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美化、弱化、悬浮化(一))

早有无数人指出,《三国演义》里的刘备,道德比历史人物刘备要高尚得多。

分四个方面说,对皇帝的态度,对领导和盟友的态度,对下属的态度,对百姓的态度。

首先,历史人物刘备和汉献帝没什么互动,也看不出他对汉献帝有什么忠爱之心。

《三国演义》写汉献帝一见刘备,就查了宗谱,确认刘备的皇叔身份,还把刘备“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从此刘备就人称刘皇叔了。这是采纳的民间传说,历史上是没有的。

《三国演义》又说,曹操和汉献帝许田打围,汉献帝射鹿不中,曹操用皇帝的金鈚箭把鹿射死(争天下是逐鹿,这个故事喻义很明显),群臣误认为是皇帝射的,纷纷道贺,曹操挡在天子之前接受了,见此情景:

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兄如此,便不敢动。……众人各自归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关羽因为曹操欺负皇帝而想杀曹操,刘备因为怕误伤汉献帝而阻止关羽,显得两人都是一片忠心,而刘备尤其思虑周详。

这段情节,是由《蜀记》中的一段故事演化来的。区别是,《蜀记》只说是曹操和刘备打猎,人都走散了,关羽觉得这是一个刺杀曹操的机会,刘备当时觉得曹操是忠臣,就没有同意。故事里全程没有出现汉献帝。

曹丕当皇帝后,废汉献帝为山阳公。综合各种史料记录,大致可以推定,刘备得到汉帝被废的消息后,刻意炮制了他遇害的消息,从而为自己找到了称帝的理由。

《三国演义》当然不会这么写。嘉靖本写作:

早有人到了成都,说曹丕废了汉帝,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调练人马。汉中王闻知大惊,水食少进,每日痛哭,令百官挂孝,遥望许昌哭而祭之,谥曰“孝愍皇帝”。

这段文字写得相当狡猾,它没说曹丕害死了汉献帝,可若是读得不仔细,还真以为汉献帝已经死了。

更加尊刘贬曹的毛本,这个地方倒比较老实,点明是“传言汉帝已遇害”,又在批注中说明汉献帝此后还活了十五年。但总之,刘备是误信传言了。

之后,若按照史书,则是群臣劝进,刘备也就接受了。《三国演义》不允许这个过程这样简单,甚至于,程式化的三推三让,还不足以证明刘备当皇帝是被动的。于是《三国演义》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听信了汉献帝的死讯,刘备太伤心了,就生了病,政务都交给诸葛亮。诸葛亮等人劝刘备当皇帝,但被坚决拒绝了。

于是轮到诸葛亮生病,简直马上要病故的感觉。刘备去探视,诸葛亮说,我是愁的,没有皇帝,大汉真的是要亡啊。于是刘备安慰诸葛亮说,等丞相病好了,我们可以讨论称帝的事。

结果诸葛亮一下子就从床上蹦起来了,而其余的大臣全躲在诸葛亮家屏风后面,这下都走了出来。刘备被逼得没办法,这才同意当皇帝。

当然,蜀汉君臣一个个这么戏精,该不信刘备不想当皇帝的,还是不信。如李卓吾本的《三国演义》这回有批语说:“信乎奸雄之外复有奸雄也,做小人枉却做了小人也,亦何益于事哉?曹家戏文方完,刘家戏子又上场矣,真可发一大笑也。”但看得出,作者还是很努力地想把刘备写成没什么权力欲的样子。

其次是对领导与合作者的态度。

刘备出身不高,曾被人骂作“老革”(老兵),跟过的领导很多。邹靖、毌丘毅、焦和、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数下来有一大堆。

当然,这里面大多数人没把刘备当作自己核心团队里的人,刘备跳槽换工作也正常,不能视为“背叛”。事实上,绝大多数立场转换,刘备都处理得很漂亮,所以他才能不断积累声望。

刘备和孙权的关系,最复杂,诸多暧昧诸多恩怨纠缠诸多互相愧对,根据残缺的史料,很多事都无法说清。真正说得上刘备恩将仇报的,主要是对两个人。

第一个其实是曹操。曹操固然是奸雄,刘备败出徐州到官渡之战前这一段,他对刘备却是很好的。开个脑洞:这个无数人眼中恶魔一般的男人临终之前,一边叮嘱妻妾们可以编织鞋带养活自己,一边想:“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是刘玄德,曹操一生,负尽苍生,却从未负你一人。”曹操是够资格说这个话的。

刘备极力把自己塑造成和曹操对立的两极: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司马彪《九州春秋》)

他这样高调渲染对立,效果上倒是淡化了他对曹操的亏欠。

第二个自然是刘璋。这件事,刘备手段太卑劣,获益却太大,入西川之前,刘备“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夺了刘璋的疆土,刘备就“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了。

这事简直可以使人换个角度来理解刘备教育儿子的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平时滥作小恶,不积小善,是做不了大奸大恶的枭雄的。

《三国演义》还大大强化了刘备早年生涯的独立性。

焦和没提,田楷也几乎等于不存在。

刘备和公孙瓒,被《三国演义》写成非常平等的朋友关系。公孙瓒固然曾借兵给刘备,刘备对公孙瓒的帮助却更大。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要不是张飞及时出场,公孙瓒就要死在吕布戟下。公孙瓒与袁绍磐河大战,按照史实是袁绍赢了,《三国演义》却写成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及时出现,一举扭转了局势。

刘备与陶谦的关系,《三国演义》也写成是刘备在曹操的屠刀下救了陶谦,陶谦直接就想把徐州让给刘备,刘备高尚地拒绝之后,陶谦请刘备在小沛暂住,彼此间也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按照历史,公孙瓒和陶谦是盟友,刘备由公孙瓒手下到陶谦手下,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也算不上什么污点,但如果就是看刘备不顺眼,以此为据骂刘备“反覆难养”,也不是不可以。但《三国演义》把刘备的队伍写得像独立的游侠,是帮过公孙瓒后来又帮陶谦,一直都是人格闪亮的。你总不能说唐僧师徒在高老庄抓了猪八戒,又在陈家庄救了童男童女,就说是唐僧背叛了高太公。

曹操对刘备的好,《三国演义》是淡化的。罗贯中先安排荀彧设计了“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之类的计策,挑拨刘备和吕布、袁术的关系,表明曹操不安好心。实则刘备与吕布、袁术之间的矛盾本来就无解,何劳外人挑拨?而这些计策如此低级、幼稚,“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的荀令君泉下有知,怕是难免要觉得受到侮辱的。后来刘备到曹操身边,曹操给刘备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官职,本来“表”一下汉献帝不过是走流程而已,《演义》则改成了汉献帝本人特意给刘备的,而封刘备官的用意,正是对付曹操。

唯独刘璋的事,最不好洗地。涪城二刘欢会,《演义》加了庞统安排魏延舞剑,想刺杀刘璋的戏,于是:

玄德大惊,急掣左右所佩之剑,立于席上曰:“吾兄弟相逢痛饮,并无疑忌。又非鸿门会上,何用舞剑?不弃剑者立斩!”

最后取了成都,《演义》又加了这句台词:

玄德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不好说这算不算越描越黑,但从罗贯中到毛宗岗,总之都尽力了。

第三,刘备对臣属的态度。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善于发掘人才、笼络人才并激发人才的创造力的。清代赵翼的概括:“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这是常被人引用的话,其实曹操一样有性情,刘备未必无权术,意气更不会是孙家专属。

区别是,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刘备对臣属的手段确实要温和一些。一方面,是刘备的性格确实比较宽仁厚道,另一方面,这也和各自政权的权力结构有关。

曹操早年以汉室忠臣的旗帜为号召,篡汉面目暴露后,与原来的合作者之间,矛盾就必然爆发;曹操得到过诸多士族的支持,他要强化个人专制,和士族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而正因为原本是深度合作彼此有情感牵连的,这种撕裂就格外惨烈,也显得曹操格外背义绝情。

孙家父子虽然是江东本地人,但出身寒微根本不被本地士族瞧得起,他们倚仗的是所谓“淮泗武装集团”和其他远方的投奔者,所以实质上是个外来政权,对本地士族也就不得不采取凶暴的手段。吕蒙死后,外来武装出现人才断档,孙权只能转而任用陆逊、顾雍这些本土的世家大族,但又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后来又是各种虐杀。

刘备面临的局面反而比较单纯。他称帝的时候,他的老兄弟对这件事多半比他自己都着急,他手下除了诸葛亮这样个别可说背叛了世家大族立场的人物,出身相对卑微的比较多,曹操要面对的皇权和门阀的冲突问题,对他来说也基本不存在。——在他治下而反对他的人,基本都是后来的,下手狠一点,也不至于被认为是不念旧情对不起老兄弟。

但作为一个真实的政治人物,必要时牺牲一些无辜者或杀死几个罪不至死的人,刘备确实也没什么客气。

如前面提到的刘备杀张裕,就是一例。又如刘备想称帝时,有刘巴、费诗、雍茂等人反对,而刘备的处置,非常看人下菜碟。

刘巴是天下知名的名士,虽然一直看不起刘备,但发行“直百钱”和参与制定“蜀科”这两件事上,在财政和司法领域,对新政权建立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样的人只有留着,才好彰显自己的宽大,所以刘备对刘巴的策略是冷处理。而刘巴也很明白事,从此“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大家都有台阶下。这是典型的互相看不顺眼的聪明人和聪明人的相处方式。

费诗是益州本地人,刘备攻打刘璋时,他以县令的身份向刘备投降,之后升迁很快。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而黄忠为后将军,关羽觉得受到侮辱拒不接受。费诗去荆州,成功化解了关羽的不满,也算是立过功的。现在违背了刘备的心意,刘备就贬他去做郡从事。

雍茂不知道是什么人,雍是益州大姓,所以他很可能是本地人,而刘备本来就要敲打本土派。刘备就另外找个理由把雍茂杀了。

而这些体现刘备野心和权术的内容,《三国演义》基本都替刘备隐瞒了。

刘备确实对人好的地方,《三国演义》往往也有改动和夸张。

如按照史书记录,出身比较寒微,而游侠气质浓郁的徐庶,是流寓荆州的士人里,较早投奔刘备的,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之后徐庶和诸葛亮曾在刘备手下短暂共事了一段时间。当阳长坂坡,刘备被曹军击溃,徐庶的母亲被曹操俘获。于是徐庶来向刘备辞行,要去投奔曹操。

这可说弃刘备于危难之际了,只是他能主动去找刘备说明情况,尚算光明磊落。而刘备也就慨然同意他离去。诸葛亮倒也一直念着当年和徐庶的友谊,很久以后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听说徐庶在曹魏仕途平平,曾感叹说,魏国人才如此之多吗,为什么徐庶“不见用乎”?怕是也有遗憾老朋友在关键时刻选错人生道路的意味在里面。——当然也可见,是客观环境让徐庶在曹魏混得不好,而不是他主观上就一言不发不思进取。

这段历史记录,已足够彰显刘备宽仁的胸襟,但对《三国演义》的作者来说,仍然不够。《演义》里徐庶是大放异彩的人物,辅佐刘备后迅速帮助刘备取得了几场历史上并不存在的重大胜利,体现了碾压曹营众谋士的智商。于是程昱使出了诓骗徐庶母亲的卑鄙伎俩,接下来徐母骂曹,对《三国演义》的作者而言,是增加了一次痛骂曹贼的机会。

徐庶向刘备辞行,《三国演义》写道:

玄德闻言大哭曰:“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徐庶便拜谢欲行。玄德曰:“乞再聚一宵,来日饯行。”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徐庶离去,刘备目送他远去的背影,因为被一片树林挡住了视线,《三国演义》又增加了一场刘备要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戏。然后才有徐庶走马荐诸葛的经典剧情,真是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当然,最突出的美化,就是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三国志》所谓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不过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所以有时又说,刘备与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可见只是要强调感情好,并不是真的结为兄弟。

《三国演义》成书和流行的明清时代,民间结拜兄弟流行,刘关张的关系,成了这种兄弟情的典型代表,被各种踵事增华。

按照历史,东吴杀关羽取荆州之后一年半的时间,刘备伐吴。从动机上说,有为关羽报仇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的;作为一种政治决策,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未必就错了。但按照《三国演义》的写法,刘备动机是单纯的,就是为二弟、三弟报仇;而伐吴这个决定,政治上则被判定为绝对错误。

刘备就是不惜赔上自己颠沛流离一生才终于取得的全部政治资源,也要成全桃园结义的誓言。

即使是最认定刘备虚伪的人,读这段文字,也会感受到锥心刺血的深切情谊,感受到诚挚的人性的力量。而因为人性而丧失理性,结果导致七十万将士血洒疆场或葬身鱼腹,衡量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和衡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标准竟是如此不同,由此生发出的问题,更是永恒的困境了。

所以,这段情节,也成了《三国演义》文学上最辉煌的一笔。

但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三国演义》里这种夸张而浓烈的兄弟情,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笼罩在政治规则之内微弱却不绝如缕的兄弟情,究竟哪个更能动人,恐怕也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

第四,历史上刘备对民众的态度,“小传”部分讲得比较多,这里不再重复。

可以这么说:以今天的标准看,当然不够好;在汉末三国时代,也不是最好的,比如大概不如刘虞,也不见得就比刘表、刘璋、张鲁好。

但刘备是所有的政治强人当中,对百姓最好的。而一个暗弱的统治者对百姓的好,一旦面临外力冲击,就根本不可持续。

刘备当时能拥有美好的名声,并且后世被当作仁德之君的代表,这是重要原因。

但正因为被当做了仁德之君的代表,刘备对百姓有多好,就被极大夸张了。

在当阳,十万百姓追随刘备一起逃跑,刘备因为不愿意抛弃他们,放弃了抢占江陵的机会。这本身已是足够伟大的情怀,但《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地理没什么概念,他不理解江陵的重要也就不明白刘备的放弃有多么大,他决定换个角度再渲染一笔煽情一下:

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哭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

这个举动,假得连毛宗岗都觉得没法圆场了。于是他在批语里,说了这么一句:

或曰,玄德之欲投江,与曹操之买民心,一样都是假处。然曹操之假,百姓知之;玄德之假,百姓偏不以为假。虽同一假也,而玄德胜曹操多矣。

可见,给民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很重要。觉得你坏,你干什么都会被恶意解读;是你的铁杆粉丝,你演技虚假浮夸,也不会跟你计较。

看今日小小寰球,一定会觉得他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千古奇闻:三国引狼入室十大经典范例
三国演义里的那些经典之“骂”
刘备,和那个时代的眼泪
十八路诸侯140(第一部完结篇): 短短七年东汉早不是之前的东汉,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有汉献帝在手上曹...
穿越到三国,你会帮哪位主公打天下?
刘备只知道寻找诸葛亮,却无意错失了3位帅才,最后以失败告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