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美霞:词坛不落的明月——我读李清照

词坛不落的明月

——我读李清照

熊美霞

缘于语文教师这个身份,我可以经常徘徊于唐诗宋词的美丽星空下,欣赏古人的或豪迈高歌,或浅唱低叹。我既被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超脱深深吸引,也被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深深触动。然而最打动我的,莫过于我才教过的课文《醉花阴》里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里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人比黄花瘦”的奇女子,如一轮独上高楼的明月,让我费尽心思,想走近她,仰视她,读她。她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说,读一个人的文章,就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秉性。近日,当我四处搜寻关于李清照的资料,透过词人曲折坎坷的一生,再去品读她一首首婉约深沉、含蓄优美的词章,一篇篇满怀离愁别恨、故国情怀的文字时,我的心深深地被震撼了。这哪里只是一个养在深闺的小女子,一个只会诗词歌赋、只会吟风弄月的才女,这分明是一个集才情、智慧、胆识、豪气于一身的奇女子!                 

活泼清丽的闺中少女
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比较特殊,是南北宋之交,一个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年代。她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擅长古文,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是状元之女,饱读诗书。这样的家境对她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熏陶和感染。秉承着父母的灵气,李清照从小就文采出众,聪颖过人,而且从她诗词里面,我大致可以猜出,她应该是个清丽脱俗的古典美女。她父母宽松开明的教育,培养了李清照率真、自由、不羁的个性。饮酒、划船、出游、看花灯、荡秋千,这些在别的女孩子看来不可能的事,李清照却能够尽情地享受。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我最喜欢的那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连两个“争渡”,将她少女的清丽,活泼可爱描写得淋漓极致,让我印象深刻。
少女时代恬静、悠闲的生活,赋予了李清照无穷的诗情画意,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这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寥寥几句,十分形象地勾勒出一个懵懂少女情窦初开的可爱娇羞,尤其是那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看到了心仪的异性,害羞欲逃走,却低头故意嗅青梅偷瞄男子那种矛盾羞涩的样貌,和那一系列动作描写描绘得十分传神,充满了美感和意境,让人回味不已。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则将少女的伤春和闲愁刻画得入木三分。“雨疏”“风骤”“浓睡”“残酒”,寥寥数语,烘托出少女的惜春之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瘦”字,更是表现了作者一颗敏感而柔情的心。据说,这首小令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汴京城。去年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标题就是取自李清照的千古名句,让李清照在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又大火了一把。                           

多愁善感的痴情少妇
爱情是一种神圣而让人向往的感情,人生那么长,只有跟相爱之人共度余生才能让漫长的余生变得有趣。18岁的时候她就嫁给了才华横溢的太学士——赵明诚,婚后,两个人琴瑟和弦,心心相惜,相得益彰,感情特别深厚。可惜赵明诚经常去外地游学,两地分居,让原本多愁善感的李清照激发了几多诗意,写了不少思念丈夫的词,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一剪梅》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最初我就是被李清照的这首词深深吸引, 它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勾画了闺中女子的相思之苦,相思之愁,直教人感同身受。而那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出一辙,读来让人一咏三叹,回味无穷。   
《醉花阴》里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人比花,即景设喻,及其自然;加上菊花以优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时值重阳,丈夫远宦在外,不能欢聚,思念难抑,形容憔悴,比黄花更瘦。据说有一年重阳节的时候,赵明诚在外地做官,李清照写了《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收到之后,对妻子作词的技术十分赞赏。但他却又不甘屈居在妻子之下,于是关上门,经过三天三夜的闭门苦读,终于写出了五十阙词,并把他妻子的其中几句词也掺入进去。他把这些词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说:这些词中,有三句写得最好。赵明诚连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三句词,正是赵明诚加入他词作的李清照的三句话。可见能将“瘦”字运用到如此地步,估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这三句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让后人津津乐道,“李三瘦”这个雅号因此而产生。                    

孤独凄凉的漂泊女子
公元1127年,金人举兵南下,繁华一世的中原王朝不堪一击。宋徽宗、宋钦宗二人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在社会巨变的浪潮中,李清照的生活由平静舒适走向了颠沛流离、四处飘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保全丈夫精心收藏的金石书画,她押运15车书籍器物,辗转各地,历经千辛万苦。在逃亡的过程中,丈夫病逝,文物也损失殆尽。从名门闺秀到漂泊无依,从琴瑟和鸣到孤独终老,李清照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可谓是天差地别。这时期她的作品不复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
尝尽了人生悲苦的李清照写出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开篇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对叠词,极具音乐美,层层渲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她似乎是在寻觅什么,如有所失,想抓住点什么来寄托哀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直抒胸臆,饱含着亡国之痛,相思之痛,孀居之悲,流离之苦,尽显心中的悲愤和凄凉,读来让人伤感万分。   
《武陵春·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苦。当一个人愁到极点的时候,能做什么呢?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动力,失去了调动任何情绪采取行动的能力。正因为满腹忧愁,毫无意义地什么都没做,足可以成为古今第一愁人;这首词也因为它什么都没说,却说出了最真的愁情而足可堪“千古愁绝第一篇”。

柔骨豪情的女中英杰
在人生的后二十年,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再婚、离婚重重打击,走出深深庭院的她不再沉湎于个人的哀愁,而是把一腔热血投入到家国情怀之中。古代多少英雄好汉,他们一饮醉酒,或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或忧愤隐居,他们写尽了心中伤痛。然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却有着不同于他们的经历。在《渔家傲·记梦》里她摒弃了愁苦情绪,转以豪放的气势直抒胸臆:“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诉说了对朝廷的不满,渴望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长空,离开龌龊的社会,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激昂慷慨,气壮山河。一个纤弱的女子,以她手起笔落处的劲力,写出了豪放不逊须眉的千古绝句,激励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奋勇抗金,保家卫国。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她抨击当时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如此爱国之心,让人钦佩!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蓦然回首,已是“愁情无计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凭栏远眺,却成了她最后的写照。在无限的孤独凄冷中,七十一岁的李清照无声无息地走到了她的人生尽头。这个从宋朝走出来的奇女子,以她绝世的才情,浪漫的柔情,爱国的豪情,成就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这就是李清照,被上天宠爱过,也遗弃过;在残酷的现实中漂泊过,挣扎过,恨过,更我行我素、恣意潇洒、酣畅淋漓地爱过、活过。品读李清照,我的心被牵引着,撕扯着,或喜或悲,唏嘘不已。她正如一轮不落的明月,熠熠生辉,照亮古今,也照进我的心田,带给我一次次精神的沐浴,一次次心灵的成长!

【作者简介】熊美霞,湖南科技大学毕业,邵东四中语文老师,爱好文学,唱歌,旅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作品 | 缅怀千古才女李清照
【阅读悦读丨文化】寻寻觅觅的李清照
南渡词坛代表李清照的艺术成就简析
李清照生平解说
2009《诗词世界》第4期 古今诗话
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