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分析《红楼梦》


电影新视界


1987年,36集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曾经在大江南北掀起一股《红楼梦》热,极大地提升了《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戏剧风格:场景营造

场景是影视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视作品特定的空间环境。小说《红楼梦》场景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太虚幻境,二是居室内景,三是社会外景,四是自然外景。


第四类场景采用的是实景,实拍虚写的手法。以第1集中林黛玉坐船进京的段落为例,没有送迎的码头,场景单一,主要由“河道”和“河岸”边庄户人劳作景色组成,由于采用了多个视点和多种景别表现,画面感觉整体上比较实。在时空上,由于镜头是在一个连续的现实时空拍摄的,植物的景象表明所有场景体现为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与原著中苏州至京都的船行数月时间相比,具有很强的影视假定性。


对第三类社会外景而言,采用专建实景和特选外景相结合的方式,这里以元宵节英莲走失的一场戏来加以说:戏比较短,主要由花炮、龙灯、游船和吐火杂技等一组小景别画面组成,较大的景别是舞龙灯的场景和画舫歌舞的场景,但是整体场面较小,加上是夜景,光线暗且层次少,因此场景本身的空间表现力较弱,其元宵节的气氛主要靠声音烘托。


对第二类居室内景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戏是在京沪两地的大观园实景拍摄的。由于受到资金、建筑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北京大观园内的房间相对较小,在拍摄时也不好进行灯光控制,内景拍摄的场景显得不够明亮,光线通透感不强,且空间狭小。拍摄于上海大观园实景,虽然空间不小,但是由于光线总体上比较平,影调层次较少,难以体现雍容华贵的气质。


对第一类太虚幻境类场景而言,省略多数涉及幻境的情节,少数得以保留的场景由于受到当时影视技术限制,基本是实景拍摄配合必要的烟雾处理,总体上呈现为戏剧舞台的效果,仅凭画面难以让观众感知仙幻的氛围。以第1集中僧道论道的戏为例,场景是山间的几座牌坊,牌坊略显陈旧,采用的是实景拍摄,为了营造仙幻气氛,在现场制造了烟雾效果,但是仍然脱离不了“凡间”。



纪实与艺术:构图

影视作品中的光线具有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视觉风格、创造环境气氛等作用。以原著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这段戏为例,完全是在室内拍摄的,为了增加亮度,在室顶增加了人工光源,使得画面较之其他室内戏亮堂了许多,给剧情增加了一些激情。光线相对阴暗,影调层次较少,整体上呈现一种纪实的光线特征。


重视前景的作用,比如在“黛玉辞父进京都”的戏中,船行水中的远景就多次运用岸边树枝和水草做前景,既填补了画面的空白,又有一种构图的艺术美感。再如新版“黛玉葬花”一段,前景的灌木花丛加上飘落的花瓣,在镜头长焦距的作用下呈现模糊状,不仅突出了黛玉,也渲染了这段戏的悲剧气氛。在景深方面控制较少,大部分镜头采用标准镜头拍摄,画面内各景次的景物都比较清晰,呈现强烈的纪实风格


注重多视点拍摄的丰富表意能力,87版大量使用俯仰拍摄来体现人物的地位,如在“贾雨村断案”的情节中,俯拍堂下跪着的原告、被告,仰拍高高在上的贾雨村; 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拍摄中,对众仆人用俯拍,对凤姐则用仰拍。如果说不同的人称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叙事角度、叙事视野和叙事风格,那么视点就是某一叙事人称下的具体切入角度,使叙事形成了不同的层面和相应的讲述方法。《红楼梦》将部分客观视角改为主观视角,利于观众体会剧中人物感受,例如第12集“黛玉夜访宝玉被拒门外”一段中,黛玉夜访怡红院,晴雯不给开门,此时采用的是客观视点。但是,当黛玉因一时悲伤难抑,退下台阶,定睛看那两扇紧闭的大门时,则采用了主观视点。此处使用了急推、急拉的镜头,以此表达黛玉的感受。



台词的忠实运用

影视台词由独白、对白和旁白三部分组成,是影片中人物之间或人物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影视各种构成元素中具有释义作用的一种特殊元素。


以第1集中“甄士隐仗义资助贾雨村”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为例,相对于小说原著而言,87版的对白整体上采用翻译原著的方式, 对其中一些文言字词进行了现代口语化处理,如将“狂诞”改为“狂叹”、“至此”改为“此”等。此外,根据剧情和表演的需要,对小说原著的复杂内容进行了省略或者大幅度改编,如在“只是老兄从未提起”前省略了“但每遇兄时”,将冷子兴大段对话进行缩减,增加了大量的语气助词



音乐的意境表达

音乐要表达的是不能用画面或字词表达的东西,即以某种方式强调并且抒发荧屏上并不明显的视觉和情感因素。《红楼梦》的音乐主要是由一首序曲和十二首插曲构成,除了序曲,其它插曲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它们的歌词全部源自《红楼梦》原著中的词诗曲令,只是在配乐曲的时候略有改动。全部音乐由当时流行音乐作曲家王立平作曲,这样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流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说用当时流行的音乐形式巧妙诠释了《红楼梦》的悲切氛围。


从配器来看,运用了多种民族乐器,总体上呈现出写意式的色彩,犹如云淡风轻般的旋律体现出清新文雅、朴实纯净的传统风韵。如《黛玉别父进京》中箫的独白,《香菱悟诗境》中古筝的轻语,《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二胡与三弦的俏皮对话,《秋窗风雨夕》中筝与琵琶的一唱一和。从风格来看,旋律简单,采用通俗的流行唱法,大众化、亲和力比较强,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总体传播效果非常好,一时间唱响大江南北,并最终成为经典。



剪辑与节奏

首先从结构和线索处理来看,整体上采用双线索结构,一为宝黛爱情,一为贾府盛衰,36集电视剧集集相连、环环相扣,有很强的整体感和段落感。具体到某一场戏,大都采用单线索剪辑,整体节奏舒缓。


其次从时空转化来看,重视不同场景之间的转换。更多使用硬切,即从上一个场景直接过渡到下一个场景,为了使转场时叙事清楚,一般用暗示场景的标志性物件,如荣国府门前的石狮子的特写一出现,观众就知道场景切换到荣国府了; 或是每到一个地方,先用匾额的大特写,标明地点的身份,如“怡红院”、“清虚观”、“宁荣街”等。



【注释:《红楼梦》87版本与10版本对比中,如果考试中有默评单项没有注明版本要求,尽量选择李少红10版本作为参考评述,方便视听化分析】









加小K老师微信:1193988644

备注:18艺考生  

拉你进群分享更多的的独家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附加题专练7
李远达:“歇午”与“夜宴”:《红楼梦》微观时间设置的叙事潜能与文化意蕴
全明星阵容大投资、大制作的古装剧,为什么无法超越87版红楼梦
论述百练:离形得似传神韵,瑕瑜互见剪裁新
@ 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实景
试析《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