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学问题解答

老师,您好! 对贾宝玉“多情”的讨论或许不应局限于其与“痴情”、“滥情”的区别,还应放到他的女儿情结中去(私以为用“温情之敬意”和“理解之同情”来形容他的儿女情结或许合适)。不可否认贾宝玉可视作曹雪芹的代言人,但书中女性呈现不一的特质并获得了宝玉“一致”的爱怜(尽管并非作为“三妻四妾”般典型的男性特权),迎合作者自己的心理期待和审美需求的同时,对女性异化与改造的成分(尤其是弱者与病者的形象)同对女性的歌颂与崇拜这两者究竟孰轻孰重?有观点将宝玉对女性的态度,上升至“对封建礼教的颠覆”、“对女性平等地位”和“对人性的解放”的高度,其中有多少是作者的主观意图,有多少是后人强加的解读?第二周才选上这节课,不知道老师对《红楼梦》是一部封建制度衰亡史这种的观点怎么看?在这种体系下,似乎容易夸大作品本事的批判性和作者的主观性。此外,如果作者没有赋予贾宝玉“多情”的特质(古代文人的特质?),这样一部以女性为中心和主体的作品,似乎也能展开,但其悲剧性和美感必然削减。在课上讨论更多的是贾宝玉“多情”的性质,受到哪家哪派的影响,那作者如此构造的目的是什么呢?但这个问题似乎最终不可避免地归向于一个关乎宏观主旨的回答。那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与之类似的问题呢? 以上,学生的一些不纯熟的看法和问题,恳求老师指导。

学生还有一个问题,或许浅薄,但是一想却又走不出来了。老师问《红楼梦》对黛玉“孤高自许”是肯定还是否定,那么一本书对其刻画人物的评价如何判断呢?从书中旁的人物去审视,还是揣摩作者曹雪芹对此的评价?若撇开这个问题不谈,书中形容林黛玉“清高自许,目无下尘”,是用于与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对比,紧接便是两人是否“得下人心”。但林与自己的下人关系又极好,可见其为人,因而对于人性的评价绝不能如此简化、一棍打死;若说她对刘姥姥过于轻薄,未免太过苛责了。黛玉的清高自许,可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美学特质,也可以说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性格命运。作者的安排,注定她不会是如庄子所追求的谦卑傲骨、完美人格,既然不能强求,也就无所谓遗憾,宝钗作为与黛玉互补一般的存在已可视作作者对女性的心理期待和审美需求的弥补了,如此看来,似乎也就无所谓书本身对林黛玉清高自许的褒抑了。

同学你好!能不盲从老师的讲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好。下面对你的问题作些解答:

1、你问“对女性异化与改造的成分(尤其是弱者与病者的形象)同对女性的歌颂与崇拜这两者究竟孰轻孰重?”,表达似乎有些含混,“女性异化与改造的成分(尤其是弱者与病者的形象)”是指什么?我姑且按我的理解来回答吧。宝玉曾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儿来,再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有人认为,在贾宝玉眼中,年轻貌美没出嫁的女子是“珍珠”,而那些年长色衰的中老年女性则是“死珠子”、“鱼眼睛”,“宝玉对女性是有限地同情、有私心的关爱……若现实生活中有某一男子提出献爱心,但最终资助与否要以被资助对象的性别、年龄尤其是要以相貌来决定,年轻貌美、长相可人的女子才被资助,而长相平平者却被置之一边、不闻不问,对此种情况,不知读者诸君作何感想?”这是不明白作品中此处其实是一种隐喻,是庄子式的对异化的反思(与《庄子》的关系可看第一讲中的典籍链接),庄子很看重“真性”,对“真性”的被异化痛心疾首。并不是宝玉更喜欢没出嫁的女孩子,要把这些女孩子占为己有(《红楼梦》中宝玉对女性主要是友情与审美之情),而是这些女孩子还没受到男权社会的扭曲与异化,保持了更多的“真性”;他也不是因为女性年老色衰而嫌厌她们(例如对保有较多真性的刘姥姥他同样的很关心体贴'而是因为她们的真性扭曲异化了。宝玉深敬黛玉与视宝钗为国贼禄蠹也是因为黛玉真性宛然而宝钗被功利社会所异化。无论是作者还是宝玉,我认为态度还是很明确的,对那些被异化扭曲的女性有厌恶抨击(“死珠子”、“鱼眼睛”之类),也有惋惜同情(李纨袭人等),而对那些保有真性的女子,不论尊卑贵贱,都持赞美歌颂的态度。另外,对众多女性哪怕是“小才微善”,作者与宝玉都能以审美的态度加以欣赏,例如看到一个不客气呵斥自己的村姑二丫头,宝玉不仅不以为忤,而且还对二丫头的野性美自然美投注了欣赏的目光;平儿受气挨打时,宝玉帮平儿理妆,因能为这个自己非常欣赏的女孩儿“稍尽片心”而“心内怡然自得。”宝玉为什么“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除了他的平等意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们往往都有可供“审美”之处:晴雯的风流灵巧,袭人的温柔和顺,紫娟的情深意重,平儿的乖觉善良,芳官的率真可爱,鸳鸯的果决明快,香菱的娇憨朴诚,甚至还可包括小红的口才,莺儿的巧手,龄官的唱功……

2、有观点将宝玉对女性的态度,上升至“对封建礼教的颠覆”、“对女性平等地位”和“对人性的解放”的高度,那是特定时期意识形态下的套语,现在学界早就没有这样的说法了。具体到我个人,我认为作者对女性的平等观念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西方意义的平等,实际上是庄子式的“多情”与“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齐物观,后面还会在课上给大家详讲。至于认封建制度衰亡史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其实秦大一统之前才是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之后那里还能算封建?一般所说的封建制度是机械套用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的说法。另外,《红楼梦》根本就没有制度批判意识。

3、宝玉的“多情”有着三教合一的内涵,后面课上还会展开。

4、所谓对黛玉孤高自许的评价,当然是要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态度立场思想观念,书中人物的评价正可与作者形成参照,这又与庄子有关。如第六十三回中有言:“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所谓“畸人”,典出《庄子》内篇的《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庄子以“天”“人”的反差表现出“以道观之”的价值立场对世俗价值立场的超越:世俗所看重的“君子”恰恰是“天之小人”,而“天”(道)所看重的“君子”在人间也变成了小人。《红楼梦》中多处强调了“天”“人”的反差: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二仙师在天上“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到人间却变成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而且还“麻屣鹑衣”、“疯疯癫癫”;天上补天的顽石到人间就变成了“通灵宝玉”,天上的石牌坊到了人间就变成了玉牌坊;天上的“神瑛侍者”到了人间就变成贵族公子……同样的,世俗对黛玉的嫌厌有时恰恰是作者所要赞美的,所以作者对黛玉的“孤高自许”有肯定之处。

5、但是,作为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塑造的是圆形人物而非扁平人物,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复杂的,不能简单评价。所以我的问题恰恰是不要以为《红楼梦》只是单纯的肯定与否定,而是肯定之中有否定,关键是看作者具体有怎样的肯定与否定,你可能误解了我的提问了。

6、《红楼梦》当然不是要把黛玉塑造成庄子所追求的完美人格,但并不能说作者就对于她没有褒贬了。

《庄子》中对超越性的强调很容易让人觉得那是一种高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庄子只高不傲,他追求高洁如藐姑射神人般的人格,但却强调对人对物都应当谦卑:“不敖倪于万物”。庄子固然有着大蔑视,但那蔑视针对的是污浊的世俗、黑暗的现实、肮脏的欲望、卑下的人格,对这些他嬉笑怒骂,他痛下针砭,他揭露批判,他嫉恶如仇,于是让人觉得他对这些有着一种不屑一顾的高傲。如果说这里的“傲”是傲骨、傲岸,是对所蔑视之事物的嗤之以鼻与决不屈服,那倒可以用“傲”来形容庄子。但如果说这里的“傲”是盛气凌人、自高自大的傲气,那么说庄子高傲就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庄子却是不仅对人,而且对物,都有着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

他“不谴是非”并不是颠倒是非、混淆是非,他之所以强调“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齐物论》)、强调“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强调“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的相对,其实都是出于谦卑。他谦卑,因为他清醒地洞察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他谦卑,因为他看到“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秋水》)的狭隘片面;他谦卑,因为他对自然与大道完全地臣服与顺应。

他谦卑,还因为他的平等意识。儒家的“礼”讲等级,而道家的“道”则讲平等,用《庄子》中的话来说就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大道无处不在,一切皆道,道即一切,甚至屎溺之中都有道,而对于道的谦卑自然也就使得庄子对一切万物都怀有敬意,所以他才会在《应帝王》中有列子“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的寓言,“为其妻爨”是对女性的尊重,“食豕如食人”则是对猪都能够尊重。《红楼梦》中,宝玉的“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与前者相仿佛,而其种种“视物如视人”的表现不也正与庄子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吗?对一切万物皆能尊重,不仅强调“爱人”,而且强调“利物”,这是《庄子》与《红楼梦》都具有的“多情”。黛玉虽说对自己钟情的人能够倾情,但缺少对人对物的尊重态度,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有时就表现为她的孤傲,对于这种孤傲,《红楼梦》中并不认同。从不懂得尊重人的角度来讲,黛玉对刘姥姥的“母蝗虫”“她是哪门子姥姥”等说法无庸讳言不太厚道,说她此时失之轻薄大概也不为过吧?闫红《误读红楼》还曾作过心理分析,说黛玉妙玉二人不约而同刻薄刘姥姥是因为她的打秋风提醒了二人同样是寄人篱下的,并没有实质的区别,于是二人用表面的高傲掩饰内心的自卑,这样的傲当然不是傲骨而是傲气,和庄子一样强调谦卑的作者对这样的傲气有所贬不是很自然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续书为何最后要写宝玉读书中举,这其实大有深意
《红楼梦》中袭人为什么要编排黛玉的不是?
列出自己读过的书单?最受益的几本推荐一下!谢谢?
拆读《红楼梦》的猜想
《红楼梦》女性观
细品《红楼梦》:深度解读薛宝钗和林黛玉,完全相反的人生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