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啊,离不开它,又都鄙视它

「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乔治三世不解地问那到底是什么。

博尔顿回答:「是力量,陛下。」

——《黑石头的爱与恨》

一提到煤,大多人会先想起它黑黢黢、脏兮兮的样子,知道它用于烧火取暖做饭等用途。除此之外,我们对煤知之甚少。在化石燃料家族中,石油总是一副族长的样子,而煤就像某个穷酸的远方亲戚。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煤,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名检察长助理巴巴拉·弗里兹(Barbara Freese),就专门为煤写了部历史小书《黑石头的爱与恨:煤的故事》(Coal:A Human History)。

▲《黑石头的爱与恨:煤的故事》作者: [美] 巴巴拉· 弗里兹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 2017

弗里兹本人负责环保法律的执法工作,少不了和煤炭工业打交道,这激起了她的强烈的好奇心:煤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世?于是,在大量阅读中,弗里兹终于将历史学家藏在书中关于煤的碎片掬为一捧,发现煤在人类史上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对照书的中英文名,会发现,这部书的英文原名其实很简单,直译是《煤:一部人类的历史》,弗里兹主要讲述英美两国使用煤炭的历史,强调煤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以及人类在使用煤时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中文译名却将本书的基调定为「有意思的故事」,将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却把反思精神抹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煤的故事》英文版封面

01.

从饰品到燃料

在弗里兹的笔下,煤一开始的燃料价值没几个人在意,反倒是装饰作用引起了罗马人的关注。

公元一世纪左右,罗马入侵不列颠,发现一种可以燃烧的「煤精」(后来又称「煤玉」),硬度和亮度都比普通煤高出许多。这种纯煤容易雕刻成小饰品,受到罗马人的热捧,他们称其为「英国宝石」。英国当时就以出口这种而闻名。

▲煤玉饰品

此后几个世纪,煤在英国只被零星地用来烧火,记录不多,直到12世纪晚期才有更多的文献记录。那时,煤还不叫煤,而叫「海煤」(一种解释是因为需要海运运输来卖煤),「煤」指代的则是木炭。这种称呼一直沿用到17世纪。

即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煤能用来烧火,但英国人还是更爱用木炭,而不是煤。因为一开始的煤都来自地表,在燃烧时总会散发出的刺鼻烟雾,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14世纪时,有很多人抗议铁匠、酿酒者等工匠使用越来越多的煤,英王爱德华一世还为此下令,禁止大众燃煤。作者弗里兹调侃说,幸亏这道禁令不怎么好使,不然英国无论如何都不能首先开启工业革命。

然而,随着英国人口增加,贸易兴盛,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森林不够用了,木炭价格持续上涨。更加致命的是,13到18世纪,欧洲进入了小冰期,英国人不得不找一个木炭的替代品,否则烧火、做饭、取暖都成了大问题。

不受待见的煤,就这样登场了。

02.

谁拥有煤,谁就拥有动力

每一个煤筐里都装着动力和文明。因为煤是一种可移动的气候。它把热带的炎热带到了拉布拉多地区和极地。并且,煤靠着自身的力量把自己输送到了需要它的地方。

——拉尔夫·爱默生(Ralph Emerson)

美国历史学家彭慕然曾在《大分流》里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推论:英国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这个好运气表现在,英国的煤储量丰富,临近海边,便于海运。而且,英国的煤层中含水,这就要一种抽水技术,于是,蒸汽机诞生了。反观中国,煤深处内陆,不便运输,而且煤层干燥,需要的是通风技术,自然就不会发明用来抽水的蒸汽机。

▲瓦特蒸汽机模型

虽然不能肯定彭慕兰的结论,但他的确点出了煤的重要性:没有煤,人类将无法走入现代化进程。

因为需要采煤,蒸汽机出现并不断改良,它既需要煤,又降低了煤的成本;因为冶铁技术得到发展,煤可以代替木炭充当燃料,铁产量提高。「1830年,英国煤产量占世界煤产量的4/5。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比世界其他国家铁产量的总和还多。」最后,蒸汽机的价格也不断下降。

弗里兹指出,正是煤、蒸汽机、制铁互相配合,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机制,让人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机械力取代了(人和动物)的肌肉力、自然力(风车、水车),人类借煤的力量,挣脱了动力不足的束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就是以煤为驱动力:煤中的碳氢化合物除了可以做炸药,还能生产出很多新型药剂和消毒剂。经济学家凯恩斯就说过,德国「建立的不是血和铁的政权,而是煤和铁的政权。」

▲门采尔 《轧钢工人》 油画 1875

无独有偶,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约翰·R.麦克尼尔(John R. McNeill)同样探讨过煤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他认为,荷兰之所以发展了工业,但衰落了下去,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荷兰的本土资源是泥炭,而不是煤。

每公斤泥炭能产生的能量仅有煤的六分之一,不能用来驱动火车和轮船,而且到17、18世纪,荷兰的泥炭资源就开采得差不多了。相对于英国来讲,法德等欧洲大陆的煤炭利用时间较晚,这也是导致当时欧洲发展速度不及英国的原因之一。

从能源储量的角度出发,也难怪美国会后来居上。北美的巨量煤炭资源,加上有英国的经验技术,美国的工业发展浓缩了英国几个世纪的历史进程,这背后的动力大部分都由煤来供应。到了19世纪晚期,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煤产量最大的国家。

到此为止,对于煤这个黑色的精灵,我们只看到了它让人类社会兴盛的一面。弗里兹指出,煤不仅是精灵,同样是吞噬生命的怪兽。

03.

那杀人的煤

工业革命前后,伦敦已经充满了煤的烟火气。虽说有人批评煤造成城市污染,损害人们健康,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煤发出的烟雾可以杀掉空气中的病菌,使人少得传染病。

作家们还将伦敦的雾当作一种文化特色,强调「雾都」若隐若现的神秘之美。而且,英国人固执地不用可以减少煤烟的炉子,只用带明火的壁炉,因为他们认为炉子不利于通风,会使空气质量更差。他们正好想反了!

伦敦要是出现「大臭雾」,那就不仅是影响空气质量那么简单了,它还会杀人。1880年,伦敦的一次大雾就造成了上千人死亡。这样的事件出现过很多次。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中的市民,研究表明这次烟雾事件杀死了12000人

不仅如此,由煤催生的工业革命还强制规范了人们的新的作息时间。大家不再根据精力和季节来工作,而是根据机器的运转在工厂里加班加点。那时,很多工厂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两班工人12小时轮番上阵,机器不断强迫人们干活,工人为了生活陷入了凄惨境地。

那些矿井中干活的工人面临的危险还要更大一些,雇佣童工更是无法回避的污点。随着矿井越挖越深,需要一种通道装置来保持矿道通风。在整个不列颠,几乎所有矿井的这种通道装置都由5-8岁的小孩子来看管,而且一下井就是12个小时。

▲在煤矿干活的童工

此外,这种暗无天日的工作,还让大量年轻人口得了软骨病,这种病通常是由缺乏日光照射产生的维生素D所引起,还被戏称为「英国病」。

1842年,英国政府发布的一份关于工人阶级的报告中提到:「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在所有曼彻斯特劳动阶层出生的孩子中,5岁之前夭折的占57%」。

种种因素表明,煤的杀伤力十分巨大。人类是时候收敛一些了。

▲英国煤炭利用史

04.

悄然隐去的煤

面对刺鼻烟雾缭绕的工业城市,酸雨的频繁出现,各国民众都开始意识到,煤炭滥用问题绝不可忽视,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寿命和健康。民众的环保意识日渐高涨。所以,从19世纪晚期开始,各个工业国家都在推动治理环境问题。先是相关法律逐步完善起来,然后各国都在用石油、天然气等更有效率的能源代替煤炭。

1970年,第一个专为环保设立的地球日(4月22日)诞生;同年,美国颁布了《空气洁净法令》,旨在减少空气污染。1990年,《酸雨计划》出台,旨在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当然,现在人类最关心的问题非温室效应莫属,其中煤贡献了不少二氧化碳的浓度。这促使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出现。弗里兹写道,虽然协议中减排的规定十分温和,但至少昭示着人类几个世纪的能源之路将要转向。

可惜的是,一些美国总统不这么认为。身为共和党人的布什在选举时就坚决反对限制煤炭发展,这为他赢得了西弗吉尼亚煤炭工业界的资金支持,让他在民主党的票仓西弗吉尼亚州多赢了5张选举人票,最终在2001年将布什送进了白宫。

这之后,在布什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下,其它发达国家煤炭使用量逐年减少,美国的煤炭工业却逆势复苏。而且,与石油危机联系起来,煤产业还成为了美国能源独立的象征。

▲美国煤炭产量趋势图(单位:百万)

2016年,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巴黎协议》正式签署,全球国家都参与了进来。

▲美国的铁锈带(红色)与太阳带(黄色)

在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忽视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时引发了糟糕的后果还算情有可原。但现在人类已经明白了滥用化石燃料的危害,如果还不主动寻求更好的技术、更清洁的能源,那么接下来可能引发的悲剧就完全是自作自受了。

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确定煤究竟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弗里兹认为,这取决于人类文明究竟何去何从。如果人类最终让气候变暖毁掉了自己的文明,那么煤在几百年内积累起来的成就也会一并付诸东流。

假设「煤的故事」可以续写,人类肯定希望故事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位英雄带领人类走出了农耕的迷宫,进入了崭新的工业时代。它赐予人类进步的力量,最终却悄然归隐而去。因为它知道,或许一个不在需要它的世界,对人类来说才是最好的结局。■

▲2015年英国最后一个深层煤矿关闭,工人合影留念,这意味着英国300年的煤炭工业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次工业革命 #F35
英国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轨迹及逻辑
为何说是煤矿里的积水改变了世界?看完这段历史,你该感谢谁
裴广强:想象的偶然——从近代早期中英煤炭业比较研究看“加州学派'的分流观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阶段)
什么才是生产力(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