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玲家族的宋版书官司

张爱玲

张爱玲家族的宋版书官司

文/周慧惠

二OO九年出版业的热情是被张爱玲的《小团圆》点燃的。《小团圆》悬宕文坛三十余年,甫一出版,读者就形成了一个“索隐派”。

“《小团圆》不可能单纯当做小说看,我想任何人不必字句谨慎辨查,里头随时即可填满过去张爱玲留白的神秘,'对号入座’似乎变成前所未有的理直气壮。”[1]各种人物、事件、细节的本事考成了《小团圆》释读的热点。从前恍兮惚兮的情感在这里被证实,比如与导演桑弧的恋爱;从前铁证如山的交游在这里被推翻,比如与作家柯灵的关系,而胡兰成更是成为各位注家的梦魇。“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2],张爱玲的文学创作观也佐证着这样一个观点:《小团圆》这部自传体小说,在张爱玲生平资料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

张爱玲和桑弧

《小团圆》第三章中有这样一段话[3]:

有一天楚娣又告诉她:“我们为分家的事,在跟大爷打官司。”

“不是早分过家了?”

“那时候我们急着要搬出来,所以分得不公平。其实钱都是奶奶的,奶奶陪嫁带过来的。”

……

“我们官司打输了。”楚娣轻快的说。

“是怎么的?”九莉轻声问,有点恐惧迷茫。

“他们塞钱。——我们也塞钱。他们钱多。”

按照《小团圆》“写实”的特点,这场盛家兄妹之间的财产官司应该也是有所本的。果不其然,张爱玲的自传散文《对照记》[4]也提到了这场官司:

1930年他们终于打析产官司,我从学校放月假回来,问我姑姑官司怎样了。她说打输了。我惊问怎么输了,因为她说过有充分的证据。

“他们送钱,”她简短地说,顿一顿又道:“我们也送。他们送得多。”

小时候的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左)

在天津的法国公园

那么,同胞兄妹是为了一份怎样的遗产而不惜毁坏家声对簿公堂呢?张爱玲没有细说,但她的弟弟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5]中告诉了我们,引起兄妹诉讼的是一批宋版书: 房屋、地产、不动产都有契据,容易分割清楚,我祖父留下的一批宋版书则引起了纠纷。当时宋版书已很值钱,全部都在我二伯父手中。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字幼樵,河北丰润人,是光绪间著名的官僚,清流派的中坚人物,《清史稿》有传。他是个穷京官,在官场上也博了个“清廉”的名声,财产都是由岳父李鸿章馈赠的。

张佩纶和第三位夫人李菊耦

张佩纶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原配朱芷芗,育有两个儿子——张志沧和张志潜,志沧早殁;继室边粹玉无子嗣;第三位夫人就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当年李鸿章欣赏张佩纶的道德文章,所以在张佩纶兵败马尾,不战而逃,朝廷严惩,名声扫地之后,还是将爱女许配给了他,并给予一批丰厚的嫁妆。

据说李鸿章夫人非常抗拒把才貌双全的女儿嫁给一个“囚犯”做填房,痛斥李鸿章是个“老糊涂虫”,但李家小姐却对这位夫君有情有义,两人过了一段诗酒唱随的幸福生活,并育有一男二女。长女早逝,成人的便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和姑姑张茂渊。

宋版书官司就在志潜、志沂和茂渊兄妹三人之间纠缠。然而,这批宋版书并非来自李鸿章的馈赠,也不是张佩纶的旧藏,而是与张的第一位夫人朱芷芗有关,因为朱夫人的父亲就是清末极富盛名的藏书家,结一庐主人朱学勤。

张佩纶的儿子张志潜、张志沂和女儿张茂渊

浙江仁和朱学勤的结一庐,与广东丰顺丁日昌的持静斋、湖南湘潭袁芳瑛的卧雪庐,是咸丰年间最富盛名的三大藏书楼。

朱学勤字伯修,咸丰间以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入值军机处,先后典机密十七年,名满朝野,是朝廷的股肱干臣,世称朱侍郎。朱学勤自小生长于人文渊薮杭州,江南素有藏书遗风,学勤在家学和环境的影响下,深染书癖,少年时就积聚篇卷,访书搜书。在京师时,做官的兴趣似乎远不如访书的兴趣,公余之暇,经常去书摊翻翻看看,挑挑拣拣。庚申之变,皇家的许多旧刻名抄流落到琉璃厂等书肆,朱学勤但凡看中,不惜重金买下,渐成为京师的藏书大家。

据叶德辉说,结一庐藏书主要来源于仁和(杭州)劳格的丹铅精舍、长洲(苏州)顾沅的艺海楼,[6]此二家都是江南的藏书巨擘,典藏宏富精善,特别是劳氏的名家精校本和艺海楼的传抄阁本,是当时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对象。结一庐藏书另一重要来源的名声更为显赫,那就是怡府藏书。怡府之藏从康熙年间开始经营,绛云楼、脉望馆、汲古阁、述古堂等著名藏书楼的精华都流入怡府。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怡府的藏书四处流散,朱学勤乘机购得不少。

宁波图书馆藏清抄本《结一庐书目》卷端

结一庐藏书传到学勤长子朱澂辈,达到了巅峰。朱澂酷肖乃父,亦好藏书,与缪荃孙、孙诒让等过从甚密。他擅长搜讨冷摊小市中的善本,对版本学、目录学尤其精通。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结一庐增加了大量的宋元版书,一时名甲江南。

朱澂编有《结一庐书目》一册,只录入了部分藏书,但缪荃孙一见,大为赞叹:“即此一编,高出寻常收藏家万万。”[7]据李雄飞先生统计,结一庐藏书中有宋版三十五种,元版近八十种,而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实际数量恐怕远过于此。[8]

那么,结一庐的藏书怎么会流到张家呢?原来,朱澂殁后,家道中落,子孙中没有一个能继承祖辈的流风雅韵,经济拮据时,澂子就想将父亲的八十柜遗书出售。消息一传出,各路书贾、藏家纷纷上门洽谈,其中皕宋楼的谋购尤为积极。张佩纶是朱学勤的女婿,朱家后人的长辈,在他的劝说下,朱家把藏书整体抵押给张氏,以防家族藏书因出售而流散。就这样,结一庐藏书遂归佩纶所有,成了涧于草堂(佩纶堂号)的精藏。

张爱玲的父亲(左二)、母亲(右二)、姑姑(右一)

书归张氏后,张佩纶将之藏在南京的寓所。这是康熙间靖逆侯张勇的旧宅,庭院深深,花木竞秀,是个藏书的好去处。辛亥革命后,这所幽雅宁静的深宅大院为兵所据,一度成为国民政府的立法院。至于那批藏书,世人莫知其踪迹,许多人认为它们已遭遇厄运,毁于兵燹了。叶德辉说:“至辛亥国变,尽其所有付之于狼烽马粪。”[9]书主人,张佩纶之子,即张爱玲的伯父志潜也说:“辛亥之乱,未及取出,遂毁于兵。”[10]

其实,结一庐藏书并未被毁。辛亥革命时,共五百余箱藏书从南京运到了上海保存,不料被革命元勋宋教仁、于右任等人攫取。其中的一半被宋教仁携往北京,后来就流散了,其余少数存在南京一个叫龙梓修的寓所中。

大概此事在当时就颇招非议,傅增湘、张元济等大家都有些微词。宋教仁被刺杀后,于右任于民国五年(1916)将宋氏所攫的剩余书籍归还原主,这样,结一庐的劫余藏书终于又回到了张家。[11]张志潜“未及取出,遂毁于兵”云云,恐怕是防人耳目的一个幌子。

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右)

就是这批“宋版书”引发了张氏兄妹的析产官司。

张爱玲的祖母李菊耦去世时,伯父志潜二十三岁,父亲志沂十六岁,姑姑茂渊十一岁,年幼弟妹名下的财产都由志潜这位兄长代管。一九二八年,张爱玲的父亲决定把家从天津搬回上海,母亲与姑姑也从英国回来了,这才正式与伯父分析遗产。房屋、地产、不动产都有契据,容易分割,但这批藏书的归属权则纠纷不断。

茂渊认为那也是遗产的一部分,应作三等份分配,不该由长兄独得,但是志潜不愿照办,到一九三○年终于发展成伯父一方、父亲和姑姑一方的争产官司。当时双方为了这场争夺战不惜血本,耗财颇多,对藏书志在必得,张志潜延请的律师是汪子健,志沂、茂渊的律师是李次山。

童年的张爱玲和姑姑(左)、堂侄女妞儿(右)

汪子健,浙江余杭人,是上海著名的大律师,曾任民国北京政府司法部次长、法律审查会副会长。此公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法律专科学院——朝阳大学,培养了无数法律人才,可谓是“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法律界有广泛的人脉。李次山,安徽六安人,在律师界威名显赫,是上海律师公会会长,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后,就是他将之营救出狱的。两大律师在这场官司中相互斗法,各显神通,最后还是汪子健经验丰富、技高一筹,他一方面用金钱打通关节,另一方面则采取分化策略,答应张志沂一笔钱,让他向法庭自动撤诉。

最后,志沂的倒戈导致他们输了官司,也使兄妹俩的感情降至冰点。

家族的宋版书官司对少女张爱玲似乎有很大的影响。事隔多年以后,她在《对照记》中感慨:“这张看似爷儿仨的照片,三人后来对簿公堂。再看司法界的今昔,令人想起法国人的一句名言,关于时移世变:'越是变,越是一样。’”张爱玲性格中那些阴郁和冷漠的因子,或许就是来自于她那暮气沉沉、冰冷坚硬、缺少温情的家族。

1944年,《杂志》月刊刊登的张爱玲照片

结一庐的藏书在这次波澜后归于沉寂,二十年来,张志潜后人抱残守阙、默默坚持,度过了岁月的种种惊涛骇浪,即使是国势陵夷、命运跌宕的抗战年代,他们也不露丝毫口风。渐渐的,结一庐藏书仿佛在世上消失了,许多精明的书商、博雅的文献学家、执着的藏书家都莫知其踪迹。

赵万里先生一直在追寻结一庐藏书的流向。一九五二年,他发现上海来青阁书店出现了结一庐旧藏宋刻本《周易本义》《周礼疏》《六甲天元气运钤》《花间集》四种;一九五八年,上海古籍书店又获得结一庐旧藏古代刻本抄本共一百零二种。赵先生因此判断结一庐旧藏决不止于此,应该还有更多的书出现。[12]

张爱玲(中间)与表姐、表弟们的合影

赵先生不愧为版本大家,不过十年,他的话就应验了。一九六六年,在席卷一切的文革大劫难中,结一庐藏书终于浮出水面。张志潜的儿子,结一庐藏书的继承人张子美被抄家,所有藏书都被张子美的单位——上海黄浦区牯岭路房管所查抄,交上海市文物图书清理小组保存,后又移送至上海图书馆善本库。[13]

当时前往接受的是时在上图的沈津先生和他的三位同事。移交完毕后,沈先生与顾廷龙、潘景郑、瞿凤起三位先生一起编目并制作清单。

一九七九年,国家开始落实政策,结一庐藏书也成为落实的对象。张子美先生表示愿意将朱、张两家世藏的古籍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共计450种,3274册。其中宋刻本24种531册,元刻本38种374册,这是上海图书馆继潘氏滂喜斋、祁阳陈澄中藏书之后最大最精的一次入藏。

而且,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之所以能于2004年整体转给上图,也是因为翁氏后人看到善本库中的结一庐藏书,而最终做出售让决定的。

由朱氏父子苦心经营、张家后人精心保管的结一庐藏书最终尘埃落定,归藏上海图书馆。遥想当年缥缃盈栋、精本充牣的盛况,到如今化私为公、广泽群生的义举,朱、张两家都应该在中国藏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于那个使兄弟阋墙的宋版书官司,是张爱玲笔下大家族大厦将倾的晦暗与无奈,仿佛梦窗青灯下的絮语,让人凄凉辛酸。

作者单位:天一阁博物馆

1994年,拍这张照片时,张爱玲已74岁

注释:

[1] 李天葆,泪凝香销云霞散,万象,2009,6.

[2] 宋以朗,小团圆·前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4.

[3] 张爱玲,小团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4.

[4] 张爱玲,对照记,花城出版社,1997.

[5] 张子静、季季,文汇出版社,2003.

[6] 叶德辉,结一庐书目序,丛书集成续编五(总类),新文丰出版公司.

[7] 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光绪刻本.

[8] 李雄飞,缥缃盈栋,精本充轫,文献,2002,4.

[9] 叶德辉,结一庐书目序,丛书集成续编五(总类),新文丰出版公司.

[10] 涧于集·书牍后序.

[11] 郑伟章,文献家通考(下)·张佩纶,中华书局,1999,6.

[12] 沈津,也说朱氏结一庐藏书,http://blog.sina.com.cn/harvardduyu.

[13] 王世伟,朱氏结一庐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记,历史文献论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团圆》之人物对照
等待一万年,长不长?张茂渊的最美岁月
张爱玲的天津童年,住花园洋房,有狗有花有童话书爱吃冰糖葫芦
李鸿章把年轻女儿许配给年老大臣,不料两人子孙却成家喻户晓名人
张爱玲家的女人们
特立独行的张爱玲 她比烟花更寂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