依然适用!利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你贪得越大,自身的风险就越大。但人们终究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成为上天的“漏网之鱼”,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贪得越多,后果越严重。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人的胃口有限,太多的美食让身体也吃不消,但是面对美食诱惑时候,很少人能够克制;人心是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但真正承受了太多美好事物时候,却发现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得不配位,必有灾殃”,曾国藩更加直白地说:“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天行健,地势坤,天有天道,比如天道是恶盈的,即月满则亏,物极必反。贪的结果就是失去更多,这也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但凡那些懂得“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功臣,大都有圆满结局;但凡那些贪心、不知足的功臣,大都不能得以善终。由此可见,天道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敬畏天道、以史为鉴,真正做到“戒贪”的知行合一!

请输入图片描述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因为贪得无厌的结果就是败亡,所以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该收手时便收手!人生,戒贪这件事属于是“知易行难”,但能真正做到“戒贪”的人都是高人!一个人,若能真正做到戒贪的“知行合一”,便可善始善终,继而无往不利!

以上就是琢磨君给大家分享的人生三种“知易行难”的事情,以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三个“知行合一”!朋友们,看完本文,您是做何感想呢?您现在能做到这三个“知行合一”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持续观看更多经典国学谋略(菜根谭、鬼谷子、曾国藩、左宗棠等),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您的每一次转发、收藏、点赞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行合一,知易行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
知道不等于做到,知易行难
知行合一——摆脱人生痛苦的不二法则
李子清:无为
经典语录:如果你在背后议论我,那只能说明,我活的要比你精彩许多
七宝微语 | 大道若简,知易行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